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时间:2021-01-21 10:39:09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医院药师如何开展临床药学工作【1】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摘要】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临床药师。

  临床药师应如何深入临床,如何开展工作,在我国并无统一要求,亦未明确制定相应的职责。

  主要应以做好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并结合自己医院的特点和等级、规模、仪器设备和人才情况,适当开展相应的工作。

  深入临床,坚持面向病人,直接提供药学服务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关键词】医院药师;临床药学工作;合理用药

  1 概述

  国外60年代便开展临床药学和培养专业化临床药师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在30多年中,已培养了15000多人临床药师,在医院工作的临床药师已达药师总数的25%以上。

  在一些大的医院里,还设有临床药学服务中心,药师根据医院专业科室,服务于不同科室。

  如传染病、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临床药师具有处方权,可直接参与临床治疗活动。

  每天早晨,和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治疗小组一起查房,已成为医师选药和用药的重要参谋,在抉择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议,几乎与国外同时,但一直未能开展。

  直到80年代初,在国家药学会的推动下,一些医院才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临床药学工作。

  如一些医院的药师从调查临床用药和处方分析开始,逐步参与了临床的药物治疗,提供药学服务信息,开展门诊药物咨询、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利用研究等工作。

  从整体上看,我国临床药学开展的项目与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到目前为止,国内县级医院大多数尚未开展系统的临床药学工作,专业化的临床药师队伍严重缺乏,药学临床学科发展落后,与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不相称。

  回顾先进国家临床药学其发展根据临床药师开展工作可分四个阶段:1单纯药品供应,不介入临床;2对医师处方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3在医师开处方前与医师共同研讨,并决定用药方案;4有限的药疗决定权,如外科手术的抗感染、止痛等。

  从总体上看,当前国内的临床药学发展水平介于单纯药品供应和对医师处方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尚处于临床药学的初级阶段。

  而且按目前的条件,依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以往积累的数据,开展第二阶段的工作已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开展第三阶段的工作,即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决策过程,这也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分析我国开展第三阶段的临床药学工作困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药师自身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在用药决策中难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理论;(2)国内没有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固定方式 开展临床药学成功的例子不多。

  (3)临床医生对临床药学工作内容了解不多,对临床药学工作缺乏热情。

  2 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医院临床药学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1)明确临床药学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虽临床药学工作在国内开展多年,但学科编制问题未得到解决。

  临床药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虽列为医院分级考核标准,但所占分值微不足道。

  鉴于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以法规的形式,设立临床药学科室,广泛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中心,以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治疗为目的的药学学科。

  其工作对象应当是人,重点是解决临床病人用药中的各种问题。

  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药学情报服务、协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及药物经济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静脉注射液的'配伍等。

  (2)培养不同的临床药师在国外实施药师法或药房法的医院药师资格是按照法律规定审定的,受过高等药学专业教育,并经国家考试,登记注册的执业药师。

  而我国尚未颁布执业药师法,而且医院药师职称也很多,分中药师、西药师两类,各类中又分为主任、副主任、主管药师、药师和药士等职称,晋升活动频繁,明确分工困难,明显缺乏临床实践机会。

  为此,培养高素质的临床药师迫在眉睫。

  应尽快采取系统学习,系统学习有药理学、医学统计学、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等药学基础课程,同时还要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程以及治疗药物监测、药学情报等专业知识等。

  培训要求在学习常见的技术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各有侧重和不同程度地掌握不同专业知识,形成学科知识和业务技能互补的整体优势。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从国外的临床药学发展看,可见开展临床药学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

  我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首先应做好的用药咨询、用药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学情报的服务等基础工作;其次药师积极下临床,通过参与查房和学习,积累经验并反馈各种信息,根据不同的信息进行处理或研究,开展一两个专题的回顾性病例或处方分析,从而使认识进一步深入。

  先从一两个临床较为配合的科室或一些较为典型的病种开始学习和研究,从重在参与到相互交流合作逐渐过渡。

  在工作的初期可尝试开展一些项目:如:参与查房和病历讨论,了解熟悉临床治疗和用药的过程,建立药历书写格式,记录病人用药史, 建立院内药品信息查询和咨询系统利用计算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可查包括本院使用的任何一种药品包括品名、剂量、价格、部门归属、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信息,满足临床对药品知识的基本需求;药物利用研究和药物经济学分析根据临床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药物利用度和药物经济学分析。

  重点在抗感染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生物制剂和心血管系统用药。

  开展新药评价和淘汰药品结合临床调研和数据分析,分析医院用药的历史和趋势,建立药品类别和品种档案以及新药跟踪系统,为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对呆滞药品和老药进行调查,为决策者提出淘汰或保留建议。

  广泛宣传,获得大家支持和参加 积极开展上述相关课题的研究,撰写论文,出版药讯,开辟临床药学专栏,并通过院内外的交流,扩大影响。

  3 小 结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其成绩大多是不计报酬。

  这不仅挫伤了药学人员积极性,也不易获得同事的理解和支持。

  为此,临床药师除了需要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外,还要积极宣传自我,获得医院自上而下重视以及临床医师的认同和紧密配合。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药学人员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一般而言,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关键应做好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中心,始终围绕合理用药,从用药咨询、用药分析、不良反应监测、血药浓度监测等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并结合医院实际配备情况,深入临床,坚持面向病人,直接提供药学服务.保证药物使用安全、合理、有效、经济。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2】

  摘 要: 中药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整个中药学学科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在中药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作者积极思考和总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了四点体会,在此与各位教师交流。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中药学》课程 教学体会

