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

时间:2021-02-18 11:37:45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

  《了不起的盖茨比》描述了出身贫寒但善良能干的盖茨比百折不挠,甚至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不息奋斗,虽一度接近成功,但最终梦破身亡的悲剧故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文体特征【1】

  摘 要: 依托语言学和文体学的有关理论,从描写角度、叙述顺序和描写焦点等三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语言进行文体分析,旨在阐明这部小说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是如何通过作者的语言选择和叙述技巧得以实现的,并进而证明将文体学应用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和欣赏有着极大帮助。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文体特征 描写角度 叙述顺序 描写焦点

  一、引言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记录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生活场景。

  小说描述了出身贫寒但善良能干的盖茨比百折不挠,甚至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不息奋斗,虽一度接近成功,但最终梦破身亡的悲剧故事。

  小说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

  由于对20年代生活状况生动而真实的刻画,这部小说成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小说无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

  同时,由于它透彻、生动和独特的文体成就,得到了读者极大的关注和赞赏,并吸引了无数评论家对它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的探索。

  然而,对于这部小说的阐释和欣赏,多是从词汇和语法等微观角度出发,缺乏对构建整部作品的方式,包括小说的叙述视角和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等的研究。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曾提出语言的三个“元功能”,即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和概念功能。

  而英国文体学家利奇(Geoffrey N.Leech)和肖特(Short Michael)照应此观点,又在他们的著作《小说的文体》[2]中根据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从三方面,即描写角度(point of view)、叙述顺序(fictional sequencing)和描写焦点(descriptive focus)对小说的文体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

  本文将依托这两个重要的语言学和文体学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语言进行文体分析,旨在阐明这部小说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是如何通过作者的语言选择和叙述技巧得以实现的,并进而证明将文体学应用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和欣赏有着极大帮助。

  二、描写角度

  描写角度是指一篇文学作品中叙述者对叙述事件的态度或意见(Leech & Short,1981:174)[2]。

  作者可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进行叙述,也可从小说中某一人物的角度入手,或者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让读者直接与事件接触,作者却“躲到了幕后”,使作品取得了“全景式叙述”所不能取得的真实效果。

  小说虽然讲的主要是盖茨比的故事,但并未以盖茨比作为叙述者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而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见证人的叙述视角――以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尼克卡洛威(Nick Carraway)作为叙述者并采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人称来进行叙述。

  尼克卡罗威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评论者,又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矛盾的双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通过这个既在小说的发展中,又置身于事件之外的叙述者客观、理性的叙述,使得故事始终与我们读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从而显得更为客观和真实。

  作者借用尼克的忠实的见证人和旁观者身份,体现了自己的完全沉醉,也体现了自己冷眼旁观的清醒。

  “这样的清醒状态逼迫读者更加投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切空白填补完整”(杨瑛,2007:119)[3]。

  比如小说中有下面的描述:

  (1)When I came back from the East last autumn I felt that I wanted the world to be in uniform and at a sort of moral attention forever;I wanted no more riotous excursions with privileged glimpses into the human heart.Only Gatsby,the man who gives his name to this book,was exempt from my reaction――Gastby,who represented everything for which I have an unaffected scorn.If personality is an unbroken series of successful gestures,then there was something gorgeous about him,some heightened sensitivity to the promises of life,as if he were related to one of those intricate machines that register earthquakes ten thousand miles away.(The Great Gastby,1994:2-3)[1]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与叙述者好像已融为一体,在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又好像洞悉盖茨比的一切,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叙事者。

  这一角度的描写有效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但同时,由于尼克作为视点人物受到自身活动范围及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知道自己不在场或未经历的事情。

  比如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2)I decided to call to him.Miss Baker had mentioned him at dinner and that would do for an introduction.But I didn’t call to him,for he gave a sudden intimation that he was content to be alone――he stretched out his arms toward the dark water in a curious way,and,far as I was from him,I could have sworn he was trembling.(The Great Gastby,1994:34)[1]

  在这段文字中,尼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他客观地叙述了他初次见到盖茨比,可是盖茨比为什么会做出那样奇怪的动作,作为一位旁观者,此时此地他不得而知,悬念由此而产生,可见这一叙述角度不是无所不知的,是有局限的。甚至在小说中,为了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有时必须暂时让尼可“退场”,让其他人来完成叙述。例如,盖茨比与戴西的爱情故事早在尼可认识盖茨比之前就开始了。因此要交代盖茨比当初追求戴西的情景,就让故事中的另一人物乔丹担当起叙述事的重任,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和口吻向读者讲述。同样第六章、第八章盖茨比自叙过往经历,及沃尔夫山姆谈及盖羡比的发迹和盖茨比父亲讲述儿子年少的梦想等,也都是通过叙述角色的转换而完成的。

