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论平面造型立体思维艺术论文

时间:2020-11-09 09:37:07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平面造型立体思维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中国画人物基础造型以线为重的素描写生和速写训练,是锻炼眼手合一的一项基本功。线条的快速移动概括容易瞬间捕捉到人物形体动态的大轮廓形,这轮廓形是一个平面形的概念,亦是东方艺术造型的共同特征。观察线条有时在轮廓周边有前后穿插的因素,或给出轮廓平面形中又有小平面形的重叠暗示立体关系,就引出了浮雕式二度半平面空间形的概念;无意中涉及到了削弱西洋画素描造型中的明暗关系及许多表面的外观因素,且直指对象动作形态的本真。这以线构成的平面形或二度半空间形的造型方法,我们暂且称为“线素描”来研究。倘若结合速写在线条上的书写性及个人手感的表现性,那么中国画人物的以线造型的密钥就在你的手上了。

论平面造型立体思维艺术论文

  关 键 词:以线造型 观念 功能 优势 外延 应用

  近几十年来,科学知识成为首要生产力。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运用。在知识的研究和传递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有效性。研究和评赏杜滋龄导师作品的文章,都提到了一位成功的画家,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长年不懈的积累。本文将从笔者经历杜滋龄工作室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中,对中国画人物造型观念的重新梳理,并展开对人物画基础造型的探讨,给出人物画平面造型的一般规律,并作主观的诠释。

  一、以线造型的观念

  观察训练:中国画人物的素描造型意识的转变一定要从立体的明暗块面造型向平面造型转换,以线构形成为一种基础训练的便捷手段。对形体空间的立体理解是面与面之间的暗示搭构,剩下多少细节是平面上的塑造理解。这符合中国画以线造型的整体把控和以形传神的主观特征。心理感受:(以线造型是杜滋龄导师及工作室助教的教学理念,中国人物画基础造型观念的改变是现代中国画人物造型写生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观察训练:平面造型以线条表达形体,削弱明暗立体空间,客观形体的转折是以线构形后平面之间的衔接过渡来体现。这种素描形态整体上为早期欧洲人物画以线造型的素描样式。如米开朗琪罗(意大利)、荷尔拜因(德国)、丢勒(德国),近期尼古拉费欣(前俄国)的作品等。以线造型的平面形中明暗辅助是由一系列平光下结构隆起的浮雕式小平面构成,诸如早期欧洲壁画上的形象塑造。心理感受:(以线造型颠覆了块面的明暗造型。明暗调子塑造的形体转化为以线构形来概括,明暗的立体关系被平面形的倾斜所替代,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被平面形的穿插所换位。这一观念暂称“线素描”,但又有别于工笔白描的勾线原理。黑白灰的调子过渡成为平面形的节奏关系,黑白对比成为疏密关系。知黑守白是一个原则道理)。

  写生训练:人物的造型观念开始转换,以线构形的线素描逐渐在写生中得以运用。大轮廓形是一个大平面形,这大平面形外沿构成的轮廓线对应西画立体块面素描的边缘线来说,也是有转折起伏的(也有可能是断连的前后空间关系,也有可能是硬边的空间关系)。整体地说,大轮廓形的外沿视觉效果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形体状态,而轮廓形与其中小平面形的穿插交汇形成视觉上大轮廓形要有一定倾斜效果(或者称厚度)。所以说,整体上大轮廓形结合小平面形不是简单的组合,这些在着衣人物写生中尤为明显,它是以画面的需求及疏密来观察对象平面形的倾斜,或者称运动的失衡趋势。心里感受:(运用线条对形体的轮廓作为有机单元来考量,而不是孤立的边缘线看待,目的是锻炼快速把控对象整体中的一种平面倾斜意识的观察力)。

  写生训练:在人物写生实践中,头、手和脚都是人体末梢的器官,练习其造型,在着衣人物,头、手、脚是外露的形象焦点。头部观察要理解其内结构的同时,五官是头部轮廓平面形内隆起或凹陷的小平面形组织,手和脚是由若干倾斜小平面构成的轮廓形。注意观察小平面形之间如何倾斜的衔接,并连成一体。这与中国画人物造型的虚实与轻重观念是吻合的。心理感受:(通过以线构形的线素描对人体结构的训练后,有了全新的观察概念,人物形体是一个大的平面体,并由若干的平面形穿插衔接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二、以线造型的优势

