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听觉与舞蹈论文

时间:2022-10-09 02:05:15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觉与舞蹈论文

  听觉与舞蹈论文【1】

听觉与舞蹈论文

  摘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同时舞蹈和音乐又很好地统一在一起。

  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舞蹈者的灵感和想象,同时跳动的音乐节奏又可以提示舞蹈者的动作。

  而在舞蹈中,舞蹈者的形象也是通过和谐一致的听觉和视觉才引起人们的欣赏美感的。

  如果没音乐,舞蹈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由古至今,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而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式,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音乐和舞蹈的完美配合,又可以带给人们一场盛大的听觉和视觉盛宴。

  关键词:音乐 舞蹈 跳跃 和谐

  音乐与舞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舞蹈者优美的动作和音乐是分不开的。

  在不同音乐的刺激下,人的听觉通过中枢神经会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从而引起联想。

  在编排舞蹈时是从音乐开始的,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是把舞蹈者的感情突破空间的穿透力而表现出来,让舞者身心交融进而会产生共鸣。

  因此,在二者的关系中,音乐是舞蹈里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以其多样的风格、鲜明轻快的节奏以及优美的旋律而赋予舞蹈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

  舞蹈者在优美的音乐中展开优美的舞蹈动作,不仅可以享受美丽,而且还能够陶冶精神。

  同时,舞蹈者对伴奏音乐的理解也影响着舞蹈的艺术表现,所以在实际中就需要把舞蹈和音乐和谐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地位

  (一)音乐可以帮助舞蹈者表达情绪,烘托气氛

  音乐的加入可以很好的激发强化舞蹈的表达,如果离开了音乐,舞蹈就不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感情。

  由于音乐的一个直接的特点就是渗入人心,因而人们在欣赏时就会经常把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感情作为自己的内心感情来体验,而舞蹈在跳舞之前就会先对音乐进行深刻的体验,所以当这种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激发起舞蹈者内心的感情时,这种感情就会通过丰富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这样,音乐的介入,就会首先打动大众观众的感情,也让观众对舞蹈有了更深的理解。

  另外,音乐的丰富情感也给了舞蹈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也拉近了观众和舞蹈的距离。

  (二)音乐可以帮助舞蹈者组织动作

  音乐和舞蹈具有相同的韵律、节奏以及情感内容,并且在展示时也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就要求二者必须做到高度的协调统一。

  在设计舞蹈动作之前是就必须有音乐的,而不是先有了舞蹈动作之后再配备的音乐。

  在舞蹈中运用的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首先可以是为既定的舞蹈情节与主题来创作相关的音乐,其次是可以利用现成的音乐。

  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按照音乐来编排舞蹈。

  例如古典芭蕾就是根据音乐的旋律灵魂来展开的动作技巧,这也称作是舞蹈音乐,主要是利用和谐匀称的音乐来展示舞蹈的动作,但是也要注意,舞蹈并不是仅仅服从于音乐的。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如果是为了专门构思的舞蹈来创作音乐,就需要根据舞蹈编导的要求来进行创作。

  其次舞蹈的配乐也要有选择,因为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于舞蹈。

  第三,舞蹈编导在具体编制可以根据舞蹈内容要求对音乐进行相应的修改。

  (三)音乐有利于舞蹈的构思创作

  由于音乐的丰富性作用,一听到音乐就很容易想起舞蹈,所以舞蹈构想也就产生了。

  在实际中却还面临着听到的音乐是否可以立即成为伴奏音乐。

  如果听见音乐就想跳舞,这是对听到的音乐触发的灵感,而这种灵感就推动去创作舞蹈动作。

  音乐是由时间、感情以及节奏组成的,所以就可以把音乐直接变成舞蹈来应用,所以音乐其实具有伴奏与创作的双重性特征。

  例如在实际中听到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有人就想创作出和命运有关的舞蹈,于是就产生了《命运》舞蹈。

  在一定程度上,舞蹈是对音乐的形象化表现,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了音乐,舞蹈就是半成品。

  同时,所有的曲子都可以自由的跳,这就是根据现成的音乐对舞蹈进行的创作。

  二、舞蹈对音乐的升华作用

  (一)舞蹈需要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音乐是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但是在舞蹈中的音乐,是舞蹈者对音乐的再创作,舞蹈者在听到音乐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进行的和音乐一致的肢体动作,就是舞蹈的音乐的诠释、表现。

