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毕业论文

分析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论文

时间:2020-12-22 15:10:16 艺术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分析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析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析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论文

  一、引言

  中国古典诗歌中对山水风景的描写出现得较早,但直到南朝宋初时期山水诗才真正产生,六朝时期的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后经谢眺、孟浩然、王维等人不断开拓,山水诗渐臻成熟,不仅形成了影响颇大的山水诗派,而且山水诗还成为中国诗坛上的重要题材。唐代山水诗创作达到高峰,土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其他诗人如王之涣、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也创作出许多山水诗佳作。李白、杜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虽然不以山水诗著称,但是作为才艺超卓、题材并精的诗人,他们的创作达到了山水诗的巅峰。五代至宋时期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中国山水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金元时期文学因袭较少,作为这一时期诗坛巨子的元好问能将北方雄放的文化氛围与慷慨悲怆的情感相融合创作出悲壮、雄放的山水诗是难能可贵的。元好问是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中国诗歌创作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山水诗“妙绝时人”,浑涵万有,内容丰富,豪爽俊逸,雄健苍劲,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思想寄托、气韵和内涵。元好问一生共创作山水诗100多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堪称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高峰,尤其是其晚年创作的长篇山水诗更是对中国山水诗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元好问既是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又是金代山水诗第一人,他常以娴熟的诗歌体式将国破家亡的悲慨之情、忧念苍生之情融入雄浑奔放的山水景色中,使奇峭的山水美景、激情跌宕的山水诗篇像山水画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豪放的气势,娴熟的体式

  元好问的山水诗歌集雄壮与悲怆于一体,“诗祖李杜,律切情深,而最有豪放迈往之气”“元遗山诗,精深老健,魄力沉雄”“邃婉高古,沉郁太和”。与南方精致细腻的山水相比,北方山水不仅具有险峻陡峭的特点,而且体现出雄壮奔放之美。不同的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这也是形成南方婉约山水诗与北方雄壮山水诗的重要原因。元好问山水诗的描绘对象是北方山水,因而其作品中的山水多呈现阔大、雄奇、壮观、豪放的特色。如《泛舟大明湖》一诗构图宏大,视野开阔,盛开的荷花无边无际、缥缈迷人的倒影、若隐若现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气、蜿蜒的江水,粗线条的勾勒、细致入微的刻画,既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也带给人开阔壮美的感受,一幅水天无涯的绣江荷花图跃然纸上。在《游泰山》中,作者以“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的反问句来展现泰山险峻高拔、不可攀登、无法征服的威慑感和擎天形象,接着作者以“孤云拂层崖,青壁落落云问开”来凸显泰山光怪陆离的诡秘景象。

  中国古代诗体都是“有意味的形式”,体式的选择既与诗歌内容有关,也与作家的审美趣味有关,元好问山水诗中所体现的雄伟气势与他娴熟驾驭体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元好问擅长错综开合、顿挫抑扬的七言,这种体式非常适合抒发大喜大悲的情感,尤其适宜表现跌右奔腾、滔滔莽莽的激越情感,元好问多以七古、七律、七绝等七言体式来创作山水诗篇,将“挟幽并之气”奔泻于诗句中。如在《涌金亭示同游诸君》中,作者以七言为主,夹杂五言、九言描写了涌金亭泉水涌动、荷叶翻飞、鱼鸟跃腾、气象万千的山水风光。在《水帘记异》中,作者以整齐的七言句描写了黄华山变幻多姿、惊心动魄的奔放之势和壮丽景观。

  (二)构思曲折,想象奇特

  元好问的山水诗“以五言雅为正,出奇于长句”,行墨间专以单行,构思曲折。在长篇山水诗代表作《游黄华山》中,全诗以开端、发展、高潮、结束的顺序生动地描写了黄华山瀑布的神奇和壮美,这种曲折奇特的构思具体表现在诗篇以听闻开篇引起读者的猜测心理,此一折;偶然游之才发现竟无法以言语描摹其壮美,进一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此二折;在万物复苏的三月,山中的树木尚处于叶绿状态,观赏瀑布正当时,从千丈处奔流而卜的瀑布势如长虹,震耳欲聋,雄丽壮观,震人魂魄,此三折;结尾处一切归于寂静,此四折。在这篇诗作中作者以酣畅奔放的笔触、奇特的想象描绘了黄华山瀑布的水势汹汹和变幻莫测。

  元好问在描写山水时,不仅以奇特的想象赋予山水丰富的情感色彩,而且选择最贴切的词语展示它们的面貌,使其具有神话传奇的色彩。如在《晋溪》中,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晋溪的魅力,以“展”“擎”等词语赋予树木花草动态,它们如同活泼机灵、步履轻盈的姑娘;在《游龙山》中,无论是山石树木,还是山花峰泉都以“主人”的美姿热情地迎接着游客,而“闪灵”“仙人”的出没更是增添了龙山的神话和神秘色彩;在《卫州感事二首》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面对气数已尽的国家,多情的诗人禁不住向悠悠的白云、无语的江水探听故朝遗事,缥缈的白云、依然矗立的白塔、悠远的长河带给诗人的不仅是凄凉的心境,更是无尽的愁绪与诉说。

