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戏曲艺术论文

时间:2020-12-08 19:35:48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戏曲艺术论文

  你是学艺术戏曲的吗?那么你知道戏曲艺术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关于戏曲艺术论文,欢迎阅读!

戏曲艺术论文

  戏曲艺术论文【1】

  戏曲艺术论文发表 戏曲的美学特征

  摘要 院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创作的意境追求包含着虚实相生的深刻哲理,我国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老子就曾认为艺术最完美的境界就是虚与实的统一,虚实相结合的境界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包括诗歌、书法、绘画、戏曲及音乐,甚至在建筑方面也有所影响。虚实相生的境界是有别于西方艺术的最大特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意趣。在这里我选取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戏曲,从这里入手来介绍“虚实相生”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院戏曲美学特征虚实相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戏曲的美学特征可以有很多种概括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来进行叙述,只要是符合戏曲艺术历史发展与现实发展的真实状况,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就可以成立。

  在这里主要总结一下几个美学特征:

  一、戏曲的综合性

  戏曲是包含音乐、诗歌、舞蹈与表演艺术在内的综合的艺术,其中音乐、诗歌、舞蹈与表演艺术在艺术分类中是属于不同艺术门类,具有相对独立性,戏曲的综合性就是分析戏曲如何将各个矛盾因素组合凝聚在一起,构成特殊的存在。

  二、规则程式和即兴创作的统一

  在戏曲中,对动作身段、文学体制、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

  戏曲是由不同的艺术家来演绎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必定存在艺术家的二度创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方式,这就是在即兴表演中的“自由”成分。

  三、雅俗对立和雅俗共赏

  从戏曲发展中两条不同的发展途径谈谈古典戏曲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以及戏曲艺术与观众的关系。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追溯戏曲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最初戏曲都是与民间活动相关,都才进入宫廷表演,在民间要求戏曲艺术的通俗性,在宫廷就讲究一个“雅”字,这就势必造成两条发展路线。

  四、虚实相生

  虚拟和写实本是一对矛盾体“,虚实相生”就是分析它们在戏曲艺术中,如何不断发展、融合以构成的新的和谐的状态。

  在戏曲中,为了以有限的艺术手段来反映无限的生活,通常都会在部分写实的同时利用虚拟的手段,从而充分利用舞台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表演。

  1“、虚实相生”的哲学基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里的“无”即是“虚”,“有”即是“实“”道”是“虚”与“实”的矛盾统一体。

  甚至万物的生成都是“有无”运作的结果。

  2“、虚实相生”的音乐美学观

  老子的“大音希声”说含有音乐虚实相生的哲理,老子认为最完美的音乐是听不见声音的。

  老子的本意并非是对音乐审美特点的解说,只是对“道”存在状态的形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似有似无、恍惚缥缈、虚虚实实。

  我站为中国论文服务网,本站刊载大量美学论文范文格式,戏曲艺术职称论文。

  供广大论文答辩需要者、评职称需要者参考。

  3“、虚实相生”在戏曲艺术中的运用

  3.1在剧本创作中的“虚实相生”

  戏曲的脚本内容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民间故事或传说改编而成,二是剧作家基于时代特点创作而成。

  戏曲剧本的创作通常在现实的基础上有虚拟的成分,就是为了使故事更加具有戏剧性,不论是哪一类戏曲,即使是剧作家创作的戏曲,也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编故事,就是所谓的“艺术来源于生活”。

  3.2在舞台布景上的“虚实相生”

  中国的戏曲是在演出场地简陋,舞台技术落后,物质条件并不良好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容易再现出多种多样的历史和现实生活。

  戏曲观众又有欣赏尽可能广泛的时代场面的需求,希望无限广阔的生活场景都可能在戏曲舞台上得到展现,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为了协调这一矛盾,就使得历代艺术家经过不断的积累、吸收、扬弃,凝结为虚实相生的戏曲舞台逻辑。

  中国戏曲的舞台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固定的。

  角色没有上场之前台上的幕布和一桌一椅不代表任何环境,只有角色上场后,随着角色的表演,产生的具体的环境。

  以《长坂坡》为例,曹操站在山上观看赵云与自己的将士厮杀,如果用布景来表现这个立体空间的变化,山要多大才能还原本色呢?戏曲艺术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它只用一张桌子便代表一座山。

  “虚实相生”在舞台布景上的运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时间的虚拟--戏曲的时间安排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的需要为准则,该长就长,该短就短,孙悟空被镇于五指山下不知多少年直至唐僧到来,这里就充分运用了时间上的虚拟性,突破时间的长河。

  其次,在空间的虚拟--为了扩大舞台的容量,戏曲不仅运用了分场的形式,根据戏剧的内容,也需要在一个舞台平面上表现不同的空间。

  通过不同的空间展示出的戏剧动作,起到交流、呼应、衬托和对比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渲染舞台气氛。

  3.3舞台表演上的“虚实相生”

  戏曲表演对生活的反应是通过唱念做打的手法来表现的,特别强调形式美。

  许多都是从生活中的动作总结、概括出来的程式动作,在解决虚实、真假的矛盾是又很注重视觉上的美,让观众有美的享受。

  如戏曲舞台上的醉人醉态的表演,并不一般的表现饮酒过后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外形上的反常变化为主,而是经过仔细观察,从生活中提炼出一套醉步、醉形、醉眼的动作程式。

