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凹版印刷工艺

时间:2021-02-10 18:30:30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凹版印刷工艺

  凹版印刷工艺【1】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凹版印刷工艺是朝着高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了解并掌握凹版印刷质量控制方法,对于凹版印刷企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凹版印刷;产品的质量,凹版印刷的特点

  随着印刷技术以及各种印刷相关学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烟草包装和各种朔料软包装产品的巨大需求,凹版印刷逐渐朝着高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由于凹版印刷机一般都是轮转机与凸版、柔性版和平版印刷相比。

  凹版印刷中油墨从墨斗传输刮印版的途径短。

  故印刷工艺操作简短、印刷速度高、印刷质量稳定。

  很适合于印刷批量大的印刷品。

  虽然凹版印刷质量一般都很稳定。

  但仍然存在很多因素对凹印产品的质量造成各种影响。

  而且一旦不加以控制,则会对印版或凹印滚筒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又因为凹印的制版周期十分长(并且雕刻凹版价格十分昂贵)对凹印企业将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可见凹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一、凹版印刷工艺及产品质量的涵义

  1 凹版印刷工艺的涵义

  凹版印刷工艺简称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种印刷方式。

  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将凹印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如果凹坑较深,则含的油墨就较多,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厚;相反如果凹坑较浅,则含油墨量就较少,压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层就较薄。

  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个个与原稿图文相对应的凹坑与印版的表面所组成的。

  印刷时,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内,印版表面的油墨用刮墨刀刮掉,印版与承印物支一定的压力接触,将凹坑内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2 凹版印刷产品质量的涵义

  凹版印刷产品的质量是指凹印产品的阶调、层次、网点、版面、颜色具体要求和套印要求以及印刷品外观要求达到相关标准或规定时的质量。

  在目前凹版印刷生产中,特别是针对一些期刊和薄膜印刷产品中,这一质量要求当然还需要考虑客户的实际要求。

  然而,就凹印产品质量在技术衡量上是有统一标准的。

  如国际上有通用的ISO标准(如ISO 12647-4ISO 8791等)而我国对凹版印刷行业早期制定的相关国际标准(GB7707-87)及行业标准《凹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等;再如个生产厂家自行制定的各种“规定”、“指标”等。

  因此,凹版产品的质量达到这些规定要求时,通过对凹印产品质量的综合评价,才可以认定为合格产品。

  二、凹版印刷工艺的特点

  凹版印刷时的载墨体是雕刻于印刷版上的一个个凹坑,凹坑的形状与原稿图文一模一样,印版表面没有油墨。

  当印版与承印物压印接触时,凹坑内的油墨被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完成印刷过程。

  因此,凹版印刷工艺具有一些其它印刷工艺不同的独有特点,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 防伪特点

  凹版印刷以按原稿图文刻制的凹坑载墨,线条的粗细及油墨的浓淡层次在刻板时可以任意控制,不易被模范和伪造,尤其是墨坑的深浅,依照印好的图文进行逼真雕刻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

  目前一些企业的商标甚至包装装潢已有意识的采用的凹版印刷,说明凹版印刷是一种较有生命力的防伪印刷方法。

  2 适用范围广

  一般的软材料都可以作为凹版印刷的承印物。

  如塑料、纸张、铝箔等,特别对于一些易于延伸变形的材料,如纺织材料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这是凸版印刷和平版印刷所不能比拟的。

  3 印刷质量高

  凹版印刷的用墨量大,图文具有凸感,且层次丰富,线条清晰,质量高。

  图、书刊画报,包装装潢等的因素大多采用凹版印刷。

  4 适宜大批量印刷

  凹版印刷的制版周期较长,效率较奢,成本高。

  但是印版经久耐用,所以适宜大批量的印刷。

  批量越大,效益越高,对于批量较小的印刷,效益较低。

  所以凹版方法不适宜于批量较小的商标的印刷。

  三、凹印工艺质量控制过程

  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在多个凹版印刷企业的实际调研情况,对凹印产品质量的控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印刷机及印刷对象的控制,印刷品颜色和阶调的控制,印刷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笔者在本文中,对凹印工艺质量控制中的三个重要因素进行了一一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凹版印刷企业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控制方法。