  《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整个中药学学科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步伐的加快,以及国际上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作为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中药学课程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中药学》是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设置的,它与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等学科相互交融,因此《中药学》既是该专业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桥梁,学好《中药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中药学》课程主要讲述各论部分各味中药的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然而由于中药数量众多,每一味中药其性能功效都各不相同或者同中有异,极易造成知识点的混淆,对于学生而言要学好中药学课程难度很大。

  我自2005年担任中药学课程授课教师以来,面向中药学专业,经历了多轮教学。

  在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思考和总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体会,与同行交流,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学习总论

  总论,是一个学科的综合或概要,更是对这门学科的一种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中药学》的总论介绍了中药学的发展历史、采集收藏、炮制、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配伍及用量等。

  其中的药性理论是学习《中药学》这门课程的基础。

  因此,学好总论显得尤为重要,能在各论的学习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各论中每一味中药的药性理论有很大帮助。

  总论中谈到药物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并且相对应的酸入肝、咸入肾、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

  具体来讲,酸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苦有泻火、燥湿、通泄、下降等作用;甘有滋补、和中或缓急的作用;辛有发散、行气或润养等作用;咸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作用。

  学好总论,后面各论的学习就稍简明易懂些。

  例如解表药,其为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如麻黄、桂枝。

  由解表药的定义出发思考便很容易与五味中的辛相联系起来,因而可以简单地推出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皆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入肺经为主。

  又如,人参为补虚药,因此与甘味相对,主归脾经。

  由苦味能泄能燥,便能想到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其味苦性寒,有通便泻火之功效,主入心经。

  所以,结合药物的药性理论可以清楚推知药物的功效与归经。

  2.结合实例讲解中药,调动课堂气氛

  我院中药学的传统授课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师生之间缺少互动。

  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往往会导致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感觉课程十分乏味。

  我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常见的疾病该用哪种药去治疗、中药汤剂如何正确煎煮等内容比较感兴趣,例如高血压、风湿等疾病。

  因此,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导入一些典型病例以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以讨论的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针对导入的病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和辨证用药,以便达到学生能巩固与复习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各味中药知识点的目的。

  总之,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讲解药材的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巩固与复习基础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学好中药学知识为今后学习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总结法学习《中药学》

  每味中药都有各自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学生要掌握这么多的内容,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因此,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运用归纳总结法能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记住各论药物的知识点。

  3.1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中药学》教材把各论中药按照主要功效分为不同章节,每一章节的中药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及应用特点。

  在《中药学教学大纲》中,对每一章节内容的掌握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熟悉和了解,因此学生在记忆各类中药时,应重点记忆要求掌握的药物,对于熟悉和了解的药物则主要记住其主要功效和应用即可。

  比如,清热药种类较多,学生识记该节药物较为困难,很容易将不同的药物混淆。

  根据大纲要求,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生地黄、牡丹皮、青蒿为要求掌握的中药,要求学生记住上述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栀子、夏枯草、黄柏、板蓝根、鱼腥草、玄参、赤芍、水牛角为熟悉的中药,要求学生记住其功效和应用;芦根、龙胆、大青叶、蒲公英、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地骨皮属于了解的内容,学生只需要了解要主要功效即可。

  3.2采用列表法,以区别功效相似的中药

  在同一章节中,我发现有许多中药功效很相似,如清热药中的黄芩、黄连、黄柏三味中药,它们的共同功效是清热燥湿,但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又存在区别。

  功效相似中药往往给学生的记忆或复习造成不小的困难。

  在学习功效相似的中药时,我推荐采用列表法,如表1所示,表格中分别列出三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采用列表法区别功效相似中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较清晰地将中药的功效区分开来。

  3.3注意区分名称相似的中药

  在《中药学》教材中许多中药的名称十分相似,例如黄芩、黄连、黄柏,山茱萸、吴茱萸,苍术、白术,独活、羌活,桑螵蛸、海螵蛸,等等。

  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属于同一类别,还比较容易记忆,但如独活、羌活这两味药不同属于一个类别,就应注意着重区分开来。

  羌活属于解表药,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用于风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等症状;而独活属于祛风湿药,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等。

  相似的名称尤其容易记混淆,在碰到这些相似名称的中药时应更加留意,并把它们写在一起,注意区别其功效应用。

  4.重视实验教学,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中药学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通过实验教学,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迪思维,锻炼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和药用植物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些常用的鉴定方法及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长期以来,我院中药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安排学生辨认中药饮片,学生仅需要观察并记录中药饮片的外观性状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常常反映实验内容比较枯燥,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这种实验课教学模式严重削弱了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兴趣,也达不到促进学生将中药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其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的。

  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我院中药学教研组对中药学实验课大力改革,在保留饮片识别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药用植物辨认、动物实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中药学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证明,自从中药学实验课内容改革后,学生对中药学实验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许多学生受实验课的启发,要求加入老师课题组做实验,以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

  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中药学是不断发展的学科,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讲授这门课程,课程主讲教师必须扎实教学基本功,认真备课,抓住重点,总结规律,而且要善于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在保证传统理论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中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磊,余晓晖,郭玫.中药类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5):42-44.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相关文章: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论文03-12

浅析中药学实践性教学的论文03-11

中药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论文03-15

金融会计实践教学课程论文03-11

学习情境设计的中药学课程改革论文10-29

高职中医中药学教学实践论文03-11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论文12-14

供热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02-04

探索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教学论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