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4-01 09:28:05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同时处于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理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以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与他们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联系,另外一个就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

  在校大学生正是处在青年期的中期阶段,而青年期刚好又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与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各种问题出现得最多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会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也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而诸事不顺,自己又无从下手,又没有求助途径,这时内心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就会产生。

  在如此之多的冲突和矛盾的重压下,他们若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和解决,时间久了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面对从全国各地来的优秀人才的时候,缺乏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是老师的宠儿,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切自尊心、好强心都比较重,可来到大学后,周围的人都是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精英,对比之下,自己就会丧失一直以来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缺乏自信、逃避人群、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二)不能正确面对生活、情感、学习等方面出现的挫折

  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的,生活经历也很缺乏,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离开父母,使他们难以适从,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不知道怎样来解决感情问题,不知道如何来缓解学习压力;

  (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带来的转变而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产生不适,无法跟上生活的节奏,大学生在这个转型时期,也将面对激烈的挑战和就业压力,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四)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有关方面的知识

  因为大学生们一直以来都专心于学习中,也就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容易忽略,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不能及时调整解决;另一方面,在积极应战高考,无暇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讲座等,学校也缺乏对有关知识的教授与宣传,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致使学生出现问题时,求助无门。

  二、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人才的流失和国家的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要把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个高校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并对个别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我调解各种心理不适,更好地适应如今激烈的社会环境,

  预防和缓解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社会环境适应、自我约束、学业、择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出现的困难,增强心理素质建设,使其在各方面都能健康全面发展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因此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各个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场所,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以重视,转变传统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

  再者,学校还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学生们可以通过求助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获得心理学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学习到专业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以班级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填写一份测试心理是否健康的问卷,然后认真分析该问卷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现状。

  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有目的地提出本学年的心理教学方案,并主动约请情况严重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面谈,根据面谈的状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形式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及时的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增强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

  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上了解到有关心理学以及处理心理问题的知识,对相关的知识理论有个大致的掌握,学会如何预防及处理各种心理不协调的状况,不至于病急乱投医。

  在课堂上也可以与同龄人交流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同感,舒缓内心的压力和心理冲突,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为其提供帮助。

  树立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

  大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而良好的校风、学风会对大学生有重大的引导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大学生被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并内化到自己的品质之中,同时也会对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作用。

  因为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以集体荣誉为第一、团结凝聚力特别强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交友,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大学生自身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打造并完善自我人格。

  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在经过历史社会沉淀的文化知识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培养悦纳自我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完善自己;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为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还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压力比较大,为了生活和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必须科学地有规律地安排好每天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溺于网络游戏、饮食健康、适当休息、合理的体育锻炼、科学用脑、科学生活。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三)政府及其社会也应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号召民众对自身、社会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心理上认同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风气,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心理支持,不至于孤立无援;再次,社会应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正确宣传心理知识,让公众对心理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第二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1)厌学心理。

  一些学生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人生观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求知欲不强,因此,旷课、早退、上课睡觉、干其他事情的现象屡见不鲜,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另外,大学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各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因此,进入大学后,容易出现上课听不懂,课后无法自学、考试挂科的现象,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这种人格方面的缺失,认知能力的不足,行为的不当,适应能力不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就业压力大,心理焦虑。

  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才已不再稀缺,因此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学生心里感到焦虑恐慌,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缺乏信心。

  有的学生无法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选择逃避、酗酒滋事、沉迷网络,一旦回到现实,其内心的焦虑更加强烈。

  这与我们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面对并正视现实,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具有合理的行为不符合。

  (3)逆反心理,缺乏责任感。

  一些学生遭遇挫折时,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简单地把原因归咎于别人、家庭、学校和社会,从而产生不信任他人甚至是对立的逆反心理。

  如越是家庭、学校、社会要求做的事情,一些学生就越反对;而越是家庭、学校、社会禁止做的事情,一些学生就偏要去做,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这有悖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中的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合理的行为,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的要求。

  (4)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受个体性格、认知、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等各方面因素影响[3]。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有了强烈的交往动机和交往需求。

  然而,由于他们心理发展不是很成熟,容易冲动,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嫉妒、猜疑、羞怯、自我封闭,等等。

  这些问题容易造成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紧张,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

  这种认知能力的不足,不能接受并悦纳他人,情绪消极悲观,采取的行为不合理,都是不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问题。

  (5)消沉心理,迷恋虚拟世界。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需要独立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压力,因此心理上面临着许多压力和困惑,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和遭受挫折的学生,更容易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求成功,找到自我,获得尊重,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幻想,这更加拉大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

  这种缺乏优良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不能协调、控制情绪,不能保持良好心境,不敢面对现实,逃避现实,把自己局限在网络这个虚幻世界里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2.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主要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1)个体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一生之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青年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

  理论知识、个人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看问题时往往缺乏深思熟虑,过于简单、片面,掺杂情感色彩。

  当面临多种思潮、多元价值观与各种人生观的冲击与抉择时,心理矛盾冲突不可避免,这些矛盾和冲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合理解决,就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2)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摇篮。

  和谐的家庭氛围与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谦虚、乐观等良好的人格特征。

  相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与独断专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使学生容易形成逆反、粗暴、怯懦、缺乏自信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3)学校的原因。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学生难以适应,这给一些大学生心理上带来了消极影响。

  加上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此外,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4)社会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当今社会的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

  社会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大、中西文化的冲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社会的各种诱惑,等等,这些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这些展现在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面前时,出现心理问题是很难避免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1.个体方面,培育自我价值感

  良好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适应环境、发展完善自我的重要保障。

  培育自我价值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首先,大学生自身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样,他们才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其次,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发展自我。

  最后,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活动,如体育比赛、演讲、作品展等,从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

  多接触好书,积极向上的音乐,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生活,远离不文明的行为。

  2.家庭方面,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父母与孩子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开展心理教育必须坚持家校联系。

  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3.学校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和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

  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国际教育界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同等重要,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选课和讲座,使大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讲座的交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自觉地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消除心理障碍的手段。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防止心理疾患。

  除了面对面咨询外,还应开展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3)营造和谐文明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且深刻的影响。

  文明、积极向上、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是不可或缺的。

  师生关系的和谐民主、同学关系的团结友爱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为此,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如艺术节、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潜能,使其才华得以施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4.社会方面,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大学生不仅生活在学校,同时处于社会大环境之中,社会理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以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相关文章:

本科院校素养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10-10

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10-09

关于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与解决对策的论文10-08

城市社区学前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10-09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10-08

浅议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问题及对策论文10-08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09-30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误区及其对策的论文10-04

怎么教育问题学生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