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乌桕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

时间:2021-01-24 18:19:37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乌桕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乌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乌属植物对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以期为乌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大戟科乌属植物约有120种,我国有1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少量分布[1]。乌Sapium sebiferum (L) Roxb别名木蜡树、乌籽、木梓、子柴等,落叶乔木,生长于我国湖北、浙江、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乌为我国特产树种,有千年以上栽培历史,江西栽培品种有十几个之多。由于乌种子出油率高、品质优良、用途广泛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被列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乌还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乌性凉、味苦、具小毒,叶、根、皮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利水通便、消积、杀虫、解毒、毒等,主治头痛、牙疼、水肿、臌胀、湿疮、疥癣、蛇伤和肝硬化等病症[2]。为了阐明乌药理活性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其体内的化合物进行了较多研究。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多酚类、香豆素类、花酸类、类等。
  
  1  化学成分
  
  1.1  基本化学组成乌叶中基本化学组成的含量平均值为(g/100 g):水分14.48,灰分8.19,蛋白质8.46,脂肪4.46,膳食纤维25.77,水溶性总糖18.26,其它无氮浸出物如淀粉16.36;乌叶中的氨基酸主要以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氨酸,以及中性氨基酸亮氨酸为主,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其他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微量元素平均值为(μg/g):锌77.32,铜77.33,铁164.29,锰1119.25 ;常量元素平均值为(mg/g):氮17.31,磷1.47,钾6.94,钙13.15,镁3.99[3]。相关文献表明乌是富锰植物,对其可否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产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1.2  黄酮类化合物从该属植物中已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有皮素(1),该化合物为黄色晶体,其分子式为C15H10O7,其次是山酚(2),为黄色粉末,分子式为C15H10O6,这两种化合物均属于黄酮醇[4]; 2007年王洪庆等[5]从乌叶中分离得到另几种黄酮类物质,山酚-3-O-β-D 葡萄糖苷(3)、山酚-3-O-β-D 半乳糖苷(4)、芦丁(5)等;柳润辉等[6]从乌中分离得到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皮苷(6)和2〞-没食子酰基异皮苷(7),前者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后者为黄色粉末;在该植物中还发现有皮素苷(8)。黄酮类物质在抑制癌细胞、保护心血管、调节脂代谢、雌性激素样作用、抗微生物、抗炎症、抗变态反应、清除自由基等方面显示活性[4,6]。
  
  1.3  多酚类化合物2005年柳润辉等[6]从乌中分离得到几种酚类化合物,第一种为没食子酸乙酯(9),该化合物为黄色晶针,苯环为1, 3, 4, 5-对称四取代形式;还有一种被命名为短叶苏木酚酸乙酯(10),形态为黄色晶针。
  
  1.4  香豆素及花酸类化合物漆淑华等[7]从乌中分离鉴定了4种香豆素及4种花酸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依次为6, 7, 8-三甲氧基香豆素(11)、5, 6, 7, 8-四甲氧基香豆素(12)、8-羟基-5, 6, 7-三甲氧基香豆素(13),东内酯(14),其中化合物11,14为无色针晶,12,13为黄色针晶,这4种香豆素的化学结构式见图1。
  
  从乌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花酸类化合物依次为3, 3#39;-二甲氧基花酸(15)、4,4#39;-二甲氧基花酸(16)、3,3#39;-二甲氧基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17)、3,3#39;-二甲氧基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其中15,16为黄色针晶,17为黄色结晶,18为柱状晶片,上述4种花酸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见图2;2007年贾靓等[8]采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出另外3种花酸:依次为3,3#39;,4#39; -三甲氧基花酸(19)、3,3#39;-二甲氧基花酸-4#39;-O-β-D-木糖苷(20)、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1)即香草酸,其中化合物19、20为淡黄色粉末,化合物21为无色针晶;张世琏等[9]从乌茎皮中找到一种新的花酸,命名为3, 4, 3#39;-O-三甲基花酸(22),该化合物为白色粉末固体。
  
  1.5  类化合物类化合物分为三类、二类化合物,其中三类化合物有7种,被命名的有4种,分别为 β-谷醇(23) 3β-acetoxy-D-friedoolean-14-en-28-oic acid(24)、豆醇(25)、胡萝卜苷(26) [10];通常对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二类化合物,2007年王洪庆等[5]从乌叶中分离得到几种二类化合物为莽草酸(27)、金丝桃苷(28) 等,迄今为止从乌中已分离得到二类化合物有11种。
  
  1.6  其他化合物1995年张世琏等[10]从乌叶中分离出4种化合物,并分析得出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N-苯基-1-胺(29),该化合物的形态为白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16H13N,结构如图3所示。
  
