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时间:2022-10-07 20:26:53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1】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

  摘 要:医学类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将计算机技能应用于医学实践当中。

  本文在分析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效的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像流行病学信息处理和基因组计划研究、医疗诊断中的远程会诊、多层螺旋CT技术以及医院信息系统、医疗保健系统和医药信息系统等,可以说离开了计算机将寸步难行。

  但是,目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难以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新形势。

  笔者总结多年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对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一些思索。

  1 当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脱节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严重脱节的问题普遍存在。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主要采取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即讲授计算机的发展简史、Windows操作系统的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及简单的数据库知识和网络知识等。

  现阶段,既没有专门针对医学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也少有教师针对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实际运用作内容上的补充。

  容易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觉,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到与医学有关的实用计算机知识。

  1.2 教学内容滞后且不能满足医学专业的需求。

  计算机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而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课堂上仍讲授一些过时的内容,普遍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掌握与网络操作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这些知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普遍偏少。

  1.3 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

  在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本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大都是把计算机专业方面的课程硬搬给其他专业的学生,譬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常用软件学习,另一部分为VB程序设计,教师授课时只是把计算机的方法和技术交给学生,学生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而丧失学习兴趣。

  尽管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引入了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但有时设置的任务存在内容过时、以学生的水平完成不了、与学科专业脱节等问题,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很好。

  2 提高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对策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应针对医学生的特点及市场需求优化组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不同于纯粹讲原理、讲理论的一般基础课,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注重实用,或者说是要现学现用,必须保持教学先进性。

  对于医学生而言,计算机教学除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外,还应结合专业特点,学习一些数据库、医学信息学知识。

  课程的教学应针对其特点及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即容易掌握,又能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

  2.2 选取更适合医学生使用的教材

  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师、检验师、药剂师、护士等医学专业人才,因此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本操作技能上,培养其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在选用教材方面,一些医学院校曾经走过弯路,选用过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枯燥感。

  因此,应选择适合医学院校教学特点的教材,以适应当今社会和职业岗位对医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使他们不断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发展。

  在内容上,应该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压缩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应用软件的教学,增加网络应用和网页制作、医学多媒体技术基础、常用工具软件、医学信息系统、计算机与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动画设计技术基础、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AutoCAD等知识,这样可以拓宽医学院校大学生知识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

  2.3 强调实践环节,构建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

  上机实践环节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对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最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指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规则,详细设计实习步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

  当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后,就应该及时通过网络推荐给其他同学学习,或在授课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给学生,也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讲解、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评论并提出改进方法,促使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的转换。

  2.4 要注重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师资水平是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课程内容更新很快,同时计算机基础教学量大面广,这就要求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在事业要有坚定的敬业态度。

  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因此如果教师只是看书,那么即使把教案记得滚瓜烂熟,讲起课来也是枯燥无味的。

  编程和应用的实践能够为课堂提供生动丰富的源泉。

  亲自进行大量的实践,在解答学生的问题时才能起到指导作用。

  除了教师要自己抓紧学习以外,学校还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帮助教师学习和提高水平,例如办培训班,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参考文献:

  [1]郑宇、胡晓雯等. 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11(8).

  [2]朱莉.医学生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2】

  医药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但随着学科发展,及学生信息技术入学水平的变化,教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

  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必须开展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更好促进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计算机基础 多元智力 课程发展方向

  一、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专业特色不突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引入高校的时间已经不短,但目前,全国各级各类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教授内容大同小异,对医药专业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符合医学专业特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使得在课程内容建设与组织方面没有很好的体现出专业特点,因而,原有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课程模块近年来不断受到教师、学生的诟病。

  长期以来,由于课程教育发展方向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不突出,应用水平相对偏低。

  2.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效果不明显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前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对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理解存在偏差,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尽管在教学中也引入了诸如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但新教学方法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任务设置与学生个体水平不符、任务设置与学科专业脱节、任务内容设置相对陈旧等。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效果不明显。

  3.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方式多为笔试+上机,以学生期末笔试、上机成绩评价最终学习成果。

  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起点存在的个体差异,要求不同起点的学生以是否站到同一终点线评价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

  近三年,作者对亲自授课的本科、专科各专业及研究生共二十几个班级所做的课程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是所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很高,但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会一筹莫展,从基本的计算机日常维护到工作文本、毕业论文的制作,再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医学分析、决策、应用,以及医学图像分析处理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对进入我校附属医院实习的高年级学生的抽调中发现,学生在实习前的课程学习中没有很好建立起对目前医院中广泛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完整概念,因而对医院信息化工作环境整体适应能力不高,对本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仍需较长时间复习与巩固,影响实习,也不能够满足院方要求。

  目标不明确的课程教育发展方向、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所在。

  因此,如何体现学科专业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并切实有效的进一步提高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也就成为了医药类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一个长期需要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二、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对策

  1.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应当充分反映学科专业特色,不仅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及软件应用,同时也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医学科研、临床应用、辅助治疗、辅助诊断、医院管理、药物分析等领域广阔应用的内容建设。

  教学实例应当符合学生特点及专业特点,及时更新,加强应用型内容的建设。

  我校在进行教材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时,首先明确这一基本思想,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动画制作、图像处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并在未来新一轮的教材建设中将更多的涉及医院信息化建设等相关内容,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1)了解学习者学习水平

  作者以临床专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二年级本科生两个班为对象,利用简单问卷调查与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分析学生目前学习水平,参与调查学生人数分别为一班42人、二班43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些了解,但不能熟练应用,更多的计算机使用集中在网络应用方面,但将网络应用在学习方面的偏少。

  其中也有少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知识一无所知。

  来自调查对象所在班级入学前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如图1所示。

  (2)课程内容任务设置

  课程内容的任务设置,应当尽量符合学生的起始学习水平,使他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任务并得以提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习对象的学习水平基本处于三个不同的层次。

  作者将以中等学习水平对象为例设置课程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利用视频资料回顾基础知识中介绍的计算机装机过程及相应配置。

  为学生提供实验环境,学习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利用互联网搜索计算机配置清单并提交搜索结果。

  从作业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初级使用方法,达到任务要求。

  介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目前应用最广泛、深入的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HIS系统,对授课班级同步开放我校医学信息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完整模拟了医院HIS系统),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医院HIS系统操作流程。

  通过提供开放的模拟实验环境,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知识,并为课程的继续学习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中office、医学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网站建设教学模块课程任务设置如下:

  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综合性三甲医院,有选择记录搜索结果。

  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过去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有过Word软件的学习经历,因此,教师的讲解重点在文档页面排版及一些实用功能模块的操作练习上。

  根据教师所讲解的Word软件使用方法整理搜索内容,形成文档。

  鉴于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数量较多,因此,按地域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对学生编组,从受众角度评价各自所属地域内医院网站的总体建设情况,评价指标设为“网站设计”、“网站内容/功能”、“网站更新维护”、“存在问题”四个方面。

  学习PPT、Excel软件的使用,并利用PPT、Excel完成评价汇报及评价统计。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关文章:

计算机基础教学探析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10-26

高校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论文10-12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我见论文10-12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论文10-09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10-26

微型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案01-18

案例教学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应用的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改进的思路10-05

计算机基础教学法研究的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