  在进行凹版印刷品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将印刷机及印刷对象调整到协调一致。

  这与凹印供墨装置的基本构造和凹印基本原理有关。

  这些调整如检查滚筒的稳定性,考虑是否需要因印刷材料的不同而更换合适的压印滚筒,橡皮布是否需要更换或打磨,压印线接触压力的调整,刮墨刀是否因凹印滚筒的尺寸的需要而更换等以避免印刷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引起质量问题。

  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对印刷机上的滚筒和刮墨刀进行调整以实现印刷质量的控制。

  凹版印刷机滚筒的控制主要包括压印滚筒和凹印滚筒的控制。

  对滚筒的调节可以实现印刷压力的控制。

  因此视不同印刷材料而获得不同的印刷压力。

  要实现凹印产品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选择材质好、加工精的滚筒,也即滚筒的选择。

  凹印版滚筒有敞开式的空心版滚筒和封闭式的实心版滚筒之分。

  版滚筒的长度和周长是根据凹版印刷机和印刷品的尺寸来确定加工的。

  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版滚筒的使用寿命和版滚筒的电镀、电雕效果、直至最终的产品印刷质量。

  选择滚筒时,要检查滚筒的电镀是否细、铜层是否达标,滚筒表面的光洁度是否达到指标。

  若采用电子雕刻制版方式,还应注意滚筒的电雕质量是否达标。

  另外,检查层是否起皮也十分重要。

  滚筒硬度低,易被划伤。

  表面粗糙,刮墨刀则难以刮净油墨,易产生印刷故障。

  其次在印刷之前,要彻底清洗版滚筒表面锈油脂,滚筒表面粘附硬物会直接损伤印版滚筒,引起印刷故障,安装印版滚筒并调整压印版滚筒上的包衬物,使印版压力一致,调整好压印版滚筒的印刷压力需要考虑使用的承印物。

  避免引起印刷刀线。

  一般塑料薄膜的印刷压力为1-5Pa。

  铜版纸、薄卡纸的印刷压力为8-15Pa。

  白板纸等印刷压力为20-30Pa。

  印刷压力过小,印刷中图文转移欠完整,降低了油墨的转移率,印迹发虚;印刷压力过大,则局部油墨过量,使印刷色调不准,图文失真。

  印刷机及印刷对象的控制在凹印生产质量控制中极为重要。

  也对印刷技术人员经验的要求很高。

  而且凹印生产中的大部分印刷质量问题也是由于未能控制好这一点而造成的。

  究其实质是要根据印刷对象(承印物)来调节好滚筒和刮刀。

  确保凹印产品的质量满足相关标准或更高的指标。

  四、凹印产品颜色及阶调的控制

  在凹印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些版面的部分颜色浅于正常颜色,并随着印数的增加,这种现象愈加严重,从而直接影响到印品的质量。

  停机观察,发现版面图文部分被磨损,着墨孔的开口变小,深度变浅,造成网穴传墨单元面积减小。

  总传墨量也相应减少,墨色的变化总的趋势变淡,从而大大降低

  版印的.耐印力,严重影响凹印产品的颜色和阶调。

  这也使凹印产品质量的调控与凹印印版和凹印油墨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

  并且也说明了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后者可以实现对凹印印品质量的控制。

  对于凹印印版来说,提高每一块印版所能承印的最高的印刷数量(也即耐印力)是降低印刷成本,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

