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类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

时间:2022-10-08 23:18:04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类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

  艺术类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1】

艺术类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

  【摘 要】文章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所在学院的特殊性质出发,分析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艺术类英语;定位;思维方式;交流;教学

  近年来,在我国各大高校扩招的同时,艺术类院系也在不断地增多,虽然这给更多的学生创造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成绩却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英语方面。

  本人在工作的十年中,一直于艺术院系任教,担任英语教师兼翻译工作,接触的都是艺术类专业学生。

  在工作中,我发现了艺术类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特点,借此机会,浅谈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首先,从大环境看,社会“错误”的定位导致了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先天不足。

  所谓“错误”的定位,就是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仅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

  其他专业的学生分数须达到500分左右才能进入高校,而艺术类学生最低只需要200多分即可被录取。

  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导致此类考生从高中起就把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轻视文化课,更是无暇顾及英语。

  很多同学甚至是因为文化成绩低,考虑到难以进入高校,才在高考前一年或几个月,饿补专业而转向艺术的。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艺术类学生高中已完全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在我们这样的国际型设计艺术学院中,专业课多由外教辅导,没有英语基础,是很难深入学习西方的先进设计理念的。

  在我看来,艺术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国家对此类学生的文化成绩定位就不应该与其他专业不同。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待艺术专业的错误态度,改变艺术类学生文化尤其是英语水平明显低于大学入学要求的现状。

  第二,从客观上讲,艺术类学生特殊的思维方式对于学习英语是有影响的。

  他们大多采用形象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较弱,条理性不够,且大多情绪容易波动,比较极端。

  当然这种特殊性给艺术类学生在想象与创作上带来了优势,但对于英语学习却是不利的。

  英语学习需要大量运用逻辑思维,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而这些恰恰是艺术类学生所普遍缺乏的。

  我的很多学生在每学期开学都会下决心想要把英语补上去,可是往往坚持不到一个月就又放弃了。

  他们对要背的东西觉得学得很吃力,而且由于缺乏耐心,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大的成效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然而,任何人,无论怎样,只要有心学好一门学科就一定会达到目标。

  所以,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并不能成为艺术类学生学不好英语的一个借口。

  第三,再从主观上来看,艺术类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在与艺术行业打交道的几年中,我们发现很少有艺术工作者和学生有较高的英语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了解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毕业后只要在国内发展,英语对他们从事的工作就用处甚少。

  即使是有所认识的同学也只是停留在过级与考研上。

  这样看待问题应该说他们的目光是短浅的。

  艺术本身并没有国界,是一种特殊的国际语言,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艺术必将并已经逐步走向世界,而且国际艺术流派及思想也正影响着我国艺术的发展。

  只通过读懂图象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很难真正理解国际艺术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因此,培养具备良好英语能力的国际化艺术家迫在眉睫。

  好在我院的学生已经开始慢慢认识到英语对他们的重要性,他们比很多国内的艺术类人员都优先体验到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与外教面对面的交流比借助翻译老师更加直接准确。

  有了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提高英语成绩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第四,以上总总原因,导致很大一部分艺术类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们思想比较涣散,加上进入高校后远离父母的管制,对自己学业上的要求就更容易放松。

  从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这部分同学的自制力较弱,惰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出现普遍的迟到现象,个别同学严重的还会经常旷课,课堂中也很难做到注意力集中。

  他们总是对英语学习报有侥幸心理,希望有一天得到诀窍就能够突然掌握。

  针对这些问题,学院管理人员及英语教师经常开会讨论,想尽办法对他们加以管制和督促。

  虽说大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场所,但鉴于艺术类学生自觉性较弱的特性,恐怕老师也不得不多费心思。

  由于我院英语教师特殊的工作性质,我们几乎每天都会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们待在一起,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得也比较透彻。

  针对这些情况,学院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于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路子。

  我们发现针对艺术类英语现状,应该更加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第一,在我看来,要确保英语教学的顺利实施,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是必要的一大环节。

  只有在学生接受你本人的同时,才更加容易服从你的管理,接受你的教学方式。

  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我总能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他们,找到一个能引起他们共鸣的切入点,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我交流。

  这一点对艺术类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一般中学的老师,对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多少会有些不重视,甚至放弃,这对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而言会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导致他们对老师不再信任。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是有这样的现象的。

  于是我总是向他们投以关心的微笑,使学生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愉快感,然后再经常找他们谈心,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对我的英语教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得到学生的信任后,就要在教学上下功夫了。

  首先,顺应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针对我院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我院现状的英语教学方针。

