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林散之书法艺术美学风格意象研究

时间:2022-10-08 16:52:00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散之书法艺术美学风格意象研究

  书法是一门抒情达意的意象性艺术,而书法美学风格意象则是书法家研究和创新书法艺术之美的思维利器。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体系,本文阐述了风格意象的概念并以林散之的草书代表作为例深入的分析了其美学风格意象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揭示了林散之书法艺术美学风格中所隐含得破旧立新的精神,给我国高等教育艺术人才的创新培养方面给予了重要启示。

林散之书法艺术美学风格意象研究

  风格意象是书法美学意象的最高层面。不同的艺术门类影响到风格的形成,而具体到每个书法家的艺术风格,则在一般风格原则的规约下表现出细节上的差别。本文以草圣林散之艺术美学风格研究为主,从多方面进行了剖析。

  一、风格意象的概念

  风格不是书法家随意所为就能创造出来的,它包含着作者“道”冥合一、“理与心一”的人生境界,是一种“道法自然”的实践运用,其艺术作品往往可以从一个物态化的层面升华到能够传达出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和思想的精神层面。《道德经》中曾这样描述“道法自然”,将人性看做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回归自然,发挥人的主观创造性。这充分说明了书法美学风格意象的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在书法家长年累月的书写练习和冥想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对书法艺术意境的参透,当主体的创造性达到了质变的条件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

  细数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中美学风格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草圣林散之绝对可以算得上一位。林作为个体而言,处于时代的交汇点。他大量吸收了历史艺术经验,其书法作品风格秉承南派较为浪漫主义的美学理念,风格既显阴柔之美,又包含了些许劲健、雄强的书风,主观创造性十足自成一体。

  二、林散之美学风格意象之构成要素

  我认为林散之艺术风格属于美学范畴,其草书作品充满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其中,这当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一个就是用笔形式及表现技巧、另一个则是林先生个性气质及审美趣尚。

  1、用笔形式及表现技巧

  作为“大器晚成”的典型,林先生的草书用笔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婉若银钩,漂若惊鸾”,其字体结构以虚实平衡为主,线条行云流水意蕴丰富,其字体所包含的美学意蕴丰富,表达出老先生的情感追求。他以南北朝唐碑、晋人书为基础,取“二王”,“颜柳”等众家之所长,同时继承、包容唐、宋、元、明等诸名家书作之长处,除了苦心研习中国传统的折钗股、屋漏痕、锥划沙的笔法论之外,还自创将山水画的水墨之法揉进了书法之中,此创新之举既新又古,在他的笔下逐步形成了其独有的随意笔调。这种笔调在其晚年的运用中慢慢进入到一种自由之境,随兴为之,而其作品亦饱含不尽的玩味和内蕴。

  2、个性气质及审美趣尚

  书法家艺术风格的展现往往与其自身的个性气质有着莫大的关系,书法的艺术表象中隐藏着作者内心深处难以言表的审美趣尚。黑格尔曾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不同个性的书法家因为其生活背景、游历经历、师承门派、个性气质、审美趣尚等不同。

  作为王觉斯之后第一人,林散之的个性气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任情恣性。汉・蔡邕在《笔论》中这样写道:“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相传林在每次书写时从不急于出手,而是会先望远方、活动筋骨、凝神聚气;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待气饱满醇、蓄势完毕后,思绪在一瞬间几乎完全弃了理智的控制,进入一种绝对自由自在的书写精神状态,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意在笔前,字居心后,一气呵成。这是一种绝对自由自在的书写精神境界。因此其后人常笑称“他在写字前花的时间,远比写字时要多的多”。

  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是先天铸就的、很难轻易改变的;而他的审美趣尚则是一种后天积累,是会随着其学识的渊博而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着原本的性格。林散之先生早年野游求学,历尽四变,名师的教诲对其有较大影响,其中尤以师承黄宾虹先生最为关键。黄宾虹作为对林散之影响最大的业师,其不仅以自己学识的渊博影响着林散之,更将自己几十年来收集名画、名帖等藏品,给散之借鉴临参考,极大的开拓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审美趣尚。而散之在今后的几十年间亦苦学专研打磨个性,在艺术修养上汲长避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

  三、林散之美学风格意象之作品表现形式分析

  书法家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风格意象一般我们称为深层次的美学。这种体验是需要书法家常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方能够掌控的。在林的作品中又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如墨法的运用与线条的创新。

  1、墨法的运用

  在此先以林散之的代表作品《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来加以分析。这幅作品是林在1975年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时所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完美的诠释了古人“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虫蛀纹”等笔法的应用,反映了中国近 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是为国宝稀世之珍。这幅作品中作为研习“林体”草书笔法墨法的样板,非常好的体现了林先生的美学风格,在此我就从墨法的角度来欣赏和解析这幅佳作。

  古语有云,墨分五色,在这张手卷中可谓样样多有。整张手卷开篇用破墨,气韵非凡;中间用干墨,干裂秋风;“春心”是淡墨,如云似烟;“赤县扶”是浓墨,丰盈厚实;换至尾行“君再来”是枯墨,断枝还连。这种墨法的表现是其在长期实践中所摸索出来的,也是其独特的美学风格体现。

  2、线条的创新

  在林散之的晚期作品中出现了瘦细柔韧的线条,这是他的早、中年书法中所不曾有的,也可以说这是他书法线条笔法中的一种创新改变。而林对线条创新的重视也间接影响了现代书法家艺术观念的解放和对书法本质认识上的提高。

  林的另一副代表作则是于1978年创作的大草立轴《孟浩然 春晓》。正文内容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幅作品全面体现了林的线条创新,是典型的林体。如诗作的“夜”字线条坚挺雄强,而“晓”字中的线条则柔软而纤细,整幅作品草法纵横恣肆,开合有度,笔画劲道,气势恢宏,骨力雄强,体势开张,实为其一生之精品力作。

  四、结语

  台湾圣严法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理在顿悟,事在渐修”。林先生书法美学风格的形成正是其通过自身勤奋的努力,顿悟书法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修为所达成的艺术境界。事实上,林散之书法美学艺术风格还隐含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先生敢于不断的破旧立新。所谓“不破不立”,凡是不敢打破旧的,就不可能创建新的,这也是大家和小家之间的分水岭。先生无论在天分、勤奋、还是人品、学养等方面诸完备,其书风也在不断的发展,拆旧造新,变老变完善,故为大家。反观当代我国高校艺术发展在培养人才方面,往往只注重学生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培育。散之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善于继承古人的结果,更是他耻于步人后尘,用于变异的结果,其破旧立新的精神和态度对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来说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作用。

【林散之书法艺术美学风格意象研究】相关文章:

红石峡摩崖书法艺术创作及美学风格论文10-10

意象油画研究生论文10-08

步履不停的影像理念与美学风格分析论文10-10

红砖建筑风格研究论文10-09

古代文学翻译美学研究论文10-08

建筑色彩美学应用研究报告10-07

艺术学去美学化倾向研究论文10-08

西方视觉诗的艺术风格研究论文10-10

美学应用研究思想解读本科论文10-09

书法艺术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