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英国文学的论文优秀

时间:2020-12-09 16:44:35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英国文学的论文优秀范文

  英国文学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至关重要。英国文学从发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千余年的时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学尤其是世界英语文学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

关于英国文学的论文优秀范文

  英国文学 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论人文精神与英国文学

  【摘要】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已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概念。

  然而,人们对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却持有不同观点。

  英美文学等文学课程是使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课程,所以应给予足够重视并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人文精神 英国文学 素质教

  从莎士比亚说起

  英国文学从发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千余年的时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世界文学尤其是世界英语文学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

  这期间先后出现的有名有姓的作家数百上千,创作的作品更是卷帙浩繁。

  就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而言,学习英国文学最躲不开的作家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一个世界级文化名人,对英国文学以及世界文学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一位人文主义作家,阅读和理解莎士比亚的关键是把握和领会其作品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精神。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精髓。

  它强调人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宣扬个性解放,主张人们应重视“现世”而不是“来生”,是对禁锢欧洲思想达千年之久的宗教神学体系和僵化腐化的封建制度的有力反拨。

  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交替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他赞扬人的美德,歌颂爱情、友谊和忠诚,鞭挞昏聩的君主和奸邪的小人。

  在莎士比亚身后的近四个世纪以来,他的声誉日隆,世界各国学者研究其作品和生平事迹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

  有学者曾说,如果没有莎士比亚,整个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会呈现出一番不同的面貌。

  17~20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

  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早期积极投身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其犀利的笔锋和雄辩的才能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的主要文学作品《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都是在其双目失明以后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作的。

  说他是个重点是指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言的;说他是个难点是因为其主要作品的题材均取自《圣经》,与宗教的关系非常紧密,加之语言艰深,思辨曲折,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

  以英国文学经常选用的《失乐园》第一卷中一个片断为例,作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不畏强权、敢于挑战上帝权威的撒旦形象:“……战场失利算什么?

  没有全丧失:不可征服的意志,报仇的努力,永不熄灭的憎恨,还有那决不投降屈服的勇气……这些在一起岂不是就不可克服?”如此豪迈的言辞居然出自被视为“魔鬼”的撒旦之口,

  似乎多少有点亵渎上帝的意思,也有悖于弥尔顿作为一个虔诚的清教徒的身份。

  然而,从作品的整体上看,作者并无亵渎之意,他对于上帝的权威和形象是肯定的。

  作者借撒旦之口表达了王政复辟后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复辟国王的愤懑。

  但是,从另一层意义上说,文中出现的局部与整体相互矛盾的声音在提醒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摒弃那种非白即黑的单一思维模式。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文学是浪漫主义诗歌兴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彭斯等。

  从总体上说,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主张抒写诗人内心涌动的真实情感,对18世纪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和优雅的艺术品味进行了反拨。

  在讨论浪漫主义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问题,二是对个别诗人如华兹华斯的评价问题。

  “浪漫主义”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后代文学史家为了研究的方便,根据这个作家群某些共同的创作倾向而下的定义,这其中并不存在一整套大一统的、大家共同接受的“创作原则”。

  西方学者往往使用“Romanticisms”(即“浪漫主义”的复数形式)来强调其复杂性和这些诗人创作中的不同特点。

  如同样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疗效作用,使人的心灵净化和升华,柯勒律治则赋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长描绘瑰丽的超自然幻景。

  拜伦和雪莱同属于革命诗人,其诸多作品强烈抨击了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和腐化的社会制度,对革命志士和受奴役、受压迫的民族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在具体创作中他们又表现出一些不同之处。

  关于对华兹华斯的评价问题,我国评论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有贬抑华兹华斯褒扬拜伦的倾向,把华兹华斯归为“颓废浪漫主义诗人”,把拜伦归为“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并进而把华兹华斯视为拜伦的对立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当时的政治态度有关。

  华兹华斯年青时曾积极拥护过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但对随后罗伯斯庇尔政府执政期间发生的血腥屠杀感到异常震惊,因此,其中年以后政治态度逐渐趋于保守,并在1843年继罗伯特·骚塞之后成为英国的“桂冠诗人”,有颇多应景之作。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曾有诗歌《失去的领袖》批评这位当年的浪漫主义诗歌主将。

  然而,就此否定华兹华斯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功绩是不可取的。

  华兹华斯在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对于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所写的序言和为诗歌所作的著名定义,即“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对于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说艺术在19世纪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仅知名作家的数量就令人目不暇接,如沃尔特·司各特、简·奥斯丁、勃朗特三姐妹、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托马斯·哈代和世纪之交的约瑟夫·康拉德等。

  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这个时期的女性作家异常活跃,在创作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学者就认为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真正代表”。

  她的作品以写实手法展现了英国的社会和人生画卷,对人物内心活动和行为动机的刻画十分生动细致,乔治·艾略特也因此被誉为“心理小说的先驱”。

  说到现实主义文学,一个不能不提的作家是查尔斯·狄更斯。

  他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其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画面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超过了同时代的任何作家。

  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兴起使英国文坛又呈现出了一番新的面貌,更产生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家,如W·B·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芙、D·H·劳伦斯、T·S·艾略特等。

  这个时期在创作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们纷纷把关注的目光从外部世界投向内心世界,更多地关心人们的心理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按照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说法,“在1910年12月左右人的性格变了”。

  亦即是说,1910年是英国小说从传统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变化的重要年份。

  乔伊斯以意识流手法创作的辉煌巨著《尤利西斯》“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仅仅记述了三个人物在一天之中的日常琐事,而他所力图展现的是生活的本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这部小说也因此被一些评论家誉为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全部生活和全部历史。

  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等也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示在读者面前。

  在诗歌领域,T·S·艾略特可以说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他的奠定声名之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戏剧独白的手法表现了西方文化的衰败和现代人精神上的空虚、怯懦和颓唐;他的代表作《荒原》运用大量神话描绘了战后西方世界精神失落的“荒原”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