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时间:2021-01-30 13:22:01 征文 我要投稿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欢迎阅读。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

  【篇一: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我们都敬重的伟人,他知识渊博,意气风发,是我们敬仰、敬佩的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出生于没落的鲁国贵族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饱经人生苦难。但他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尊师重道,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多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历史上有"七十二贤人"之说。

  在这段时间对孔子的了解和认识中,我更深的走近了孔子,走近了这位圣人的思想。

  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期,孔子主张各国君主以德治国,触犯了很多人的权利,因而才能一直没能得以发挥。在他五十五岁时,带领他的一批学生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在各国的民众中赢得了好评,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把"仁"和"礼"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主张有教无类,晓得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说明了孔子思想的先进性,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的方略施展而奋斗的伟大先贤,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二千五百年的时光弹指一挥,孔子的思想却永远东立,并已走向世界!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一定要信守孔子的思想,把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

  【篇二: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他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他极少讨论神,拒绝讨论来世。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实哲学家。他就是——孔子。今天我就谈谈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之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列子·汤问》中有过一个两小二辩日,当两个小孩儿问到孔子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对待事物的实事求是和谦虚。他在当时就是享有"圣人"的名号,完全可以对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置之不理,可他没有,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他教世人要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用"智"和"信"来传播"仁"。而在学习上我们要"温故知新"也要"举一反三",他就在细微处体现了伟人不可磨灭的智慧光辉。

  我心中的孔夫子,当你走近他时,你会发现你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偶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气和人格魅力。

  【篇三: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陬邑人。还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论语》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孔子学识渊博,人称孔圣人,但孔子依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有一回,跟随当时鲁国的乐管师囊古琴,学的`是《文王操》。孔子专心学了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孔子觉得不够,又继续学。一段时间后,师囊说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师囊认为真的可以了。可孔子仍觉得不够。直到孔子能够再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觉得真的可以了。"

  在跟师囊学古琴,弹奏《文王操》时,师囊曾三次对孔子说:"可以了。"但孔子始终觉得自己还得再学,直到能够在乐曲中表现文王的形象,孔子才罢休。又有一回,孔子去太庙祭祖,见到新奇的事物就向人问这问那。有人笑着说:"孔子学富五车,懂得礼仪,怎么还要问别人?"孔子听了后回答说:"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孔子是一个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人!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夫子。

  【篇四: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孔子心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孔子以好学著称,对各种知识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谁他那里有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到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面,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他让我们懂得他"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的精神品质。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德治主张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孔子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是我心中的伟人。

  【篇五:我心目中的孔子作文】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们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有《论语》一书。《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不耻下问的人。我们也知道,孔子有许多的"导师"。有的导师小到《两小儿辩日》中的孩童。从两个孩童的辩论中,孔子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甚至向两个孩童请教。从此点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不耻下问的特点。

  其次,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国,他可"毁三都",为国,他可亲自率兵,可鲁国君上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孔夫子赶出鲁国。不过幸而孔夫子并未放弃,并和弟子在漂泊途中,依旧努力宣传。有许多次差点因此丢去性命。可这并不会阻挡孔子宣传仁、义、礼、智、信。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堪忧,强大无畏。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也是孔子爱人,爱己,为国分忧,无私无畏的特点。就像古人说的"士不可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而他的弟子也将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夫子:东方圣贤!

  【篇六:我心目中的孔子】

  我心目中的那位孔圣人离我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虽然他已经不在我的这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但是他的思想仍活在我们的身边。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接触了这位老人的那些儒雅的思想。记得,我跟着语文老师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有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的我对孔老圣人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他的许多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学习当中,还是比较适用的。另外,他讲述的许多做人的道理,至今我还是需要借鉴的。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我做人的基本标准之一。

  我读了孔子的生平,对孔圣人的做人这方面是值得比较称道的。鲁昭公让他去管理仓库,他就去把这差事作的井井有条。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无论孔子做什么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的。其实,我们之所以把他称为“圣人”,是因为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在做人上确实是达到了人生的很高的境界。

  孔老圣人不光是我的教育老师,他也是我身边生活的一位指路人。每当,我在生活上感到失意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孔子在失意的时候,仍然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最后在不起眼的事情上成功,像我这样的泛泛之辈更应当把精力投入的自己的目标上去。

  在我的心目中,孔圣人不是一个神,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对自己的弟子时那么的有礼,而他的弟子又那么的尊敬他。另外,孔老圣人甘愿屈身向路边的孩童请教问题,丝毫没有失去学者的风度,他俨然把自己看作了一位过路的老人。