  这几种叙述角度在整部小说中不断交替、变换,既解决了第一人称叙述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解决了第三人称叙述使读者、叙述者与叙述对象保持很大距离的问题。使小说中的故事产生了一种立体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有效地调节了读者和盖茨比之间的审美距离,不仅使小说的叙述者兼人物尼可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展示,而且还可以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自然、完整,合乎逻辉,从而使小说引人入胜(刘洪健、赵婷,2007:64)[4]。

  作为小说的一种叙述方式,它无疑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并增添了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这种全新的叙述视角和严密的结构设置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震撼。

  三、叙述顺序

  利奇和肖特把小说的叙述顺序总结为三类:时间顺序(chronological sequencing)、心理顺序(psychological sequencing)、实际顺序(presentational sequencing)。时间顺序是以时间发展为基准叙述故事的顺序。心理顺序是指小说的一个人物对小说事件了解的顺序。实际顺序是读者对小说事件了解的顺序。《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按照实际顺序来组织篇章结构的。全书以尼克的自述拉开序幕,读者从他的叙述中得知作者所要描写的是去年夏天在东部发生的关于一个名叫盖茨比的人的故事。但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一切从头开始,盖茨比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几个主要人物的面前。

  下面这段描写尼克和盖茨比刚刚相识的情景,就极为确切地表现出作者在小说中所采用的实际顺序:

  (3)He smiled understandingly――much more than understandingly.It was one of those rare smiles with a quality of eternal reassurance in it,that you may come across four or five times in life.It faced――or seemed to face――the whole external world for an instant,and then concentrated on you with an irresistible prejudice in your favor.It understood you just as far as you wanted to be understood,believed in you as you would like to believe in yourself,and assured you that it had precisely the impression on you that,at your best,you hoped to convey...

  Almost at the moment when Mr.Gatsby identified himself,a butler hurried toward him with the information that Chicago was calling him on the wire.He excused himself with a small bow that included each of us in turn.(The Great Gastby,1994:75-76)[1]

  尼克与盖茨比初次正式会面,互通姓名之后,尚未深谈,盖茨比就被管家叫走去接电话了。这段自然的叙述中插入了一段关于盖茨比的抒情味极浓的描写,从他的微笑到个性、人品都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从而形成了对盖茨比这一人物的自我判断。但是尼克与盖茨比不过是初次见面,他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呢?所以读者会很自然作出预判:尼克与盖茨比早就相识,他现在是在追忆往事。这种叙述顺序的倒置和交错就产生了类似电影镜头“闪回”的效果,赋予了小说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描写焦点

  小说在描述一个事件时,可以侧重于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这就构成了“描述焦点”(descriptive focus)。描述焦点是从两方面分析的,一方面是具体描述与抽象描述,另一方面是主观描述与客观描述。具体描述侧重事物的空间、时间和动作,而抽象描述侧重心理和社会属性。

  因此,以上文的(1)和(2)为例,(1)是心理描写,属于主观描述。使用了大量的抽象名词与多音节形容词来描写盖茨比的心理状态,这种“代言”叙述方式其实是一种主观叙述,带有明显的叙述人的主观判断色彩。

  (2)叙述事件,属于具体描述。

  在描写“我”的时候,以“I”作主语,在描写盖茨比的时候,以“he”作主语,而且描写的对象是一系列的动作。

  (1)充溢了作者的`感情,读着这段文字,读者仿佛钻进了主人公盖茨比的心中,感受着他的喜与悲。

  (2)是冷静的描述,主要目的是使读者对事物作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这篇小说中,主观描述和客观描述的对映可以视为虚写和实写的结合,虚写传情,实写白描,两种手法相得益彰,加深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篇小说语言上的魅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从文学文体学的视角分析作品,我们进一步意识到: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魅力无可置疑地来自于他高超精湛的写作风格。

  通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揭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风格特点,我们可以肯定,将文体学应用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和鉴赏,能使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有更深刻、锐利的洞察。

  文体分析,既培养了我们对语言使用的敏感度,又为文学鉴赏铺平了道路。因此,将文体学引入到文学阐释和鉴赏中,使文学批评家具备适当的文体分析能力是大有用处、也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F.Scott.The Great Gatsby[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Ltd.,1986.

  [2]Leech,G.N.& Short,M.H.Style in Fi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杨瑛.浅论菲茨杰拉尔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其艺术风格[J].外国文学,2007,(6):119-122.

  [4]刘洪健,赵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色[J].山东文学,2007,(1):63-64.

  [5]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