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读

时间:2021-02-18 11:37:12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与它的悲剧性密不可分。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性解读【1】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向读者全面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风貌。

  《了不起的盖茨比》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这与它的悲剧性密不可分。

  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体现了菲茨杰拉德的人生悲剧,也是当时社会悲剧的体现。

  同时,当今中国的情形像极了那个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盖茨比的悲剧被不断地重演。

  关键词:盖茨比;悲剧;中国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生于美国中西部明尼苏达州保罗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他的一生曾写过四部小说,分别是《人间天堂》、《美与丑》、《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除此之外,还有短篇小说集《爵士时代的故事》等。

  《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于1925年。

  在这本书里,菲兹杰拉德以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在道德和精神方面揭示了富人生活的丑恶面,以清醒的旁观者的眼光批判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欺骗性,以盖茨比的死亡作为一外沉痛的教训,唤醒人们看清纸醉金迷的生活背后的虚假。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在于,它通过盖茨比的悲剧深刻揭示了美国复杂而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当时人们的价值和道德观念的颓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上至美国政府推行外交政策,即“金元外交”,下至平民老百姓的拜金热,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严重的裂变,形成了空前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金钱取代了上帝,整个传统秩序全面解体。

  “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美国梦”已经失去了它最原始的意义,对于金钱的盲目追求使人们渐渐失去了人情味,头脑日趋空虚,信仰出现危机,人类的悲剧不断地上演。

  自一九二五年四月《了不起的盖茨比》正式出版起,到如今已经八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小说被一版再版,对它的评论也层出不穷,好评不断。

  这样一部小说缘何能够经久不衰?有人曾说:真正伟大的作品,一般都是悲剧,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因此,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意识,使得这部小说成为美国现代甚至世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盖茨比的悲剧不仅仅反映了菲茨杰拉德的人生悲剧及当时的社会悲剧,也反映了整个人类的悲剧,而且,在当今的中国盖茨比的悲剧正不断地被重演。

  所谓悲剧,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

  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

  在作者的身上我们明确地找到了盖茨比的身影,作者自己也曾经说过:“有时我不知道姗尔达和我到底是真人,还是我一部小说里的人物。

  ”菲茨杰拉德家境并不富裕,早年随父母去美国东部,父母失去工作后,他又随之返回西部老家,一九一三年,他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一九一七年应征入伍,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名叫姗尔达赛尔的富家小姐,但由于他身无分文,他的求婚被拒绝了,这件事给年轻的菲茨杰拉德很大的打击,一九一九年他退伍后去了纽约,决心要挣大钱,赢回姗尔达。

  在他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出版后,他一夜成名,并火速同姗尔达结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婚后他们夜夜歌舞升平,过着放荡不羁、纸迷金醉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有的是没完没了的宴会,唯独没有工作”。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于一九二七年去了好莱坞,靠编写电影脚本来维持生计。

  一九三零年姗尔达患上了精神病,经常住院治疗,医疗费高昂,不堪负担,菲茨杰拉德借酒消愁,结果嗜酒成癖,于一九四零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时年仅四十四岁。

  菲茨杰拉德在年轻时拥有“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并暂时得到了实现,但是人生本身的悲剧性即使是菲茨杰拉德也摆脱不了,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黄土一。

  那么菲茨杰拉德的生命旅程恰恰就体现了悲剧的因素,这也正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悲剧性的源头之一。

  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盖茨比,这个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的小人物,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为了追寻自己心爱的女孩而不断奋斗,五年后他成了暴发户,自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赢得往昔女友的心,并希望能够和这位“黄金女孩”重温旧梦,可是盖茨比的梦想只是空中楼阁,而他至死都没有意识到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梦。

  年轻的菲茨杰拉德天性敏感,一致认为自己是个“富人中的局外人”,通常因“自惭形秽而痛苦万状。”这种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心态是金钱造成的,然而但作家因为金钱而被拒之婚门之外更是痛苦不堪,他就像盖茨比一样发誓要赚大钱,以赢得美人归。

  他非常了解姗尔达的内心及她向往的生活,像黛西在盖茨比的心目中一样。

  作家把姗尔达及她所属的社会阶层看作一体,作为自己的至上理想来追求。

  在小说中,盖茨比心中的梦正是被作家所实践了的,但是作家却没有把小说写成自己的自传,他对于人生有一种本能的悲剧感,在他的一篇自传性文章《崩溃》中讲到,在他的文学生涯刚开始时,“所有进入我头脑的故事便都包含着某种灾祸――在我的长篇小说里,可爱的青年走向毁灭,短篇小说里的宝石炸得无影无踪,我的百万富翁也如托马斯哈代的农民一样,是美丽的,注定要遭到厄运。”盖茨比把黛西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对象,可悲的是,黛西远没有他的梦想那样美好,盖茨比不惜一切代价奋力追求的理想化身不过是个外表美丽、心灵空虚的世俗佳人。

  最后由于黛西的背叛导致盖茨比无辜惨死,盖茨比被他的理想化身所遗弃,为空虚的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在希腊悲剧的主题中,常常涉及到命运“诗人们往往以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和困难。”[1]“在他们看来,人们的命运是生前注定的,无法加以改变:但是他们也尊重人类的自由意志,并在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建立悲剧主题,教导人们怎样积极地从事生活和斗争。”[2]

