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

时间:2022-10-05 21:18:40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有哪些?到了端午节,身在异乡的我不由的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趣事,你还记得有哪些趣事吗?看看下面的端午征文优秀作品,刺激一下你的记忆吧!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1】

  童趣端午

  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西北民间称为“五月五”),身在异乡的我不由的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趣事,最有意思的要数 “点高山”啦!

  那时在五月初四的下午,村里所有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拿起自家的斧子、绳子,不管是谁家的柳树就砍,家主也不会归罪的,大人们讲:那个村子“五月五”的“高山”烧的火焰大、时间长,是保佑村里人员兴旺和风调雨顺!年年相传,所以此项活动大人都非常理解支持,我们的行为代表的是村子的荣誉。

  砍的砍,拉的拉,大一点的孩子拖粗的树枝,小一点的孩子拖树梢,拖到村里最高的山头上堆积起来,山头到山下有很远的距离,而且很陡,托起树枝相当的费力,但是大家都很卖力,说笑着、嬉闹着,采用蚂蚁搬家式的办法搬运,天色渐暗,山头上堆积的树枝多起来啦、高起来啦,像山的形状,树垛的中间是空的,然后在各家各户的麦草堆上拔点麦草放在树枝垛的中间,大伙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疲劳一扫而光,擦着汗水,光着膀子喊叫着,然后约定好时间就回家早早休息。

  五月初五的凌晨,起的较早的孩子喊叫着,惊动村中屋子灯光先后亮起来,鸡鸣狗叫、夹杂着青蛙哇哇声,小孩哭喊声……清点完人数就浩浩荡荡奔向山头,用火柴点燃麦草,漆黑的夜晚划起一道亮光,串起高高的火焰,烤的树梢噼噼啪啪叫,伙伴们兴奋的围着火焰跳起来!

  欢呼吼起来,邻近的几个村的山上也都相继亮起啦! “高山”的火焰一直烧到天明,相继回家看到自己门口都插上了柳条,母亲张罗着绑 “花线”、佩“荷包”。

  “花线”是用七彩颜色线绕成的绳子,绑在手腕、脚腕上,“荷包”是用香料做的“馅”,外表用布做的皮儿,手工刺绣的各种图案,形状像粽子的形状,棱角上带着五彩线穗,老远闻见香喷喷的,手里拿着“花馍馍”,“花馍馍”就是用面粉发酵做的饼状,上面用刀或顶针画的各种图案,在加各种颜色点缀。

  伙伴们聚集在一起攀比、讨论着谁家的“花线”、“花馍馍”、“荷包”图形好看,母亲会带着自己的礼品“花馍馍”、“荷包”到舅舅家。

  这天还会吃到自家酿的“甜酒”、“凉粉”,老家的“甜酒”和武汉不同,是用一定比例小麦、莜麦煮熟晾干,用甜酒曲发酵出来的,黏糊糊的,香喷喷的,可以干吃和煮水喝。

  端午这样的传统习俗跟民间流传故事有关,相传,在不知何代,也不知人类犯了天条戒律,上天要惩罚人类,玉帝派了一个天神下凡,要把人类收尽烧光,定于五月初五这一天,降天火烧人类,并且玉帝还要亲自到南天门察看。

  这位天神来到人间,看见大地到处草木苍翠,鸟语花香,人们都在辛勤劳动,一个个善良的面孔,他不忍心将这生灵收尽,将人类毁灭,但又一想,天条森严不可违反,他左右为难,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此事告诉了一个善良的老人,要他转告人们到五月初五,这天天不亮,家家户户在门口插上柳梢,用干柴架起大火堆,烧的越大越好,到了太阳午时叫人们躲在房里不要出来,老人把这话向人们说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都按天神的安排去做。

  再说,到了端午节这天,太阳午时,玉帝带了千里眼,打开南天门,向地下观看,只见人间到处是一片火海,青烟缭绕,加之柳梢遮住房屋,人们躲了,外边没有一个人影,什么也看不清楚,他以为是天火将人间烧尽,便返回天宫去了。

  据说每年到了五月初五这天,玉帝都有到南天门观看,所以每年到了这天都要插柳、点高山,久而久之就形成这样的习俗。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2】