  但是这种肢体展示并不是根据音乐中的每个音符用人体来表现出来,而是对音乐精神和情感的展现。

  另外,音乐与舞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相同的节奏,而节奏也是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重要基础。

  在实际中,舞蹈是需要通过音乐来加强动作的展示与情感的渲染的,在表演舞蹈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节奏伴奏。

  在舞蹈中肢体舞动的位移因素就是因为节奏的存在,而任何形式的肢体动作都是在经过节奏加工后才会形成比较优美的肢体动作,而这些是形成舞蹈动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音乐的变化比较快,音乐是一门时间艺术,而舞蹈却是空间与时间的艺术,舞蹈不是对音乐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做出的机械反映。

  舞蹈与音乐的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抒情。

  舞蹈与音乐都是对感情的直接表达,但是音乐的表达一般具有抽象性,因而不会对舞蹈具体的感情表达产生干扰或者是矛盾,而是可以和舞蹈有完美结合。

  由于人具有丰富的情感,任何一种对感情的表现都一个产生到逐渐变化的过程,尤其是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搬到舞台上,就更需要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才能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

  舞蹈中产生的一切肢体动作,都需要围绕人的主体来进行,并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对肢体动作进行升华。

  舞蹈中的任何情绪都是编导者通过对舞蹈作品进行构思之后形成的,然后在进行一定的创编,由舞蹈演员来把握其中的感情,把要表达的情感在舞蹈中呈现、抒发出来。

  并在此基础上把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也把其中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因而在选择相应的舞蹈音乐时创作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舞蹈中需要音乐的辅助作用

  舞蹈艺术是利用肢体的运动形式来表现语言的方式,而对事物事件的发展过程也是通过肢体的移动来实现的,因而运用舞蹈语言也可以把整件事情来表达清楚,但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却不能够把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发生的环境表现出来。

  而这一点,却可以通过音乐来弥补。

  由于音乐具有一定的听觉特征,音乐的表现和创作形式也会留下鲜明的时代情感表现与音乐特征,同时这种时代感也会给欣赏者带来一定的时代感受,比如我们在听到《红星闪闪》、《黄河协奏曲》时就很容易联想到那一代的事情,因此音乐就很好的把舞蹈中表现的事件就做出了交代。

  在实际中舞蹈艺术是以音乐的节奏和比较夸张的气口来作为肢体动作切入点的。

  而舞蹈的韵味和感觉都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的,所以在舞蹈时舞蹈者就会完全释放自己的肢体,另外,舞蹈者还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表现蕴含的情感,而根据明快的节奏舞蹈者在实际舞蹈时也会不停的变换肢体动作,利用强烈的情感张丽给观众一种舞台是空的、舞台上只存在一种情绪的感觉。

  同时,舞蹈又很好的结合了写意与写实,利用肢体的动态变换过程来传递信息,也通过一定的个性化肢体动作来体现情绪。

  (三)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统一

  音乐形象主要是由情绪音乐的形象体育主体音乐的形象相互结合而形成的。

  在舞蹈的艺术中音乐其实与舞蹈的文学形象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益音乐形象也是舞蹈的一项主心骨,如果舞蹈没有了音乐,舞蹈就会失去色彩和灵魂,所以在舞蹈中离不开音乐的衬托。

  舞蹈中的舞蹈形象,首先则是舞蹈的主体音乐形象。

  在一部舞蹈作品里主体音乐形象一般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主要线索,而舞蹈表现的现象也是在以这个线索为中心根据相应的文学形象支配来进行拓展创作的,舞蹈中主体音乐形象是对文学形象的一个很好的诠释,因此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统一集合就可以让观众通过看和听来欣赏舞蹈艺术,进而陶冶情操,形成美好的精神感受。

  另外,主体音乐形象与舞蹈音乐形象结合在一起,又可以使舞蹈的形象更加具有个性化与典型化,形成完美统一的舞蹈艺术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动作和音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不仅可以对舞蹈的动作做出提示,还可以给舞蹈者一定的灵感启发。

  舞蹈中利用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来引起艺术美感的,如果没有了音乐的配合,舞蹈表现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因而成功的舞蹈是需要音乐的配合的,有了音乐优美和谐的伴奏,就很容易点燃跳舞者的激情,把舞蹈的内涵完美的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汤晓宁.舞蹈艺术与实践[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宋小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试论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文化月刊,2009,(07).

