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5 21:27:25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1】

  【摘 要】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文章主要对生猪饲养管理好疾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养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1.生猪饲养管理

  1.1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搞好“三抓”即

  (1)抓五定:一是定位,猪具有“吃、拉、住”三角定位的规范行为,初入栏的生猪一定要注意调教和利用;二是定时,保证按时喂养;三是定量,保质按量饲喂生猪,不能让强者过饱,弱者挨饿;四是定温,要注意防寒保暖;五是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稳定,不时常更换饲料品种,并保持饲料新鲜、营养全面。

  (2)抓三改:改喂单一饲料为分多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猪不同生长、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能;改喂稀料为湿料,即手抓成团不流水、松手即散开,以利于提高生猪采食量和咀嚼;不要让猪喂养的体重超标,而是选择适当就可以出栏:一般90—110公斤出栏为宜。

  (3)抓“两分”:即“分群管理,分栏饲养”,根据性别、年龄、体重、强弱和生产用途合理分群、分栏。

  成年公猪、怀孕后期母猪及哺乳母猪宜单栏饲养,断奶母猪、空怀母猪可小群饲养;仔猪和肉猪饲养密度要适宜。

  1.2生猪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要精心、细致,尽量避免猪发生应激反应。

  饲喂全价日粮,注意合理配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料更换要有1~2周的过渡期;养猪场要使用清洁卫生的饮水,饲料原料和饮用水源不许存在工业污染;保健、治疗时,合理选择药物,不得使用容易产生免疫抑制的药物,如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疫苗接种期间更要注意合理用药;控制好饲养密度,生产场区不得过于拥挤,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卫生条件;在高温炎热容易出现热应激的季节,或在进行去势、转群时,应提前在猪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物质,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B12、延胡索酸、柠檬酸、碳酸氢钠等。

  2.生猪不同生长期发病特点

  2.1仔猪阶段发病特点

  出生后1~2周的仔猪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

  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水肿病、仔猪红痢、白痢、黄痢、仔猪副伤寒、等,导致产生以上几类疾病的原因:(1)母猪健康状况不良;(2)母源抗体滴度低或无母源抗体;(3)未做好猪舍卫生;(4) 饲养管理不当。

  未对初生仔猪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引起仔猪感冒、拉稀,甚至死亡;补铁、钙不及时可导致仔猪贫血和消化不良等;(5)仔猪未按有关疫病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或未进行有关的药物预防。

  2.2猪育肥阶段的发病特点

  猪育肥阶段是生长的另一关键阶段。

  因为在此阶段,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与保育猪相比较而言,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要强一些,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猪舍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育肥猪阶段,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在猪的育肥阶段,大多数寄生虫病、传染病、代谢病及中毒病等常在育肥阶段感染或发病,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每个猪舍必须重视疾病防治措施。

  3.生猪疾病流行现状

  3.1传染病流行

  目前,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以传染病为主要,并且每年新的传染病还在持续增长,例如近几年新出现的传染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增生性肠炎及猪圆环病毒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等。

  3.2 传统疫病流行的非典型化

  如原来在我国较多猪场出现的猪肺疫、猪丹毒、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瘟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大范围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对疫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公司的不断增多,养猪的单位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大,畜禽及产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重复免疫或盲目免疫及抗体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与群体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出来,加上动物保健药品中大量复方制剂的普及使用等等,结果导致猪群中原有临床典型症状逐渐消失,不具有典型症状,为此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3.3细菌性疾病控制难度加大

  生猪养殖户,为避免生猪流行病的大规模发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大部分养猪生产者在饲养猪的整个过程中都大量施用抗生素类药物,意图达到用药物控制预防。

  但是往往适得其反,抗生素类药物食用过多后,许多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一旦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对病原作药物敏感性试验时,无药可选。

  所以生产中出现了不论单纯使用哪一种抗生素或抗菌素均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药物治疗成本高,但治愈率却很低,最终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3.4多病原感染

  近年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多病原感染,已经普遍存在。

  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后,其中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性病原存在,甚至是几种病原的共同致病性导致的病理现象的出现。

