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茄子褐纹病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5 21:25:01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茄子褐纹病综合防治技术

  茄子褐纹病综合防治技术【1】

  【摘 要】茄子褐纹病是茄子的常见病害。

  该病为害茄子的叶、茎和果实,常造成苗期猝倒或立枯,叶片枯萎脱落,茎部皮层脱落,容易折断,果实腐烂或者干缩。

  掌握茄子褐纹病的发病机理,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从而减少田间产量损失。

  【关键词】茄子;褐纹病;综合防治技术

  1.发病症状

  幼苗受害,多在茎基部出现近菱形的水渍状斑,后变成黑褐色凹陷斑,环绕茎部扩展,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茎基部缢缩变细,造成幼苗猝倒或立枯。

  叶片受害,先在下部叶片出现苍白色圆形至不规则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褐色或灰白色,斑面轮生小黑粒,呈轮纹状排列或散生,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叶片干裂穿孔、脱落。

  主茎或分枝受害,出现纺锤形或不规则灰褐色至灰白色病斑, 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斑面密生小黑粒,以后病部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易被风吹折断枯死。

  果实受害,多在中腰部或近顶部开始发病,病斑椭圆型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斑中部下陷,边缘隆起,病部明显轮纹,其上也密生小黑粒,病斑不断扩大,可达半个果实,后期病斑发展为灰白色。

  发病严重的,病果易落地变软腐,挂留枝上易失水干腐成僵果。

  2.侵染循环

  茄褐纹病属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真菌半知菌亚门茄褐纹拟茎点霉菌。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的病残体上越冬,同时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通常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a,在土表病残体上可存活2a以上,成为翌年的初侵染。

  病原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条件下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也能通过伤口侵染。

  病苗及茎基溃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为当年再侵染的主要菌源,然后经反复多次的再侵染,造成叶片、茎秆的上部以及果实大量发病。

  种子带菌常引起幼苗猝倒和立枯,土壤带菌常引起茎基溃疡,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进一步浸染叶茎和果实,分生孢子在田间主要通过风雨、昆虫以及人工操作传播,经伤口和表皮直接侵入。

  病菌可在12d内入侵寄主,其潜育期在幼苗期为3~5d,成株期则为7d。

  3.发病因素

  3.1气象因素

  该病是高温、高湿性病害。

  病菌发育最低温度为7~11℃,最高温度为35~40℃,当田间气温28~30℃,相对湿度高于80%,持续时间比较长,连续阴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2栽培因素

  连作,田间病残体多,病原菌基数大;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播种过早,定植过晚的易发病;苗期受地下或地上害虫危害的发病重。

  3.3土壤因素

  土壤黏重,偏酸;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

  3.4农事因素

  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或虫伤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3.5品种因素

  一般圆茄、紫皮茄、黑皮茄较感病,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抗病。

  4.防治方法

  4.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北京线茄、羊角茄、灯泡茄、牛心茄、等较抗病,可因地选用。

  建议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2)清洁田园。

  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

  土壤瘠薄的要实行改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3)科学轮作。

  和非本科作物实行3a以上的轮作栽培,消除土壤病菌危害。

  (4)及时排涝。

  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雨季及时排水,防止地面积水,以保护根系。

  适时采收,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

  (5)培育壮苗。

  提倡营养钵育苗,尽可能早播种、早定植,使茄子生育期提前,减少茄子生长后期与褐纹病发生适期重叠的时间。

  育苗的苗床宜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精心管理苗床,培育壮苗移栽,提高其抗病能力,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

  (6)加强管理。

  可以实行地膜覆盖起垄栽培,能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在定植后于茎基部周围地面,撒一层草木灰,可减轻基部感染发病;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生育中后期实行小水勤灌,降低湿度;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

  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或去掉下部老叶,保持通风透光。

  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7)配方施肥。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一般要求每667施入腐熟有机肥4000kg,配合鸡粪 5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5kg一起混合发酵后施入田间,然后深翻。