  而印版磨损的只要因素有:表面摩擦、凹版的制版质量、刮墨刀的压力、印刷压力、印版辊筒和压印滚筒的线速度、油墨及纸张的性能等。

  存在印刷压力必然会导致印版表面的磨损。

  同时刮墨刀与印版滚筒之间的摩擦,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存在的摩擦以及油墨中的颜料、填料的粗细度和颗粒、承印物表面的结构、质地的疏松和粉尘的脱落等均可产生额外的摩擦都会造成耐印力下降。

  凹版的制版质量主要通过凹印滚筒整体质量和安装精度来决定。

  前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累赘。

  需注意的是印版和压印滚筒在滚压时,不但要传动平稳,瞬时传动比恒定,并且随着压印滚筒表面的磨损,在印刷当中压印滚筒的半径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使印版和压印滚筒在印刷过程中表面的线速度尽可能一致,并减少磨损所带来的速差。

  将有利于减少版面的磨损。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措施来预防印版的损失,提高印版耐印力,并有利于长期保证凹印产品的印刷质量。

  单色凹印印品的阶调值根据通用行业标准CY/T6-91,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暗调:精细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1.5,一般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1.4;2明调:精细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06-0.18,一般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08-0.20;而对于彩色凹印印品的暗调,明调则需要满足精细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08-0.20,一般印刷品的有效密度不小于0.10-0.22,凹印生产中产生印版磨损的因素很多,并且这些因素也是客观存在。

  进而造成凹印印品的颜色和阶调丢失。

  应勤动手、勤观察、进行逐一分析排除、减少易导致印版磨损的不利因素,从而使印刷过程中少停机、少换版、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有效提高生产率和印品质量。

  虽然这些因素不可避免,但减小和防止这些不良因素对提高印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各印刷单元机械的同步误差及版辊精度等机械本身原因所造成的误差是凹印机本身所固有的。

  一般无法解决,但还需要注意干燥温度设置过高,有可能导致纸张通过烘箱后变形过大,影响下一色的套印、干燥烘箱中热风温度、风量、风速等的差异、油墨粘度的变化、生产环境温湿度的变化、承印物薄厚及松紧的变化都会对印品质量造成影响。

  有效地利用手动电脑套印标志确保套印准确、机器调整好后便可进行套印。

  首先用手动调节钮将版面套准,然后进行电脑调整。

  套印的纵向误差依靠张力调节,横向误差依靠带横向位置控制系统和推拉版滚筒调节。

  同时观察手动套印标志马克线和电脑对版标志标准色标是否准确。

  若上述操作达不到目的则考虑套印标志制作不合格或与图文排列位置有误。

  正式印刷时,凹印机操作者要不断将印样与标准样核对,检查是否有误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遵循这些针对性的印刷质量控制手段,才能真正防止因套印不准对凹印印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在上面已经提及、干燥在凹印印品质量的控制方面十分重要。

  对凹印生产各个环节都存在影响。

  首先是要考虑凹印油墨和承印材料的性质。

  凹印油墨目前基本上都是溶剂型油墨、印刷时,应根据承印材料的种类、印刷速度、图文面积、墨层厚度调整各单元的干燥温度。

  干燥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应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最高也不要超过100摄氏度。

  否则会引起承印材料收缩、影响套准、油墨堵版、印刷起斑、而且油墨干燥过度、印版滚筒与刮刀之间的摩擦力相对加大、对印版滚筒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环境湿度过大时,造成油墨分散性变差,印版滚筒不容易刮干净,为此就不得不相应增加刮刀的压力,也就相应增大了刮刀对印版滚筒的摩擦。

  干燥温度过低则引起油墨干燥不良,造成反粘,产生重影。

  因此凹印生产过程中,合适的干燥参数是印品成像质量的保证。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食品、饮料、卷烟、医药、保健品、化妆品、洗用品以及服装等工业的迅猛发展,对凹版印刷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传感与控制技术将确保质量稳定与生产最佳化,以实现和保持印刷质量的可观测性及可靠的再现效果。

  可重复使用凹印滚筒和在线成像技术值得关注。

  总之,凹版印刷将朝着多用途、多色、高速、自动化、联动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而且其印品质量也会达到大大改善。

