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历史意识

时间:2021-02-18 11:37:58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历史意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爵士年代”里迷惘的一代青年人最初美国梦的破灭,使得文本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且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历史意识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历史意识【1】

  摘 要:“文本的历史性”这一重要理论由新历史主义代表人物蒙特洛斯提出,它颠覆了文学与历史被割裂的传统思维模式而强调二者的动态双向建构。

  本论文试图从文本的历史性角度分析菲茨杰拉德的重要力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因为作者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了“爵士年代”里迷惘的一代青年人最初美国梦的破灭,使得文本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且具有鲜明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文本的历史性;历史意识;美国梦;爵士时代

  一、引言

  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他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时代之风,所选的写作主题和题材都紧扣时代脉搏。

  作为处女作的《人间天堂》于1920年一经出版,在读者中便产生轰动效应而取得巨大成功。

  小说情节简单但内容深邃,刻画了青年艺术家阿莫利布莱恩在寻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遇到的困惑与挫折。

  如果说《人间天堂》让作者华丽地登上美国文坛,那么《了不起的盖茨比》便使菲茨杰拉德攀向事业高峰。

  《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讲述了平凡勤勉的盖茨比追逐美国梦,直至最终破灭而葬送年轻生命的过程。

  小说的故事主线反应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最鼎盛时期的社会主流意识与思想,人们急于感受争名逐利带来的刺激之感,整日在歌舞升平与纸醉金迷中享受生活,但最终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通过研究,学者发现这样带有时代色彩的作品可以完整的诠释“文本的历史性”的理论,并给人们以启迪。

  新历史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它不同于旧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强调文学与非文学的综合研究、历史与文学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文学本质问题上,它打破了传统的历史与文学的二元对立,而强调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任何文学作品都与作者所处时代具有相关性,也可以说,文学文本带有一定的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格林布拉特曾提出阐释者应该对“文学文本世界中的社会存在以及社会存在之于文学的影响实行双向调查”。

  蒙特洛斯提出的“文本的历史性”,具体而言,是指一切文本都是当时背景下的历史、政治、文化、体制立场的产物,都具有社会历史性。

  那么,任何一个文本本身都是反映历史、丰富历史的手段,也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新历史主义学者认为,文学创作也是记录历史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也早就指出,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烙印,历史也不例外”。

  二、爵士时代的真实反映

  菲茨杰拉德通过对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观察思考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而完成作品,使“爵士时代”的特征体现在文本中,这使得读者通过文学作品而了解当时美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气息,例如,贩卖x私、金钱至上和人性冷漠等。

  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忠实地传递了当时社会的真实信息,体现了“文本的历史性”。

  作品中的盖茨比通过x私贩酒赚取非法利益,而在当时的美国已明确颁布禁酒法案,凡是制造、售卖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料都被视为违法,但后期出现大规模违反禁酒令的活动,而盖茨比通过酒类非法事业还是取得了暴力,作者讽刺性的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盖茨比的生意伙伴沃尔夫西恩的原型就是罗斯斯坦,此人是当时纽约犹太人黑x会的头领,这反应了20年代社会上黑帮猖獗的现状。

  在第一章里,汤姆对着尼克谈到《有色帝国的兴起》一书,表达了白人至上的观点,在盖茨比的图书室里也摆放着《种族与民族团结》这类书刊。

  这样的论调正是社会上充斥的种族主义问题,美国也相继通过了三部严格的移民法。

  而作品中描述的高档宴会、黛西所表达的资产阶级的冷漠、尼克的彷徨都反应了当时美国的主流精神――享乐主义横行、道德沦丧、物欲横流、伪善资产阶级的美国梦走向幻灭。

  亨利丹派珀在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时,曾明确指出“菲茨杰拉德的小说比许多正统历史学家的事实性陈述更能让我们接近于那个世界”。

  三、结语

  借助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文本的历史性”这一核心概念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让我们从历史观视角研究“盖茨比”式青年“美国梦”破灭的原因,并能洞察“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的历史特征,菲茨杰拉德采用文学艺术形式与文字手段逼真地再现历史情境,打破了传统的文本与历史的二元对立,而注重文学与史学的动态建构,有利于人们更真实的触摸被封存的历史存在。

  参考文献:

  [1]Greenblatt, S Renaissance Self-fashioning,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91).

  [3]Piper, Henry Dan. F. Scott Fitzgerald: A Critical Portrait..New York; Hole,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5.(1).

  解析盖茨比的“了不起”【2】

  摘要 本文从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入手,解析主人公盖茨比在对爱情和美国梦的执着追求和坚持方面如何“了不起”。

  关键词:了不起 爱情观 美国梦

  引言

  很多人拜读过美国著名作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为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感到唏嘘,为单纯执着甚至愚蠢的主人公盖茨比的悲惨命运感到扼腕。

  除了欣赏作家华美的语言、文字背后隐晦的寓意,笔者不禁与很多人有同样的疑惑:为什么这部作品这样命名,盖茨比到底了不起在哪里?在这篇文章里,笔者从这个问题入手,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及对美国梦的追求几方面入手,解析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

  一 作者及作品介绍

  1 了不起的菲茨杰拉德

  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 -1940),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堪称美国社会缩影的经典代表,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在歌舞升平中空虚、享乐、矛盾的精神与思想。