  4.2物理防治

  先用冷水将种子预浸3~4h,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min,或用50℃温水浸种30min,立即用冷水降温,晾干播种。

  4.3化学防治

  (1)苗床灭菌。

  每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g拌细土2kg制成药土,播种时,取1/3药土撒在苗床上铺垫,2/3药土盖在种子上。

  (2)种子灭菌。

  用 300倍福二马林溶液浸种15min,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min,浸种后捞出,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凉干播种。

  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一份与干细土三份混匀后,用种子重量的0.1%拌种。

  (3)早期防治。

  苗期发病喷施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77%护丰安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每隔5~7d喷一次,交替使用上述不同药剂,共2~3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中期防治。

  坐果时期发病可选择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10d喷1次,连喷2~3次。

  (5)熏烟法防治。

  在温室大棚内可采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250g,或20%速克灵烟剂,或10%百菌清加20%速克灵混合烟剂,每667用药300~400g,每隔5~7d一次,共2~3次。

  茄子褐纹病与黄萎病防治技术【2】

  茄子是我省主要的蔬菜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产品,已成为我市蔬菜种植的主导品种之一,但是由于连续多年的种植,病害危害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着茄子的产量和品质。

  一、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干腐病,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

  在北方与茄子绵疫病、黄萎病一起被称为茄子三大病害。

  褐纹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其发病程度因气候条件或地区而异,如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较重。

  常引起幼苗猝倒、叶斑、枝枯和果腐等,以果腐损失最大。

  1、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残体及种子内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表层越冬,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作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据报道,病菌在种子内可存活2年。

  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

  种子带菌常引起幼苗猝倒和立枯,病残体带菌常引起茎部溃疡。

  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引起再侵染。

  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及田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病菌可直接从表皮侵入,也可通过伤口侵入。

  侵入后在幼苗上经3~5d,成株期经7~10d,发病部位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

  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密切。

  28~30%高温和80%以上的相对湿度发病重。

  2、防治技术

  幼苗期或发病初期,喷施下列杀菌剂:70%代森锰锌、50%克菌丹。

  定植后在基部周围地面上,撤施草木灰或熟石灰粉,以减轻茎基部侵染。

  成株期、结果期应根据病势发展情况,每隔7~10天喷1次药,连喷3~4次。

  有效药剂有:波尔多液(1:1:200)、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80%大生M-45、50%苯菌灵、64%杀毒矾、40%甲霜铜、12%绿乳酮等。

  二、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凋萎病、黑心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之一。

  茄子黄萎病是土传病害,在茄子生长前期一般不表现症状,多在坐住门茄后,才开始表现症状,所以常常延误防治时机,造成较大损失。

  病情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黄斑,黄斑不断扩大和联合,颜色也不断由黄色变为褐色。

  发病初期病株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尚能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叶片变褐脱落,并不断由植株下部向上方发展,病株逐渐枯死。

  黄萎病症状常常发生在半个叶片或半边植株上,再由半叶向全叶发展或由植株一侧向另一侧发展,故有“半边疯”之称。

  严重发病时,全株叶片会落光。

  纵切根茎部,可见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或棕褐色。

  1、发病规律

  病原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称大丽花轮枝孢。

  病菌以菌丝、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

  第二年从根部伤口、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然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茎、叶、果实、种子。

  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

  因此,带菌土壤是本病的主要侵染源,带有病残体的肥料也是病菌的重要来源之一。

  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越冬,带病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病菌在田间靠灌溉水、农具、农事操作传播扩散。

  从根部伤口或根尖直接侵入。

  发病适温为19~24℃。

  茄子从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或雨水多,或久旱后大量浇水使地温下降,或田间湿度大,则发病早而重。

  温度高,则发病轻。

  重茬地发病重,施未腐熟带菌肥料发病重,缺肥或偏施氮肥发病也重。

  2、防治技术

  2.1 加强栽培管理 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性。

  适时定植,要求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定植,定植时和定植后避免浇冷水,并注意提高地温。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也可用嫁接育苗的方法防病,即用野生水茄、红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防治效果明显。

