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

时间:2022-10-05 19:39:58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

  [摘要]电影《理智与情感》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运用了讽刺手法,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物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影片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采用了反讽的结构使影片的观众推测其反讽的言外之意,发现影片背后所要表达的主题。

  在《理智与情感》中巧妙而讽刺的对话让观众们百看不厌,本文分析这部触动无数观众心弦的影片《理智与情感》中反讽的真正意图,以便更好了解这部优秀的影片。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反讽;语言行为;情景

  电影《理智与情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英国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题材。

  讲述了爱琳娜与玛丽安两姐妹的爱情故事,姐姐能够以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妹妹却从来不克制自己的情感,在面对爱情时,两个人的抉择完全不同。

  影片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了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进行衡量,人的价值几乎全部体现在财产的所有权上,只有男人才能继承财产,女人们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因此,影片中大部分出现的是一意孤行的父亲,时时牢记社会身份又想方设法将女儿嫁出去的母亲,条件优秀有社会地位的青年男子,具有理智或情感的待嫁的女儿。

  在这样一个苛刻又有几分敌意的环境中,女人们的幸福婚姻何去何从,影片所告诫的是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在《理智与情感》中,人物生动的演绎充分显示出了影片与观众的动态关系,巧妙而讽刺的对话让观众们百看不厌。

  我们把电影演绎与观众观看比作是两个人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通过叙事传达出所要表明的意图,观众就像是对话过程中的听者一样,对电影所演绎的故事进行一一分析,以便领略到真正的含义。

  影片通过两姐妹曲折的爱情为主线,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向观众展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影片赋予了一些愚蠢象征的人物,包括女主人公玛丽安,他们谁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荒谬以及其他人对他们的嘲笑,这就是对他们的讽刺。

  影片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反讽的叙事手法来传达所要表现的主题。

  观众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深入了解,以反讽的言外之意去理解人类应该以道德和美德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而不是以社会地位和金钱。

  影片中的史露西不断关注自己的利益,虚荣心使他们冷酷和自私。

  电影向观众们展示其存在的一个讽刺的义务,通过对影片的推理,反讽手法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会有更大的效果。

  一、《理智与情感》情景中体现的反讽

  在《理智与情感》中有许多人物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影片以玛丽安为典范,采用了反讽的体系来使观众推理电影中反讽语言的言外之意。

  玛丽安是一个典型的有感伤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倾向的人物。

  在影片中运用了一个夸张、讽刺的手法,将当时的社会最大的特点描写成人们愿意被蒙蔽,热衷于嘲笑他们容忍自己和朋友的缺点,这对当时的社会可以看成是一个模拟的攻击,而并不是一次破坏,在这里可以说讽刺是影片的目的。

  下面是影片中讽刺玛丽安的例子。

  (一)性格的反讽

  影片中的玛丽安睿智、聪明,对一切都充满热情;她悲伤、快乐,没有丝毫的节制;她大方、随和又很幽默,通过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观众对她刮目相看,她在影片中代表的是感性,这种感性可能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太夸张的话,它就会成为一个不真实的行为。

  事实上,玛丽安与爱琳娜两者都是女主角,但相比较之下玛丽安有着更多的优点。

  然而在这里,影片将她极端的情感当成了一个靶心来被攻击。

  比如在影片中,玛丽安为落叶而叹息,在弹钢琴的时候哭泣,在读诗的时候充满了不恰当的激情。

  可怜的母女四人将要离开诺兰,搬到德文郡,玛丽安独自来到了花园,表达了她不知所措的热情。

  “亲爱的,亲爱的!”玛丽安激动地说:“当我不再为你感到惋惜,当我们学会感触另一个家所带来的温暖!哦,我幸福的家园,你知道我现在看着你有多么的痛苦吗?也许我将不再看到你更多的风景,还有你们,熟悉的树木!但你会依然如因,不会因我们搬走而有叶的腐烂,也不会停止树枝的摆动……”通过这种激增的演绎,似乎将观众们带到了18世纪末的感伤主义影片中。