  线条的流动性在刻画对象形体时,除具有一定的时效功能外,利用线条痕迹的长短、粗细、轻重、浓淡等对形体在画面上的暗示,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感受,给人的情感调动是如此的敏锐和直接,以致线条的曲直、柔硬、转折、断续等特质,在传统中国画人物十八描的提絷中,已曲尽其功,它所对应的物体材质、形貌、肌理等,是如此的广泛适用,并被流传下来,就不一一细述。但就线条的书写性在人物画造型的速写中值得一提,正因为线条的起落提按及前后顺序构架,对所造的形体有一定影响。即使是大平面形体以线造形时,给其轮廓打形,自上而下,由里及外是惯用的一般手势,这里要强调的是平面轮廓形一边若是自上而下的运线构形,一边的外形轮廓线应逆着由下而上,对应包裹着这一平面形,当在构形时线条有前后搭构时,起落笔与行笔和停顿尤其重要,强调用线开头下笔的顺序要胸有成竹,它所关涉到的是平面形中的形体转折和透视关系,并且所构成的平面形始终保持着倾斜或运动失衡状态。这种运笔运气的中国画本源哲理在以线造型过程中,加上画者的个人性格和生活感悟,逐渐衍化出线条的独立精神性来。但是手、笔、纸的体验也是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挥发出以线造型的优势来。

  以线造型的线素描,采撷了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的优点,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切入现代人物画的基础造型中,它的优势是在明暗造型和结构造型观念的素描基础上,自成体系地形成一种以线写形、以形传神的造型体系。明暗素描研究的是物体在光线作用下的视觉形态,物体的立体感、质感、量感以及空间关系是它研究的对象。结构素描摒弃明暗关系,直接研究物体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达到对象最结实的基本构架。以线造型的线素描,它运用线的书写性描写对象,汲取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对形体立体空间和结构分析准确的双重审视的平面二度半空间型来掌控形体,又在白描和速写的优点中,选择以线造型的明快与简练,写出对象的形和神的本真关系。明暗与结构在意到笔不到的书写过程中被融会贯通,以写的特点显示它的优势。以线造型的线素描是可以深入研究对象的一种语言工具,正因为它的书写性和平面性被运用到中国画教学基础课程中,促使中国画造型研究从最原生的基础造型中锻炼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观念和手感,其所具的优势就不言而喻了。

  三、以线造型的功能

  针对平面的形体,以线造型容易表现。而面对不规则的立体形及透视形体,线的功能在表现上就会有所顾忌。就单个人物来说,首先把动作的形体大趋势分析清楚并及时地发现这一立体或透视形与周边形体的关联状态(往往立体透视形的边界并不清晰)。找出最大的形体作为面对视线的轮廓平面形,并运用线条像一般平面形那样概括固定下来,进一步分析轮廓平面形外和内的关联小平面形加以榫接和穿插。假设是群体人物造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在观察方法上就要拓展和扩大。首先确立正面对着视线的人物为平面形,另外的设为这一平面形外在榫接形,亦可视为另一平面形的侧转透视形,这两个人物之间是可视为平面与平面的关系。倘若两个人物都是正面对着视线处在相叠位置,即可视这二人为一个大平面,二人之间的差异只是大平面形内小平面不同的处境(更多的群体组合,另文探究)。

  在大轮廓平面形中塑造小平面形时,大平面形的轮廓线上的部分形,有可能正好是小平面形的外轮廓形,分析小平面形的形体趋向,用线造型就应综合考虑二形共用轮廓形的边缘线处理松紧关系及线条各自走向。大平面轮廓形是整体视线所容纳的人物整个形体(或肢体)的大结构关系,是人物对象的有机形体。小平面形只是大平面轮廓形内相依托的结构转折形(或小肌体),即使是着衣或人体都是如此,小平面形设立不宜过多,更不要影响大平面轮廓形的视觉整体效果(西画明暗素描对大轮廓平面形或小转折形的观察方法有所不同,有时它的明暗交界线就设立在小肌体的转折上,而淡化轮廓外形以显示空间感)。

  四、以线造型的外延

  以线造型的外延概念,涉及到了平面形与平面形的榫接关系。榫接前提:大平面形是观察整个描写对象的第一个形体设立(若以个体人物为例,活的动态变化万千,假设的平面形在变化中而位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设立的平面形是暗含人体结构的若干小平面在内的不规则形体,只是在画面视觉上还是以比较整形的平面轮廓为依据。这个大平面形的设立与周边小平面形的榫接有可能就是透视形或立体形的关联,它们与大平面形连成一个更整体的平面有机体。所以还是要强调一下,多个平面的榫接过程,是被观察对象(人物、动物)形体结构的生命关节,而不是一般机械的活动关节的榫接,是有生命力的通透关系连成一气的整体平面有机体,并且十分和谐,那么这榫接过程是成功的。以线造型可以运用平面榫接关系对任何物体均可纳入体系。