  印刷工艺与应用【2】

  印刷工艺可说是将原稿图文制成印版,通过合理的工艺将图文转移到指定承印物上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大量的复制过程。

  从设计企划立案到印刷品的完成,必须经过许多工序,结合无数人的专业技术才能完成,如文案人员、电脑设计人员、打字人员、校对者、分色技师、拼晒版技师、印刷技师、装订技师等,缺少任何一员都无法顺利完成印刷品。

  一般来说,印刷包括印前,印中,和印后这三个主要部分。

  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摄影、设计、制作、排版、出片等;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出半成品的过程;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期加工,包括折页、覆膜、模切、上光、烫金等。

  印刷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印成的效果亦各异。

  传统使用的印刷方法主要可分为:胶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及丝网印刷四大类。

  胶版印刷是平版印刷中的一种,采用预涂感光版(PS版),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间接印刷方式,是目前最为普遍应用的印刷方式。

  优点是制版工作简便成本低廉。

  套色装版准确,印刷版复制容易。

  印刷品色调柔和。

  可以承印大数量印刷。

  缺点是因印刷时水胶之影响,色调再现力减低,鲜艳度缺乏。

  版面油墨稀薄,表现力70%。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海报、报纸、包装、书刊、杂志、宣传单、挂历及其它大数量之彩色印刷;

  凸版印刷的原理就像盖章一样,有文字与图像的部分向上凸起,没有图像的部分凹进,然后将凸起的部分上色后直接印在纸上,由于印刷时的压力较大,所以印刷轮廓清晰、笔触有力、墨色鲜艳。

  但凸版印刷的制版比较难,上色时油墨的均匀度也难以把握。

  而且随着印刷次数的增加,版面也会不断磨损,使印刷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凡是印刷品的纸背有轻微印痕凸起,线条或网点边缘部分整齐,并且印墨在中心部分显得浅淡的,则是凸版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

  文字与图像凹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

  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

  墨色厚实、层次丰富、色彩表现力强等优点。

  在各种印刷方式中,印刷质量是最好的。

  钞票、证券、股票、邮票、高质量画报等均采用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印版寿命长,适合大批大量印刷。

  但凹板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等原因所以印刷成本很高。

  丝网印刷也称孔版印刷,将图案与文字的部分镂空。

  再用刮板刮压、使油墨透过镂空部分的丝孔,印在承印物上。

  丝网印刷的优点是几乎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承印材料上,如纸张、木料、金属、塑料、布料、玻璃等。

  也可以用在不规则形状的容器如桶、瓶、盒子、箱子等。

  丝网印刷还可以采用任何印刷油墨。

  缺点是尺寸大、数量多的印件不适合丝印。

  不能印制高品质的印刷品。

  我们常用的纸张类型有胶版纸、铜版纸、书写纸、白卡纸、白板纸、无碳纸等。

  最初制造胶版纸这种纸张的公司是美国道林公司,所以也称“道林纸”。

  无光泽,适合印刷文字,单色图,除非特别需要,不适合印刷彩色图片。

  铜版纸表面光泽好,适合印刷彩色。

  彩色印刷最常用的纸张,如单页、画册、海报等。

  主要可分为单面铜版纸、双面铜版纸、无光泽铜版纸(哑光)。

  白卡纸以漂白化学浆为原料,特点是白度较高,不上色,称白卡纸。

  如果上色,依色泽叫作色卡纸。

  纸面平整、坚挺厚实。

  但同等克重跟纸板比挺度和厚度较差。

  主要用途是,印刷名片、证书、请柬、封皮、月份台历以及邮政明信片等。

  白板纸以漂白化学浆作为纸板的表层和底层,而以机械浆为原料构成中间层,三层结构,其特点是在同等克重的条件下,厚度高,硬度好。

  白板纸分为灰底白板纸、白底白板纸,一般用于商品包装,如制作香烟、化妆品、药品、食品、文具等商品的外包装盒。

  白板纸可分250g、300g、350g、400g、450g等各种规格。

  无碳纸有直接复写功能,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分上、中、下纸,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七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通常情况下印刷品的色彩都是用CMYK四种油墨通过四次套色印刷完成的,但是有些时候也会用到专色。

