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血液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时间:2021-02-03 16:20:23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血液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血液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1】

血液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实验课教学非常重要。

  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辟校外课堂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检验人才。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检验血液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主要讲授血液病的实验诊断方法及技术,针对检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疾病的诊断技术,以便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随着临床血液学诊断的检验项目不断增多,实验课的教学更是学生实践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重要环节。

  在众多血液学实验中,又是以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常见血液病骨髓象特点为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验人才培养目标,本教研室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采取了适当的改革措施,创建了“理论-检验-疾病”紧密联系的新体系。

  一、改进教学方法

  1.分系统循环教学骨髓细胞形态学,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传统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教学是教师通过投影、挂图、幻灯或直接手绘的方式,向学生描述各种血液细胞形态的特点,然后学生在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描绘细胞形态,教师逐一在镜下辅导答疑,此种方法教学枯燥无味,效率不高。

  分系统教学是指根据骨髓细胞主要分为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六大系统,每一次实验教学只重点讲述一个系统,由简入难,即每一次实验课只教学一个系统,不同生长阶段的骨髓细胞,此种方法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容易掌握[1];而循环教学是指每一次实验教学都对之前课程所授细胞进行分系统回顾,不断循环,直至本学期教学结束,此法能够反复加深学生印象,有效防止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一名血液学实验带教老师往往要面对三十名左右的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地一一作答,或者是同样的问题重复多遍,若是遇到性格腼腆内向的学生,很有可能错过相应的辅导,这样教师和学生会发生沟通错位以及辅导不均衡的现象。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系部购置了显微图像显示仪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系统。

  此法有利于教师对典型细胞形态的示教,亦可以实时监测全体同学实验的动态,并且进行及时交流和反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应用PBL教学法,优化实验课程内容设置。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2]。

  它是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在之前细胞形态系统教学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对临床血液病诊断的能力。

  课前科任老师从本院附属医院搜集并整理常见的血液病患者标本,此病例必须典型,难易适中,临床资料来源真实和内容详尽,包括患者的病例、各项检查报告单和血片、骨髓片及细胞化学染色涂片等。

  将学生进行分组,科任老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并制订讨论的基本框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进行讨论。

  按照疾病诊断的步骤,例如此病人的重要临床表现及体征是什么?他(她)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是哪些?血片及骨髓片有哪些异常?确定该疾病临床上尚需进一步检查哪些指标?并要与哪些血液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等。

  全组同学自由讨论并观察血、髓片,讨论时间过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实验组成员再进行补充,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PBL教学方法使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

  如病例的选择,问题的拟定,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等。

  二、加强实验报告的书写

  虽然已是数字化时代,书本上所介绍的骨髓细胞形态均可从网络及图谱上搜索到,但是本教研室仍然要求学生每次阅片后,对骨髓细胞形态进行分系统分阶段绘图,并附文字说明其主要特点。

  三、完善考核手段,加强实验教学考核

  为侧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制订实验考核方面主要从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两个方面进行评定,实验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清洁、实验纪律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占全部实验成绩的60%,实验报告主要体现学生对实验的表述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占实验总成绩的40%

  四、开辟校外课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凭借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去血液科,检验科临床一线见习。

  在血液科由临床医生的带领下,参与病患的问诊,体检,对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这些书本上只能看到图片的体征,有更直观的认识。

  并且可以观察临床医生进行骨髓穿刺的操作,不仅加强了无菌观念,而且可以参与骨髓片的制作;随着血液学诊断项目不断增多,血液学的诊断早已不停留在骨髓片的观察上,而是充分应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疾病。

  因此,学生在检验科可以观察到流式细胞仪等在学校实验室里看不到的大型仪器。

  这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科学系统的评价疾病,对血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及认识,这也很好地契合了我们教学的初衷——“理论-检验-疾病”。

  五、结语

  以上措施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血液学相关的实验技能是有帮助的,但是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我们仍然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继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我们要由以往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更深层次地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及自学的能力,以期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忠海,侯毅鞠,李艳丽等.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教学效果[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1,32(3):178-179.

  [2]孙敏,张亚丽,高丽君等.PBL教学法在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162-164

  [3]吴光之,张晓勇,刘文强,吴鑫丽.血液学课程设计有效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

  [4]王秀丽,许晶晶,胡鹏飞,郝东升.浅谈血液学检测实验教学[J].中国药业,2012,11(2):201-204.