  [3]慕羽.当代舞蹈编导类群的价值定位——兼谈舞蹈编导的社会责任问题[J].北京蹈学院学报,2005,(04).

  [4]陈佩玲.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论舞蹈钢琴伴奏教学的特点[J].舞蹈,2009,(04).

  [5]张娟.乐者舞之魂一舞蹈钢琴伴奏艺术探微[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6]彭汉群.论音乐对体育舞蹈的作用与影响[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从视知觉通往舞蹈艺术论文【2】

  摘要:舞蹈,作为艺术之一,它是以人的身体为载体,通过动作、姿态、连接、流动起来的表达人的情感的艺术;舞蹈,是属于物质的运动。

  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它的直观动态性,舞蹈的美是肢体艺术的美,舞蹈形象的存在方式和展示方式由此就决定着它的欣赏方式――视知觉鉴赏。

  编导通过掌握视知觉在舞蹈艺术中的一些原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更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使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视知觉;艺术;舞蹈;力;编导

  一、视知觉

  (一)视知觉概述

  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vision)。

  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

  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

  视知觉是更进一步的从眼球接收器官到视觉刺激后,一路传导到大脑接收和辨识的过程。

  因此,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和视觉认知两大部分。

  简单来说,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体的存在,是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

  心理学试验所发现的这一知觉能力,对于理解艺术形式,如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视觉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

  阿恩海姆将视觉作为一种积极的探索工具,事实的确是这样。

  视觉作用于一般情况之中,同时也作用于特殊情况之中。

  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在生活里的环境中,视觉本能的接收着周围事物的信息,它只作为察觉的到一种结果,正如人生中一个个匆匆的走过的陌路人,仅仅只是起到看到、碰见一样的作用,我们不必去结识深交。

  然而,观看却有所不同,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心愿,了解某件事物去进行全方位的探究,考察。

  这样一来,视觉不再仅仅只是生理的本能反映,更是以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方式去进行探索。

  在这一点上,阿恩海姆就曾给出过观点:对于人来说,他总是在想要获取某件事物时,才真正地去观看这件事物。

  这种类似无形的“手指”一样的的视觉,在周围的空间中移动着,哪儿有事物存在,它就进入哪里,一旦发现事物之后,它就触动它们、捕捉它们、扫描它们的表面、寻找他们的边界、探究它们的质地。

  因此,视觉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

  二、舞蹈艺术

  在舞蹈艺术中,所谓“观看”多数是指对于活动的知觉。

  那么,舞蹈编导作为作品的编创者而言,如何利用视知觉去完善作品的形式,结构那些呢?

  (一)舞蹈需要平衡

  当进行舞蹈艺术活动观看时产生知觉,首先要保证舞蹈作品的平衡因素。

  阿恩海姆提及:尤其是在一件艺术品中,组成它的所有要素的分布必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不管是视觉平衡,还是物理平衡,都意味着同样的道理:其中包含的每一件事物,都达到了其停顿状态时所特有的一种分布状态。

  也就是说,对于一件平衡的构图来说,其形状、方向、位置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达到了如此确定的程度,以致于不允许这些要素有任何些微的改变。

  在这种情形下,整体具有的那种必然性特征,也就可以在它的每一个组成成份中呈现出来。

  然而一件不平衡的构图就不同了,它看上去往往是偶然的和短暂的,因而也是病弱的;它的所有组成成份都显示出一种极力想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或形状、以便达到一种更加适合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趋势。

  很显然,如果这种不平衡的构图为艺术品所有,这件艺术品所要传达的含义就变得十分不可理解了。

  原因很简单,由于式样结构本身是模糊的,所以就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阿恩海姆这段话是用来描述绘画艺术地,但是,这样的诠释何尝不是也能作用于舞蹈艺术之中。

  舞蹈编创之初,结构构思是编导的前期工作,同时一个好的结构又是作品成功的保障。

  结构是作品的框架,结构也需要平衡,只有经过合理布置,逻辑分明、新颖独特,达到各种平衡的结构才能完美的将作品展示出来。

  从一个人的生理构造来看,无不体现着生理的平衡,一个头部为中心,四肢的对等平衡,两个耳朵,一双眼睛,以一个鼻子和一张嘴的轴心线。

  在行走时,两条腿相同的行走速度和跨距配合着双臂的摆动,这不是就是为了平衡吗?在舞蹈中练习旋转时,需要寻找一个定位,以便能使眼睛有个中心着落点,配合头部、身体、手、脚在空间中的直立转动,这也不正是需要平衡来保持人在旋转时不掉落下来吗?是的,平衡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说生理的平衡要求着舞蹈结构的平衡,舞蹈审美也需要这样的平衡。