  其他的化合物还有是9, 12, 15-十八碳三-1-醇、十六烷酸乙酯(30),正三十烷酸乙酯(31),这些化合物均为白色固体,同时他们还从乌茎皮中提取到另一新的种化合物,命名为十六烷酸乙酯(32) [9]。同年他们再次对乌叶进行测定,又分离得出以下几种化合物,分别为软木酮(33),白色针状固体,分子式为C30H50O(见图4);莫雷亭酮(34),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C30H48O(见图5);莫雷亭醇(35),无色柱状晶体,分子式为C30H50O[10]。日本学者Sumei Huang等[11]2006年从乌种分离出了一种新的化合物:chalcone glycoside(36),(查耳酮配糖 )为:chalcononaringenin 2#39;-O-β-D-glucopyranoside,见图6。
  
  2  药理活性
  
  现代药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乌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抑菌、抗炎、降压、降胆固醇等,可能还有促癌作用[12]。
  
  2.1  抑菌作用Cynthia J. M等[13]从乌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也称五倍子酸,英文名为Methyl-3, 4, 5-trihydroxybenzoate,实验证明其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作用。2004年霍光华等[14]分析了乌叶中的抑菌活性功能成分发现,乌叶具有抑菌活性;2007年陈国华等[15]探讨了乌根皮水提物的抗菌活性,发现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萄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没有活性,并指出乌根皮在湖南和广西民间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和志贺氏杆菌引起的疾确有很好的疗效;2008年对乌的药理活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邓强等[16]研究了乌根皮醇提物对绿脓杆菌耐药株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耐药绿脓杆菌具有抑制活性;陈国华等[17]发现乌根皮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病。
  
  2.2  抗炎作用、降胆固醇作用及促癌作用等[18]林一天等[17]从乌种籽中分离得到的茎草酚-5-O-甲基,乙醚7-O-β-六环木糖-β-D-阿拉伯吡喃糖苷,发现这几种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扩张血管等功能;并发现乌中常见化合物乌素,也叫大戟二醇酯,具有抗白血病活性,乌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化合物,这类成分最早从大戟科植物巴豆中分离得到,因而称为巴豆二,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红肿、发炎并有促癌作用[20];2003年黄斌学等[21]对乌叶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发现乌叶提取物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乌叶提取物能镇痛抗炎;彭小列发现中药乌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涩肠止泻、健脾行气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鸡白
  
  2.3  降压作用另外通过分析文献表明,某些油脂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药理活性。最近金莹等[22]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乌籽皮油,从乌籽内层提取的亚油酸及亚麻酸,虽然含量很少,但亚油酸具有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亚麻酸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作用;而早在1983年Kathleen Payne-wahl等[23]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发现乌籽油中含有两种甘油三酸脂酸,trans-2, cis - 4 - decadienoic acid(2, 4-葵二酸)和8-hydroxy-5, 6-octadienoic acid (8-羟基-5,6-辛二酸),前者是一种毒性成分,这可能造成乌有毒的一种物质。
  
  其他的相关药理活性也有许多报道,高荫等发现乌叶能清除羟自由基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并且主要是其所含黄酮物质所引起的,表明乌叶可作为抗氧化剂和健康佐剂加以开发。罗洁等[24]研究乌皮油,梓油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乌籽油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有促进作用,而乌皮油没有类似效果。
  
  3  结语
  
  乌对某些疾病有较大的治疗价值,如可治疗血吸虫病、毒蛇咬伤、外伤出血、鸡眼、湿疹、荨麻疹、腋臭、疥癣等;乌茎皮是治皮肤疱疮土方的主要成分,还可用来防治血吸虫病,有舒气、利尿等功效;茎皮和根皮等也各有其效。 在农业生产中,乌可以作为杀虫剂,乌叶捣碎加水即成一种对棉蚜、红蜘蛛、金花虫、稻螟、稻苞虫有效的农药,可以防治稻瘟病、稻热病、棉角斑菌;蒋妮等[25]对乌叶乙醇提取物对罗汉果根结线虫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乌叶乙醇提取物含具有较强毒杀线虫活性,能减轻线虫危害,促进植株生长。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造肥皂、蜡烛、蜡纸、护肤脂、硬脂酸、金属涂擦剂、固体酒精和高级香料等,乌籽壳能制造不定形颗粒活性碳,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26];乌脂可用于制取可可脂代用品,制作成巧克力等[27]。由此可见,乌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木本资源植物。

【乌桕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祁天花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的论文04-03

薰衣草的药理特性探究论文07-05

药理学实验教学论文01-01

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论文03-15

探求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理功用论文07-28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药学论文01-27

实现金融IT设施灵活性论文10-19

药理学教学方法论文01-01

护理药理学专业素质培育论文03-29

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研究进展论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