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07 20:26:17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1】

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摘 要】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医学类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

  当今社会,医院及用人单位对医学类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而目前高校医学类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很多不合理问题。

  本文针对新形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类;计算机;教学改革

  在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电脑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了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在找工作时,医院及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在校大学生迫切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

  目前,许多医学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达不到当今医院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这会给学生进入社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建设摸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医学类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1、学校、学生缺乏重视。

  因为这些学生是医学类高校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对计算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只学会如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这其实是走进了一个教育思想上的误区。

  在现代化医学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医学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医学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工具,意识不到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

  2、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与当今社会脱节,课时量不足。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医学类高校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大多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4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除医学影像专业和医学影像设备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都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

  要知道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医学类高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今某些大医院高科技医疗设备联网统一运行的高要求下根本不够用。

  3、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随着中小学普遍开设教算计课程以及家庭中计算机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零起点”,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

  就我校来说,每年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西部各省,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而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

  因此,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深化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

  4、不能学以致用,陷入应试和考证泥潭。

  多少年以来,各医学类高校一本教案讲遍所有专业,给所有的专业制定一样的大纲,完成的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未注重学生所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

  以我院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院一直按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标准来组织教学,一味追求考试合格率,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使得教学围绕考试转,虽然过级率很高,学生的计算机成绩也很高,但是学生真正的计算机水平却不高,以至于很多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后对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上手速度很慢,影响自身发展。

  二、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

  针对医学类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1、学校和教师、学生要充分认识医学类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要发挥出带头作用,现今大多数医学类高校硬件资源不足,必须加大投入,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

  要加强管理,统一协调,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其次,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学校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

  教师必须认识到医学类高校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

  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医院的等相关单位搞调查研究,了解医院等用人单位需要用到那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做到“针对化教学”。

  有条件的可以引进医院的相关系统,给学生加以讲解、分析。

  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来组织知识体系。

  最后,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2、选择合适教材,加大课时量。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教材的更新显得相对滞后。

  我们要到医院等用人单位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医学发展的新要求。

  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采取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医学类高校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两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医学类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4、学以致用,采取针对化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

  而在教学中应以实训课为重点,实训内容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训任务之中。

  如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增加开设“血液化验”、“排泄物化验”等管理软件的学习。

  同时建议每个医学类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

  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

  三、结束语

  总之,医学类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完善本学科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要让医学类高校的学生学好计算机,各级领导、教师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重视计算机教育,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医生和医学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

  医学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改革【2】

  摘要:当今时代已经发展成为网络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程度逐渐扩大。

  教育部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学习一直保持重视。

  该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背景,简要阐述了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各种运用,接着对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提出了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医学;计算机基础;改革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教育部课指委高度重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相继出台有《155号文件》、2003年的《白皮书》《大学计算机基本要求》以及2011年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等。

  教育部课指委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影响面广、推行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很快。

  1.1社会需求、学习需求越来越高

  伴随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办公、教学、生活、就医等等方面都无处不用到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

  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逐渐成为目前各个就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之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校开展,其目的有多方面:首先,学生通过一些非常基础课程的学习,达到对计算机中的各个组件有所了解,进而可以初步利用计算机查阅各种专业知识,并且可将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当中,这些软件基础的有word、excel等,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还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复杂的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诊断和辅助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将在后面做简要介绍。

  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应是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使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发展成为对本专业和计算机应用都能很好掌握的多方面人才。

  能加以很好的利用,能为我们的大学生解决专业范畴内的各种问题。

  高校毕业生应当具备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4)利用计算机加强交流的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分享的时代,我们所生活的范围也不仅仅是自己身边的小范围,互联网高速发展,全球信息共享,高校学生应当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面对世界各地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

  4.1改革目标和思路

  改革目标:培养综合性的医学人才。

  改革思路: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理论学习、优化教学体制与课程设置;与专业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知识并重、培养综合型人才。

  4.2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与课程的设置力求适应科技发展、满足社会需求,适应学生心智发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遵循教学规律,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根据我在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有以下几点心得:

  1)层次化。

  “层次化”就是设置能体现“基础-技术-应用”3个不同教学层次的课程。

  图4层次化教学模型

  第一个教学层次——基础层: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新生,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目的就是夯实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学习更深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打好基础。

  第二个教学层次——技术层: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程序设计技术课程”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前者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的能力,后者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检测和控制其他系统的应用能力。

  第三个教学层次——应用层: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开设“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收集、存储、处理数据的能力。

  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2)分学科。

  “分学科”就是在3个教学层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方面对我校偏理工类学生(例如临床和眼视光专业等学生)和文科类(例如护理、医学美容等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要有所区别。

  3)分类型。

  “分类型”就是在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方面按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分别设置验证、设计、综合、研究或提高等类型的实验项目。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通过设立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健全教学保障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重要影响。

  该文所提出的观点、介绍的方法和措施也只能是抛砖引玉,仍有不足之处,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当今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以及社会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和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断攀升,教学方案也应当随之做适当调整。

【医学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析10-26

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10-10

大学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10-11

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0-08

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论文10-11

高校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论文10-12

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10-05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对策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