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21:25:10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应用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应用【1】

  摘 要:在总结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蓄水保墒、良种壮苗、载前处理、根团造林、幼树抚育等6项关键措施。

  关键词:抗旱;造林技术

  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促进树木健壮生长,固然因素很多,但水分是主导因素,它包括苗木本身的水分和生产环境中水分2个部分。

  如何设法控制好水分的消耗,使土壤含水量和林木耗水量达到平衡状态,确保造林成功丰产,是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

  近几年随着林业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天气持续干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客观要求,这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

  现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几项综合抗旱造林技术。

  1 蓄水保墒

  1.1 细致适时整地 整地的目的是提高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及其蓄水、增肥能力。

  所以,整地既要细致,还必须适时。

  从质量上看,近年来的经济林和重点区域造林地的整地质量证明,凡采用大坑、通壕、爆破等高质量整地的,苗木成活率高、长势好;从整地时间看,提前一季整地比造林时工程、生物措施一次到位的好,尤其是洛川县,一般降水集中于7~9月份,故春秋季整地显得更适时。

  其原因是:雨季前整地,雨季回填湿润表土,树坑内本身的墒情再加上大量的拦蓄降水,有足够水分保证树苗生长。

  1.2 地膜覆盖 在新栽幼树径部地表覆盖1m2地膜,除具有提高地温、减少水分流失、降低草荒的作用外,在早春多风干旱的恶劣气候更具抗旱保墒性。

  经1999年春季洛川县永乡乡介子河流域荒山造林示范区新造33.3hm2油松林、10hm2苹果经济林,和2000年秦关乡洛河流域荒山造林示范区新造6.67hm2油松、5.3hm2苹果经济林的树盘覆膜试验,与周围常规管理相比,平均成活率提高了20%~25%,地温提高了2~6℃,根系提前10~15天活动,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5%。

  实践表明,应用地膜覆盖,抗旱性差的树种比抗旱性强的效果好,自然条件差的地方比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效果好,管理粗放的比精细的地方效果好。

  2 良种壮苗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效益能否充分发挥,良种壮苗至关重要。

  具体的讲,良种就是当地的乡土树种及适宜本地土壤、气候的引进树种,所以要求选择树种时,既要满足培育的目的,还必须坚持“适地种树”的原则。

  同时,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还应树立壮苗的观念。

  质量好的苗木,根、高、粗比例合宜,木质化程度高,体内积水多,在旱、寒之地抗逆性强,对造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培育大苗应多采用移植再培育和高床断根的方法。

  3 苗木保护

  苗木保护主要是指从起苗到栽植这段时间苗木保水措施,主要包括:起苗前浇水,土墒合适时起苗,并保持根系完整,水中浸苗分根,适度泥浆蘸根,塑料薄膜包装运输,尽量缩短中间环节,栽时塑料袋包装苗木等技术要求,有效地解决苗木水分消耗的问题。

  保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提高造林成活率。

  同时,苗木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就地育苗,就地造林”。

  这是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理论。

  从洛川县的经验教训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的树苗,70%均从外地购进,苗木品种杂、细弱,对外界不良环境抗性差,加之长途运输,苗木失水严重,平均成活率比当地培育的良种壮苗低35%。

  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当地生产的壮苗运距短,失水少,质量高,适应性强,易成活。

  这一点已在广大群众中形成共识。

  4 苗木栽前处理

  4.1 截干去头 适用于萌芽力强的阔叶树种,人为地将栽植的苗木去头截干,调整苗木地上与地下部分的比率,降低树苗蒸腾,在干旱及风寒严重的地方采用,能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对苗木抽新梢有促进作用。

  截干技术在洛川县刺槐、花椒等树种应用普遍,效果很好。

  近几年红枣、山桃、山杏及仁用杏的营造也开始试用。

  据对比试验,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30%。

  该项技术要点是:在栽植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栽植树种、苗木大小、气候等因子来确定苗木留干的高度,一般荒山造林截取苗木地径10cm处,四旁大苗适当去掉梢头,具有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4.2 修根、浸根 修根就是把苗木过长的根剪短,破裂、有病的根剪去,防止窝根,刺激剪口根尽快愈合形成新的吸收根。

  栽植苗木前清水浸泡根系1~2天,能补充苗木体内消耗的水分,提高树苗的抗旱性。

  4.3 蘸根 该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有:保水剂蘸根、ABT生根粉蘸根、磷肥蘸根、0.5%生理盐水蘸根等4种,这些措施能补充苗木损失的水分,促进苗木受伤根系恢复,是幼树前期生长的辅助技术。

  据近几年不同区域试验表明,蘸根技术具有较强的抵抗干旱作用,在同样苗木、同样立地条件下,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15%,是提高造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的好办法。

