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的审美内涵

时间:2020-12-08 19:33:36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的审美内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的审美内涵的论文,欢迎各位现当代文学毕业的同学借鉴!

《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的审美内涵

  摘要:《愤怒的葡萄》中的乔德妈是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苦难的历程中塑造的一个伟大女性,斯坦贝克透过乔德妈的性格演变历程把他对社会变化、人性善恶以及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灌注其中,使乔德妈的形象带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和审美价值。本文即从女性意识的觉醒、人性和人类生存困境的展现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乔德妈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乔德妈 女性 人性 生存困境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和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福克纳一样都很关注家乡加底层农民的生存状态的关注。《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则是“代表着斯坦贝克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1]这都深深地体现在《愤怒的葡萄》的创作中。这部小说是斯坦贝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所呈现的一部农民在生存困境中挣扎和抗争的血泪史。从人物解读来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乔德妈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内涵:她是在苦难的历程中“成长”起来的现代女性,也是斯坦贝克以哲学家的姿态沉思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善恶分界线的映照物,同时作者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其怀有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希望。

  一.死亡和苦难中觉醒的女性

  现实主义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如一面镜子一样把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容到作品中,使作品在主题和人物上都有很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斯坦贝克作为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很显然就带有社会的印记。乔德妈的性格演变历程就是二、三十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对女性生活带来的影响的反映。在乔德家,乔德奶奶是女性争取家庭地位的先行者,她以一把枪几乎打爆了乔德爷爷的屁股,由此反击了乔德爷爷的大男子主义,取得了相应的家庭地位。与此对照,乔德妈对男性压迫的反抗斗争也表现在她的两次武力抗争中:第一次是在迁徙的路途,她为了维护全家人在一起不分开对乔德爸的权威进行了有力的挑战,“除非你打我一顿,才能叫我走。那我就要羞你,爸。我不会让你打我,不会叫喊求饶。我要跟你拼命。而且你也未必有胆量打我。如果你真打我,我当天赌咒,只等你一转身,或是等你坐上的时候,我非把你打倒在地上四脚朝天不可。当天发誓,一定要这么干。”(192)第二次则是当警察持枪驱赶她们时,她拿起一个小铁锅勇敢地和他抗争。这种反抗的勇气俨然说明她身上已经具备了和男性相抗衡的力量。到达加利福尼亚后,她在苦难面前更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忍耐力,当男人们对恶劣的生存处境无可奈何时,她丝毫不气馁而是以不可反驳的意志指挥家人的去向,并鼓励家人为活下去而努力,成为家庭的核心。就连乔德爸也不得不承认她在家庭中的领导地位,“真是怪事!女人当家作主了。女人叫我们干这干那,女人叫我们上这儿上那儿,我还满不在乎呢。”(491)乔德妈身上已经具备了传统女性所缺失的男性气质,并使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成为能够经得起苦难考验具有担当力的新时代女性。对于两性间身份地位的变化所产生的缘由,斯坦贝克认为是社会变动所引起的人们对男女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

  二.对现代社会中人性善恶的反思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对以人道主义为代表的人性美有着强烈的追求,从马克・吐温、斯托夫人到斯坦贝克,这些现实主义作家都很青睐底层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美,以此来抨击社会的丑恶,追寻人的终极价值。《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写的,在大萧条这样混乱的时代,失业、疾病、死亡、流浪等等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存,而社会邪恶势力猖獗,道德沦丧。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人性美的一面自然饱含向往和渴求,乔德妈就是一面反照世界善恶的镜子。当乔德爸问到能不能带着牧师凯西一起走的时候,乔德妈义正言辞,“不是行不行,要问肯不肯,说到行不行,那我们是什么都不行,到加利福尼亚去也不行,干什么都不行。至于说到肯不肯,那么凡是我们肯做的事,我们都可以做。说到‘肯’的话――我们这些人在这儿和东部的老家住得很久了,从来没听说过乔德家或是黑兹利兹家有过路人要借宿、要讨点东西吃或是要搭我们的车的时候,拒绝过人家的要求。乔德家倒是有过小气的人,可是没有小气到这样的。”(114)当全家人都不够吃的情况下,她还匀出一点炖菜给那群饥饿的孩子吃。在小说中,乔德妈所代表的人性的善和社会邪恶势力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即使他们在暂时的善恶斗争中处于被动的面临被毁灭的状况,但是却给人以坚定的信心。另外,乔德妈也隐含着斯坦贝克对人类走出困境的道路探索。人类的生存处境在大萧条的年代是苦难的、悲剧性的,然而个人抗争的力量是薄弱的,乔德妈很早就意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她曾经朦胧地意识到如果大家都团结起来对抗恶势力的话情况就会不一样。这一意识在和穷人的互帮互助间继续升华,收容所的生活则使她在心中根植了“集体”的概念,“我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天天都在体会这个道理,时时刻刻都在体会。你要是遭到了困难,或是受了委屈,有了急需要――那就去找穷人帮忙吧。只有他们才肯帮忙――只有他们。”(435)因此,当汤姆因为为凯西报仇而杀死了一个警察向她赎罪时,她宽恕了他,认为他并没有错,并鼓励他参加群众运动。乔德妈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社会底层人民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作出的选择道路,这并不是带有某种政治倾向性的信仰,而是苦难中的人们在经历了严峻的生存考验后为了能够活下去的必然选择。