  端午情愫

  长这么大,经历了两种五月五,一种是儿时的五月五。

  另一种便是与之截然不同的,现在的五月五。

  儿时的五月五,会留在记忆深处,陪着我慢慢变老。

  那时,五月五的清晨,等我们睡醒时,祖母已经烙好了酥酥软软的花馍馍。

  当然在盆子里,已经放着煮熟的鸡蛋。

  见我们都醒来,祖母就会拿出花线,为我们搓花花绳,于是,我们争着抢着,挤到祖母跟前去绑花花绳。

  看着自己每个胳膊上,甚至连中指上,都缠绕着一圈花花绿绿的花花绳时,才心满意足地散去,心想,再也不用担心遇到蛇会缠到自己身上了。

  同时,又在为父亲偷偷地担忧着,蛇会不会在父亲干活儿时窜出来,咬到他(因为父亲嫌麻烦,总是倔强地不会绑那些玩意儿)。

  绑完花花绳,又和姐姐抢自己喜欢的花荷包。

  待胸前甩着心爱的花荷包,便兴高采烈地跟着哥哥们去折柳枝,给各个门框去插杨柳,甚至连牲口圈门上也要别上一两支。

  扭着小脑袋,看那杨柳悠悠地摇曳在头顶,心儿也跟着翩翩舞起舞。

  杨柳插好了,我便会拿着祖母分给我自己的鸡蛋,去和小伙伴们玩耍,等跑累了,玩渴了,便直奔厨房。

  半碗酸酸甜甜的甜醅水下肚,所有的燥热顿时烟消云散。

  好不容易盼到吃午饭的时间了,祖母会端来已经凉好的荞面凉粉,还有切好的猪肉薄片。

  在当时的那个年月,觉着那便是最美的佳肴。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

  五月五每年都如约而至,可是,再也过不了同儿时一样的五月五了,尤其是现在,婆婆在学校帮我领我的儿子,没有时间去做甜醅之类的,祖母因年事已高,更无力去做。

  每到五月五,吃甜醅更加成了一种奢侈。

  当然有时可以吃几口村里人端给祖母的。

  五月五的甜醅,仿佛更甘甜。

  儿时的五月五,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可现在的五月五,虽然有好多美食,但寻不到儿时的味道。

  没有了儿时的花花绳,没有了儿时的花荷包,就连煮鸡蛋,也没有了儿时的味道,犹如现在没滋没味的五月五。

  不奢求更多,也不去想能不能在五月五吃到甜美的甜醅,只愿在以后的每个五月五,能够带着远在外地的哥哥嫂嫂们的嘱咐,回到祖母和父亲身边,给他们带去一些欢声笑语,给一些陪伴。

  让他们在这个本该一家人团圆的日子里,能享受一点点天伦之乐。

  用我短短几天时间地陪伴,稍微减少一点点时时包围着他们的凄凉与孤单。

  今年的五月五又至,前几天还在兴致勃勃地规划着放五月五小假,就去看望祖母和父亲,陪他们一起过五月五。

  还是“五一”放假回去过。

  祖母前几天打电话在念叨,说好久都没有来过了。

  说着说着,猛然想起,婆婆家前不久出了事,暂且不能去娘家。

  心里彻底凉了——说不出当时心底到底是怎样一种感觉?是失落,还是失望?甚至是深深愧疚?

  这几天,老是不由自主地喜欢向家的那方张望,即使知道那座山,依然高高地伫立在那里,依旧会将我的满目深情,无情地阻挡回来。

  打电话询问祖母家里缺什么吃的,给捎过去。

  她告知,什么都不缺……

  是的,祖母和父亲什么都不缺,,他们有叔叔婶婶们买回去的很多东西,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好多都被存在冰柜里。

  他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亲人们的陪伴,就如祖母曾说过:“咱们家里,最缺人!”是啊,偌大的院子里,常年只有祖母和父亲的身影,宽敞的屋子里,大多时候,只有电视在讲话。