  (二)舞蹈的基本语汇――动作

  在戏剧和舞蹈中,它们的全部活动是由物体确定下来的,这些物体又是由它们所作的事物确定的。

  既然这是通过物体存在来确定活动,那舞蹈是如何通过物体来确定活动的呢?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动作。

  动作就像一个字,再到一个词,最后达到一句完整的话,舞蹈就是由一句句完整的话组合而成来表情达意,塑造人物形象。

  (三)时间艺术

  舞蹈是时间的艺术。

  时间是衡量变化的尺子,因为它能够描述变化。

  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时间。

  一个事物与事件相比,事件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它是动态的。

  而一件舞蹈艺术,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动态的活动中描述着。

  舞蹈表演时,是沿着一条路线进行的,融入着编导的情感,情思、整个舞蹈的内在结构都在编导的安排之中,体现着整个活动过程的合理的逻辑。

  在我们的经验中,一个物体和一件事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对时间有没有知觉,而是在于我们能不能亲眼看到一种条理清楚的次序――各个阶段是否按照一定的意义在一个一度的次序中先后相继。

  如果一个事件没有一定的条理和不容易把握,其中的次序就无异于一种纯粹的连续,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时间这一重要特征。

  即使是这一纯粹的连续,也只有当它的成分被压缩到眼下这一瞬间时,才能见出它的存在;超出了这一时刻,它们就陷入了混乱的无秩序状态。

  由于时间不是创造它的秩序因素,各种成分之间也就不是由时间纽带连接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秩序才能把时间创造出来(或体现出来)。

  在舞蹈的时间中,舞蹈的秩序也就是指一种排列原则,换言之影响着舞蹈的结构。

  什么是结构?结构就是根据主题需要,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来拆开整体,进行各部分的分配和布局。

  通过结构将舞蹈的主体展现出来。

  舞蹈结构受舞蹈主题的制约,舞蹈题材的不同导致舞蹈结构的不同。

  舞蹈结构样式从编导思想中迸发出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编导家,较高的素质修养是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的保障。

  因此,编导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视知觉与舞蹈运动

  (一)空间艺术

  舞蹈艺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于它的直观动态性。

  所谓动态,是指舞蹈的运动方式。

  舞蹈,在时间的流动中,在空间里变化着,展现着属于自身的肢体运动美,因此,舞蹈不仅属于时间的艺术,也属于空间的艺术。

  但是,在舞蹈欣赏过程中,为什么我们能够看见运动?运动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视知觉?构图、方向、力、速度等等因素不仅是产生运动的因素,同时也是完成舞蹈结构的因素。

  在一定的空间下,编导又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因素来促进视知觉的鉴赏?

  (二)如何看到运动

  阿恩海姆说:眼睛能见到运动的先决条件是两种系统互相位移。

  顿克也曾指出,在视域中的一切物体,都被看成是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等级关系之中。

  一只蚊子看上去是依附于大象之上,而不是大象依附在蚊子之上;一个正在表演的舞蹈演员永远被看作是舞台布景的一个部分,而不会把舞台布景看成是舞蹈演员的一部分。

  顿克原理还表明:在对位移的知觉中框架总是倾向于静止,而从属于这个框架的物体则总是倾向于运动。

  俄普恩海默提出了能够产生“从属等级关系”的诸种规律,其中的一个规律就是“关闭性”规律。

  按照这一规律,“图形”总是倾向于移动,基底总是倾向于静止。

  在物体与物体相接触的情况下,“大小因素”就会发生作用,当两个物体挨得相当近时,不管他们成正面位置还是向纵深方向倾斜(一个物体紧紧位于另一个物体前面),小一些的物体总是呈运动状态。