  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人本是罪恶的,来到世上就要赎罪,就要受苦,人在世上活着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因此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具有了双重的人格,他既担负着命运的重担,同时还要积极地从事生活和斗争。

  他既是尼克,一个旁观者,又是盖茨比,是悲剧的上演者,他时而像尼克一样清醒,时而又像盖茨比一样沉迷于梦想之中,不能自拔。

  他被覆在尼克的身上,冷眼旁观,似乎天才地遇见了自己的不幸正一天天临近,但是又无力在汹涌的历史潮流中逆流而上。

  盖茨比的悲剧在反映了作家的悲剧意识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反映了“美国梦”的破灭。

  “美国梦”有着悠久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美国历史的早期。

  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也有人曾把“美国梦”诠释为“财富梦”、“出人头地梦”、“爱情梦”的综合体。

  小说中的盖茨比是“美国梦”最忠实的信奉者,然而,梦毕竟是梦,人人都能获得平等,人人都有信仰自由,这只不过是美丽的泡影,随时会破灭。

  当时的美国,传统的人生信仰和道德准则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一吹而散,正义与信仰都成为了骗人的鬼话,战后美国年轻人眼中的世界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神明统统死光,所有的战争都已打完,所有的信念全部动摇。”

  在这样一个丧失了理想的社会中,盖茨比依然拥有热烈而浪漫的光辉人物性格,他的希望和浪漫的天赋阻碍了他看清当时社会的真正面目,并不顾一切追求子虚乌有的浪漫爱情,而他的心灵始终没有因为金钱而被腐蚀,为了爱情他宁愿挥霍所有的钱财。

  盖茨比对于“美国梦”的执着追求,他忠于自己和自己理想的精神,将自己的意志坚持到底,他的梦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导致他最终走向了极端,为此他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他的悲剧也就由此而生。

  另外盖茨比对于“美国梦”的痴迷程度体现了他对于自我的超越,有一种越是不能为,越为之的固执。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没有超越就没有悲剧。”个体超越的欲望以及由此引发的行动是个体悲剧的主要根源。

  盖茨比心中的梦想就是要把他的“黄金姑娘”揽到自己怀中,他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地接近黛西。

  这种欲望成了他整个生活的动力,这种势不可挡的激情一发不可收拾,他所受的阻力越大,激情便越强烈。

  尼克是使作者在小说中的代言人,他清楚地看到了盖茨比梦想的不现实性,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他曾经告诫过盖茨比“我看对她要求不宜过高,你不能重温旧梦的。”而盖茨比却大不以为然地说“不能重温旧梦?哪儿的话,我当然能够!”[3]结果他并没能找回失去的爱情,更可悲的是,他被爱情背叛了,他的“黄金姑娘”把罪推卸到他的身上,拍拍屁股走人,甚至在盖茨比的葬礼上。

  另外作家在构思小说时,把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并通过尼克的观察和理性的分析,揭示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悲剧,他使读者看到了隐藏在欢乐、繁华的物质世界背后的真相――个道德败坏、空虚冷漠的精神世界。

  汤姆凶残、险恶,到处寻花问柳,甚至公然带着他的情妇,一个充满情欲的肮脏女人,出入于大庭广众之前;黛西为了维持安逸富裕的生活甘愿对此事忍气吞声,保持其布坎南之妻的名份。

  同时她也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与人打情骂俏,为她空虚的生活寻求刺激。

  在这样一个空洞的物质世界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就像“灰谷”中的幻影,失去了灵魂,只是随着风漫无目的地荡来荡去。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的盖茨比,只凭着追随年轻时的梦想,找回失去的爱情这一信念,置身于富人的生活中,购置豪华别墅,举办一个一个通宵达旦的大型舞会。

  他天真地以为富裕的物质生活,无尽的钱财能使时光倒流,使梦想成真。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一直不能理解黛西的思想动机,不能理解她所属的那个世界的复杂性。

  他只看到那个世界表面上的欢快和高雅,却不明白隐藏在背后的冷酷。

  那世界上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一直采用表里不一的手腕,利用狡诈、尖刻的手段。

  作者通过尼克的观察,让读者看到那一时期盲目的物质追求引发的悲剧,看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后面精神的脆弱和道德的败坏。

  唤醒人们对错误的“美国梦”的认识。

  与那些有钱人相比,盖茨比与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正如尼克所说的:“他们是满不在乎的人――他们砸了东西,毁了人,然后就退缩到麻木不仁、漫不经心,或者不管什么使他们维系在一起的东西中去,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4]

  恩格斯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所以人的悲剧性就是通过无数个体的悲剧性活动来构成的,而促成这种活动的动机便是对自我的超越。

  从悲剧的美学角度看,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对于自身现状的不满足,就会导致个体冲破自身的现实条件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目的。

  这样,个体在超越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周围的一切发生矛盾或冲突,一旦冲突达到了生死攸关的程度,就会造成悲剧性的结局。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每个像盖茨比、菲茨杰拉德一样的年轻人,他们心中都怀有一种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况,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然而这种梦想处处碰壁,在滚滚黄金大潮流中被腐化,充满了铜臭味,让人欲罢不能,欲提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