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3-04-01 09:27:02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 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探讨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各种新要求,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

  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完善配套制度,形成综合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开设特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机制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在青少年期尤其是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是各种健康领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伴随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在发生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在大多数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个别的和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情况的复杂性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在立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是新时代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

  一完善配套制度,形成综合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具有阶段性特征也具有综合配套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还要结合具体院校特点进行实施。

  首先,预防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建立预防机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人格、情感、心理问题的检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和常规化,做到“防微杜渐”。

  建立心理问题的全程跟踪制度,及时掌握有问题个体的心理变化情况。

  以专职老师为基础,立足课堂教学的宣传教育;调动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学生自助团体,引导学生自觉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同事,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多重功效[2]。

  再次,建立心理问题预警和应对机制。

  从特定人群入手:贫困学生、单亲家庭、残疾或家庭突发变故等,建立起班级、寝室为单元的问题筛查机制,在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及时预警。

  与此同时,从制度建设上建立以自杀问题、伤害问题和突发社会事件为对象的心理危机应急防御机制和技术训练,在特定问题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心理干预。

  以求最大程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3]。

  二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导者人类的各种行为随之都在发生变化,大学生是接触新媒体速度最快,受其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

  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对网络媒体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克服其弊端,让学生在一个健康向上的自媒体环境下成长。

  从措施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引导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教育的环境上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和能力教育,科学认识互联网的本质,自觉抵制各种来自网络的不良信息的侵蚀。

  引导他们正确认知网络的价值,注重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教育。

  提升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4]。

  (二)建设心理网站各个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吸引学生参与到网站的教育过程中,以生动和有针对性的信息来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网络教育,以网络形式向学生介绍掌握心理知识的重要性和进行自我认知与调节的有效方法。

  网站建设中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创设不同的内容板块,如学习问题、恋爱、就业、人际交往、心理测试及心理咨询等内容,这些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扩大教育的内容。

  互联网的便捷性、隐蔽性和保密性能够使咨询者快速放下戒备、吐露心声。

  以网络为基础的咨询形式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持咨询活动的隐秘性,进而有效减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压力[5]。

  三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开设特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内容单一,形式趋同,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教学方式相关较为被动,其实施效果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各高校都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相关的特色性课程和活动,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效果,具体做法包括;

  (一)建设校园心理咨询室,作为一种传统咨询方式,仍具有很好的技术优势,针对个别有具体心理问题的学生,个案咨询能够较好的解决其心理问题。

  对咨询室的建设立足于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努力体现本校特色,并对专职心理咨询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行业规范教育,并逐步形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咨询团队。

  (二)开设特色课程。

  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是其他任何教育领域都无法比拟的,这同时也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资源优势,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授课形式,向以选修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方向发展,这其中各类特色课程都注重了对新的心理学实用技术的引进。

  包括沙盘游戏疗法,绘画疗法,心理电影赏析等特殊性内容的引进。

  (三)开展多元活动,优化教育环境。

  以第二课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社团为载体,为学生营造开放多元的心理较快教育活动领域,注重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化解传统教育活动中的形式化和重复化倾向。

  以学生自觉自愿的形式进行自我教育和环境熏陶。

  (四)重视家庭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脱离原生家庭并不意味其影响会降低,反而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定的家庭教育氛围(青少年期的过度关注),使得学生们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仍非常强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性的心理资源,吸收大学生原生家庭来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

  四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学校教育是以教育一个能够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自然人为目标,个体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更应该包含心理的健康,收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青少年的评价长期以学业成绩作为主要指标,但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在进入大学以后对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将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以往我们将心灵健康教育更多集中在问题学生群体,忽略了对多数学生的关注和教育工作。

  从教育内容上更多强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并从传统的课堂教育向生活教育、理念教育和行为训练方面转化,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树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

  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普通的心理问题上。

  将发展性心理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教育的始终,这种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即包括学生为主体的对象,更包含一只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组成应该是多元化的,即包括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更包含学生干部、党员和各类社团骨干。

  即外在的教师帮扶资源和学生自我有效的自助力量。

  两者的有机结合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稳顺畅和谐发展的基础[6]。

  这其中对辅导员的要求日益增高,一是要求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今天的学生工作不在是单纯的以学业和生活工作为主的标准化工作了,它伴随高等教育职能的升级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变迁而发生着新的变化。

  要求辅导员要有更为专业化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和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郭滨.信息化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赤子,2014,(7):165-165.

  [2] 梁国初.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79-81.