  凭借着我们自身观看舞蹈表演时的经历来看,确实如此。

  整个舞台大背景就象一个大的参照物,演员作为它的一部分融入其中,这样一来,演员们在上面翩翩起舞便就能识别出来。

  舞者们运动之时总是流动着的,也就是专业人士所谓的走队形,队形由无数个图形组合而成,而我们也时时在是注视着这些变化万千的队形之中。

  这一点也正如顿克还给予的其它解释:被紧紧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图”的性质,而在视域中未被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基底”的性质(正如舞台及舞台背景)。

  按照规律,凡是被看作“图形”的物体总是呈现出运动状态,而被看作基底的物体总是倾向于静止状态,因此,在这样的情境下,盯住一件物体就会造成这个物体的运动。

  这就是舞蹈中的构图,作为舞蹈动态语汇呈现在舞台上的一种存在方式,舞蹈构图完成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接。

  通过动态的流转和变化,与相对的造型画面形成结构组合,成为舞蹈作品表现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舞蹈艺术中的时间距离

  运动还能从“方向”和“速度”中被看见,因为,它们也是由时间和空间的总的关系结构决定的。

  运动的速度,也和其他类型的变化一样,只有将它局限在在一定的度量内才能被我们观看到。

  音乐、舞蹈也有属于适合它们本身的感受性的速度。

  这里我认为能够介入到一个时间距离的概念,所谓时间距离是指审美主体在欣赏审美对象时,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距,因为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审视不可能瞬间完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这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距,而审美客体也不是一下子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审美主体的眼前,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吸引着主体的接近和参与。

  速度的改变不仅能够是人们看清物体的标新特征,而且还会使这些物体发生性质上的变化。

  时间是美的塑造者,如果编导有效把握时间距离这一概念运用实践中,便会增强舞蹈的鉴赏效果!

  视觉所看到的速度还取决于所见物体的大小。

  凡是大一些的物体,看上去就比小一些的物体慢得多。

  如果物体运动的场所变小,它的速度看上去就会显著增大。

  这一点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平时在教室中训练动作和舞台上表演时的动作有差异一样,这里所谓的差异就是指动作幅度的大小差异,每当一上舞台,老师或者指导者总是告知舞者们要将动作幅度放大,不然隔着舞台有段距离的观众无法清楚欣赏到舞者的舞姿,从而减弱舞蹈审美效果。

  因此,无论是编导还是老师,这是在平日的训练中应给予重视的环节。

  (四)舞蹈艺术的空间距离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里指出,每一个视觉样式都是一个力的式样,我认为舞蹈也是一个力的式样,这对于诠释着舞蹈中一些要素起着积极的作用,不论是弹跳的力,构图的力,表现的力以及速度的力,在其中,适当的尺度不仅取决于动作式样在整个表演中所起的作用,还取决于观众所看到的形象的大小。

  那么,在台下的观众与台上的舞者之间,便出现了一段距离,在美学的范畴中,这就被称之为“空间距离”。

  米考特解释说,只有当舞蹈演员能够把握住它的动作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动作的速度应该有多大的时候,才能准确地取得预想的效果。

  一定的空间距离使得视知觉得到解放,审美主客体之间距离不能过大,否则审美主体便会对审美客体感到审美模糊,反之,又会对客体感知困难,因为当客体局部相互着当时,主体领略不到审美对象的整体风貌,感知角度过偏时,审美对象也会在感受中变形,使得主体看不到它本来的面目了。

  所以说,空间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舞蹈艺术也起着积极的影响。

  正如布洛也曾指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而“烹调艺术”之所以不能成为艺术,其真正的原因在于味觉缺乏实际的空间距离感。

  因此,在舞蹈艺术中,编导掌握好“力”与“空间距离”的有机结合这一原则就能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并且同时也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四、结语

  舞蹈艺术是肢体语言的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结合的艺术,是物质运动的艺术,它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观动态性,这一属性就要求欣赏这门艺术必须凭借着我们身体的最重要的器官,那就是视知觉。

  编导通过掌握视知觉在舞蹈艺术中的一些原理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更能提高舞蹈的表现力,使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发挥到极致!

【听觉与舞蹈论文】相关文章:

大专舞蹈论文10-08

舞蹈论文提纲10-05

舞蹈教学论文10-01

舞蹈作品与舞蹈创作研究论文10-09

流行舞蹈与艺术舞蹈结合的教学论文10-09

舞蹈的艺术论文10-08

舞蹈论文提纲范文10-26

舞蹈论文提纲格式10-26

舞蹈论文参考文献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