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浅析新媒体视觉下课堂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时间:2022-10-09 10:22:37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新媒体视觉下课堂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本文从新媒体的特征入手,探讨了课堂艺术教育存在的困境,指出艺术教育忽视了其审美特征,忽视了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也不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简略地提出重品经典、潜移默化、激发情趣等应对策略。

浅析新媒体视觉下课堂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套用狄更斯的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原以为熟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愈来愈远离我们,而以电子邮件、WWW网页、BBS、新一代搜索引擎、WiKi、SNS、微信等为新手段的网络媒体却成为社会的新宠儿。

  这些新媒体形式正逐步转型为全民性的社会化传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一些文化概念。一切以一种不可思议地速度和力量迅猛地冲击着正在积累和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中高职学生们,使得我们的学校素质教育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重要的命题。

  美育是一个极宽泛的概念,广义上的美育,是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征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毋庸置疑,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较能显性的体现出效果的是美育中最典型、最高级的形式,即艺术教育。换句话说,艺术教育仍然是当前学校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艺术教育在现阶段的困境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感慨地说:“艺术对于学生的教育包含着多么巨大的力量啊!而这种力量却常常没有加以充分利用或者利用得很不好!”赞科夫并没有指出究竟有多么不好,但是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学校、教师和学生存在着一个观念上的误区,那就是艺术教育无外乎是以音乐、美术等为实际操练,所以,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音乐和美术类课程,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我们的艺术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一) 忽视艺术教育的审美特性

  学校虽然开设了诸如美术、音乐、戏剧、舞蹈、书法等内容的艺术教育课程,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艺术教育特有的、强调情感体验的特性缺乏了解,他们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所要求的学分,或者说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不是为了提高个人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不能理解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意义,艺术课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同理,教师虽然明白上艺术课要从感性出发,要以情动人,但日复一日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使得他们力不从心,没有激情,照本宣科,缺少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这样的学与教使得艺术教育应有的意义被消解。

  (二)无法直面艺术教育的有限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功利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意味着不能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艺术教育满足了人的审美需求,从而改变了主体的精神结构,并最终达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它无可避免地染上了功利色彩,但这种功利性和我们日常所说的功利性又不同,因此美学中称其为“最高功利性”。譬如,经过长时间的艺术教育的熏陶以后,人们会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情趣,会升华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思想境界,这是无形中获得的东西。这些东西与物质追求无关,与一般的精神追求也无关。

  (三)缺乏艺术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的有效机制

  仅仅只是课堂上的几次艺术教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系的学生会唱歌,表演系的学生会跳舞,空乘系的学生彬彬有礼,主播系的学生会演说,编导系的学生会写剧,设计系的学生计算机很好。但是,这说明不了什么。我们看到,一种完全的能力的获得总是被忽视了。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的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作家。”一所职业院校的第一要务自然是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但是,它如果能够把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从美育入手,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增能,以美健身,以美促劳,就一定能取得好效果”。

  二、新媒体视阈下课堂艺术教育的应对

  (一)诉诸感性,重品经典

  新媒体视阈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下转第68页)(上接第66页)的爆炸式增衍,信息和信息手段多得让人无所适从。受此限制的课堂艺术教育,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了。手机、电脑的普遍应用,学生可以即时从网上下载到任何需要的音像资料。课堂艺术教育的责任,应当由普遍的“观赏式”教学转入到深度的“评判式”教学,只有真正的理解、领悟、表述,才能坦然面对学生,才能成为“师者”。

  (二)潜移默化,全面渗透

  新媒体视阈下,大师的缺失,传承的截断,内涵的薄弱,都使得新一代教师无法成为受学生仰望的一代。简单的艺术教育无法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板起脸来的教育更加令人生厌。所以,在教育中要强调艺术教育的“潜移”特征,如清风吹过、百草蛰伏,将艺术的美感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首先,需要学校转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投入大批资金和设备,改善我们的审美条件和艺术教学环境,使得我们在不经意间可以发现美,使得我们的环境永远对学生形成一种“陌生化效果”,激起学生审美的惊异,从而形成体验性;其次,培养一批有理论深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或行业能手,减少常规工作量,建立竞争和创新机制;再次,全民参与,改变理念,提高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事物智力发展。”

  (三)激发情趣,变被动为主动

  新媒体视阈下,学生依靠手中的多媒体设备已经可以获得较为优越的视听觉感受,因而老师的很多做法显得徒劳。譬如学生更习惯利用手机的微信功能,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论坛等方式,来学习和生活。教师就需要开发如何利用新媒体手段,重新赢得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艺术欣赏和创作的情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艺术教育与社团活动衔接;课堂艺术教育与作品竞赛衔接;课堂艺术教育与社会价值衔接。

【浅析新媒体视觉下课堂艺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新媒体艺术设计论文10-11

小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10-12

数字媒体艺术突破下的传统艺术论文10-10

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10-10

浅谈新媒体艺术中人文价值的探索的论文10-1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浅析10-26

平面设计视觉语言浅析论文范文10-12

本科毕业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论文10-11

浅析高职会计教育的反思与对策论文10-12

浅析农村金融现状及对策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