  [3] 李瑞兰,孔国庆,方文,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3(2):117-120.

  [4] 张又匀.论培养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5,(8):93-95.

  [5] 杨钮.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与策略[J].现代交际,2015,406(4):143-144.

  [6] 薛玲,付瑶.从大学生视角看心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247-249.

  第2篇: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摘要:探讨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是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愿意承受的,也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致力于减少的,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又是无法避免的。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面对着学业和爱情的选择,又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加之近年来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所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都是90后,

有研究表明,由于大学生要面对由于生理和心理造成的种种困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各种负性情绪,又加上来自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疏离感[2]。

  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其调整心态、合理认知、适应角色、健康生活。

  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人提出应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3],作者也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中发掘有益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人的心理特征。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典籍,它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所有学科的源头活水。

  《黄帝内经》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中医典籍。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当疾病“已成”,即使有再好的医疗手段,也不过是亡羊补牢,就像人已经很渴了才去掘井、战争已经开始才去制造武器,恐怕伤害是在所难免。

  所以,不如提前预防。

  这与现代所提倡的“预防为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治未病”是中医提出的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医疗原则,其精神实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生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积极的预防,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就是当得病之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小病酿成大病。

  未病先防的理念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

  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如果能导致人体发病,可能是因为人体抵抗力太弱,也可能是因为致病因素过强。

  那么要防止疾病的发生,一方面要增强人的体质,以提高抗病力,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另一方面要积极避免或减少致病因素的危害,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

  具体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则一方面应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

  《黄帝内经》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一)“和于四时,调于阴阳”《黄帝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当中,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时刻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保持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使与季节相通应的五脏能够适应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使七情五志顺时、和谐,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春三月,……夜卧早起,……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就指出了不同季节中人应采取的起居方式及其对人情志产生的影响。

  (二)怡养精神,调适情志《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本为一体,互相影响。

  五脏是人的精神活动产生的基础,而精神活动反过来又影响五脏的生理活动。

  如《灵枢•本脏》篇所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也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认为精神的紊乱能使人体生病。

  所以人应该调养精神、调节情志,适应环境变化,以保证身体健康。

  《黄帝内经》的论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阐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这些对我们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黄帝内经》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的成书在秦汉时期,但托名黄帝,该书体例多采用黄帝和岐伯、雷公、鬼臾区等人问答的形式,这样既增加了该书的权威性,又使形式生动活泼,易于为人接受;而且该书还采用多种形式加以记录,如“著于竹帛”、“著之玉版”,在当时纸张尚未发明的情况下使用各种载体;或者“得其人则传”,选取合适的对象进行言传身教,这些都加强了医学知识的传播。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以通过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或邀请社会上的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向大学生传授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如传统的编辑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明白纸,或由师生自己编演心理情景剧,还有现代的微信、翻转课堂等,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学会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还可以在大学生中选择对心理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加以专业培训,由他们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对其他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在同学中有着更强的亲和力,而其体会也更贴近同学,易于被接受,自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会获得很大的改善。

  其次,《黄帝内经》还指出教育的内容应该简明易懂。

  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言:“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

  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

  ”指出了医学道理应该明确、难忘,容易掌握,这样才能够广泛传播,经久不绝。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接受信息较容易。

  但是大学生不愿意接受枯燥的说教,尤其现在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形式让人目不暇接,更让大学生提高了“口味”,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过于书面化,应该由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掌握的语言传达给他们。

  第三,对于教育的实施原则,《黄帝内经》也做出了明确的阐述。

  如《灵枢•师传》篇中所讲:“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指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了解人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比如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都希望能走出阴影、开心生活,这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原动力,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应运而生,顺应人的心理开展工作。

  指出不良情绪状态的危害是“告之以其败”,说明保持良好心态的好处是“语之以其善”,给予一定的辅助措施如放松技术等是“导之以其所便”,帮助消除其抑郁、焦虑情绪是“开之以其所苦”,如果能够达到这些,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自不待言。

  而在此之外,更辅之以身体的锻炼、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社会支持的促进,则更能帮助大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寻回生命阳光。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思想、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1990年代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4):101-104.

  [2]肖柳婷,梁瑞琼,钟泳如.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三者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5):710-714.

  [3]章冬云.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求知导刊,2016,4:39.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1

对当代大学生的寄语(精选280句)08-10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最新征文08-23

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初探10-05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10-07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01-17

(通用)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最新征文10-22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0-03

从当代都市油画管窥当代中国油画现状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