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

时间:2021-01-24 19:21:54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1】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

  【摘要】 医学检验是一项严格而重要的临床工作,检验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程度判断,然而在检验分析钱的质量控制往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操作医师方面的影响、病人自身方面的影响,也有标本采集和储运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简单总结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希望能给同仁以启发。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根据相关资料文献报道,在常规的实验分析误差中,很大部分是分析前的误差。

  本文初步探讨发生在医学检验之前的一些环节和问题,希望通过此探讨,能发现一些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启发。

  1 医师操作部分

  1.1 检验项目确定 检验医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检验医学的涵盖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要求我们的临床医师要有娴熟的诊断技能,准确判断病人应该做的检验项目。

  每种医学检验项目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来确定检验项目的选择。

  1.2 采集操作部分 标本采集是进行医学检验的首要前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标本采集操作的影响。

  因为标本采集是与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标本采集错误或者标本采集不当,即使后续操作医师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检验设备,可能也没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三查三对,避免发生张冠李戴影响到两个人的检验结果。

  这就要求检验标本采集者,一定要认证核对病人姓名,准确填写检验报告,准确粘贴标签,需多次采样者,应注明采集时间或临床治疗状态。

  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采集操作不当问题,就是采血部位不当,此外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帖上检验申请单号码,且应当场核对无误。

  1.3 其他操作影响 除了上述的一些操作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在日常采集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

  比如,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应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采静脉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可引起误差等。

  如果往容器内注血时用力过猛或者盛标本的容器不合格,会发生溶血。

  此外,所加抗凝剂的种类和量不对时会发生凝血。

  在临床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那就是检验量不准确。

  比如,所采集标本的量不准确、检验时加入的试剂量不准确等。

  最常见的是血细胞计数时采取末梢血的量不准,直接导致了试验结果的不准确。

  2 病人影响部分

  2.1 饮食影响 一般来说,饮食问题是最常见的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通常在一些医学检验项目中都有明确的饮食要求。

  除了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一般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以引起血中的尿素氮(BUN)和尿酸(UA)的增高。

  进食高脂肪食物后2-4h采集的血液样本,其血清会出现浑浊,可影响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多数人ALP含量增高。

  高蛋白质饮食可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

  2.2 体位活动影响 由于体位不同,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平衡改变,因此当体位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体内的细胞成分和一些物质也会发生改变,比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Ca、胆红素、Tch及TG等浓度增高;Hb、HCT、RBC等亦可增加。

  此外,运动也会引起人体血液成分的改变,活动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暂时性影响和持续性影响。

  暂时性影响可以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

  持续性影响可以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

  2.3 手术药物影响 一般来说,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很多药物在药物说明上都有明确表示,当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引起体内血液成分的改变。

  比如,庆大霉素、氨�青霉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胆红素增加、维生素C可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严重降低。

  此外,药物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可能引起分析试剂的药物变化,也会影响样本检验效果。

  一些手术中的病人,或者一些正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治疗的病人,手术和之类手段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一些在手术中出血后需要止血,一般会采用止血器械,止血器械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静脉长期闭塞,影响也很严重。

  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3 储运过程部分

  3.1 运送过程影响 标本采集后尽量立即送检,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降低),也可造成溶血现象。

  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标本保存问题,运送过程中,标本保存不当,同样会影响检验质量。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样本送检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要求样本采集后马上送检的,比如血氨、血沉、血气分析以及各种细菌培养;有的项目是要求样本采集后半小时之内就要送检的,比如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3.2 标本保存问题 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受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方式。

  一般来说,当样本采集之后,最好是及时送检,让检验医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完毕,若由于某种原因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检验的话,就一定要根据要求保存好。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不同的采集标本需要保存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需要常温保存,有的需要密封冷冻保存,有的甚至需要从温度、湿度、营养、pH和抑制杂菌等方面综合考虑。

  4 结 论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使得医学实验室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检验技术、熟悉临床诊疗过程,又能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沟通和对话的高素质检验医师。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取样错误,造成了很多的偶然误差,影响了试验结果的精密度,使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保证。

  总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就要求我们的检验医师要从开具检验项目开始,从样本的采集质量入手,到样本的保存和储运,全方位地提高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2】

  【摘要】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对常规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约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程序的不规范,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因此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

  【关键词】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因素分析 标本采集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实验室检验全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已被检验工作者所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室内控制、时间质控来监控监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样本采集和准备、标本的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后分析前的处理,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到结果,在整个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约70%,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更为重要[2]。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2.1 固定的因素,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变的因素,如患者情绪、运动、生理节律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影响为外在的因素,还有采血时患者的体位。

