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与生活的论文

时间:2022-10-01 03:56:23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艺术与生活的论文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创作本身离不开艺术家的现实生活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艺术作品的表现需要对技法的熟练掌握,但更需要作者长期的自我修养。

艺术与生活的论文

  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篇1

  浅谈艺术创作与生活积累

  摘 要:我们的创作无论是素材的来源还是技法的表现以及画面的意境都离不开平时我们对于生活的感受与领悟。

  生活中充满了艺术,艺术创作又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

  它们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既对比又统一。

  艺术作品的表现需要对技法的熟练掌握,但更需要作者长期的自我修养。

  专业与文化底蕴的积累和品性的修炼都会在作品里有所体现,恰好应对“画如其人”一说。

  本文通过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生活的感悟与自我修养在艺术创作中重要性的体现,发现加强理论与技巧的学习以及品性修养的提升的现实意义,以提升自我的艺术文化修养。

  关键词:感悟生活;感染力;独创性

  记得曾在《可染论画》一书中,打开扉页就被李先生的一句话所打动。

  他说:“艺术要向天、向地。

  天,是理论观点;地,是自己的实践。

  ”①这句话看似浅显易懂又富含哲理,就像是李先生本人,有着最平易近人的外表又有着最是深沉厚重的灵魂。

  哲学中常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艺术创作上都有很大帮助。

  李老一句话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艺术创作中理论与实践这二者不可或缺的关系。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应该是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值得思考并注意的问题。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日常积累的多,思路才能渐渐打开,才能成竹在胸。

  有了理论知识做铺垫,动手表现时才能信手拈来。

  在行进过程遇到困扰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理论知识帮自己解决,可以翻书查阅,可以向大师、前辈们学习。

  在我看来,在创作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是分不开的。

  遇到瓶颈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画笔,停下来好好思考或试着从书本中找解决的办法;又或是思路阻塞时,随意勾勾画画,让自己放松,让大脑放空。

  细细品味,李先生的这句话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味。

  我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理论就是在实践积累出的经验中不断加工润色完成的,并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投身实践。

  理论与实践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如此地循环往复下去。

  这样说来,又回到本质问题――一切都源于生活。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生活也是艺术最好的来源。

  我们正是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力量与存在,逐步积累出表达美的方法,才慢慢成长为我们的艺术。

  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是生活给了我们创作艺术、享受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尊重生活这位真正的艺术大师!

  反之,离开了生活,一切会变得空洞乏味,更何谈感染力。

  很多大师、前辈们的优秀作品都是反映生活,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与写照。

  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特别,处处充满着美丽与惊奇。

  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有许多优秀的传世之作。

  他最具代表的一幅作品《思想者》(图1)。

  雕塑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低头沉思的形象。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挤压脸颊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全身的肌肉紧绷,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仿佛他陷入了无限的巨大的痛苦中。

  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从作品中痛苦挣扎的情感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对但丁的《神曲》②的独到感受,没有对但丁的感同身受,没有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感悟,罗丹能将《思想者》表现得如此感情强烈、淋漓尽致吗?可见,艺术离不开生活。

  正如罗丹所说:“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现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在的‘真’。

  这‘真’,也即是‘美’。

  虔敬的研究罢,你一定会找到‘美’,因为你遇见了‘真’。

  ”③

  还有旅美画家李自健,他创作的许多母爱题材的作品同样是从生活中汲取的素材。

  他的《母女系列》其中一幅《孕》(图2)中描绘的其妻,恬静温柔。

  美丽的少妇低头凝视,似乎在屏息聆听腹中胎儿的动静,若有所思的眉宇间荡漾着母性的慈爱,让观者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都凝聚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身上。

  系列中的其他作品同样令人称赞,每一幅都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与爱意,每一幅都是一个美丽温馨的故事。

  画家纯熟的技法加上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观者,这就是美的力量,就是幸福生活的剪影带给观众的震撼,这才具有真正的感染力。

  任何美好的艺术品都是来源于生活。

  大师、前辈们创作的传世名作无不是反映生活的。

  如何能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感染力,熟练的技法必不可少,但更需要画家为画作倾注的心力。

  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观者是能感受到的。

  拉斐尔为创作《基督容变》时(图3),他已身患重病,却一直在坚持绘制画作。

  虽未能完成,但出自其手的部分仍光辉照人,气势磅礴。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风格。

  我想,正是因为有作者付出的艰辛,他所呈现的作品才更具魅力,更能打动人。

  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不论是充实自我还是为了今后教书育人。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只有见多识广,胸有成竹,我们的作品才能有令人满意的效果。

  同样,个人的修养不断提升,作品中自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

  只有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结语:

  也许在创作之初,我们总是急于求成,想画出自己的东西,急于表达自我。

  “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

  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⑦在创作中才发现不能单单只是为了追求个性、风格。

  我们在求艺的道路上摸索,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榜样,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宝库。

  我们更应开阔自己的思维,放宽自己的眼界。

  我想,这才是时下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有时结果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在过程中体验到情感,体验到快乐,这就够了。

  年轻的我们不必太执着结果,享受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注释:

  ①选自李可染著,孙美兰导读《可染论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②Commedia, Divine Comedy,意大利诗人阿利盖利但丁(Dante Alighieri,公元1265—公元1321)的长诗。

  ③选自[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④出自于《地狱之门》,奥古斯特罗丹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⑤⑥⑦选自冯骥才著,《艺术丛见》,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2][法]罗丹述,葛赛尔。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傅敏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冯骥才。艺术丛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篇2

  试谈艺术与生活

  [摘要]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是理论家,文学家争论的焦点,王尔德作为西方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脱离的,而郁达夫作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唯美主义作家,在对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却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