  菲茨杰拉德一生为两样东西所困:一是才华,一是金钱,他都曾一度拥有,最后又全部失去。

  菲茨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

  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

  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

  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说是菲茨杰拉德的半自传作品。

  2 作品的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达,大多数美国人已经开始切实感受到一战为他们带来的物质上的好处,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关起国门来放肆地追逐财富与享乐,他们自认为正置身于人类历史上一个最辉煌灿烂的时代并沉醉其中,而且还相信这个时代将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社会结构以及人们在行为和心理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个人消费膨胀似地扩张,生活的风尚变化了,人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了。

  “这是一个清教主义和饮酒解禁的时代,也是一个心理分析、爵士音乐和少女变得风骚轻佻的时代;这是一个向革新挑战,眷恋于往昔的田园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新技术普遍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时代——汽车、飞机、电影、无线电和现代城市的纵情享乐。”

  战争期间出身贫寒的年轻军人盖茨比爱上了黛西,对她一往情深但却没有钱娶她。

  战后盖茨比得知黛西已经嫁给了富豪子弟汤姆。

  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汤姆另有情妇。

  为了重新赢得黛西的爱情,盖茨比发奋赚钱,短短几年里,便通过x私等非法买卖发了财。

  于是他专门在黛西家附近购置豪宅,大宴宾客,挥金如土,为的是引起黛西的注意。

  后来经黛西表兄的安排,盖茨比与黛西重温旧梦。

  黛西的丈夫汤姆发现这段隐情后,妒火中烧,对盖茨比恨得要命,黛西面临在盖茨比和汤姆之间作出选择,但却态度暧昧,最终不肯放弃汤姆。

  她在心绪烦乱的状态下疯狂开车,偏偏压死了丈夫的情妇。

  盖茨比为保护黛西,承担了开车责任,但黛西已打定主意抛弃盖茨比,而汤姆阴险地嫁祸于人,致使其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盖茨比。

  在盖茨比的葬礼上,过去的朋友和座上客都没露面,汤姆和黛西自私地离开了那座城市,甚至连一束花都没有进。

  通过盖茨比不幸的爱情故事,作者谴责了汤姆和黛西这类上流社会人物,对盖茨比抱以深切同情。

  二 盖茨比的“了不起”

  1 执着追求梦幻般的爱情

  读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认为盖茨比在爱情面前是失败的、愚蠢的、甚至是疯狂的。

  不可否认,盖茨比的爱情观是极端理智和极端感性的综合体,这种爱情观的极致只能带来经典的永恒或是巨大的毁灭,很不幸,盖茨比的爱情结局属于后者,那么他的爱情观为什么是伟大的呢?

  当盖茨比知道黛西嫁作他人妇,他痛苦不堪而又不由自主地用他军饷所余的最后的钱到路易斯维尔去了一趟。

  他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走遍当年他俩在十一月的夜晚并肩散步的街道,又重访他俩当年开着她那辆白色汽车去过的那些偏僻地方。

  正如黛西家的房子在他看来一向比别的房子更加神秘和欢乐,现在路易斯维尔这个本身,虽然她已一去不回,在他看来还是弥漫着一种忧郁的美。

  他离开的时候觉得,假使他更努力地去找的话,他也许可以找到她的,说明盖茨比对爱情是有信念的,就像他对美国梦的追求,只要努力,都会成真。

  文章中写道:“铁轨拐了一个弯,现在背着太阳走,西沉的太阳光芒四射,似乎为这个慢慢消逝的、她曾生活过的城市祝福。

  他绝望地伸出手去,仿佛只想抓住一缕轻烟,从那个因她而使他认为是最可爱的地方留下一个碎片。

  但在他模糊的泪眼前一切都跑得太快了,他知道他已失去了其中的那一部分,最新鲜最美好的部分永远失去了。”可见盖茨比从战争中回来知道失去黛比以后,情感上的伤痛是什么样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盖茨比是一个纯真重感情的人,是一个怀揣赤子之心的人,这就是他了不起之处。

  盖茨比靠贩酒生意发迹,重新出现在黛西面前时,起初局促不安,继而大喜若狂,目前又由于她出现在眼前感到过分惊异而不能自持了。

  这件事他长年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简直是咬紧了牙关期待着,感情强烈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此刻,由于反作用,他像一架发条上得太紧的时钟一样精疲力竭了。

  可见即使几年的分离,盖茨比不但见过了大世面,也拥有了常人不敢企及的财富,面对朝思暮想的昔日恋人,他还是像孩子一样纯真和不知所措。

  盖茨比为了赢得昔日情人不惜花重金在黛西家对面的西卵置豪宅、办酒会,为的就是能吸引黛西的注意。

  如果盖茨比对黛西是一时的迷恋或吸引,那五年之后,作为那个时代任何年轻女性向往的钻石王老五,他有无尽的选择,何苦还对已经身为人妇人母的黛西念念不忘呢,可见盖茨比是难得的专情之人,在同样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这种情感上洁净难道不是一种了不起吗?黛西及黛西的爱对他来说是一种自己编织的梦幻,对于盖茨比来说,爱情不是简单的柴米油盐或是普通的浪漫,爱人也不仅仅是一个给他带来快乐的女人,而是一个梦想,甚至很虚幻,但却是一个必须用毕生心血去完成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