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修正方法

时间:2021-05-27 14:40:37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修正方法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其实质是外界工作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中等熟练程度的维修工人需要完成各种不同维修作业项目,基于以上条件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工时定额一种劳动消耗量标准,其制定需要根据维修作业所消耗的实际劳动时间。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修正方法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修正方法【1】

  摘要: 针对当前汽车维修工时没有统一定量与执行标准的现状,本文采用信息熵复杂系数方法提出了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修正模型,并采用发动机功率不足的例证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行业平均经验值接近,证明此修正模型有效。

  针对具体维修项目,应运用检修技术复杂系数对现行汽车维修工时定额进行修正,确保工时定额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复杂系数;修正模型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维修制度和维修工艺有了较大的改变,汽车维修不断向以检测换件为主的维修工艺转变,使汽车维修生产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所需维修工时越来越少,从而很多作业项目的维修工时定额应大幅度下降。

  目前,我国汽修行业在各地普遍采用的工时费计价公式是:

  Ch=Qh×Ph×C(1)

  其中Ch为工时费,Q为工时定额,Ph为工时单价,C为检修技术复杂系数(其中,检修技术复杂系数有的地区未采用)。

  汽车维修行业劳动强度大且技术含量高,如指定的工时单价太低则降低了汽车维修业企业和维修技工的生产积极性,此时若维修企业提高工时定额,则造成的结果是“收费标准”中工时定额越来越脱离生产实际,对汽车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

  我国的汽车维修工时定额以及工时费计核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迫切需要应对我国现行的制定汽车维修工时定额方法进行修正,以保持定额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1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综述

  1.1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概念

  所谓定额就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而对某事物规定的一定的数量标准[1]。

  对于汽车维修工作而言,定额是指在一定的作业条件下,利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来的完成质量合格的单位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机械台班和资金的数量标准。

  汽车维修工时定额,其实质是外界工作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中等熟练程度的维修工人需要完成各种不同维修作业项目,基于以上条件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工时定额一种劳动消耗量标准,其制定需要根据维修作业所消耗的实际劳动时间。

  对于汽车修理,主要步骤包含送修汽车的验收、汽车外部清洗、车身和附件修理、汽车解体、电气设备和仪表修理、车架修理、总成分解、零件清洗除油修理、总成装配、汽车试验与调整、外部涂装、修竣交车等。

  维修工时不能简单理解为维修工人进行汽车维修保养所耗费的实际劳动时间,而是指厂家制定的标准工时,这代表了每个维修项目的故障检修的时间成本,可以用来衡量维修难度的大小。

  1.2 传统工时定额存在的问题

  实际调查中发现,汽车出现故障时,消费者会将车送到4S店等售后服务点进行维修,但结算单据上的维修费用大多很不详细,这将会导致消费者不能直观明确判断某些维修以及保养项目的复杂程度以及实际实施维修维护项目所需时间。

  一般情况下,工时定额由整车制造企业通过综合参考维修及保养项目的难易程度、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工作强度,并结合当地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行确定。

  但是即使是对于同一故障,不同品牌的相同车型工时费也不相同,而且同一个品牌的不同价位车型间,价格也相差不小。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工时定额标准,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一般采用三种形式作为工时费标准:①整车厂制定工时标准;②维修企业自行制定的工时标准;③由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工时标准。

  由车辆维修企业自行选择具体执行哪一种工时标准,但还需上报物价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核准和备案。

  维修工时定额不是指维修时实际需要的时间,而是各个维修环节的单位价值总和,是综合反映维修工作难易程度和技术含量的重要指标,取决于工人技术水平、维修检测设备、维修作业内容、车辆类型、车辆结构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工时费的计核过程很复杂,而且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维修技术水平不一,不同地域、不同厂家,不同维修企业、不同汽车品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车型间的工时费定价均不相同,很难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工时费标准。

  交通运输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明确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可以按各省机动车维修行业组织统一制定的标准执行,也可以按照维修企业报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后的执行标准。

  由于执行的工时标准不一致,所以工时定额很难统一。

  参考文献:

  [1]朱明.基于信息熵的导航传感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2009,12:24-25.

  [2]郑来伟.基于状态监测的煤矿设备维修管理[D].2009,5:16-18.

  [3]An Evaluation of Auto Fault Diagnosis Complex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Entropy[C].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Computing, 2016, 4.