  三.生存困境中的一线光明

  《愤怒的葡萄》是一部苦难史,而乔德妈在小说中却是一个屹立不倒的神话,“她慈祥而严肃的脸上那双饱经忧患的茶褐色的双眼中透出乐观的人生态度。她十分清楚自己是这个家的核心。坚强而且快乐,无论家里有什么天翻地覆的事,她都能泰然处之,这树立了她在这个家中伟大而且平凡的地位,这地位赋予她尊严,给了她一种纯洁、娴静的美。她好像明白,一旦她动摇了,这个家也会动摇。她的意志主宰着这个家。”(82)而她之所以能够具有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是因为她是一个母亲。乔德妈是在大地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母亲,生命的希望和力量在她身上有着双重呈现。乔德妈对此的比喻很恰切,“女人呢,她的生活老是像河水似的流个不停,像涡流似的,像小瀑布似的,老是向前流着,女人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这样,我们不会消灭的。人们都在前进―――也许有些变故,不过好歹总是在前进。”(492)在她的身上有一种海明威式“可以毁灭却不能打败我”的积极乐观精神。尤其在小说的最后一章中,面对一个快要饿死的陌生男子,刚刚遭受了死亡的罗莎夏在和母亲的深情对望后用自己的乳汁来拯救他的生命,并留下神秘的微笑。斯坦贝克在回应这一幕所描写的寓意时曾说:“如果要有什么象征的话,那就是生存的象征而不是爱的象征……给乳汁就像给一片面包一样不是什么感情用事。……大地母亲用乳汁滋养要比文学还要古老呢。”[2]对人类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是美国现当代文学的传统,《愤怒的葡萄》不仅仅是斯坦贝克对家乡破产农民的同情和关怀,他同样思考着人类生存的意义,关注人类生存的危机、潜在的威胁和心灵遭受摧残后的去向。而在苦难中依然具有如此的乐观精神并且不丧失个人理想是美国人的力量源泉。乔德妈身上所具有的生命的力量就是社会发展的潜力,是人类通向伊甸园的希望。

  斯坦贝克在获得诺贝尔奖时曾致辞,“作家有义务宣告并赞美人类经过经验而形成的能力,即豁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虽败不馁的斗志,以及勇敢、热爱和仁爱。在同怯懦和绝望进行永不停息的斗争中,这些是充满希望和进取精神、振奋人心的光辉旗帜。”[3]斯坦贝克以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任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自由选择而形成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乔德妈是他所塑造的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找准自我并具有心灵自由的现代女性,也是底层人民包括这个国家的未来所应具有的带有历史选择性的指引者。

  注释:

  [1]王国荣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版,第899页。

  [2]转引自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传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3]王国荣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版,第901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胡忠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杨彩霞:《20世纪美国文学传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国荣主编:《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版。

  [4]梁亚平:《美国文学研究》,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美]约翰・斯坦贝克著,[美]罗伯特・迪莫特编:《斯坦贝克日记选》,邹蓝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6][美]沃伦・弗伦奇:《约翰・斯坦贝克》,王义国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的审美内涵】相关文章:

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分析论文12-12

中国动画创作中的审美问题05-10

学习中的审美疲劳如何消除03-24

如何消除学习中的审美疲劳呢03-24

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审美理据论文04-11

饮食文化中的礼仪内涵07-06

浅谈莫泊桑《项链》中的玛蒂尔德05-09

电影艺术中光影表现的审美价值论文11-17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