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研究生协同学习信息素养论文

时间:2021-03-21 18:23:52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研究生协同学习信息素养论文

  1协同学习视角下基于LC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研究生协同学习信息素养论文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上是以传承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知识越多越好。而实际上,知识的数量在创新中不一定起决定作用。我国的研究生往往知识功底扎实,但创新能力不容乐观。协作学习的推行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清新强劲之风,为了顺应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倡导研究生协作学习,提升其科研创新能力,笔者在此提出构建支持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培养模式———学习共享空间(LC)。

  1.1根据研究生学习特点辅以LC的协同学习环境,达到嵌入式的信息素养教育

  为增强研究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及科研的协作能力,将终身学习固化为自身特质,提出分阶段培养研究生信息素养、实践技能、科研创新能力的新型协同学习的LC模式。LC的无缝式互动环境有利于研究生开展协同学习,增强研究生的交流、协作能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自主性氛围,对提高研究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1.1.1基于LC的协同学习,能促进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性与积极性。由于研究生学习大多以自学或导师单独指导的形式为主,学习和研究活动呈现出分散性和独立性的特点。而学习共享空间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以导师为中心”向“以导师与学生协同合作”转变。通过利用LC平台,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首先表现为学习共享空间的学习者是主动参与学习,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施教者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理解教育内容,把教育内容整合到自已的知识体系中,并能付诸于实践;其次,学习共享空间的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善于自我引导和自我加强,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学习者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施教者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共享空间里,研究生与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在协作中,自主积极学习表现得尤为突出。

  1.1.2基于LC协同学习中,能实现研究生教育方式的个性化与即时性。由于研究生生源多样性和年龄跨度大,因而研究生信息素养存在个体差异性,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要有针对性并支持个性化教育。而学习共享空间所提供的平台,使信息素养教育能实现个性化与即时性。大部分研究生已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只是在信息获取的深度、广度以及信息道德意识方面尚有欠缺。基于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学习者,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行为与传统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者不同,单个学习者的网络行为表现得更为自我和个性化,群体学习者的行为则表现出动态更新变化,其共同的特点是追求网络的平等参与和个性选择,这非常符合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特质。而且学习共享空间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获取共享空间服务或搜索获取而不是依赖记忆和知识储备。通过学习共享空间的应用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方式的变革,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研究生需求直接契合,最终实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

  1.1.3基于LC的协同学习,能实现研究生教育方式的互动性与协作性。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注重知识传授及个别培养,轻视知识的革新和合作交流等倾向。学习共享空间使互联网应用模式从传统的“人机对话”逐渐转变为“人与人对话”,这种学习共享空间环境大大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共享空间服务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不用考虑学科背景、身份地位,都能进行一对多或是一对一的相互交流。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同时利用网络,借助网络的实时互动,促进相互了解,提升研究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研究生积极参与虚拟学习共享空间互动学习,自由选择受教育内容,组织并积极参与知识贡献和经验分享。学习共享空间作为一个自由、开放、协作的学习环境,正好提供了有利于研究生群体之间相互协作学习的环境,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灵活掌握应用;能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培养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素养,同时间接提升其信息素养。只要进入共享空间,研究生就能进行同步或异步交流、实时或非实时交流,极大地扩展了交流与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共享空间所有成员在协作学习中,个人学习的成功是以他人成功为基础的,学习者之间关系融洽,相互合作,这非常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群体科研协作的品质。

  1.1.4基于LC协同学习,能体现研究生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仍然实行导师指导的体制,导师的素质对研究生的成长影响深远。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导师遴选标准下降,再加上导师的知识面及精力都是有限的,出现了有的导师无暇顾及学生、学生也缺乏主动性的“导学失衡”现象,于是一些研究生难以得到充分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不强,导致就业后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是采用导师启发式、提纲式的精讲与研究生在自学、研究基础上的协同式的学术讨论相结合的模式。而学习共享空间开放、自由协作等特点,为研究生教育内容的开放、学术主题的自由探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导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借助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的平台,上传施教内容或发布可供探讨的研究热点主题,让研究生参与空间热点主题研讨,展开头脑风暴,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激发创造性思维,形成共享的协作知识;导师再根据研究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解答及引导。而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可协同导师,对空间发布的学术热点主题信息的捕获技巧与信息的再生分析利用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学习共享空间适应用户共享式学习环境的需求,参与空间的研究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知识的贡献者。学习共享空间正是为隐性知识共享、挖掘和利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互相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中让隐性知识显性化。空间成员处于协作学习与教育内容自成长的环境下,图书馆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者则更多的是营造学习社区、引导教育方向、组织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让空间成员的信息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其科研能力因此也得到发展。

