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的基本原则和途径论文

时间:2020-10-27 16:33:40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的基本原则和途径论文

  【摘要】文章着重探讨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的基本原则和途径,并试图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依据,为多元智能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为丰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尝试着为艺术教育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尽微薄之力。

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的基本原则和途径论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智能;原则;途径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还乡曲》有这样一段话:心完全和海一样,有潮汐也有风雨,并且在它的深处,蕴藏着许多明珠。说明人的心智象海洋一样辽阔,只要耐心挖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宝藏产生。而艺术课程就象一把金钥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为更好挖掘学生智能提供更大舞台,帮助教师开启学生潜力之门,使学生全面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的新理论,他指出,我们社会一直以来只重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大家都以为那就是智能的全部,然而,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其实是多元的。加德纳的研究证实人类至少存在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之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同等重要的。加登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念既不能全面、也不能客观的反映人类智能的真实状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学校里没有“差生”存在,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教师在看待学生时应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各种不同智力不同程度的组合,在课堂上要尊重每个学生,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完整的人来看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潜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发现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理念和我们对艺术教育教学的理解十分接近,而在我们的艺术教学中自然的融入了一些多元智能的理论,让艺术教师们为平时的一些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让我们从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艺术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是适宜于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的,恰当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有效的提高艺术教育教学的水平。在本章中,我们将简要谈谈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一、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智能开发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多元智能理论的最大价值就是发现和尊重每个人的优势,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聪明优秀之处,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可能不同于他人的潜能,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潜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强调与他人相比的单一成就,并创造适合的环境加以培养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实现成才。

  艺术教师在课堂上一旦发现学生的某些特点,要好好的加以利用,因材施教,努力创造条件使之有发展的空间。多元智能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材,就是学生。教师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合适的机会,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呢?其实,在平时上课时,一些学生的优势智能往往会不自觉的流露:上课爱讲小话的同学语言智能发达;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喜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在了解了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教师应改变偏见,不再将他们的“不规矩”视为烦恼,而是充满信心,将其变成意外的惊喜,变成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切入点。因材施教,用多元智能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发挥他们的强项,带动其弱项,使他们向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艺术相关智能突出的学生,在语文、数学等传统同科目上好象这些智能用不上,但如果教师能针对他们的这些优势智能,制定一些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去,从而使弱势领域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发挥艺术方面的特长的基础上,学习他们所谓不感兴趣的枯燥的`科目,让他们的兴趣逐渐扩展,让传统科目的学习更加的灵活、多样、充满活力。

  艺术课堂上要倡导个性化的学习,这样课堂会充满活力,学生会更加聪明,发展更为全面,我们的教学也将更富创意。在每堂课注重培养多种智能,各种智能通过多种艺术门类培养;在创设情景中考察多种智能,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多种智能。如在进行音乐作品分析时,注重锻炼推理逻辑强项的同学(数理/逻辑智能培养);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用心灵的眼睛感受空间,用内在的视觉描绘世界(视觉/空间智能培养);在音乐课上,聍听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音乐节奏智能培养);在舞蹈训练中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得以施展才华,用动作表达,用身体说话(身体运动智能培养);聆听和欣赏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通过反省认识自我世界,借助他人获得内在顿晤(自我认识智能培养),等等。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如”元旦节”、”六一”校庆等期间创设多元的主题活动,如主题讲座、主题辩论会、演讲会、演唱会、手工作品展览、多元智能艺术科技节等主题活动,使原来单纯展示学生运动智能或艺术智能的活动,成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启、展示学生多元智能的活动,也可以达到识材育才、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平等性原则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的内容的重点被定为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其他智能则被忽视。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教育要平等的对待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九种或更多的智能,而且这些智能是同等重要的,是人类都能使用的学习、解决问题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艺术教师在课堂和活动中要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特长生,要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民主、亲密、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前提。作为艺术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的在艺术空间中自由呼吸,让天性得到自然释放;应更富于激情和想像力,情感丰富,充满爱心,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尽管学生有着先天差异,但在爱和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们就会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的舞台;艺术教师利用自己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发现学生的强项,并加以引导,不仅为那些在传统上不被认可的智能领域内表现出特长的学生提供一展风采的机会,更体现艺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潜力上的平等期望。

  一个社会不仅需要作家和数学家,也需要音乐家、画家、建筑师、摄影家等,所以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学校教育不应只发展学生的学业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而更应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特别是艺术相关智能。我们的艺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有责任注意和发现在其他领域,特别是在艺术领域有可能发展的学生,帮助他们开发在传统教育中不受重视的智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智能特长,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他们在今后的事业上更投入、更具有竞争力。

  (三)实践性原则

  加登纳把智能定义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智能的本质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生产及生产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实践能力也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之一。

  我们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艺术实践。艺术教育的审美特性,需要实践作导向,而重视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实践,学生就产生不了艺术审美体验,艺术开发多元智能的目标也就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艺术实践,让他们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成为科学地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艺术课堂上,老师不能把自己对乐曲、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实践,鼓励他们多渠道的、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语言智能发达的会选用朗诵诗歌的形式,身体运动智能强项的就用舞蹈或画画等等方式来诠释他们眼中的艺术形象。在课堂上每个人都要动起来,充分调动各种智能。音乐课上,大家一起念节奏、打节奏有助于语言智能和运动智能的参与;美术课上,赏名画、谈名画、学名画有助于调动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在艺术课堂和活动中多多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中开发自身的各方面智能,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及创造的能力。

