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 时间:2018-01-01 我要投稿

  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论文【1】

  摘要: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也只有在不断地继承、吸纳、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它自身的超越!在当前中华民族重振雄风的历史大背景中,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也必将以其独特的姿态和绚丽的光彩,绽放在世界雕塑艺术的百花园中。

  关键词:现代雕塑;民族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有随着其经济的优势而倾销到世界各地的趋势,面对当前的这种文化背景我国的雕塑艺术也因此而遇到了“传统与现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抉择。

  如何面对这个矛盾,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传统在当今的借鉴意义

  对于传统雕塑的态度,中国雕塑界基本有三种表现:其一为自觉型。

  以一部分老一辈雕塑家及为数不多的中年雕塑家为代表,因对社会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染,对传统艺术持有深厚的文化认同感,加之他们国学底子较好,又多能学贯中西,意识到雕塑传统之雄浑博大,弘扬传统、成就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雕塑事业成了这一代人不断求索的使命。

  其二为盲从型。

  虽认同传统雕塑有其独特魅力,也有热情,但沉不下心,钻不进去,缺乏深入研究与理性思考,尤其是对传统雕塑精神层面的把握,总体上思路不明;在形式语言运用上有生吞活剥之感,仅止于吸收皮毛。

  其三为否决型。

  表现为心理上排斥,行为上反叛,但他们并非为革新而批判继承传统的人,他们直接表现为主观漠视、淡化甚至无视中国传统之客观存在,奉西方(某家)为经典正宗,对中国传统雕塑惟恐避之而不及。

  今天当我们回眸中国当代百余年的发展历史所留下的足迹时,惊奇地发现:民族特征越是强烈的作品越能使人们产生审美及情感的共鸣。

  许多当代优秀的雕塑作品并没有脱离本民族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

  不论是早年留法的老一辈雕塑家还是当代海归的雕塑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形式上无论有多么的“当代”或“现代”,其本质和内涵总有民族的印迹,当代雕塑艺术家的个性往往也因其作品张扬的民族个性而显得分外鲜明。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在向国际化迈进的时候,许多艺术家已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愈是民族的也愈是国际的,反之来思考:只有民族个性强烈的艺术才能兀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运用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加以考虑。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形神合一,浪漫与博大的精神理念。

  这些都将对当代雕塑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和题材: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蕴涵丰富,在主题和题材上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三、中国传统雕塑的空间造型与形式语言:中国古代雕塑强调自然天成、浑然一体的造型特点,集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甚至彩绘于一身的表现技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写意表现手法,以及夸张、变形、含蓄、质朴与装饰效果等也都是中国传统雕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原始艺术对现代派艺术也有很多的借鉴因素,如原始朴质、稚拙、粗犷、诡趣的技巧,率真、夸张的表现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界限模糊,把幻觉、错觉真实化,不受任何逻辑约束的观念等等这些特性,都可以在现代派艺术中发现。

  中国当雕塑家应该在关注当代社会的同时,立足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从而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

  然而,传统对于我们来说只能是一种资源,是我们传承汲取创新的宝藏,如何发扬或继承我们的传统精神,不是把表面的符号拿来,不是那种在摩天大楼上盖几个亭子,这都是非常拙劣的。

  要创作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本土雕塑作品,首先对中国艺术精神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传统的造型,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从传统的雕塑作品中吸收了大量的资源,只有在领略和认识了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进行再发现,才能对传统进行再创造。

  在思考创作时,还需要敏锐关注新时代的精神,做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出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契合点,结合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才能创作出不仅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也能使国际社会认同的优秀本土雕塑作品。

  中国的传统应该是在精神的意义上去继承,不是表面符号的照搬。

  比如“女子十二乐坊”,虽然也是由二胡等什么的组成,但是已经非常的娱乐化了,有点过于时尚了。

  拉二胡或者吹箫应该是在一种比较安静环境中,在月夜、焚香的氛围下不应该是在喧嚣中、强光下站着拉二胡。

  从群众性、大众性讲,“十二乐坊”是很成功的,但是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上讲,会让人感觉到不是很合适。

  二、创作具有本土艺术精神的雕塑作品

  到今天虽说是没有出现呼风唤雨的雕塑大作(对当代文化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但却不缺大名鼎鼎的雕塑家。

  他们善于从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里,或从传统文化精神里寻找图式资源,并且较好地转化为自己的图式符号。

  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屹立在深圳市政府广场上的《垦荒牛》青铜主题雕塑。

  他以写实的象征艺术手法塑造了“开荒”、“孺子牛”,“三中全会的春风使大地苏醒,曾经被蹂躏成荒地的祖国正在等着热心人重新开发……拓荒者在我的脑海中变成一头浑身是劲的牛牯形象,那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似一堆盘根错节的树头,于是开荒牛拉树头的形象一瞬间便形成了,树根的形象同书法中的狂草浑然一体……”这尊作品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简洁的构图,发人深省,成为深圳市城市的精神灵魂。