  5 根团造林

  根团造林常用于松、柏造林,这种方法能减少根系损失,是苗木育成后带着完整根系运到造林地,栽后可避免缓苗期,提高成活率和初植生长速度。

  目前,2000年在厢寺川林场一次营造油松柏10hm2,成活率85%以上,2002年营造的133.3hm2松柏林,也是全部用移植大容器钵(17cm×18cm),成活率也在80%以上。

  多年实践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很耐旱,灌足水的容器可抗旱2~4个月,能普遍提高“三率”,尤其适用于针叶树种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 幼树抚育

  这项措施在暴雨多、杂草旺盛的夏季显得更为必要。

  一是能及时破除幼苗基部土壤板结,疏松表土,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透气性、透水性、保水性;二是可以减少杂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有利幼树健康生长。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2】

  【摘 要】目前,世界上有l/3以上的土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他地区在植物生长季节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

  我国华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5%。

  干旱、水资源匾乏成了制约我国西部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建设最关键的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树木抗旱性机理,选育耐旱性树种,同时提高节水抗旱栽植技术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及西部大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抗旱造林;渭北黄土高原抗

  1.抗旱育种研究

  我国对林木抗旱性育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目前主要在对林木抗旱性指标的选择与鉴定技术上,如李吉跃等对侧柏不同种源细胞弹性、耐早生产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比较,李庆梅等对油松不同种源水分参数变化的分析。

  戴建良等试图对侧柏种源抗旱性选择问题进行探索,但距离有效的实质性结论还甚远。

  周蛟、张明友等,在元谋干热河谷区开展抗旱耐热造林树种的定量选择研究,选出银合欢、黄豆树、加勒比松为元谋干热河谷区的主要抗旱造林树种。

  我国在抗旱育种方面较为成功的例子要算杨树杂交新品种的选育。

  1946年,叶培忠先生首次利用河北杨与山杨、河北杨与毛白杨杂交试验。

  到目前为止,己经选育出大量抗旱性强、速生并成功进行大面积推广的杨树新品种。

  应该说,通过育种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己经在抗旱性树种的选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的比例很大,各地的条件复杂,因此,抗旱造林的工作还很艰巨,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2.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2.1节水抗旱措施

  常规的节水抗旱措施是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整地、地膜覆盖、容器造林等。

  如咚宝禄等总结的“一保四改”,即保护好苗根,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造林为机械造林。

  还有杨埃清等的沙棘造林技术。

  马海超总结了敖汉旗多年抗旱造林实践后得出了一套从整地、选苗到保水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此外,朱玉伟等对12种抗旱节水造林方法进行了实验后认为,只有早地龙效果最为明显,成活率较高,盖地膜使土壤含水量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盖薄膜比对照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6%。

  2.2生长调节剂(激素)

  激素与植物的抗旱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干旱使植物体内激素的含量和活性发生变化,并通过这些变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激素又可调节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生产中常用的激素有ABA(脱落酸)、CCC(矮壮素),另外,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也可提高植物的耐旱性。

  ABA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是从Mittlheuse与van Stirenink发现施用ABA能引起叶片气孔关闭为突破点而开始的。

  随后的研究表明,施用ABA可明显改善植物的抗旱能力。

  ABA的生理效应主要是导致气孔关闭,抑制根的生长但增加根对水的透性或增加离子向木质部的输送。

  CCC可提高植物抗旱性的报导很多,CCC主要是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吸水能力,同时还可抑制气孔开张降低蒸腾。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提高植物抗旱性,其原因在于能保护细胞膜结构及功能,提高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合理利用水分,达到抗旱的目的。

  在造林实践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生长调节剂的配方来提高苗木的抗旱性和造林成活率。

  如刘慧英等在宁夏的实验表明,使用“天然3号促丰灵”可以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生长率、保存率提高31+60%,当年新梢生长量提高13+100.9%,可以有效地改变西北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率低、保存率低的状况。

  2.3保水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产品也加入了抗旱造林的行列,如“干水”、吸水剂等的应用可大大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

  李昌龙等在甘肃民勤试验表明,“干水”凝胶盒向土壤中持续输送水分长达4个月之久,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率和苗木成活率,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2.0%以上,有时达5.0%以上。

  毛秀齐、梁红卫在山区造林中应用SA-105型保水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春季造林后长期干旱无雨,根蘸保水剂和根蘸泥浆保水剂造林可成活15-25d,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后2个月成活率仍可达80%,对照则造林后不到1星期全部死亡;雨季造林后有适当降雨,根蘸保水剂和浇水后根蘸保水剂造林差异不明显,成活率均达100%,对照则干叶较重,成活率仅60%。

  王洪学等将高分子吸水剂生物胶及其它药物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造林前对苗木进行蘸根处理,通过3年试验,从中筛选出成本低且可大幅度提高干旱地造林成活率的HRC保苗剂、生物胶等药物,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地造林成活率较低的难题。