  四色印刷一般指采用青、洋红、黄和黑墨来印刷彩色原稿。

  专色印刷是指采用青、洋红、黄、黑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来印刷原稿。

  专色是专门的油墨,一次印刷到位。

  同一印刷品中可使用多种专色。

  有的产品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如照片、美术作品等就必须采用四色印刷(四色以上)。

  而一些四色印刷所印不出来的颜色就要用专色,如金属色(金、银色)、高亮色、荧光色、珍珠色、光油等。

  在颜色少的情况下用专色能节省印刷工序和成本。

  如印刷大面积底色。

  (四色以下);有时一个产品也可同时使用四色印刷和专色印刷,比如某个印刷品的画面中背景是照片,文字要用到专色,则照片部分就可以采用四色印刷,而文字部分可采用专色印刷。

  注意由于色数增加,会导致胶片、印版、印工都要增加,所以最终印刷品的成本也会增加。

  在印刷后期加工方面,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压痕就是将纸通过挤压,在纸张上形成线痕,以便纸能够按照预定位置进行弯折成型。

  折纸意思是是从印刷机上下来的都是大幅面纸张,都需要经过手工或折页机折页才能成为书帖。

  然后将折好的书帖撞齐并捆扎装订成书。

  书贴是将印刷好的页张,折成数折后,成为多张页的一沓称为一个书贴。

  模切是用做好的刀具对印刷品进行特殊形状的裁切,将印刷品切成所需形状。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或喷、印)一层无色透明涂料,固化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这种加工工艺称为上光。

  这种透明的油墨叫光油。

  上光质量好,稳定性好。

  可以避免覆膜工艺经常出现的缺陷,如翘边、起泡、起皱、脱层等现象。

  一般书籍封面、插图、挂历、商标装潢等印品的表面都可以进行上光处理。

  上光应用最多的是局部上光。

  覆膜是指用覆膜机在印刷品的表面覆盖一层透明塑料薄膜。

  覆过膜的印刷品,表面会更加平滑、光亮、耐污、耐水、耐磨、耐折,书刊封面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不易被损坏,既保护了印刷品的外观,又提高了使用寿命。

  根据薄膜材料的不同分为光膜、哑膜两种。

  利用凸模板(阳模板)通过压力作用,将印刷品表面压印成具有立体感的浮雕状的图案。

  配合烫金、局部UV等工艺,效果更佳。

  UV是Ultra Violet (即紫外线)的缩写,它专指一系列可以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固化的特种油墨。

  比如磨砂油墨、彩砂油墨、皱纹油墨、冰花油墨、珠光油墨、镭射油墨等。

  烫印学名电化铝烫印,是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使印刷品和烫印箔互相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转印到被烫印刷品的表面。

