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阿司匹林与丹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防治中的对照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9 03:42:30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与丹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防治中的对照研究论文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与丹参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9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使用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30 d为一疗程;对照组45例使用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4粒,30 d为一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阿司匹林组的疗效较好,与丹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阿司匹林防治TIA的疗效优于丹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司匹林与丹参可不同程度减少TIA发作的危险,特别是阿司匹林作为防治TIA发作的常用药物而被医学界广泛认可,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阿司匹林与丹参防治TIA发作,在国内外已有报道。我院近4年来使用阿司匹林防治TIA发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丹参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⑴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⑵颅脑CT排除脑梗死和脑出血。
  
  1.2  病例排除标准  ⑴不符合入选标准;⑵有出血倾向等抗凝药物使用禁忌;⑶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3  病例分组  我院2002~2005年门诊及住院符合TIA诊断标准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8~82岁,平均(61.8±2.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9~83岁,平均(62.1±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4  给药方法  观察组使用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治疗,每日1次,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丹参片,每日3次, 每次4粒,30 d为1个疗程。服药后均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采取内科治疗,治疗过程中对TIA发作的其他危险因素有明确病因者,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同时作注意饮食、适当休息、适度体力活动、使用脑保护剂等综合性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发作在1 d内被控制,且30 d内无再发作。有效:发作在1~3 d内被控制,且30 d内无再发作。无效:未被控制仍反复发作或转为脑梗死。
  
  1.6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如肢体无力或瘫痪、黑曚、失语、感觉障碍等。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胸片、心电图等。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等。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28例,显效率62.2%;有效14例,有效率31.1%;无效3例,无效率6.7%;对照组显效6例,显效率13.3%;有效7例,有效率15.6%;无效32例,无效率71.1%。两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别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服药后2周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腹胀返酸消化道症状,1例大便潜血阳性,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好转。对照组中2例出现口干,1例出现胃部不适,未影响疗程。两组均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未发现对血压的影响及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的损害。
  
  3  讨论
  
  TIA是指因局部脑动脉供血不足,脑功能短暂丧失发作。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较多,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数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通常30 min内完全恢复,不遗留后遗症;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可症状相似。由于症状出现时间短、恢复快,又不遗留后遗症,所以多数患者不重视。
  
  TIA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其发作频率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迅速控制TIA,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已公认[2]: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TIA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在第1年内约23%,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有TIA病史者占30%~50%。TIA患者远期发生严重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和远期死亡率都高于相应的一般人群,尤其是频繁发作的TIA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易引起脑梗死。故TIA发作后,对该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来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其神经功能的丧失。以往将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剂,长期用于临床防治TIA发作,但由于肝素半衰期短,且容易引起出血,因而使用受到限制。肝素作为注射剂,病人使用不方便,剂量难于掌握,使用不适当副作用较大。
  
  阿司匹林除因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作用而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外,又因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使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并被列入非处方药物使用[3]。阿司匹林具有防治高危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和聚集反应,从而起到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浆比黏度,起到抗血栓形成作用。
  
  由于阿司匹林作用时间比较长,故每天只需服药1次就有效,一般晚餐后服用。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低浓度时主要阻断血小板TXA2的产生,如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80 mg,就能使99%的血小板TXA2合成酶受到抑制。阿司匹林5 mg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100 mg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0 mg或500 mg时并发出血的危险加大[4-6]。在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专家组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50~300 mg。对于反复发作的TIA患者,给予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尚可减少甚至消除TIA的发作,且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低,这对预防和治疗TIA的发作具有积极作用。每日口服超过200 mg时,药物副作用明显;每日口服50 mg,预防和治疗效果相对较差。阿司匹林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适宜剂量为每日口服100 mg/d [7]。阿司匹林防治TIA发作的疗效肯定,且正确使用副作用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故在临床预防和治疗TIA发作中,使用适当剂量的阿司匹林是防治TIA发作的安全有效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阿司匹林与丹参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防治中的对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阿司匹林抵抗临床医学论文10-08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趋势论文10-09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10-10

浅析基础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必要性研究论文10-08

临床医学实习考核法研究的论文10-08

关于情境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分析论文10-08

建筑设计施工对白蚁防治的误区研究论文10-09

寒冷地区水工建筑物的冻害与防治研究论文10-09

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10-07

丹参川芎嗪注射医学检验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