  (二)情感的反讽

  影片中,在玛丽安看来,爱德华对诗歌、绘画等艺术完全没有造诣,他虽然和善,但并不热情,这就是玛丽安对姐姐的情侣爱德华的评价,她的理由和证据是爱德华缺乏火一般的眼睛,不够热情,而她的这些判断仅仅是凭借于自己的感觉,正如她认为应该为枯叶而落泪一样。

  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出玛丽安并不知道怎样去真正认识一个人,正如她对布上校最初的印象,她十分关心他的年龄与外表,并断言自己绝对不会嫁给这样一个像自己父亲的男人,如果他要和她在一起,那么他必须永远有活力,比她要长寿才可以。

  在这里影片体现了玛丽安的荒谬想法,而且玛丽安看到布上校由于阴天而有可能诱发风湿而将他看成有衰老症,而且由布上校提到的一件法兰绒背心却让玛丽安联想到疼痛、痉挛、风湿以及老年体弱人所患的种种病症。

  更认为到了35岁就不应该还想着要结婚的问题。

  而在影片的结尾,浪漫主义思想的玛丽安却最终幸福嫁给了布上校,这对于观众和玛丽安来说,不仅是出乎意料的,同时也是讽刺的。

  然而,玛丽安之前遇见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结果并不与她想象的一致。

  在她看来,卫乐比正是她所想要的一切,卫乐比的第一次出现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两人在山坡的雨中一见钟情。

  玛丽安与卫乐比相遇的那一幕演绎得无比浪漫,完全是“哥特式”浪漫主义描绘。

  影片却非常明显反讽了是谁在这样一个看似浪漫的邂逅中迷失了自我,对玛丽安进行了间接的反讽。

  在影片中,玛丽安与卫乐比的兴趣相投,同样热爱读书,热爱舞蹈与音乐。

  卫乐比的一切都对玛丽安有着致命的吸引,使玛丽安深深陷入在浪漫的爱情之中。

  影片到这里的时候,观众都会认为玛丽安与卫乐比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被观众们看好的一段恋情却出乎意料瓦解了。

  因为,如此英俊而又热情的年轻人,居然弃玛丽安而去,与一个有钱的女人结婚了,甚至他还曾经玷污了上校一直照顾的女孩。

  而被卫乐比抛弃与布上校结婚的玛丽安成功给观众带来了戏剧的惊喜。

  对于认知一个人的素质,玛丽安只关注人的外表,不过一个人的爱好与品位是非常容易伪装的。

  玛丽安将外貌与内在混淆,因此她不成熟的判断使她必须接受卫乐比给她带来的残忍。

  影片借助于卫乐比的前后行为,对玛丽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深沉的双重讽刺:一个是关于布上校,玛丽安断言她才不会嫁给布上校;一个是关于卫乐比,玛丽安想象着卫乐比正是她所寻找的另一半,但是他却抛弃了她。

  这两种结果都恰恰与玛丽安之前的想法相反。

  观众们或者都会被卫乐比吸引,不过当清醒之后,明白婚姻应该是一件理性而又现实的事情,对方应该根据个人的质量进行选择。

  影片中玛丽安的不成熟、过度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动演绎,将玛丽安对选丈夫的标准完全说服了观众。

  二、《理智与情感》语言行为中体现的反讽

  影片《理智与情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的多是参观、散步、聚餐和跳舞等,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在讲话。

  轻松优雅的对话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影片运用了高超的技术,赋予了人物对话诙谐的讽刺与戏剧,它完美掌握了这个困难的艺术,不向观众们直接展示真正的意图,而是把它们放在观众的眼前,让观众去体会。

  影片故事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统治阶级,在这个礼貌的社会中,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出现过责怪或者冒犯别人的话语。