  3.5系统性病变

  如猪的饲养从乳仔猪的消化系统的腹泻性疾病综合征,到生长猪的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生长育肥猪的高热性疾病综合征及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征等等。

  系统性病变综合征的出现,往往体现了养殖场地的外界大环境、圈舍内的小气候、人为的免疫干扰、动物营养等与多病原的共同致病性的综合性结果。

  4.防治措施

  4.1预防控制

  对生猪疾病做好监测措施:(1)监测范围: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调运的生猪;(2)对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区的生猪、种猪场进行重点监测;(3)监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

  对生猪疾病做好免疫措施: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用法用量: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

  因地因场制宜.对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

  随着母源抗体的减少,乳猪长到35日龄左右时.母源抗体的水平已达不到保护乳猪抗猪瘟的程度,据此。

  乳猪应在35日龄第一次免疫注射猪瘟脾淋苗,65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免疫。

  4.2对仔猪进行防护管理

  衡量一个猪舍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就是仔猪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尤其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及断奶窝重。

  因此,有必要加强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在生后6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以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发生。(下转第48页)(上接第38页)4.3传染病防治措施

  控制猪舍的密度,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d,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为防止饲料霉菌毒素,可于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

  农户的散养圈舍必须勤打扫和勤垫新土,粪便堆积发酵,经常用消毒药喷洒圈舍,定期对圈舍顶棚、内外墙、通道等进行彻底消毒。

  5.结束语

  总之,生猪的疾病很多,要有效控制不同阶段的猪病,不能只靠疫苗和药物,必须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改善饲养管理,对环境,饲料,饮水供应等的管理应细致,并在各个阶段都尽量实行全进全出。

  生猪疾病防治措施【2】

  【摘 要】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伴随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在生猪的养殖业中,猪易患上不同特征的疾病或者易感疾病。

  本文就生猪疾病防治谈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猪养殖业;疾病防治;发病特点;流行现状;防治措施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在猪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而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其中猪丹毒、猪瘟、猪肺疫又占猪传染病的70%。

  所以,在猪病防治中,这三种病的防治成为重中之重。

  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我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归纳起来,供养殖户参考。

  1.生猪不同生长期发病特点

  1.1仔猪阶段发病特点

  出生后1~2周的仔猪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

  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水肿病、仔猪红痢、白痢、黄痢、仔猪副伤寒、等,导致产生以上几类疾病的原因:(1)母猪健康状况不良;(2)母源抗体滴度低或无母源抗体;(3)未做好猪舍卫生;(4)饲养管理不当。

  未对初生仔猪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引起仔猪感冒、拉稀,甚至死亡;补铁、钙不及时可导致仔猪贫血和消化不良等;(5)仔猪未按有关疫病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或未进行有关的药物预防。

  1.2猪育肥阶段的发病特点

  猪育肥阶段是生长的另一关键阶段。

  因为在此阶段,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

  与保育猪相比较而言,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要强一些,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猪舍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育肥猪阶段,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在猪的育肥阶段,大多数寄生虫病、传染病、代谢病及中毒病等常在育肥阶段感染或发病,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每个猪舍必须重视疾病防治措施。

  2.生猪疾病流行现状

  2.1传染病流行

  目前,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以传染病为主要,并且每年新的传染病还在持续增长,例如近几年新出现的传染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增生性肠炎及猪圆环病毒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等。

  2.2传统疫病流行的非典型化

  如原来在我国较多猪场出现的猪肺疫、猪丹毒、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瘟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大范围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对疫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公司的不断增多,养猪的单位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大,畜禽及产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重复免疫或盲目免疫及抗体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与群体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出来,加上动物保健药品中大量复方制剂的普及使用等等,结果导致猪群中原有临床典型症状逐渐消失,不具有典型症状,为此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2.3细菌性疾病控制难度加大

  生猪养殖户,为避免生猪流行病的大规模发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大部分养猪生产者在饲养猪的整个过程中都大量施用抗生素类药物,意图达到用药物控制预防。

  但是往往适得其反,抗生素类药物食用过多后,许多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一旦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对病原作药物敏感性试验时,无药可选。