  加入WTO后,我国对具有较强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思想已从“把阅读能力放在首位”转为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体现在我院这样一个以外教专业教学为主的国际型学院中,则把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摆在了第一位。

  这种教学理念类似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国外的交际教学法。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的结构,更重要的是习得语言的交际能力。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才是其最本质的功能。

  其次,根据艺术类学生英语底子薄的情况,我院特别实行了“分级教学”。

  具体说来,就是把英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以基础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三年级为第二阶段,以专业知识为主,基础知识为辅。

  由于四年级的设计专业学习仍然离不开英语这一工具,我院可以说是基本做到了“四年不断线”,从未放松过学生的英语学习,这在其他的非英语专业院校都是比较少见的。

  另外,课堂仍是英语教学的重心。

  对基础较差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言,课堂上不应该是简单的朗读单词 + 分析词组 + 解释课文,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对英语课的厌倦感。

  所以教师绝不能只认教科书和大纲,恪守自己习惯的教法,习惯的手段、方式,拒绝新想法,而是应该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勇于创新,活跃英语课堂教学气氛,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在市面上很难找到适合艺术类学生水平的英语教材,因此我们除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识外,还会给学生介绍很多有趣的课外知识或对设计专业有帮助的相关知识。

  在讲解此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后再进入课堂主题,会比一般课堂的教学效果好很多,学生在该课堂吸收的知识大大超过了一般课堂所吸收的程度。

  除此之外,我们得学会以学生为中心,少讲多练,尤其是口语的练习,熟能生巧。

  第三,充分利用外教资源。

  我们学院有四百多名学生,每学期六个外教的比例是比较大的。

  每天一整天的专业课给学生创造了优越的语言环境,好学的学生是肯定会主动与外教交流的,这部分同学我们不用多操心。

  对于可以开口而不愿开口的学生,我们则鼓励他们甚或强迫他们,一旦迈开第一步,他们就不再那么畏惧了。

  以经验来看,基础稍好的同学一学期后口语会有很大进步,一年后与外教的简单交流就不成问题。

  这样不但使他们对自己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增,也给其他同学带来了一线光明。

  当然,要想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除了外语教师需要加强责任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之外,还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把好学生的纪律关,从新生入学一开始就向他们指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使其产生自觉学习英语的冲动。

  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初有成果,大家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艺术类学生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既能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又能将其用于艺术学习和实践中去,有更多参与国际艺术交流活动的机会,使我国的艺术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顾明远,李燕.名师最有效的沟通艺术[M].九州出版社, 2006.

  [3] 张汾喜,闫玉枝.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1(17).

  [4] 阎志坚,武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高等教育,2002(11).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2】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我国就业研究中的焦点、热点问题。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艺术专业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与专业特点使得在对艺术专业学生心理调适方面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

  本文分析了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心理调适策略,皆在让学生从就业心理冲突和困惑中解脱出来,调适心理,正确处理问题,从而顺利就业。

  【关键词】艺术专业 就业心理 调适策略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同时加上往年未就业的人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高校就业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随着“艺考”热的逐渐升温,近年来艺术类在校大学生及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就业形势也更加复杂,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的就业心理问题也愈加突出。

  一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艺术类学生除了要参加高考以外,还要参加艺术专业考试,只有文化课与专业课都达到合格线后才能达到学校录取要求。

  价格不菲的艺术考试培训班、高昂的学费以及学习成本等都使得艺术类专业成为“高投入”专业。

  这种高投入工作的期望是高收入,但由于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市场需求,造成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就业压力大,因此,负面情绪也随之增多。

  1.认知心理问题

  就业认知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环境的认知以及对所要应聘职业的认知。

  自我认知又称自我意识,即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觉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把自我认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在社会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偏差。

  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交际能力等不如别人,行为表现为悲观、消极、拘谨、胆怯等。

  这种消极的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家庭对艺术专业的认识误区造成的,社会上存在对艺术类学生的偏见,他们认为艺术类学生是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好才学习艺术,这种有偏差的认知直接影响了艺术类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极易出现自卑心理。

  与自卑心理相对应的是自负心理,一部分艺术类毕业生如平面专业、环艺专业、广告专业等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身专业热门、自身条件好等,则会在求职过程中产生自负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是由于心理或生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产生的自我评价或者自我意识。

  持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时常感到低人一等,在就业过程中丧失信心,用自己的短处和他人的长处相比,不敢参与竞争,也就不能顺利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能力及才华,影响就业。

  自负心理指对自身过高的评价,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为:择业期望值过高,包括对薪资标准、工作环境、发展潜力等要求高,从而忽略了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学校层次以及自身条件等因素。