  2.2 药剂防治 茄子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多福粉,或多地混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20%地茂散按2:1混合),或70%敌克松原粉,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40%棉隆每亩2千克。

  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再与30千克细干土混匀,均匀撒于地面,结合整地混入土中,再行定植,防病效果较好。

  缓苗后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培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DT悬浮剂350倍液,或5%菌毒清3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或70%敌克松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茄子黄萎病和褐纹病防治技术【3】

  茄子常发生且危害较重的病害主要有茄子黄萎病、茄子褐纹病、现就上述两种病害的症状识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以简述,供防治时参考。

  (一)茄子黄萎病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

  病株早期枯死,结果少而小,减产十分严重。

  此病多在茄株开花结果后发病, 先是自下而上或从一侧的叶片发病,随后向全株发展,所以称“半边疯”。

  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为半边叶片或整叶变黄,并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脱落只剩光秆。

  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故称“黑心病”。

  该病由大丽花轮枝孢属真菌侵染致病。

  除茄子外还可侵染甜椒、番茄、马铃薯、瓜菜等多种作物,但以茄子受害最重。

  病菌以菌丝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带有病残体的有机肥,也可传播病害。

  病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所以连作田发病重。

  在农村,农民家中房前屋后的园田,因年年栽茄子发病很重。

  病菌借种子、土壤、有机肥料和灌溉水传播。

  栽培病苗、连作、施用带菌有机肥等发病重。

  土地干旱,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6年以上轮作。

  2.选种抗病耐病品种。

  3.种子消毒,培育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消毒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育苗土应选用6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田土,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不带菌。

  农民在自家菜园育苗时,应更换无病土,育出无病健苗。

  或按平方米育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播种时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床面,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4.选栽嫁接苗: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做砧木,栽培茄做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利用砧木根系抗黄萎病菌侵染的特性,防病效果较好,在无法轮作的条件下也可获得丰产。

  5.结合定植施药防病:在茄苗定植时,每穴施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克,然后栽苗灌水,利用药剂的杀菌作用预防茄苗根系四周土壤中病菌和侵染。

  6.灌根防治:对田间发现的病株,用30%甲霜噁霉灵(瑞苗清)水剂2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一病株灌药液0.3升,隔10天灌1 次,连灌2-3次。

  (二)茄子褐纹病

  茄子褐纹病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果实受害腐烂减产严重。

  叶片病斑椭圆形褐色,其上轮生许多小黑点,后期病斑扩大连片,常造成干裂、穿孔、脱落。

  茎基部受害病斑纺锤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凹陷,再扩大为干腐溃疡斑,其上密生小黑点,病斑环茎一周时,引起全株枯死。

  果实病斑椭圆形黑褐色,凹陷,有同心轮纹,果实腐烂。

  该病由茄子褐纹病菌侵染致病,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

  病菌借种子调运、风雨和昆虫进行传播,病斑上多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引起病害流行。

  夏季连续阴雨、重茬地、低洼地、排水不良地发病重。

  保护地比露地栽培茄子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培育无病健苗:种子用55℃温水浸种消毒15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后进行催芽播种。

  育苗床土要选用不带菌的净土,或每平方米苗床面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拌适量细土制成药土,用三分之一药土下铺,播上种子后,用另三分之二药土上盖进行育苗。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适时中耕培土,尽可能采用覆膜栽培,促进增温保墒,提高抗病力。

  4.田间卫生:早期发现病叶、病果、死株及时清除,集中携出田外深埋,减少再侵染菌源。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喷药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每公顷加0.01%天丰素150毫升或0.1%硕丰481可溶粉60克或0.003%爱增美75毫升,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按每公顷药液量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或透彻75毫升,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用药量。

【茄子褐纹病综合防治技术】相关文章: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10-05

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10-05

黄沙鳖疾病综合防治技术10-05

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10-05

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10-26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0-05

高山单季茭白锈病综合防治技术10-05

艾滋病综合防治培训简报范文(精选6篇)11-23

茉莉枝枯病枯病的防治方法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