  (三)绘景生动,善于用典

  不同场景的选择和意境的创造是形成元好问山水诗绘景生动的重要原因。为方便游人观赏或驻留,山水风景旁往往会修筑许多“亭台”,这些建筑既是营造意境的重要凭借,也是诗人入诗场景的最佳选择。如《颖亭》和《山居》同样都是写傍晚实景的,在《颖亭》中,作者以在颖水边上的'孤亭远眺,勾勒出一幅鸥鸟静歇、青山黝黑、才子水边的春晚图;而在《山居》中,作者选取雨后日暮斜阳、香风阵阵的悠闲惬意生活片段来描绘情景交融、富有意境的画面。在《少室南原》中,作者以画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鸟语花香、宁静淡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乡村图景。

  以典故来丰富诗歌的意境也是元好问山水诗绘景生动的主要原因。宋朝诗人偏爱用典,甚至发展到为用典而用典的地步,这种现象严重地束缚了诗歌的发展。元好问突破这一束缚,将典故巧妙地隐藏于诗歌中,实现了用典不露、意丰言外的效果。如在《曲阜纪行一首》中,作者将彰显儒家思想典范的“素土”“坏壁”等典故巧妙地穿插于作品中,体现了作者对孔子的尊崇之情。而在“陋巷陋复陋”一首中,作者以唐代颜师古的“陋巷”、扁鹊饮“上次”水等典故来表达环境清幽、僧人贫中有乐的情怀和作者归隐高逸的情志。

  三、元好问山水诗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

  (一)独特的身世经历

  元好问生长于幽并之地,此地民风淳朴,多出豪侠刚勇之士,沐浴在这种豪迈慷慨、雄放文化氛围中必然会对其诗风形成极大的影响。而朝代的更迭兴衰对元好问诗歌艺术特色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元好问生逢盛世。金是女真族以勇武夺取中原建立的国家,由于女真族在文化上相当落后,因而建国后他们非常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尤其是金熙宗更加重视中原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金世宗和金章宗在位时不仅为搜集、发行汉文化典籍做出极大的贡献,而且为金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稳定的社会政治、发达的经济文化为元好问从师学习、饱览群书提供了时机,而家族良好的文化氛围也为元好问成长为“出入经史,发揭秘奥”、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提供了条件。此外,太平盛世与国破家亡两个截然相反历史时期的亲身经历激发了元好问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和悲愤,也熔铸了其不朽的诗篇。

  (二)对祖国山川自然的热爱之情

  元好问出生后不久就被过继给做地方官的叔叔元格,元格每到一处都会将元好问带在身旁,下太行、渡大河、游中原,不仅使元好问自幼与祖国雄杰壮美的河山深有契合,而且还使他扩大了眼界,开阔了胸襟。元好问不仅热爱壮美的祖国山川,而且特别喜爱壮丽的自然,青年时期就写出气韵不凡的山水诗。世事多变,朝代的更替、落寞的身世不但没有削弱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反而扩展了他的审美视野,使他“更信造物工雕搜”。“爱之愈深,言之愈切”,元好问常以绘画技法写山水诗,这使得他的山水诗具有“清水出芙蓉”的清逸美和永恒的生命力。

  (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元好问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风雅、风骨为宗旨,高扬慷慨、沉郁、真淳、豪放的风雅传统,只有对以风雅为正体、汉魏风骨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才能成就“俨然有集大成意”。元好问对宋朝苏轼纵横的笔力、宏伟的气魄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尤为敬仰和推崇,他在《<遗山乐府>自序》中说:“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他的作品《涌金亭示同游诸君》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结构上都与苏轼的《游金山寺》具有明显的相似性。

  此外,元好问还深受辛弃疾的悲壮慷慨之情、陆游的现实主义精神、李白的狂放飘逸风格、杜甫的爱国忧民精神和沉郁悲慨风格、陶渊明的清朴、阮籍的清高、孟浩然的清空等影响,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还将不同的诗风“酌取所长”,自成一家。

  元好问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山水诗不仅具有唐代山水诗风骨言情的风范,而且将爱国之情与雄壮奔放的诗风相融合形成悲壮雄浑的独特诗风,在金元山水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分析元好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论文】相关文章: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03-24

山水诗语言艺术探析论文11-26

电影创作艺术特色研究论文04-16

中国画的艺术特色-美术学论文06-11

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分析论文04-21

综合性艺术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1-17

化工煤化工特色创建分析论文12-26

艺术市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分析的论文04-23

建筑艺术特征分析论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