  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只靠老师一味的讲解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实践这块土壤,锻炼学生,让学生的艺术特长有更好的施展平台。同时,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并能更好的指导学习。艺术的学习还应该和家庭、社区和民间艺人密切的结合,拓宽学习面。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通过艺术教育,使艺术真正具备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生深入社区场景的学习和探索,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合作,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起真实而完善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艺术教育促进学生智能开发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让一部分学生受益。在艺术课堂中,同样也是存在着只注重培养本门类密切相关的素质和智能,很少顾及其他智能的开发,使得艺术课堂曲高和寡。现代的艺术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它,或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小伙伴——动物”时,一些学生可能会摸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来介绍我们熟悉的一些小动物;一些学生可能会用肢体动作描述动物特点;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朗诵和改编动物有关的诗歌方式;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绘画(视觉空间智能)或歌曲演唱(音乐智能)的方式,还有些学生则可能选择与别人合作,把动物的生活特性改编成情景剧表演的方式(人际交往)进行学习。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则呈现了学生不同的智能组合和智能强项。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创设这样开放的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艺术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探究——发现模式”,这种讲课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利用所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承继和矛盾,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偏爱,由于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心理期待不同,因而,对同一首乐曲,不仅后人会做出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个人对同一首乐曲,每一次欣赏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艺术欣赏并不像解答数学题那样,存在精确的答案,老师讲解和分析作品只是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欣赏,同时老师对作品的理解不是权威的、唯一正确的,是带有个人的主观价值,事实上,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语言,它不存在权威的解释,有些曲子根本无须讲解,它本身就很有说服力。因而,老师的讲课就更应具有开放性,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势智能,用自己方式探索、研究、大胆联想。

  此外,在非艺术类学科中,我们可采用”融合性学习法模式”,寓艺术教育于各学科中,努力拓宽教师思维,加强学科间横向与纵向联系,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如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播放些音乐让学生体会课文意境;几何课可利用绘画等提高学生的空间感和兴趣;英语课可穿插小品表演让学生巩固单词句子等等,这就为课堂注入生机,使教学充满活力。引导学生围绕人文主题进行艺术学习,使学生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我国艺术课程标准把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两个方面作为学段内容标准,明确提出要把艺术作为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感和意识,努力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促进多种智能的开发,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开拓课外天地,提供智能发展的条件

  学校的艺术教育,离不开课外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阵地,那课外活动无疑更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想使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和素养不断得到巩固提高,光靠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来领悟艺术的神韵和真谛。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应注重内容的丰富、新颖,讲究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让学生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姿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

  第一,专题性艺术活动。以集体组织形式进行,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活动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如: 影评协会、戏剧团、手工活动小组、书法协会、舞蹈队、演讲团等等,学生有广泛的选择余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参与各项专题活动。专题性艺术活动一般是跨学科的,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了更为广泛的智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挖掘、促进优势智能更好发展。

  第二,竞赛性艺术活动。融知识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艺术智力竞赛”,包括艺术知识测验和主要门类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表演,反映学生获得艺术的信息量,巩固了艺术知识,又显示了自己的艺术特长,培养自我认识智能,更好的认识自己优势和价值。特别是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和毅力,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树立为追求崇高的艺术目标而不懈努力。如在学校可以举行“艺术墙报”展评。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布置,发挥各自所长,大家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为把本班黑板报办好这个目标,所有的同学生都尽自己所能,有画画特长(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同学自然担任排版和绘图的任务,文学功底好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就担任编辑,字写得好的(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同学当然就是版报的文字书写。学生从这种竞赛活动中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认识到个人的价值。通过办报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增强对艺术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荣誉感。还可通过举办卡拉OK独唱比赛,书法比赛等,引导学生学好歌,唱好歌,热爱艺术。

  第三,趣味性艺术活动。趣味性艺术活动能给人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参加这种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各种兴趣、爱好、才智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为他们情感表现和才艺的展示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舞台。同时也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让多项智能自然的呈现,释放天性。例如“假面舞会”、“音乐猜谜”(听音乐旋律猜歌名、辨别乐器的音色)、即兴编舞等都是很好的形式。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使同学们在课堂内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技巧得到艺术实践的锻练机会,也让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的才能有机会得到展露。

  英国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我们所面对的并不是天才,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但他们同样需要自由的空气,需要自由自在的呼吸。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育更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片和谐、宽松、自由的天地,让学生的思维任意驰骋,心理获得自由安全,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开展活动、自由的释放潜能。特别是在这种趣味性的艺术活动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更有利于优势智能的展露。

  现代教育要以教学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的潜力、按照其兴趣和爱好弘扬其个性,成为既有独立人格又有一定专业特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上述任务的教师,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作为现代意义的艺术教师更是要有所突破,不能再等同于传统的只需一点专业知识、不顾学生差异年复一年地完成灌输任务的”教书匠”;不再是一节艺术课下来,就让学生唱唱、跳跳、画两笔的单一的”技术师”,也不再是仅仅关心几个特长生专业成长的“好老师”,而应该是具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必要研究能力的、能针对不同学生个性、不同学习阶段特点而从事专门研究的“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教师对学生智能的认识,树立自我效能意识,同时,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期望和信念会影响学生的智能发展、学业的发展。教师应确立“所有学生拥有智能强项”的坚定信念,而且力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2]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的基本原则和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论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途径论文08-05

专科升本科的教育途径论文12-26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论文01-03

幼儿教育提升途径分析教育论文03-15

高校开展艺术教育与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作用研究论文01-09

审美教育下的艺术教育论文12-15

艺术教育与民间艺术的论文01-01

浅谈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01-06

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论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