  在无数个日子里,只有他们两个人,对着罐罐茶,默默无语,熬着孤单的日子。

  这个五月五,不能陪祖母和父亲了。

  不敢告诉电话那头的父亲。

  怕那短暂地沉默过后的一句“没事儿……”。

  拨通祖母的电话,祖母告诉我,叔叔和姑姑说过会回去。

  心里的愧疚感稍微少了那么一点点。

  至少,当看到别人在迎送一个又一个亲戚朋友时,祖母和父亲的眼里,会少一些落寞。

  至少,叔叔姑姑们可以陪他们说几句话。

  至少,家里暂时会多一点人烟。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3】

  端午甜醅情

  明天就是端午节了。

  在我想来,母亲的莜麦甜醅已经熟了吧。

  当母亲拿着筷子,揭开放在热炕上发酵了二十四小时的甜醅盆子上覆盖的塑料纸时,一股醇香的莜麦酒香已迫不及待地挤出母亲手揭的地方蔓延开来,整个屋子里都飘出莜麦酒香的味道。

  母亲会轻轻地用筷子从中间插下去直到底部才剜一筷头莜麦放进嘴里,要是味道已好,到不酸又不太甜时就得赶紧挪到凉处置放,不然在热处会发酵过头就酸了不好吃了。

  这不能过早拿开也不能过晚拿开,要到一定的度时才能拿开,这个妈妈都会掌握的很精准很好的。

  做甜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活。

  程序多又有好几个步奏才能完成。

  先要用簸箕把莜麦的土与麦芒簸干净,再拣掉石子土块和一些杂物,再喷上水使劲揉搓把莜麦上那些细小的毛毛搓掉,母亲说搓掉那些毛毛吃起润、滑、爽口;然后再用水清洗一两三遍搭在筛子上把水分晾个差不多,就才可倒在一口大锅里倒上适当的水煮,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煮烂了就没味儿了,少了煮不熟,硬的跟鸡食一样干巴巴不好吃。

  一定要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也算是个技术活,有经验的才能做出醇香、柔软、润滑的香甜的甜醅来。

  温火煮到差不多锅里水干,不要急着出锅让闷二三十分钟后才可起锅,铲出来也不能急着装盆放甜酒曲子要放在大案板上搅开散热发凉,到不烧手或大概到二三十度这样才可洒酒曲装盆,装到盆里把它弄规则轻轻的压瓷实覆上干净塑料纸包严实,再在上面盖上盖子放在温度为三十几度的热处发酵二十四小时。

  这才算是最正宗的甜醅做法了。

  我虽然看妈妈每年端午或过年都这么做,但让我做我也是不敢尝试的,怕自己的火候不够,做坏了浪费精力不说还浪费粮食。

  涝糟我曾用电锅做过还可以,要做甜赔吗,我真没信心。

  今天或昨天母亲可能也许已做好了甜醅了吧。

  在她尝试过之后一定想起了我,肯定会在心里念叨我的拴不知单五回来不?(我们那人都叫单五)她肯定又会想起我儿子 ,‘不知他奶奶给做了没有,那娃爱吃很,没做了她给拿点下去是。’她肯定又装了一大铁碗给拿下去了。

  母亲就是这样,过个节什么的总会想起我想起我儿子。

  哥姐都离的远知道都不会回去,唯一的盼望是看我能回去吗才那么念叨的。

  知道我儿子爱吃她做的甜醅,每次做好她都会装一铁碗或装一瓷缸子提塑料袋里面给拿下去。

  上次回去妈妈做的涝糟给我儿子拿下来的盆,老公可能还没拿上去吧?老公就那样,什么事不说就不管了,这点我老说他。

  我和父亲一样不怎么爱吃甜醅,但是妈妈做的,我总是在不吃时一碗接一碗的吃。

  在婆婆家婆婆也会做的,但是总是没有妈妈的味道好,我在婆家是很少吃婆婆做的甜醅的。

  在娘家我会半碗半碗的一直想吃。

  不是说婆婆做的不好,是吃不出妈妈做的那味。

  对于一个节日,对于端午节。

  在农村,端午只是一个节日。

  没有屈原、没有泊罗江、没有龙舟更没有《天问》、《九歌》和《离骚》。

  有的只是香甜的甜醅、墨绿的柳枝、七彩的花丝线,已足够。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却同时在歌颂着同一个人,同一件事。

  端起一碗心中甜醅,让我们与节日同在,让我们把诗魂祭奠!

【端午征文优秀作品】相关文章:

读书征文优秀作品05-12

永远的端午征文10-09

大学助学金征文稿筑梦铸人的优秀作品10-08

我们的节日端午征文10-12

端午节征文11-23

端午节的征文11-17

端午节征文02-16

难忘的端午节征文10-09

家乡的端午节征文11-13

关于端午节的征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