  3.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造林是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造林技术。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保水性、简化作业程序、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被广泛用于一般和困难地造林。

  实践证明,利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较裸根苗提高25-69个百分点。

  例如辽宁省容器苗造林面积已达27000hm,成活率和生长量比裸根苗造林分别提高30.7-69.2个百分点和20+30%。

  在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80-90%。

  容器苗造林也存在手工劳动强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但在一定的立地和生产条件下,选用容器苗造林,在经济上还是合算的。

  4.科学整地造林

  整地造林是三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成功的造林技术措施,它有助于蓄水保墒,改良土壤,保持水土。

  山西省宁县的水平沟整地资料表明,每年每公顷拦蓄泥沙116.4t,土壤含水率比水平阶和鱼鳞坑整地提高12.2%,比坡耕地提高17%,有机质含量比坡耕地提高1.16倍,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0%以上。

  科学整地就是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地形采取不同的整地方法。

  在山地和黄土地区,鱼鳞坑整地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在坡度较大的干旱地区采取水平沟、水平阶和反坡梯田整地,可起到很好的拦蓄径流,保持水土作用。

  在干旱平原区则采用开沟带状整地。

  整地深度一般在30-50cm即可适于根系生长发育。

  5.深栽抗旱造林

  深栽造林是一项成功的经验。

  在土壤含盐量低于0.3%、地下水位较高(1-3m)、土质较松散的沙质土和沙壤土地区,进行打孔深栽杨树,将插杆深入地下水10-20cm,将栽植孔填满土后踏实。

  甘肃省金塔县潮湖林场钻孔深栽胡杨,在干旱的荒漠地带造林755hm,,平均成活率达90.6%。

  深栽造林可节省打井、修渠等造林经费,而且春、秋、冬二季均可进行。

  目前在宁夏、甘肃、新疆、内蒙等地的适宜地区正大面积推广。

  6.汇集径流造林

  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山区,利用人工措施把自然降水汇集起来造林取得很好效果。

  集水造林为干旱环境下的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水环境,同时能充分利用干旱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促进林木生长。

  在8m2的径流小区内,生长季仅为331.6mm降雨量情况下,集水坡面经喷涂和夯实拍光处理后总蓄水量分别达到1162mm和715.3mm,造林平均成活率从原来不足30%提高到84+98%;在6m,集水面积内生长的4a生刺槐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经喷涂处理的比自然坡面高1.5cm和1.7cm,夯实拍光处理的高出自然坡面1.25cm和1.5cm。

  径流林业作为一种科学的造林技术,近年来经国内许多学者的奋力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目前己从试验阶段走向实地应用,其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如能进一步有效降低造林成本便可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苟斌.渭北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11).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研究【3】

  摘要: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5%,在如此广大地域面积上造林,如何提高成活率是林业技术人员面对的一个难题。

  本文从林木品种的选择,造林整地技术,抗旱保墒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干旱地区的造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抗旱造林 造林技术 容器苗

  前言:森林被喻为“地球之肺”。

  有数据显示:1962年,地球的森林面积减少至5500万平方千米。

  进入20世纪,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1975年,地球的林面积就已减少到2600万平方千米,覆盖率约为20%。

  近年来,由于地球上的人口膨胀加速,对资源的需求也激增,大量森林被破坏;同时,土地荒漠化进展迅速,沙进人退,林退。

  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今天我们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荒山、荒滩造林中水分足树木能否成活的关键,干旱少雨多风严重影响着树木的成活和生长,由此可见,造林中采取相应的抗旱技术尤为重要。

  1、树木品种选择与林种的确定

  所谓因地制宜,树种选择是否得当关系人工造林的成败,也是影响人工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能否应用得当的前提条件之一。

  因此,在造林前要依据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和造林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树种。

  一般,选择树种的主要原则:对于水土保持林来说要求树木根系发达、树冠浓密、生长快速、耐干旱、耐脊薄、并能进行多种利用等;对于水土保持用材林来说,刚要求速生、丰产、易成材;对水土保持薪炭林则要求林木生长快、生物量高、萌蘖力强的特点。

  另外,在土壤条件、环境条件、经济条件都齐备时,应尽量选择林木价值较高的树种。

  作为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关键性限制因素就是缺水。

  这一点,在树种选择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一般讲要尽量选择深根系、根系发达、蒸发量又小的耐旱性强的树种。

  在一些水分条件极差的地域,如陡坡、山脊、沙性薄土等地方,开始绿化时应多选择耐旱的灌木,改造当地的整体环境,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之后可以再引入乔木。

  但是,在成功采取一些集水措施而使土壤的水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后,也可以选择一些对水分需求相对较高、经济价值也较高的树种试种。