  雕塑家邢永川的《杨虎城将军》,用传统的影响用中国传统雕塑中意象的表现手法,简练、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具有汉唐石刻雄浑、质朴的磅礴气魄。

  这些作品正是华夏美学中崇高理想境界,既“天人合一”思想和传统美学精神的再现。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致力于本土、本民族文化的促进与推广。

  他提倡要向中国优秀的传统学习,向以写意为主的大体系中概括现实、帮助记忆的传统有效方法学习,他认为这种千百年来形成的“有效方法”或“程式”是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值得反复体会和研究。

  知行合一的钱绍武,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如《杜甫像》《李大钊像》《阿炳像》《曹雪芹头像》可以说是回归传统的经典作品,《李大钊像》,雕刻的尺度与体量和人物的精神,展现了李大钊顶天立地、伟大壮烈的民族气概,人物巍然屹立,像一座雄伟的山,给人们留下强烈的震憾。

  “为了突出这宏伟基石的母题,就很自然的想到了汉魏传统―方多于圆,把一切细节都作浮雕处理……但在吸收过程中却发现这种处理竟是埃及、希腊、法国和印度所缺乏的。我们古代艺术家给我们留下多么宝贵的经验。”在新时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雕塑艺术既要体现“中国化”,又要突出“时代性”,我们就不可能死守传统固步自封。

  一些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如文楼、徐冰、谷文达以及蔡国强等人的艺术创作成功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赢得世人的瞩目。

  文楼对于“竹”的造型有着清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

  他说:“我的作品‘竹系列’,常从国画中得到启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是糅合了国画的传统构图方法及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而成的。从这些作品中,我试图打通中西艺术的界限,希望一些缺乏传统西方艺术欣赏基础的中国人也可以欣赏我的作品。”中国文化传统讲求治学上的“通”。

  文楼对“竹”的体验,为“竹”作的造型,表现了一种将自我意识投身到自然物象上的“通感”,也表现了他在金属材料上化“刚”为“柔”的“通术”,更表现出他在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上臻达的“通境”。

  从他的作品如《云聚方圆图》、《四方寿圆》、《藻井》、《平安门》、《立方柱形》、《阴阳》、《文字造形》及<竹>系列等“可以看到三个相互关联、互为支持的因素:第一,他吸收了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优长,特别在金属材料的雕塑上独辟蹊径,成为中国艺术家中集中以金属雕塑为擅长的一位先驱。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的造型、形状和结构、民间艺术的图像,都被吸收并转化在他的作品里。

  他的艺术风格不完全是纯粹的抽象,而是有主题、有形式象征意味、有文化内涵的意象。

  第三,在大量的实践中,他着力在若干种造型意象上下了功夫,创造了类似太极图形般回环运动的立体结构,以象征宇宙生生不息的生机;类似果实般饱满而绽放的造型,暗喻自然万物生命的繁衍;类似图腾柱般的简洁形象,表达内聚而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造型,构成了一个艺术家的个性语言和自我风格,而从材料到技巧、从形式到内涵的内在统一,则标示了一条中国雕塑的现代之路。”

  雕塑家展望创作的假山石,在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的新的环境下,消解了传统假山石代表的中国文人“瘦、皱、漏、透”的审美及价值观,运用不锈钢材料对于传统山石材料的置换,巧妙的解构了中国的文化传统,把观众带入一种有别于传统而又回归于传统的一种价值的审美观念中。

  陈云岗不仅擅长于雕塑,而且有着深蕴的理论基础,彭德在《陈云岗美术文论集》序中称:“云岗的雕塑有三个来源:一是唐代神道雕塑,盛唐至北魏石窟寺造像和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二是马约尔、罗丹、米开朗基罗直至古希腊米隆的雕塑;三是20世纪前期浪漫兼唯美的俄罗斯雕塑”。

  《大江东去》及《老子》是其代表。

  《大江东去》运用传统国画中水波纹的造型手法突现出这一千古风流人物的人文气势。

  而《老子》运用雕塑这一造型语言,直接阐述了“道”这一哲学观点,所谓“天人合一”便是这一雕塑的最终主题。

  【参考文献】

  [1]谷利民.《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发展初探》[J].艺术教育.2006,(12).

  [2]解少勃.《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特征及当代选择》[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2】

  【摘要】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雕塑艺术是融汇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的完整艺术体系, 是我国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体现,高度智慧与卓越艺术创造才能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光彩耀目的艺术形象历史。

  在世界雕塑艺术宝库中,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