  所以生产中出现了不论单纯使用哪一种抗生素或抗菌素均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药物治疗成本高,但治愈率却很低,最终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2.4多病原感染

  近年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多病原感染,已经普遍存在。

  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后,其中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性病原存在,甚至是几种病原的共同致病性导致的病理现象的出现。

  2.5系统性病变

  如猪的饲养从乳仔猪的消化系统的腹泻性疾病综合征,到生长猪的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生长育肥猪的高热性疾病综合征及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征等等。

  系统性病变综合征的出现,往往体现了养殖场地的外界大环境、圈舍内的小气候、人为的免疫干扰、动物营养等与多病原的共同致病性的综合性结果。

  3.防治措施

  3.1预防控制

  对生猪疾病做好监测措施:(1)监测范围: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调运的生猪;(2)对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区的生猪、种猪场进行重点监测;(3)监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

  对生猪疾病做好免疫措施: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用法用量: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

  因地因场制宜.对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

  随着母源抗体的减少,乳猪长到35日龄左右时.母源抗体的水平已达不到保护乳猪抗猪瘟的程度,据此。

  乳猪应在35日龄第一次免疫注射猪瘟脾淋苗,65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免疫。

  3.2对仔猪进行防护管理

  衡量一个猪舍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就是仔猪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尤其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及断奶窝重。

  因此,有必要加强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在生后6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以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3.3传染病防治措施

  控制猪舍的密度,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d,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为防止饲料霉菌毒素,可于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

  农户的散养圈舍必须勤打扫和勤垫新土,粪便堆积发酵,经常用消毒药喷洒圈舍,定期对圈舍顶棚、内外墙、通道等进行彻底消毒。

  4.结语

  在我国当前养殖业中,选择较多的物种之一就是猪,养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较大型的养殖场可能直接影响全民肉品供应,因此有效避免生猪发病的情况不仅对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对老百姓健康的负责。

  【参考文献】

  [1]梁永红.猪场多发疾病防控手册[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6.

  [2]郭佳,张杰.安徽省固镇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25-26.

  [3]朱士江.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猪病模糊模型诊断治疗方法;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09(1):21-24.

  [4]孙学全.发展养猪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禽业,2008(9):60-61.

  [5]蔡兴凤.猪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J].吉林农业,2011(07).

  生猪疾病防治的几点措施【3】

  摘要:在养猪的不同阶段、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特征的疾病或易感疾病,其中有些是最重要的疾病,也有作为继发性感染的疾病,还有在霉菌毒素的压力下发生的异常疾病。

  本文就生猪疾病防治谈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猪 疾病防治 制度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猪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而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其中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又占猪传染病的70%。

  所以,在猪病防治中,这三种病的防治成为重中之重。

  因此了解不同阶段猪病发病特点将对生猪的饲养管理与疾病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仔猪阶段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1.1 发病特点

  仔猪出生后1-2周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由此可见,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有仔猪红痢、黄痢、白痢、仔猪副伤寒、水肿病等,发生这些病的原因有:①母源抗体滴度低或无母源抗体;②母猪健康状况差;③猪舍卫生条件差;④仔猪未按有关疫病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或未进行有关的药物预防;⑤与饲养管理有关。

  初生仔猪防寒保暖不当,极易引起仔猪感冒、拉稀,甚至死亡(如仔猪怕冷扎堆引起压死压伤等);补铁、钙不及时可导致仔猪贫血和消化不良等。

  1.2 仔猪在不同饲养阶段易发的疾病。

  ①仔猪红痢:多发生于1周龄内幼猪;②仔猪白痢:出生仔猪发病率高;③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40日龄至70日龄仔猪,10日龄内乳猪很少发生,近来日龄有增大趋势;④猪瘟:从乳猪至断奶前后的仔猪均可感染,年龄越小的病猪死亡越快;⑤猪丹毒:多因母猪发病引起;⑥猪肺疫:乳猪很少发生,断奶后仔猪在流行期可感染发病;⑦猪链球菌:病仔猪易感性高,其中败血性常导致仔猪陕速死亡。