  烫印的效果呈现出强烈的金属光泽,色彩鲜艳夺目,显的富丽堂皇、精致高雅,其光亮程度大大超过了印专色金和专色银,使产品具有高档的感觉。

  广泛地应用于高档、精美的包装装潢商标、挂历和书刊封面等印刷品上。

  裱糊是两张以上的纸粘在一起。

  信封、手提袋、包装盒、精装书封皮等会用到。

  打码是将各类号码打印到印刷品上。

  多用于优惠券,票据,门票、工作单等。

  分为顺序码、随机码。

  行业要求是在打码的位置留空4.5cm,后期用打码机加上。

  刮刮卡上专用的刮刮墨,盖住部分文字就是刮墨。

  在最后的装订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杂志类书刊和页数少的画册都采用骑马订。

  注:骑马订要求印张是4的倍数。

  平订是大多数书采用的装订方式,适用于有厚度的书。

  锁线订就是用线将书帖缝合到一起;无线胶订就是将书脊处打毛,用热熔胶将书帖粘在一起。

  铁丝订就是铁丝穿过书帖将书串起来。

  环钉就是将书册各页打孔,用螺旋形金属或塑料丝穿环成册,适用于台历、挂历、相册等。

  书籍印刷工艺流程【3】

  摘要 书籍印刷是用纸张及各种装帧材料、印装工艺将书籍设计物化成为具有物质形态的书籍的工艺过程。

  书籍印刷主要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刷的印版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印刷时,先由供水装置向印版的空白部分供水,然后由供墨装置向印版供墨,利用水墨不相溶原理,油墨只能供到印版的图文部分,再利用印刷压力,将印版上的油墨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

  书籍的整体设计及最终的形态、效果、质量,必须依赖于纸张材料印前制版、正式印刷、印后加工、装订成型等技术。

  本文对书籍印刷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印刷;书籍印刷;印刷流程

  1 书籍纸张材料选择

  印刷用纸种类较多,有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轻涂纸等。

  新闻纸也叫白报纸,具有吸墨性能好的特点,它是报刊的主要用纸,也可以用于印刷质量不高的期刊、一般读物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凸版纸具有吸墨均匀、抗水性能强、不起毛等特点,它是印刷书籍、杂志的主要用纸,主要供凸版印刷机使用。

  胶版纸具有伸缩性小和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抗水性能强等特点,主要供胶印印刷机或凸版印刷机印制较高级印刷品,如一些高级书籍、书籍封面、宣传画等。

  铜版纸属于涂布纸,表面光泽度高、平滑性好,多用于印刷高档印刷品,如画册、商标等。

  轻涂纸是涂布量较低的涂布纸,主要用于印刷期刊杂志、产品广告等,适合于高速轮转机印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书籍均采用胶版印刷,书籍印刷多选用胶版纸或轻涂纸为书籍内芯用纸,选用铜版纸为书籍封面用纸。

  2 书籍的印前制版

  印刷需要一个载体将书籍设计信息通过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印版就是用于传递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至承应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书籍印刷采用平版印刷方式,平版印版包括传统的PS版、平凹版,以及感光型、感热型等CTP版,其中,传统型的PS型使用最多,其制作过程大致包括出片、拼版、晒版、打样等四个阶段。

  1)出片:通过激光照排机,运用分色和网点技术,将书籍设计稿转换为分色胶片。

  胶片有阳图型胶片和阴图型胶片两种。

  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不透光、空白部分透光的为阳图型胶片;胶片上图文信息部分透光、空白部分不透光的为阴图型胶片;

  2)拼版:又称“装版”、“组版”。

  因为最终形态的书籍多为16开版面,而生产多用对开纸上对开印刷机进行印刷,如此就需要将多个16开的版面胶片拼在一个对开版面胶片上,然后用对开纸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再将对开纸按一定顺序折成16开,得到16开的书籍大小。

  拼版可以采用人工拼版或电脑拼版,拼版时要根据折页顺序、书籍配页顺序、裁切等来排列胶片的位置;

  3)晒版:是将拼好的胶片晒制成PS印版的过程。

  根据使用的胶片类型不同,PS版有阳图型PS版和阴图型PS版两种。

  阳图型PS版属于光分解型,是用阳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分解,后用稀碱液显影而被溶解,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而未见光部分的感光层未发生变化,仍留在版面上,构成印版的印刷图文部分。

  阴图型PS版属于光聚合型,是用阴图型胶片与版材感光层密接曝光,感光层见光部分发生聚合,成为不溶于显影液的物质,形成印版的图文部分;而后用稀碱液显影,未见光部分溶于显影液,露出铝版基,形成印版的空白部分;