  五、以线造型的应用

  运用以线造型的平面形意识理念来观察人体,人体的躯干(胸、腰、臀)可视为一个平面单元;头、颈、肩又可视为一个平面单元;四肢为一个平面单元。人物的大平面形由这三个平面单元构成(榫接),成有机生命个体。当运用以线造型来描绘一个人物的形体时,这三个单元的平面形之间的视觉观照并不都是经常地、正平面地相互榫接呈现给你,活动人物带有情感姿势或形体动作正好是这三个单元之间互有转折或遮挡时,就增加了概括平面形的难度。当人物是侧身或侧面对着视线,四肢与身体(或躯体)往往产生前后相叠的遮挡状态(着衣人物更加明显)。以线造型的着力点应先考虑整个动作的`趋势,定下大的平面轮廓形,处理视线较近的遮挡平面形的轮廓应更加肯定和清晰(或称硬边),前后相叠两平面形内的线条走向应错开成一定角度,利用疏密不同的线条组织各自平面形内的小形体,而产生一定的反差对比,使两平面形成各自相依的倾斜趋势。当然大的平面形还是暗示整个对象的立体形概念。

  上面说到的是平面形相叠状态,如果两平面形产生交并,一般是身体蹲坐或俯弯时特征相对突出,使原先的肢体平面形因动作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透视关系,并延伸出关联的平面形。这时以线造型应注意前面相叠状态所说的方法外,还要理解交并的平面形有可能构成了大的平面形而成主导形。这些带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形体经过理性的分析后,生活场景中富有情感的动作形态就更是多姿多彩。头颈肩是最传情会意的单元,任何的扭动或受力都会联系到动作整体表情的外露,这又与人物脸部表情的传达恰恰是十分吻合与默契的。作为上肢的手与臂协调着整个动态之间的平衡,又是人物内心的第二表情,手的动作表情流淌着个体人物动作纯真毫不掩饰的情愫。在肢体相互关系中,躯干为其他肢体传达信息的支撑枢纽,有时虽然因动作缘故被四肢所覆盖,但整体人物动作的意图,躯干调动着其他肢体传情达意的功能,何况又是人体最大面积的肢体,必然是左右着动作舒展曲直的宿主。综上所言,以线造型在实际运用中,所构成的形体并不是毫无生机的形而上的面面关系,恰恰是整个生命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动作情态的一种高级呼应,是在达成以线造型之间不互相抵消或相互抵触的美感为基础的,并在生活的观察中逐步完善。

  结语

  我们知道,20世纪现代中国人物画坛,以徐悲鸿、蒋兆和在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推动下,引入严谨的素描写实基础,产生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绘画样式,创作了一批能反映现实题材的现代人物水墨画。叶浅予、黄胄以雄厚的速写基本功,不断地从生活中提取和锤炼出一批极具鲜明个性和优秀品质的艺术精品。导师杜滋龄先生五十多年来凭着物我双忘的上乘境界痴迷于速写和写生的源头活水中,铸就了浑厚酣畅的笔墨语言,直至融冶造化的真谛和心象的隽永为一体,而成为中国写意人物画领域的大家。

  “通过线条的力度、节奏、韵味和气势等美感去表现对象,以传递画家们捕捉形、神的艺术技巧。”——杜滋龄

  杜滋龄导师以线造型的艺术观念,把线条提升到独立美感的境界,并形成了个人艺术语言的风格,而恰恰他只是把这种能力作为捕捉生活原型的一种工具,真正要传达的是他对时代认知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

  是的,以线造型是基础,生活感悟是源泉。

【论平面造型立体思维艺术论文】相关文章:

论平面设计中的留白艺术论文11-30

浅谈设计造型形态基础的艺术论文02-05

论《良宵》的艺术论文12-11

关于旋律的审美思维艺术论文12-27

论胡塞尔的自然思维态度与哲学思维态度论文12-12

论漆画的发展与创新艺术论文01-27

大众哲学认识论思维哲学论文11-29

论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艺术论文12-12

平面设计中的黑色与白色艺术论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