  机械加工中工时定额方法【2】

  摘要:工时定额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工厂每位操作工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每位一线操作者的生产积极性,本文结合笔者经验,浅析了工时定额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重要意义、制定原则以及一些工时定额测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提出了加强机械定额管理的一些思路,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工时定额 制定原则 测算方法

  工时定额是指完成一个工序所需要的时间,是企业考核操作工人完成一个工序的时间标准,是在以技术部门的图纸文件为依据,综合工艺文件的内容给生产一线操作者制定的合格产品完成所需的加工时间限度。

  作为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是衡量工人劳动消耗的通用准则。

  1、工时定额管理其重要意义

  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因此是一项技术性和管理性双重并兼的工作,是企业成本核算、组织生产、定编定员、业绩考核和按劳分配一项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矛盾冲突的中心,其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因为它倍受关注。

  2、工时定额的制定原则和主要方法

  工时定额对企业和员工均意义重大,因此在制定时,必须要遵守一些特有的原则,如果违背这些原则,将有可能导致潜在矛盾的激化,严重时还可能会制约生产的正常进行。

  1)严格按照定额标准执行

  只有严格按照定额标准进行定额,才能有效保证各产品定额的一致性。

  如果由标准不统一制定出来的定额也就不能遵循同一个基准,势必造成标准混乱,相似产品的工时却有高有低,最终造成低工时员工闹情绪要求调整工时,于是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车间工时定额的总数就会越来越高,在工时单价不予调整的情况下,导致车间人工成本剧增,最终入不敷出。

  2)定额制定实施后不宜过多调整

  定额制定后即使略作调整,也应该由低向高调,不应削减已定的工时。

  在工时定额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某几种产品制定的工时定额过高,或因员工自己进行加工工艺改革后工作效率提高,此时应保持原有的工时定额不予变动,同时要表彰员工工艺革新,从而大大调动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劳动积极性。

  3)同类产品工时定额的唯一性

  同一产品的同一工序,只能有一个工时。

  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因为粗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未按照车间的工艺规定执行而造成精加工工序原有定额的变动,此时对原有已经制定实行的工时定额不宜作出调整,应当追究上道粗加工工序操作者责任,将精工较以往多发生的工时从下料或粗加工工序中扣除;对于车间备料不及时,图纸更改或临时换工件等其他特殊情况,亦遵循以上原则进行工时补贴,不作工时调整。

  这样有利于控制车间工时定额的总额,避免工时调高后再恢复正常时对员工产生心理落差而影响车间的生产效率。

  4)工时定额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制定定额的出发点是调动车间绝大部分人的工作热情,而不是按照工作最慢的人群为基准去制定定额标准。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工时定额的绝对准确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相对准确肯定是可以做到的。

  工时定额的制定,就是要兼顾大多数,就是为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所以,衡量工时定额制定的合理与否,只要看它是不是能够博得大多数人的满意即可。

  5)各班组之间的定额相对平衡

  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同时要考虑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由于各班组采用的设备不同,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找到一个统一有效的衡量标准来进行不同工序工时定额高低的判断。

  这时定额员在进行定额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工种劳动强度、技术密集度,各工序加工难易度的不同等实际情况,进行工时定额的相对平衡工作。

  如个别员工不认可上述平衡标准,要充分给出理由,必要时可进行换岗操作,使其充分体验之所以其他工序工时比自己高的原因。

  3、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

  3.1 统计分析法

  可针对各工种的操作者加工同一零件的时间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通用性较好、批量大的工件工时定额的制定,制定后的工时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能更好的刺激操作者在操作时进行创新革新,提高工作效率。

  3.2 经验估算法

  即工时定额员和生产一线的操作骨干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应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此种方法的工时定额较其它工件的工时会偏高一些。

  原因在于新产品的试制周期短,加工方法或工艺难度大,需要认真分析图纸,准备工装、刀具,有时还需要大量的返工,不可车辆的辅助时间往往较高,为提高一线操作者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而采用的一种办法。

  3.3 技术定额法

  分为计算法和测时法两种。

  计算法就是按照相应的标准或手册计算出加工时间,这时需选定合理的机床、刀具、加工余量、吃刀量、机床转速和进给等参数。

  有时加工的一些非标零件的工时定额无法进行计算,这时还可以考察员工的实际加工时间,根据实际加工方法、加工时间综合考虑后进行工时定额。

  3.4 比较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零件结构相近,或加工方法接近的系列产品工时定额制定中。

  将类似产品的工时定额与以往已经制定定额的产品进行对比后给出新产品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在针对新产品以及不需要绝对准确的对外报价时经常使用。

  机械定额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政策性的、技术性的、甚至一些人情性的,然而工时定额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工装设备、加工工艺的不断更新与改进,定额管理也要随之相应革新。

  掌握适当的定额原则和方法对今后的定额工作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能促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达到了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定额术语.GB/T.14002-92

  [2]王先逵.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2版)第1卷:工艺基础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张立厚.企业工时定额管理与工时定额员[J].机械管理开发.2001(S1):44

  [4]李海军.浅析纺织机械公司工时定额管理[J]. 机电信息.2009(24):66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的测定方法【3】

  摘要:以阀杆(65A0002)车外圆Ф6、Ф5为例,采用误差界限法和连续测时法,对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更加人性化的评定系数。

  这个评定因子的增加,优化了现行企业在作业环境下的测定标准工时的方法,使难以量化工时定额的更加弹性化和合理化,为规范作业和平衡工序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