  因此他们通常会使用间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电影在人物的对话之间渗透着反讽,而正是对这些愚蠢的角色讽刺而使他们更加夺目。

  典型人物史露西,29岁仍旧未婚,她的姐姐非常肤浅、愚蠢。

  虽然两个人同样的粗俗但是相比之下,史露西更为愚蠢。

  她总是在别人嘲笑她与一些绅士所谓的爱情中得到心理安慰。

  影片中詹妮丝太太是最八卦的老妇人,不过实际上,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总是通过对史露西的讽刺来满足史露西。

  史露西来到了詹妮丝太太的家后,对太太说:“在来的路上都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友加入她们,戴维斯先生不仅让我们一起乘坐他的马车,而且还非常平和,还为她们付了款。

  ”詹妮丝太太大声喊着:“非常好,真的!那个医生是一个单身,我保证。

  ”从表面上看,詹妮丝太太在取笑她:你和医生必然要有一次恋爱。

  表面的意思是史露西是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姑娘,非常渴望男人。

  不过,由于詹妮丝太太非常清楚史露西的为人,才会说这样一个笑话。

  在这里言外之意就是讽刺史露西小姐:这是一个机会,享受不存在的爱情的谣言。

  当然,关于史露西的面子,詹妮丝夫人不能直接说出。

  而影片通过詹妮丝夫人的口表达了对老姑娘的讽刺,只能以这样的笑话来抵消在18世纪一个单身女人的耻辱与痛苦。

  与此同时,也讽刺了当时上层阶级的一些粗野的天性。

  爱琳娜与史露西第一次谈话时,史露西问道:“这里有很多优秀俊美的公子哥儿吗?”“哦,亲爱的,我相信我不会假装说这不是真的,我相信在德文郡有很多漂亮的公子哥儿。

  但是你知道,我怎么能告诉你在诺兰可能有漂亮的公子哥儿呢……”通过两个人之间对话,显示出史露西非常关注“情人”这个词语。

  为了更好感受对史露西的讽刺,所以影片从“情人”开始谈起。

  在这段谈话中,史露西小姐用了五次“美丽”这个词语,传达出人物的无知。

  爱琳娜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完全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通过她断言无知这个词,产生了反讽的效应。

  对于爱琳娜这种语言的使用与主题的谈话是不太适合的,有些不雅。

  然而,在谈论到与她哥哥有关的内容时,对于史露西小姐并没有任何对讽刺的意图。

  很显然,爱琳娜比史露西的素质要高出很多,虽然她的身份比史露西要低。

  影片将那些过时的、劣质的语言不限制地运用在这些可疑的社会地位中。

  三、结语

  显而易见,影片《理智与情感》不遗余力推出了两个主题。

  一是玛丽安反哥特式浪漫主义和感伤,二是通过一些滑稽的人物来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黑暗的一面,而这正是带给观众最自然最精湛的演绎。

  影片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与不同的演绎,为影片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而观众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细节来感知影片所要传达的意图,在了解了言外之意后,观众会更加了解社会与人生。

  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巧妙的反讽手法运用,影片中人物生动的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观众百看不厌。

  《理智与情感》通过最有力的武器情境反讽,直接揭示了言外之意在影片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所产生的结果,人物之间语言行为发生的对话间接地指出了影片的主题。

  而影片本身也是一部永恒的反讽作品,是世界影视中珍贵的宝藏。

  [参考文献]

  [1] 涂菁.文学语用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小舟.《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

  [3] Jane Austen.Sense and Sensibility[M].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83.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相关文章:

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10-05

电影中的经典励志台词10-12

电影《念念》中的经典语录10-09

励志电影中的经典台词10-26

关于电影中的经典爱情台词10-26

关于电影中的经典励志台词11-14

电影中结婚经典台词10-26

电影经典爱情感人台词10-26

电影中张艺谋对真善美的追求10-26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