  4)打样:用晒制好的PS印版安装到打样机上印刷出几张印品,用于检查制版各工序的质量,以便更改;也可为客户提供审校依据;还可为正式印刷提供墨色、规格等依据及参考数据。

  3 书籍的正式印刷

  打样出来的样张经客户校稿签字后即可用印刷机进行正式批量印刷。

  批量印刷时,为确保书籍印刷色彩的再现性,需注意印刷色序的安排。

  书籍印刷品的色彩是由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叠印而成,叠印中的印色次序就是色序。

  彩色印刷品多采用四色印刷机印刷,一次印四色,四色叠印后的色彩效果及套印准确性,能立即鉴别出来并能及时给予调整。

  但四色印刷机色序的安排是比较复杂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透明度差的油墨先印,避免覆盖前一个颜色;

  2)主色调后印,次色调先印,以突出画面的主体色调。

  例如风景画面偏冷色调,因此可后印青色,而人物画面偏暖色调,因此可后印品红色;

  3)油墨黏度大的先印,油墨黏度小的后印,避免发生油墨的逆转印。

  确定好印刷色序后,在印刷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意水墨平衡,经常抽出印样检查套印准确性、墨色深浅、图文清晰度、空白部分洁净度等印品质量项目,坚持三勤操作,即勤检查印样、勤观察版面水分、勤搅拌墨斗内油墨,使水墨始终处于正常稳定状态,保证整个印刷过程质量的稳定性。

  4 书籍的印后加工

  书籍印刷完成后,在书籍封面上可进行上光、覆膜、烫印或其他装饰加工处理。

  4.1 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后,在印刷品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既能使得印品表面呈现光泽,又能使印品原有图文的光泽透射出来。

  4.2 覆膜

  覆膜是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覆盖于印刷品表面,经加热、加压使之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加工过程。

  经覆膜的印刷品,表面更平滑光亮,提高了印品的光泽度和牢度,还起到了防水、耐磨的作用,是书籍印刷最常用的印后加工方式。

  覆膜的工艺流程为:工艺准备→安装塑料薄膜滚筒→涂布粘合剂→烘干→设定工艺参数→试覆膜→抽样检查→正式覆膜→复卷或定型分割。

  4.3 烫印

  烫印是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它是借助一定的压力和温度,运用烫印机上的模板,使印刷品和烫印箔在短时间内受压,将金属箔或颜料箔按烫印模板的图文转印到印品表面。

  通常,烫印工艺是根据封面设计者按书刊的价值、出版者要求及书刊内容来确定加工方案的,一般在书籍封面上只烫印书名、出版者,稍讲究些的烫印一些花纹图案,或再用各种颜色的烫料搭配、套烫在书籍封壳的表面。

  5 书籍的装订成型

  装订是书籍印刷工艺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书籍装订方法分为骑马钉、胶装、精装等形式,其中以铣背胶装为书籍常用装订方式。

  铣背胶装是将配好页的书贴闯齐、夹紧、沿订口将书背脊用刀铣平成单张书页,而后对铣削过的书帖打毛,把胶黏剂涂刷在书背表面,是其槽沟中灌满胶液,以增加粘结牢度,再贴上纱布、卡纸,即成为无线胶订书芯。

  书籍内芯成型后,再用热熔胶将书籍内芯与书籍封面粘结成一本书。

  最后,利用裁切刀将书籍除订口外的三面毛边切去,使之成为一本16开的可供销售、阅读的书籍。

  书籍印刷工艺是设计的延续,必须熟悉印刷工艺相关知识,遵循印刷工艺的规律,从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三方面去全方面考虑,才能印刷出好的印品。

【凹版印刷工艺】相关文章:

探讨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02-15

印刷色彩管理与印刷生产的优化04-06

加工工艺与普通加工工艺02-22

书刊印刷的印刷压力调节案例分析论文04-01

包装印刷防伪设计04-06

机械加工工艺03-11

简析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工艺06-25

印刷加工合同5篇04-19

印刷专业自荐信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