  2.2.1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脂增高50%,血糖增高15%,所以一般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禁食12h空腹采血[3]。

  粪便潜血检查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2.2.2 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析改变,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集标本。

  2.2.3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

  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最好事先停服一些药物,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影响。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0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选择采样的最佳时间。

  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免标本溶血,有报导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好习惯造成标本容量占容血标本的62%[4]。

  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标本的正确传送

  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温度、光照、时间等。

  要保证有专人运送,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安全,防止震荡、防止标本被污染,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检测实验室。

  特别是对怀疑有高危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要求运送,严格包装防止传染他人,如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样本等。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备查。

  综上所述,分析前质量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多科室支持,职能科室要对此加此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12,28(12).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4]赵琪琳,李文楷,丁波等.375份不合格血液标本分析.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2):202.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3】

  【摘要】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分析前质量控制已成为保证准确检验结果的重要核心部分。

  分析前质量控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

  它贯穿于医生、护士、检验科人员共同重视,密切配合的监控过程中,因此医务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重要性;对策

  要想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必须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环节。

  所谓分析前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前阶段,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

  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1]。

  检验人员不能只考虑分析阶段的质量保证,应重视和参与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取得高质量检验标本,对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显得尤其重要。

  1检验申请

  必须根据就诊者的病情为前提,要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分清主次,优化组合检验项目,选择必备的检验项目,做到应检必检,减少和杜绝盲目开具检验单的现象和行为,达到最佳诊疗效果。

  有特殊病史或有可能干扰检查结果的服药史尽量注明。

  外送标本还必须注明本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2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保证送检标本质量的前提条件。

  临床医师应掌握患者的生理状况及心理、情绪的变化,把检验前需要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使之大致了解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变化等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等外在因素对检验结果都能产生影响。

  3标本的采集

  3.1正确的采集标本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2]:①必须满足临床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

  ②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

  每个检验人员都必须记住“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标本进行检验,不如不进行这项检验”。

  3.2采血体位静脉采血时选择不同的体位(站立、坐、卧),由于静脉渗透压的改变,造成测定结果不同。

  受体位因素影响的化验项目有Hb、Hct、钾离子、钙离子、ALT、AsT、ALP、IgM、TC、肾素、醛固酮、胆红素、胆固醇、甘油三脂等等。

  因此,建议采血体位标准化,取血时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以保证血液相对平衡,避免体位的影响。

  3.3防止溶血护理人员采血应规范化、标准化。

  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应选择合适的抗凝管。

  另外,血培养应遵循无菌技术操的相关规定,避免容器污染导致杂菌生长培养失败。

  在穿刺时止血带捆扎时间不能太长,不能超过1分钟。

  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抽血技术,避免因血管细,抽血不顺畅引起溶血。

  如果排除了体内溶血,应弃置并记录溶血标本,建议重新采血。

  不可能重新采血,应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标本发生溶血”。

  4标本的保存及运送

  采集到的标本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保存和长距离的运输。

  标本采集后,由于细胞的代谢活动、化学反应、蒸发作用、升华作用、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

  例如:采集后的脑脊液标本检查一般不超过1h;不能及时检查的标本需保存于2-4℃环境中,常规检查不应超过4h;如检测急诊全套的标本,应尽快从采血现场运送至实验室。

  标本管在运送过程中要保持管口封闭、垂直放置。

  5实验室接收

  不合格的标本应拒收,并及时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说明原因,做好记录,应重留标本。

  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使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有了可靠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每天的工作当中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根本保证。

  针对强化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①强化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检验科应当与临床医生建立起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共享各种进展情况。

  要求临床医生一定要清楚的填写患者信息及申请项目,检验科也要对不规范和不完整的检验申请单制定相关的拒收制度。

  ②强化与患者的沟通。

  应该帮助临床医务人员熟悉各种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患者作好各种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合作。

  ③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由检验科工作人员对护理及相关人员进行标本采集、送检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分析前的质量管理牵涉医院的多个部门,要好此项工作需要取得医院各个科室的支持和配合,实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只有严格抓好临床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标本发生缺陷时,应及时反馈给科室,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规范操作,完善制度,以保证高质量的标本,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程玲娟.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医技与临床,2012,16(8):1030-1031.

  [2]高文香,邹爱民,李秋生,等.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对策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1,(15):172-173.

  [3]李勤广,赵霞.临床检验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2(4):148-149.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01-26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05-30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论文01-26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03-12

医学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07-06

医学检验流程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论文03-15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分析论文03-15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探究论文03-15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论文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