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时间:2021-04-13 15:52:04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摘 要】佛教是一种强大的外来影响,公元前2年左右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客观上刺激并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发展;后又经中国传入临国日本。同样,使日本民族原有土生纹样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说,佛教艺术在繁荣中日两国纹样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

  【关键词】佛教;传统;纹样

  一、佛教影响下的中国纹样

  佛教作为东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宗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三世纪被定为印度国教,并开始向国外传播。两汉之际即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的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新的题材和风格。这种全新的内容,使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具有开拓性的改变。佛教传入之后,大大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形式和内容。

  1.丰富了中国纹样的内容

  出现了狮子纹、忍冬草纹、锯齿纹和字纹等,尤其是以莲花纹和佛光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具有宗教色彩纹样的表现力;人物纹样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佛教以前中国的古代哲学道教,基于神仙思想,创造了许多人类形象的神像,福人。佛教传入中国,受佛教曼陀罗世界的启迪,出现了以佛陀为主的如来,菩萨等人类姿态的佛像。与此同时,佛教传入给中国纹样带来了全新的技法和理论。

  中国有八宝纹样(八吉祥)自元朝以来中国民族便以“8”字谐音为吉祥之意,八宝纹是以佛教中的典型的八种供器:白螺、宝瓶、宝盖、吉祥结、金鱼、金轮、莲花、尊胜幢为依据创造的。分别象征着名声远扬的三千世界;聚宝无漏、福智圆满;权威的象征;智慧和觉悟;真理之训诫;复苏、永生、再生;修成正果;孽根得以解脱,觉悟得正果。

  2.纹样构图形式得以发展

  先秦两汉时仅是平列所有形象,没有纵深和远近的空间关系的处理,缺乏立体感。魏晋以后,由于佛教美术的影响,焦点透视法得以广泛应用,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而魅力无穷。特别是凹凸法的引入,使纹样艺术具有了浮雕的审美效果。据唐人许嵩《建康实录》记载,梁人张僧繇即以此法绘一乘寺,“寺门遍画凹凸花,世咸异之”,致使该寺更名凹凸寺。今人范瑞华指出:“盖吾国绘画,向系平面之表,而无阴影明暗之法,自张氏仿印度新壁画之凹凸法后,至唐即有石分三面之说矣。”据此可知,凹凸法作为一种绘画技法,处理的是三维空间、透视与色调对比诸问题,它给中国纹样以巨大的启迪,颇受世人赞誉。

  3.佛教对纹样表现思想的影响

  佛教艺术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纹样之中。特别是与中国民族神仙思想相混生,出现了关于描述西方净土世界的内容,则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4.对中国纹样造型上的影响

  中国南北朝时代,佛教盛行,作为民族的龙纹也披上了佛教的色彩。汉代那种强壮、粗犷、奔放和豪迈的龙纹造型,已被佛教的宁静、洒脱、俊俏所代替。龙的体形拉长,从头至尾动作缺乏变化,体现耐性的克制。运用横向的长线条表现风云的飞动,飞动的空间环境陪衬宁静的主题,表现超凡脱俗的精神意念,出现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飞天形象。飞天是佛教神灵,是欢乐吉祥的象征最初的飞天形象,是侍奉古印度神“印德拉”的夫妇飞天和奏乐飞天,夫妇飞天呈现人、鸟、马三位一体的形态,奏乐飞天是“半人半马”的形态。这些印度飞天形象和佛教同进传入中国,而中国并没有照搬印度飞天形象,而是加之本土道教的影响,与道家飞翔天际仙人混合一体,形成了中国风格的飞天形象。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飞天是莫高窟第257窟壁画“供养弥勒菩萨飞天纹样”(约公元前4——公元前5世纪绘制),双腿交叉的弥勒佛,背面壁画上有裸露上半身,飘带飞扬,向菩萨献舞。敦煌纹样是中国传统纹样新的创造,是中国从魏晋至宋元各个历史时期纹样展示长廊,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艺术声誉。

  此外,出现了“迦陵频伽”纹样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相传是一种长在雪山中的神鸟,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被佛教界人士神化为极乐世界的鸟。而中国这种纹样造型上更像人,尖耳、人面,唐时期佛像壁画、石刻、镜子、陶瓷中多见。

  二、佛教影响下的日本纹样

  1.丰富了日本纹样的内容

  日本纹样中也首次出现了“迦陵頻伽”纹,这种纹样是一种全新的形象,是受佛教影响下的一种鸟的形象,美女的头,手持供物,鸟身的形象。这种鸟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被视为是舞乐的祖先。

  日本飞天纹样的出现:与中国一样,日本在佛教传入的同时,印度和中国的飞天,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法隆寺金堂的“树下飞仙图”(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如来佛基座背面的壁画,用单纯的黑色描绘飘洒流畅于林间的飞天。

  孔雀(Peacock)纹样:中国秦朝时期便在石刻中出现了孔雀纹样。经过发展,常与牡丹花等共同描绘,象征富贵,也是一品官员服饰纹样;日本人首次见到孔雀纹样是在从中国传入的佛教艺术品中。孔雀漂亮的羽毛,美丽的姿态受到日本民族的广泛地喜爱,并很快的被接受了。江户时代孔雀纹样更为写实,采用孔雀纹样中的一部分,出现了“孔雀羽纹”。

  2.佛教赋予日本族纹样以新的概念

  日本传统宝珠纹样(Hoju)描绘的是现实中有价值的东西,宝石、钥匙、小槌棒、钱袋、斗蓬和竹笠等。佛教传入后,宝珠纹中出现了伞,瓶、金鱼、莲、剑、法轮和犀牛等新内容。日本的传统人物纹样在日本神道的影响下,也习惯于把神表现为人像。神体用镜、剑和如意三种神器抽象和隐喻地表示。神道世界融合了中国传来的佛教,创造了具有大陆根源的宗教意义的人物纹样。例如:著名的法隆寺的“玉虫厨子”(日本国宝,飞鸟时代工艺品)。在“玉虫厨子”上雕刻着“释加舍身救虎子”的各种形态;还有日本的最古老的染织品“天寿国刺绣”,表现圣德太子殁后,王妃“桔大”思念太子遗德,太子在天寿国往生极乐的样子,它们都是人神,神人相互转换的形象。

  3.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日本纹样表现手法

  佛教体系的审美意识体系与社会政治生活和伦理道德紧密相关,在自然风景纹样中,出现了残月和薄雾等清冷和雅致的纹样,其色彩多是淡彩素色。从纹样中寄托人的忧郁和寂寞之情,宣泄悲哀的情绪。

  纹样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纹样都会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民族的纹样,来丰富自己的纹样艺术。除此之外,还会不断地受到新文化与不同意识观念的冲击而更新拓展,它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中国和日本对外来纹样的传承,均不是简单模仿和挪用,而是融合了自身的文化,推陈出新,推动民族传统纹样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日弃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伝統文様Ⅰ.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年.

  [2]日弃貞夫,丹羽基二.日本の伝統文様Ⅱ.株式会社グラフィツク社,1990年.

  [3]早坂優子.日本·中国の文様事典.視覚デザイン研究所,2000,01.

【佛教艺术影响下的中日两国传统纹样论文】相关文章:

唐代佛教影响下的长安城市生活—以佛教寺院为中心01-21

彝族服饰火纹样艺术形式优秀论文12-15

关于敦煌莫高窟装饰艺术中首饰纹样分析论文11-04

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画的意象论文11-23

中日语言艺术差异论文10-31

责任价值影响艺术论文12-05

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分析05-30

艺术市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分析的论文12-13

审美教育下的艺术教育论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