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BNP的影响

时间:2020-12-04 11:06:09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BNP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急诊PCI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40),药物保守治疗为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BNP的变化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峰值、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24、48、72 h以及1周的BN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心功能指标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DV与ESV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治疗24、48、72 h与1周的BNP质量浓度,改善患者左室重塑情况以及左室功能情况,急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BNP; 变化

  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从治疗角度出发,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恢复血流以及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情况,而急诊PCI治疗属于恢复再灌注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快速开通患者血管,效果显著[2]。此外,BNP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中,若心室肌受到牵张以及容量扩张的时候就会大量释放,且血液中的BNP水平也会不断升高,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BNP不断升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心功能不全症状[3]。为了探讨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BNP的影响,本文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都在24 h之内,排除患有肝肾功能障碍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其中采用急诊PCI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40),药物保守治疗为对照组(n=40)。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7~78岁,平均(57.1±2.3)岁;从疾病类型上,前壁心肌梗死26例,下壁1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8~79岁,平均(58.0±3.0)岁;前壁心肌梗死25例,下壁15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选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40 mg进行嚼服。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CI治疗,穿刺股动脉,注射普通肝素3000 U,通过冠脉造影明确病变情况;然后追加使用肝素,剂量按照100 U/kg计算,实施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开通患者血管。术后合理选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24、48、72 h以及1周的BNP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对比。(2)观察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峰值、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指标EF、EDV以及ESV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与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4、48、72 h以及1周的BNP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24、48、72 h以及1周的BN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肌酸磷酸激酶峰值、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DV与ESV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一旦发病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此外,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BNP以及左室重构存在着相对密切的独立关系。通常情况下,临床上的左室功能不全比较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然而超声心动图检查从本质上讲并不是筛选左室功能不全最好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无症状性的左室功能不全与舒张功能不全患者来说,而BNP则属于有效判断患者的左室功能不全敏感性指标[4]。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体内激素激活最开始会表现为BNP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并不是患者循环血液中相关肾素与血管紧张素的'激活[5]。

  人体血浆中的BNP具有相对较好的心力衰竭应用价值,且心力衰竭程度越深,则血浆中BNP指标浓度越高。BNP指标是相对独立的,对急性心肌梗死之后的危险分层有着非常重要的预测价值,BNP所提供的相应预测信息甚至已经超过了患者的LVEF指标[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的初期,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存在相应的冬眠顿抑心肌、机械张力增加以及缺血症状等,从而使患者BNP出现明显变化[7]。然而在72 h后,随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不断稳定,这时,BNP指标更加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心肌梗死实际面积、心肌细胞缺血程度与心室室壁机械实际张力情况[8]。BNP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塑有着密切关系,对改善其左室重塑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为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对患者的BNP变化情况进行早期诊断及处理,从根本上促进患者疾病的尽快恢复,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提升治疗有效率与治疗安全性[9-11]。   另外,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EF)均能够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变情况。其中,CPK是磷酸肌酸、二磷酸腺苷反应生成的氧化酶,能够维持细胞内ATP的浓度,发生心肌梗死后2~4 h,该指标明显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中的CK-MB在心肌梗死发病后3~6 h升高,12~24 h达到峰值,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F则与病变程度呈现负相关,心肌梗死越严重,患者的EF指标越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72 h以及1周的BN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心功能EDV以及ESV指标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水平、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水平以及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24、48、72 h以及1周的BNP质量浓度,改善患者的左室重塑与左室功能情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剑峰,梁毅,张鸿举,等.急性心肌梗死经急诊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927-928.

  [2]孙翠芳,张旭日,李伟,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血清PⅢP浓度的变化及价值[J].海南医学,2011,22(3):60-61,69.

  [3]刘百川,杨春梅,张颖,等.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后疗效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5):425-426.

  [4]闻钰.导管室护士在AMI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2014,12(26):274-275.

  [5]李萍.介入手术的急诊护理配合[J].中国农村卫生,2012,11(z2):189.

  [6]王志勇,袁静,尹国莲,等.强化极化液对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s-FAS、hs-CRP、BN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27(41):75-76.

  [7]刘孝钧,张鸿举,胡铭,等.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BNP评估急诊PCI术预后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3,25(11):1669-1671.

  [8]李国庆,余小林,王恒,等.首发AMI患者急诊PCI术后BNP水平与Tei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3):321-324.

  [9]卫海松,王亮亮,高海旺,等.急诊PCI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25-1927.

  [10]张萍,陈芳芳.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90-92.

  [11] 杨乙荣.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102-104.

【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BNP的影响】相关文章: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探讨性论文03-18

人性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02-05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02-05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诊PTCA+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02-05

关于个性化护理对急诊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的论文03-31

药物对医学检验的影响12-08

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06-20

《物权法》对物业管理的影响05-31

财税补贴对企业RD的影响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