  1.2支持研究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学习共享空间框架

  综合多个因素考量,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内的知识中心、文化中心和学术的交融区,是构建协同和交互式学习环境最合适的主阵地。学习共享空间主要包括实体空间(物理学习空间)构建与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构建。

  1.2.1物理学习空间构建。为了便于研究生开展协同学习,提升其信息素养,实体学习空间构建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原则,要充分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核心要素的特征,强调对小组协作学习中交流、协作与指导的支持。针对研究生群体高素质、数量少且多为自主学习的特点,我们可借鉴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做法,把实体学习空间设置于图书馆内的一个局部区域或一个楼层,地点要相对安静。实体学习空间内应配备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投影机、照相机、无线电子接口、馆藏资源等,以支持研究生的各种学习和开展科研与社会活动的空间。同时互联网接入点和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服务区,空间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要充分考虑满足研究生群体的科研需求,且便于研究生随时获取。借鉴世界各国在学习共享空间方面的成功实践,加上综合考量研究生群体的规模及需求,对实体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大体设置五大区块:①小组协作学习讨论间:可容纳5至8人的小组进行专题研讨,配备研究生项目研究所需的设备;②综合参考咨询柜台:它是学习共享空间的一个综合服务点;③视听多媒体播放工作室:由于研究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考虑大约可容纳40多人配备功能完备的投影机、电脑及视听设备,并可支持无障碍上网;④论文写作辅导及研究技能指导室:为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选题、学科研究方向选择、学位论文开题等进行指导,对研究生进行科研技能辅导;⑤社交娱乐休闲区:这是供研究生学习之余休息和开展社交活动的自由空间。

  1.2.2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构建。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构建模式有多种,可以是整合学校分散的资源,单独建立学习共享空间站;也可以是图书馆与学校其他服务部门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建立的网站。虚拟学习共享空间构建首先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借助Web2.0技术及社会交流软件,包括以博客、播客、维基、即时通讯、新闻聚合(RSS)、网摘、即时通讯(IM)、网络社区(SNS)、异步通信、标签等为代表的工具,来支持建立各种学习社区、写作社区、兴趣社区、社会网络服务社区等,为研究生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协同作用、全员参与社会交流的网络平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其次,作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虚拟空间,网络教学资源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虚拟学习共享空间特别适合研究生群体开展“课题研究式”的学习和“协作式”的学习。在虚拟空间内可考虑设置主题学术交流和创造社区,可根据本校研究生学科专业分主题来进行针对性设置。该社区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根据各自的研究兴趣,对一些主题进行自主参与讨论和协作。除此之外,该社区还可由图书馆学科馆员定期发布本校重点学科前沿专题,此专题内容是图书馆学科馆员对各自负责的学科长期跟踪搜索的国内外的前沿热点专题;也可借助高校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申报的科技查新课题作为相关专题,吸引来自不同学习领域的研究生,允许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参与跨课程的专题研习交流,以此来培养其协同学习能力,进而落实信息素养架构。除此之外,建议虚拟学习共享空间设置自助式信息素养教育社区。研究生在学期间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专业学术领域的课题研究,而掌握学术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技能则是其完成学业的重要条件。因此可在虚拟学习区里设计配合提升信息素养的学习资源,此学习资源可考虑结合专业课程项目驱动的引导方式,由图书馆负责信息素养教育馆员设计小组协同课题任务,让研究生参与共同的课题项目。通过设置本校不同专业学术热点问题,驱使研究生产生兴趣,参与课题项目的协同合作。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研究生将所掌握的知识技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融入到各专业课程学习中。通过学习实践环节的互动协作,使其学会积累学术信息和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归纳、吸收运用,从而逐步掌握必要的专业学术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要关注研究生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潜在和现实的信息需求,针对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学科、项目、课题等个性化需求来及时调整服务方向。为了提供实时、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可考虑采用非实时的异步式与实时交互(如实时咨询、ICQ、QQ、MSN等)相结合的服务方式与研究生互动沟通,对于本馆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考虑网络化合作的联合式学科服务。学科馆员要注重与研究生导师密切合作进行互动,可以鼓励能解决问题的任一研究生或是导师来协作完成。实际上,学习共享空间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图书馆、课程资源开放与集成、学习协助、教学帮助和科研协同等大学多个服务体系的整合,注重的是培养研究生团队的协作精神,体验在学习、科研中相互协作的快乐,共享空间成员的社会性资源,同时又能完成个人知识的建构。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询问是准则,解决问题是焦点,批判性思维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研究生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扩展知识、回答提问、增强自我指导性学习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渐获得信息素养所需的技能并为拓展学习创造条件。