  仔猪副伤寒:多发生在2月龄至4月龄未接种疫苗的仔猪,1月龄内仔猪极少发生;⑧猪流感:仔猪发病率低,断奶仔猪发病率增高;⑨猪嗜血杆菌病:常在猪感染流感后继发;⑩仔猪先天性肌肉震颤:在部分地区呈散在发生,常整窝发生,初生猪常被饿死或压死;�11猪口蹄疫:幼猪感染后有很高的死亡率。

  乳猪感染本病看不到水疱症状,常呈急性胃肠炎或心肌炎而死亡。

  传染性胃肠炎:对10日龄内幼猪有高致死率;�12猪肺线虫病:断奶前仔猪感染可大批死亡。

  �13猪蛔虫病:1周龄后的乳猪即可感染;�14猪囊虫病:在流行区仔猪可感染,但很少出现临床症状;�15仔猪贫血:是2周龄至4周龄哺乳仔猪常见多发病之一,3日龄至10日龄猪发病可突然死亡;�16佝偻病(软骨病):由于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引起,其中先天性佝偻病系由母猪营养缺乏导致仔猪胚胎期骨发育不良引起。

  1.3 防治措施

  仔猪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尤其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及断奶窝重是衡量一个猪舍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

  因此,要加强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在生后6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以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母猪产前产后各一周,于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可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和泌乳障碍综合症的发生,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

  对于后期仔猪呼吸道病严重的,可在开口料中添加支原净150ppm+硫酸粘杆菌素100ppm,连用2周。

  4~5日龄仔猪灌服百球清等抗虫药,可以预防由于球虫感染造成的腹泻。

  对传染病要按程序搞好免疫接种。

  对新购进的断奶仔猪,应认真了解其防疫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疫苗(如二联苗、三联苗)补防;对一些季节性发病的传染病,应提前一个月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对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传染病,应提前15天进行药物预防。

  2 育肥猪阶段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育肥阶段是猪(商品猪)生长的又一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接踵而至。

  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相对保育猪强,正常情况下,发病率、死亡率均很低,但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猪舍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育肥猪阶段,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2.1 发病特点

  仔猪阶段的常见多发病中,除了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水肿病,以及副伤寒、仔猪贫血、佝偻病外,其余大多数传染病、寄生虫病、代谢病及中毒病在育肥阶段均可感染或发病,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每个猪舍必须重视疾病防治措施。

  2.2 防治措施

  控制猪舍的密度,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天,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为防止饲料霉菌毒素,可于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

  3 总结

  猪舍的疾病预防就是在预防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猪的慢性寄生虫性、慢性消化道性以及慢性呼吸道性疾病等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防治猪的急性传染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副嗜血杆菌、弓形体等。

  为尽量预防猪各个阶段疾病的发生,应严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定期进行药物驱虫

  寄生虫病对育肥猪危害十分严重,除了肠道寄生虫外,猪囊虫病、弓形体病等均属人畜共患病,其中弓形体病还可造成季节性、地区性流行。

  大多数寄生虫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必须定期通过药物进行驱虫和预防。

  对猪舍的粪便应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来杀灭虫卵。

  3.2 加强饲养管理预防普通病

  许多普通病如微量元素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中毒病等完全可以通过喂给优质全价配合饲料而加以预防。

  因此应加强饲料和饮水的营养和卫生。

  3.3 一部分传染病可通过添加药物来预防

  目前,预防部分猪传染病尚无有效疫苗,如猪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病、病毒性腹泻、猪痢疾等,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中草药复方散剂、粉剂,拌料饲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有的中药散剂还有促生长作用。

  3.4 严格遵守卫生消毒制度

  农户的散养圈舍卫生条件差,必须勤打扫和勤垫新土,粪便堆积发酵,经常用消毒药喷洒圈舍,定期对圈舍顶棚、内外墙、通道等进行彻底消毒。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相关文章: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06-09

2016年最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05-23

2016生猪屠宰管理条例06-07

最新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全文06-08

小学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09-19

学校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06-25

食堂管理方案与措施01-29

班级安全管理措施05-11

江苏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全文08-17

浅谈企业管理措施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