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

时间:2021-03-16 10:18:20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

  1热烈祝贺《中国医学伦理学》胸刊20周年

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论文

  1.1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程中1988年堪称双喜 临门的一年

  198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古 城西安召开;同一年,《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在古城西 安创刊。前者标志着本学科全国性学术组织诞生;后者 标志着本学科专业性学术阵地问世。对于一个学科而 言,上述两大事件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它们同时发生 在我国改革开放十周年,证明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改 革开放为恢复医学伦理学教学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 启动了我国新时期的医学伦理学研究;经过十年的探索 和积累为成立全国性学术组织与创办专业性学术刊物 奠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应该视为纪念改革 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一环。我作为上述重要学术 事件的见证者之一感到欣慰,目睹20年来我国医学伦 理学的巨大发展与进步更是满怀欣喜。

  1.2医学伦理学是^学术“热土 ” “净土,,与“沃土 ”

  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出刊百期之时,我曾经 发表一篇祝贺文章,题目是《医学伦理学在实践中》 文中谈到《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一直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对推动我国医 学伦理学研究,培育专业学术队伍,促进医疗卫生行业 职业道德建设和开展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 可替代的作用。它代表着我国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 学主流思想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医学伦理学专业学术 刊物,是反映我国学者在本领域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 开展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医 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促进医学伦理学教育、加强职业 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发挥了重要的学术作用与社会 作用。11]值此《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周年刊庆之 际,我想在重申上述观点和认识的基础上强调:《中国 医学伦理学》自创刊以来,不断成长进步、健康发展,堪 称一片面向全国的专业学术“热土 ”坚持正确办刊方 向的“净土 ”和影响巨大、收获颇丰的“沃土 ”抚今思[文章编号〕1001 -8565(2008)06 —0007 — 01昔,感慨万千,在此我对热诚开创、辛勤耕耘、积极扶持 这个学术园地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2.1重视医学伦理学的社会影响

  新时期我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体现了 “紧 密结合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建设的社会实践,积极研 究和解决一系列前所未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鲜明 特色,这固然是可喜和可贵的。但是,如果我们环顾与 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业,就会发现其 职业道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背离起码的道德良知,不 惜损害公众利益,追逐不正当利益的情况屡见不鲜。 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对方方面面造成的巨大冲击、 严重危害和恶劣影响,堪称一场社会道德领域里范围 广、强度高、损失大的“强烈地震”如何让全社会各 类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尚德造福,悖德作孽”的意识, 真正作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应该是伦理学工 作者的社会责任之一。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我曾经给 听众留下思考题: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过“审计风 暴” “环保风暴”,为什么职业道德领域问题严重,却 没有发生“伦理风暴”?答案是什么呢,就是没有一个 像审计局、环保部那样的专门机构来抓“职业道德”建 设问题。换句话说,作为伦理学工作者和伦理学学术 阵地,我们肩上的社会责任是巨大的,我们工作的社会 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三聚氰胺” 事件中引出的启示之一是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敏 感性。如果我们能对防范相关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发挥 一种“预警作用”,那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贡献。

  2.2重视医学伦理学的本土化研究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开创了生命伦理 学,这无疑是对人文思想宝库的重要贡献。国内有识之士 密切追踪国际学术动向,及时介绍和引进生命伦理学的研 究与进展,这同样是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伦理观念反 映的是人与人、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 系。在这个领域里,人类是划分为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之所以如此此是因为伦理观念中蕴含 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文化积淀,东方如此此西方同样如此。 例如,美国的伦理学有基督教宗教观念世俗化移植的气 息。因此,它在自己的“文化圈内部”可以畅通无阻;但离 开特定的背景文化,它就会遭遇重重阻力,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文化屏障”的问题。1习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一种 被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普遍接受的`普 世伦理美国的生命伦理学同样如此。以致恩格尔。哈特 教授直率地讲到:“对于处在西方道德霸权的边缘,反思关 于干细胞或其他研究及其治疗目的早期胚胎使用的可行 性的人这些争论是令人迷惑的。3]出路只有一条,那就 是加强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加强东西方文化的 交流和沟通,吸取各民族道德文化的精华探讨适应多元 文化特点的普世伦理体系,将生命伦理学置于坚实的多元 文化基础之上。

  2.3重视医学伦理学的创新性研究

  相当一部分医学伦理学工作者积极介入本系统、本 部门、本单位的管理、医疗、科研和教学实际,在主持医学 伦理委员会工作为生命医学利研和医疗新技术应用提供 咨询论证和伦理把脉,为医患关系调节、医疗事故处理、医 德医风建设,乃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献言献策。 这些根植于实践的工作同样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我们 大力扶持。如果放眼我国生物医学领域还可以发现更多 期待伦理学耕耘、探索的“创新点”。例如,就整个卫生领 域而言,医疗卫生宗旨如何体现围绕医疗卫生展开的复 杂利益关系怎么理顺?我国的医疗卫生政策如何完善,卫 生改革的路子怎么走下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观点和比较可行的举措?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度 我们对灾害医学伦理学应该如何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 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学者在医学伦理 学和生命伦理学的部分领域里,也应该逐步成为世界学术 舞台上的“领跑者”。这就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深入而持 久的创新性研究这正是我国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 希望所在。

  2.4重视壮大医学伦理学的学术队伍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既是良好的专业学术阵 地,也是沟通编者、作者、读者的重要渠道,它能够密切医疗卫生事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服务者、享有者之间 的联系。因此,努力将更多的卫生管理工作者、卫生科 技工作者、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吸引到这个学术领域里 来,形成领导者、医务工作者和伦理学工作者相结合的 综合性学术队伍,这不仅关系到研究水准的提升,而且 关系到实践力度的加强,这对开创我国医学伦理学和 生命伦理学研究的新局面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