  2构建学习共享空间需要注意的原则及建议

  2.1把握开放自助性

  所谓学习共享空间“开放”,是指物理共享空间上的不受拘束和资源获取方面的平等便利。研究生可随意选择安静的个人学习区或热闹小组讨论区,无处不在的无线上网设施也为研究生提供了随处学习的合适场所。共享空间的“自助”,是指共享空间里的电脑、软硬件、生产性设施均提供自我操作机会。

  2.2导向学术性

  由于共享空间平台的主要用户对象是广大的研究生和校内外专家学者,它和其他网络平台的最大区别就是要坚持它的学术性。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必须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在这个学术为主的交流平台运行中,要倡导积极、诚信、自由、开放、创新的氛围,保证研究生可从空间成员那里学习、吸收学术性知识,借鉴他人优秀的实践做法。

  2.3鼓励互动性

  研究生的学习任务是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共享空间这个集科研、学习和社交于一体的平台上,倡导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图书馆员与学生互动的讨论交流,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在每个环节,大大拓展了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信息素养教育园地。在网络平台建设中,营造学术自由氛围,鼓励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虚拟平台成员互动与实体空间成员互动,提供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相互交流空间,促进个人或组织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个体间思想交流、碰撞,为促进科研能力创新提供条件。

  2.4坚持联合协作性

  学习共享空间是将大学里多机构的服务集成在一起,因此必须充分发动全校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来共同创建和运作学习共享空间。要注意调动研究生、教授导师等所有人的积极性,特别是设计专业课程、整合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时,必须加强研究生导师与图书馆之间的紧密协作,由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实施以及评价,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信息素质培养效果。

  2.5建立以图书馆为主线的融洽协作方式

  学习共享空间是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的动态服务,因此需要校职能部门配合,把学校的各种面向研究生教学科研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在一起,建立协作关系,实现组织整合。建议成立—个学习共享空间委员会,在图书馆统一领导下形成管理和维护的有机整体,通过图书馆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确定具体的协作方式、各自职责、人员安排与培训方案等。

  2.6聘请教师导师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服务

  邀请重点学科教师担任学科馆员或参考咨询馆员,采取物质与精神并行的激励措施,确保服务的持续有效。通过聚集能解决研究生在学习、科研和写作等过程中困难的专业技能人才,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为了应对学习共享空间的用户高层次的需求,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馆员培训机制,不断地更新馆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引进训练有素、知识结构合理的学科馆员,以解决图书馆人才短缺问题。

  3结语

  学习共享空间是一种全面支持读者个性化、协作化学习和知识创造过程的Web2.0时代图书馆转型知识服务创新的模型,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改革新趋势的服务创新。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互动性和社会性。学习效果不但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取决于学习情境、群组协作、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工具和资源的利用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图书馆作为学习共享空间的主要管理者,为创造一个便于知识自由获取、科研协作、舒适活泼的宽松环境,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明确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关系,完善良好的用户反馈机制,配置合理的人力与技术资源,制定良好的沟通策略,以及建立明确的运行路线等。无论如何,其组织与管理结构应秉着开放、自由、舒适、激励、协作的原则,通过学习共享空间成员交流、经验技术分享、协同学习的方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信息素养。

【研究生协同学习信息素养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素养论文07-13

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对策探究论文08-09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路径探讨论文08-29

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08-14

高职医学生信息素养论文08-13

论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论文08-31

基于信息素养培养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分析的论文08-21

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论文04-12

化学教育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论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