  2、抗旱造林整地技术

  造林前,根据地形及土壤条件整地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并极大优化幼林生长环境。

  实践证明,抗旱整地能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墒情,同时还能够改善林地的光照和通风,增加土壤肥力。

  整地时间:一般在提前半年,也可在前一季或者前一年的雨季整地,土壤墒情好的年份也可以边造边整地。

  在地形破碎、集流线、农田地埂、侵蚀沟入土层较浅的地方,可以采用大鱼鳞坑整地,按“品”字形布局,通常的规格为60cmx40cmx40cm。

  在地形比较完整,坡度低于25°的缓坡的地段,可以按“88542”标准进行隔坡反坡水平沟整地。

  3、抗旱保墒技术应用

  3.1蓄水保墒技术

  土壤蓄水保墒技术指通过土壤结构的改良来增加土壤的含水能力,降低集中径流的水平和垂直扩散及土壤表层水分蒸发的技术措施。

  可以在深整地、疏松土壤的前提下,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保水能力的主要有绿肥、锯木、厩肥、及各种土壤改良剂、过磷酸钙等,可采用这三种配方:在每一个树穴中施厩肥10公斤加锯木l0公斤、或者厩肥l0公斤加锯木l0公斤同时加土壤改良剂0.5公斤、或绿肥20公斤加锯木l0公斤。

  事实证明,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使土壤中团聚体含量(>25毫米)提升9%一29%,春季可更高一些。

  3.2地表覆盖保墒技术

  在上壤含水量较高的植树地带采取覆盖技术,是延长水分供应时间的重要方法。

  经验证明,使用枯枝落叶、地膜等材料覆盖效果均比较显著。

  枯枝落叶要求厚度在5厘米以上,采用8%一l0%聚丙烯酸等化学材料直接喷洒在地表。

  在春季,如果使用地膜覆盖或覆草等措施能使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到30%一34%、18%一26%,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

  覆膜具体方法:先把膜的一边向中间剪一道缝,把树坑整成浅锅底形,坑边缘要略低于地面。

  栽上后覆上地膜,使苗木的根茎通过膜中心,用土将膜周围和划破的缝盖好压实,覆土宽和厚大约4cm。

  苗木根茎和地膜之间覆土要厚一些,大约到6cm,达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做成一个倒伞形,能使雨水很快地渗入土壤中,又能增加土壤温度,防止水分蒸发,减少杂草生成。

  假如苗木根茎处覆土过薄,当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高度时,热气便集中顺着苗木的根茎蒸发出来,直接灼伤树苗的根茎部输导组织及形成组织,以致幼苗茎部会形成环状腐烂并枯死。

  如果造林前浇1次水,栽后再浇1次水,最后再覆膜,成活率会更高,高最可达到100%。

  4、选用容器苗造林

  如果在干旱贫瘠的浅山区,受侵蚀的沟坡、梁峁等条件差的地方,常规树种很难成活的地方采用油松、侧柏等苗木,容器苗造林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

  技术要点:先撕破容器袋底,或者直接去掉容器底。

  但要保持土坨完整,入坑深度以超过容器袋口l一2cm左右为宜,侧方则用土压实,并盖上l层细土。

  总体说,容器苗比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侧柏高出44%,油松要高出22%。

  而且,油松、侧柏容器苗造林没有缓苗期,成活保存率较高,在造林初期苗木生长快,效果明显,可见容器苗可以完全替代其裸根苗造林。

  5、截干造林技术

  5.1原理

  春季多风干旱,气温较低。

  多数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栽后地上部分通常失水较多,同时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伤,这样风吹摆苗木会使土壤透风,根系也在短时难以恢复,一方面水分供应不足,同时地上部分蒸腾量大,也会导致水分代谢不均衡,最终苗木枯萎死亡。

  因此,生产中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5.2技术要点

  截干时不能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致影响发芽生长;截干时把露在地面的茎干部分培土堆留出2-3cm,避免风干,可以等到幼苗顶出土后再扒开土堆,也可以常年不去土堆,可以闷芽。

  5.3注意事项

  结束语:通常经济林树种一般不用截干,而是只定干,针叶树也一般不截干,特别是油松,如果截干,会破坏其生长点,以致苗木无法生长。

  截干的高度不超过10-15cm,山杏、山桃等适当截高一点,20—30cm为宜,利于树形的形成,提前挂果时间。

  参考文献

  [1]郭学望:包满珠·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出

  [2]祁生文: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配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3]马海超:抗旱造林技术系列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应用】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与技术10-26

技术应用合同08-20

数控技术应用简历10-05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简历10-26

数控技术应用简历模板10-26

数控技术应用简历范文10-26

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心得12-04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生物教案10-07

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09-05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项目管理的应用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