  并不多强调醉人的状态,对狂喜、狂怒、乃至呕吐等都仅点到为止,力求美化,追求“醉中有美”的艺术境界。

  戏曲艺术论文【2】

  戏剧论文:探究戏曲艺术的前景

  【摘要】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戏剧论文:探究戏曲艺术的前景,希望帮助您提供更多想法。

  现代人讲求现实,他们喜欢的是电影、电视中逼真的武术格斗而不是虚拟的武打表演;喜欢的是节奏明快的情节推进而不是慢悠悠的抒情叙述;现代人喜欢的是悬念迭起的智力挑战而不是一目了然的脸谱化图解。

  现代人眼界开阔,通过传媒对各种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见识得多,欣赏水平自然高了。

  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人们对大段慢条斯理的唱腔难以容忍,更不用指望他们去理解那文绉绉的唱词了。

  其二,大时代变了,大环境变了,人们的道德准则也变了,而戏曲所宣扬的道德意识不再被人们所接受。

  在戏曲艺术最辉煌之时,宫廷御苑、瓦肆勾栏、村野庙会,无所不及;它迷醉的人群,上至达官士绅,下至草根大众,所剩无几。

  这是为何?因为它贴近了人们的思想。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现代人看来是迂腐、愚蠢甚至不可思议的,而戏曲艺术在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中却还宣扬着“忠君”的臣仆意识、“夫为妻纲”的妇女“贞节观”和不论大是大非的“义气观”,自然是观者寥寥。

  其三,青少年观众以及接班人的缺失。

  从观众的构成上说,戏曲在今天的演出对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鲜见有青少年观众。

  有的年轻观众对戏曲知之甚少,似乎一染指戏曲便会被人视为老土。

  对戏曲的误解如此之深,就更谈不上欣赏和传承。

  现在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不管国营剧团还是民营剧团,台下观众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试想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改善,等到现在的老年观众相继过世,很难想象一二十年后的情形。

  如今时代不同了,戏曲舞台风光不再,这是个严酷的现实。

  让戏曲就此消亡,无疑是艺术界的极大损失,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种缺憾。

  因此,重新架构戏曲艺术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位置,使之以更新的演艺向现代人展示出其魅力,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与时代同步,不断开拓,不断攀登。

  改革创新,戏曲才有发展

  随着现代文化娱乐设施的逐步完善,演出活动,方法的不断丰富,人们处于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欣赏趣味也常因求新而多变。

  而文艺工作者们也要在戏曲道路上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勇攀高峰的原动力。

  并以之鞭策自己永不停息地在舞台上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继续探索、拼搏、奉献的精神,去争取艺术创造的新成果。

  因此,振兴戏曲,要靠两组轮子互动。

  可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太多的重视后轮了,以为后轮好了,就是一部好车子,就是不竭的动力,就能在时代的道路上把速前行。

  结果后轮好了,在那儿拼命空转,车子却并没有前进多少,这决不是个别现象。

  众多的演出团体,演艺工作人员不生产新戏或唱新曲,即使演出新戏唱新曲也只是为了参赛得奖而已。

  因而把得奖当做了终极的目标,但如此带来的后果是虚假繁荣。

  艺术生产只满足于得奖,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以为得奖就繁茂了当地戏曲艺术。

  久而久之,演出的戏曲越来越少,观众群体越来越小,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

  所以,我们倡导上新戏曲既要能够进赛场,又能够进市场,应以实际行动实践这一理念,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在改革创新中,各地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和好的作品脱颖而出。

  可以让戏曲演出团体、个人公平竞争,让观众也能参与进来。

  这样,人们期盼已久的“振兴”就会出现,有些戏曲也可能因为人民的喜爱,有了生命力,从而会进一步繁荣城乡戏曲事业。

  培养戏曲新人,戏曲才有希望

  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发展都一样,要靠年轻人去继承和发展。

  新秀是一个剧种赖以延续和发展的遗传因子,是肩负着承前启后历史重任的时代精英。

  大力培养新人,是戏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倘若不注重培养新人,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瑰宝就会失传。

  培养新人,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从学校中培养

  要培养戏曲新苗,小学生是最好的对象。

  如恩平市的小小红豆粤剧班就是成功的例子,1999年该班的粤剧节目《爷孙戏群猴》获得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艺术比赛的金奖,以及第五届广东省少儿花会银奖。

  又如开平市文化馆,自97年开始,一直以达德小学为示范点,开办少年戏曲培养班。

  由文化馆派出专业干部进行上课,每周1至2节。

  该班的学员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大型演出,深受家长和群众的好评。

  该校的特色教育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家长的肯定。

  2009年,该班的戏曲苗子小甄被广东省粤剧学校录取,今年,将又有一位学员报考粤剧学校,为省粤剧学校输送了人才。

  通过在学校举办戏曲特色教育,在校内形成了全体师生热爱粤剧艺术的氛围。

  在学生的带动下,家长和老师也受到感染。

  一带十,十带百,形成了全校都爱粤剧的良好氛围。

  以上例子证明,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此方法值得借鉴。

  2、从家庭中培养

  培养戏曲新人,要从娃娃抓起。

  一些少年儿童,因受父母或祖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对戏曲有兴趣。

  如开平市戏曲新秀谭富元,受其爷爷(开平民歌手)的影响,5岁便开始学唱开平民歌和粤曲,先后获得广东省曲协杯曲艺大赛“金奖”和“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银奖,还代表广东省进京参加了“中国娃爱曲艺”全国少儿优秀曲艺节目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