  导致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状况。

  以上所述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对求职认知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2.择业心理障碍

  学生个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求职和就业。

  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盲目、从众心理。

  对于个体来说,只有将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自我统一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独特的、完整的、成熟的自我。

  对于艺术类毕业生而言,求职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如广州、上海等地。

  这是由于传统的行业发展所决定的。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薪金要普遍高于内地,这也使得艺术类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容易将沿海地区的薪金和内地工作的薪酬进行对比,形成攀比、从众心理,一味追求高薪工作,个人却不能从自我实际出发,结合就业形

  势和自身条件来选择职业。

  这种对于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缺乏充分的认识以及对于职业的认知不清,则会产生心理失衡,影响自身的就业及心理健康。

  第二,就业焦虑心理问题。

  焦虑是指当人们遇到挑战或危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

  适度焦虑可以使自身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人们积极努力地完成工作,但是过度焦虑则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对于部分毕业生来说,临近毕业时焦虑情绪达到顶峰,毕业生在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选择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方面,在择业期内的毕业生经常把学校看成最后一片净土,他们认为进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就要面临很多的挑战,如人际关系、个人的职业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既复杂又陌生,因而产生了恐慌的心理。

  另一方面,在工作未落实之前,会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要应聘的职业是否合适、看重薪酬还是看重未来个人发展、工作环境是否优越等问题。

  一旦落实工作,新的焦虑又会接踵而来。

  如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能否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等问题。

  这些焦虑情绪会一直伴随着毕业生就业的整个过程。

  二 就业心理的调适策略

  自我心理调适,就是自己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维持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扰。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调试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适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

  1.政府方面

  艺术类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毕业后主要以灵活就业为主,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体现了艺术类学生适应能力、专业社会实践能力强。

  但是,灵活就业难以保障毕业生权益,由此引发的劳动纠纷层出不穷。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就业,在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当出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仍不能妥善、及时进行处理,这就打击了毕业生求职的积极性,对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保障艺术类大学生顺利择业、就业,政府方面还需对相关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

  2.高校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指导内容大都限于就业形势与政策的介绍,求职面试过程中的理论与技巧的讲解,招聘信息与供需见面会等就业服务,忽视了对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以及创新能力的引导。

  艺术类学生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根据性别、年龄、专业等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咨询。

  艺术类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一般是以灵活就业、自主择业为主,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就业指导中以专业特点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指导。

  如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可以鼓励其开办创业工作室或培训机构等灵活实现就业。

  同时,高校也应走出校门,积极为艺术类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主动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多方面搜集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毕业生的求职技巧。

  3.艺术类大学生个人方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一般来说,大学生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这一时期的智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智力的成熟伴随的是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

  因此,毕业生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前提就是让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包括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了解,也包括个体的情商、价值观等因素。

  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一部分学生是出自于对艺术专业的热爱而选择这个专业。

  另外一部分学生,是基于家庭的影响而被迫选择艺术专业。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如何在大学四年中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择业中选择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通过对自我的认识来确定合适的职业目标,理性评估自身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减少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第二,调整就业期望值,改变求职心态。

  高校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艺术类毕业生人才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

  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对自己合理定位,改变“就高不就低”的心态,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艺术类学生专业性较强,他们个性活泼、崇尚自由,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适应能力较强,学生有条件、有能力在创业方面开拓一片新天地。

  建议学生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降低就业期望值,让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经验,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我的理想、人生的价值。

  第三,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树立择业自信心。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遇到困难之后,要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

  原因可能是自己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不相符,也有可能是自己求职准备不充分,又或自己专业与求职单位的要求不一致。

  切不要以一次失败来否定自己的价值。

  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求职心态,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抗压能力,调整求职策略,鼓起勇气迎接一个个即将到来的挑战,树立自信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就业是每位高校学生都要面临的人生选择,就业心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大学生求职就业的整个阶段,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关于认知、情绪、社会心理等就业心理冲突问题,学生通过适当的就业心理调适,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要求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

  [2]张莉.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就业现状与竞争优势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7):41~42

  [3]谭世信、崔征、徐岩.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正确进行择业定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73~74

  [4]李志强.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5):104~105

  [5]曹玲.沈阳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D].东北大学,2011

【艺术类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相关文章:

师范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的论文06-27

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及方案论文10-08

浅议目前语教学现状及制约因素10-05

中药学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析论文10-08

人文素养与艺术类英语教学的融合10-07

艺术类教学中的互动模式探究论文10-12

艺术类论文11-02

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教学初探论文10-08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探讨10-05

浅析幼儿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