  [5]孙洁人,刘德亮,郭伯强,李俊渠.血液学课堂教学措施赏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2):156-158.

  [6]巩晓杭,韩进路,陈晓伟,王海燕.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产业,2012,12(3):120-123.

  [7]龙少壮,多风举,李晓雷,原萍萍.浅析血液学检测的有效实施方法[J].中外外医疗.2012,10(4):156-160:

  [8]刘恰雪,贾秀红,周庆国,彭绍林.高校血液学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血液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成效【2】

  【摘 要】《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骨髓细胞形态学学习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形态考核情况,找出教学中的死角、症结,以便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血液学检验;细胞形态考核

  《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骨髓细胞分类是血液学检验中的基础内容和重点内容,对临床上常见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由于血细胞种类多,又分为阶段,学生在学习血液系统疾病血细胞形态时,常常会觉得很困难,我们从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引入PBL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等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识别血液细胞能力取得极大提高。

  在学习完正常骨髓细胞形态以后,以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的细胞作为考核内容,由教师在显微镜下找到以上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由学生辨认,使用30台显微镜观察,同系统同阶段细胞可重复出现,学生1分钟辨认一个细胞直至完成。

  学生的辨认结果按照完全正确、系统划分正确而阶段划分错误、完全错误3个等级。

  1.分析对象

  选取11级两个平行班,1班81名学生沿用原有实践教学方式,作为对照组,2班76名学生采用新实践教学手段,作为实验组。

  2.各系细胞辨认情况

  3.各系细胞辨别情况分析

  3.1 红细胞系统辨别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整体对红细胞系统掌握情况较好,实验组学生各阶段细胞辨别能力均强于对照班。

  学生对于中幼及以下阶段红细胞掌握情况明显较好,基本能达到完全正确。

  而对照组对于较早期的红系细胞,如原始红细胞辨认正确率较低,与平时在教学过程中,骨髓片中原始红细胞出现频率低有一定关系,试验组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显像系统,带教老师对同学们较少见的细胞强调学习,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因此明显早期红系细胞的辨别能力强于对照组。

  在早幼红细胞辨别中,能正确划分系统但阶段划分错误的比例较高,说明学生们对于早幼和中幼阶段的细胞核、浆变化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

  3.2 粒细胞系统辨别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粒细胞系统发育过程复杂,特异性颗粒种类多,所以学生整体对与粒细胞系统掌握情况不好。

  对照组尤其对于嗜碱性晚幼粒细胞识别程度很低,我们在实验组特意针对细胞胞浆颗粒做出判断,提高了学生对于粒细胞系统的认识。

  学生普遍在晚幼粒细胞阶段划分过程中有一定偏差,表现在能正确划分系统,在根据细胞核的凹陷程度划分阶段时,常常分到中幼阶段,说明学生对于粒细胞系统胞浆与核的发育不能协调统一的判断。

  实验组学生在对晚幼粒细胞阶段划分时有明显提高。

  3.3 巨核细胞系统辨别情况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巨核细胞因为胞体大,形态简单,所以学生基本能正确划分系统,但是学生在颗粒型巨核细胞阶段划分时,错误率较高。

  实验组学生在实践教学时,通过采用自己寻找产板型巨核细胞与颗粒型巨核细胞,分小组讨论对比等方式,明显对于颗粒型巨核细胞的阶段划分高于对照组。

  另外,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幼稚巨核细胞的识别能力均不高,可能与平时老师代教过程中疏忽有一定关系。

  4.结论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我们的实验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生识别细胞的能力有显著进步,尤其是对于骨髓片综合读片能力有所提高,进入临床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但是部分细胞识别能力较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将根据的学科发展,不断总结在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血液学检验的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曹利民.贺红艳.提高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2(14).

  [2]肖芸,曾小菁,杨芳,刘咏梅.临床血液学检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及应用[J].检验医学教育,2007(2).

  [3]姚军,钱翠娟.K-W-L教学模式在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4]任谷莲.高职高专临床血液学检验的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教育园地,2007,7(20).

【血液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02-22

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02-12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论文03-12

高校成本会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0-28

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03-12

医学检验综合实验实践02-08

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08-18

发酵分析课程教学改革02-03

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论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