  孔子,不只是指的是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两千多年的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还影响着我所在的时代的人。没有他的文化,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没有礼道,我也会变得不那么精彩。

  我心目中的孔子,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又是一位人哲圣人。孔老圣人,是我从小认识的老师,也是我的亲密的儒者。他的思想,已经扎根于我们以及身边人的心目中,让我们更有选择的去继承他的儒家的文化。

  【篇七:我心目中的孔子】

  从古至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学家都层出不穷。但在众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们的东方圣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小到故事中的两个六岁小孩。这样鲜活的例子自然说明了孔子的谦虚、和刻苦好学!但是这还不够深刻,因为孔子还是一个终身好学,终身求索的人。孔子说:“五十有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让我们来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人、礼、国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以礼治国。为了国家、他可以“毁三都”、为了国家,他可以亲自领兵。但是鲁国的君上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孔子赶出鲁国,不过,孔子并未放弃,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没有放弃,走到哪讲到哪。有几次差点丢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扬仁、义、礼、智、信。也许真正的大无畏,不仅是在战斗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为了教育不畏惧一切困难的老师们!

  第三,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很有战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时候有一部电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齐想借用会盟来刺杀鲁国君上,以为孔子早就料到这一招,出动了五百乘兵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兵车并未出动。不过,孔子早有准备,会盟开始,齐国动用五百乘战车,而鲁国竟然也有五百乘战车。齐国见此情形,只好收兵。讲到这,有朋友会问了,鲁国的战车是从哪来的呢?哈哈!五百乘战车子虚乌有因为他们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车,后面拉上扫把,一跑起来、烟雾弥漫。这样便形成了“五百乘战车”的壮观景象!孔子的战略就是这样:兵以正和,以奇胜!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它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篇八:我心目中的孔子】

  两千多年前,一位衰弱的老者,眺望茫茫宇宙,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心事浩茫。他一生事业无成,感到人世渺小,天道无情,可是青山依旧,只是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从此,中国文化亦随着这滚滚东逝的流水流淌而来,直至现在,直至未来……

  他就是孔子,中化文化的缔造者,华夏民族历史是最辉煌的人物。他如一杯美酒,虽历千年,却愈品愈醇;他就是那一轮明月,时间再久,依然故我,愈亦清明,纵使有缺有圆,时而有乌云遮容……有人称他为“圣人”,是对他的学识、品行的推崇;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是源于他的治家、治国之道;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甚至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样的论断。现在,我们虽无从知其形,然亦可从《论语》察其行。

  是他,让我们对遥远的古世纪,那么一个洪荒时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使那个时代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他手订的《诗经》,让我们能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三百零五首“诗”正是由于他,而由愚夫愚妇引车卖浆者流的歌吟一跃而成为六经之首,“子曰”与“诗云”并称。实际上,就是因为“子曰”,孔子的赞誉,《诗经》中的愚夫愚妇们的“云”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圣经。

  是他,要“兴灭国,断绝世”,一生追寻,周游列国,颠颠簸簸,面对这一废墟,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知其不可而为之。当他的弟子们在车上呼呼大睡,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时,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他到处招人惹人,让人不待见,对他敬而远之,这也就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难怪韩非子说他是“削足适履”,也许这就是一种让人钦敬的悲剧精神吧。一生倡导“仁”,实践“仁”,修身为“仁”,改造社会为“仁”,可他履行的只是他自己。他一意孤行,坦坦荡荡,不失败何以感人识,不辉煌何以长人志。这失败,是大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他更是因失败而辉煌。

  是他,教无类,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仅限于统治阶级,为平民人士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诲人不倦,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低、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他总能面对同一个问题,会给不同的弟子做出不同的回答。向年轻人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他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教育家,“愤而不启,悱而不发”,被后世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特别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光茫将光照万年。

  是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贻人口实。他不会种地,不会收获,更不会蒸馒头,那我们就能鄙夷他不如一个农夫,一个馒头师傅吗?我们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夫?孔子的言行与轻视体力劳动如何扯得上,一位“植其杖而耘”的“丈人”,耘来耘去的也不过他那一分三亩地,所养活也不过是他自己和家人。而孔子所耘的是文化之荒,耕的是文化之田,他给予我们的乃至世界的,又如何估量?

  这就是孔子,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就会在你的身边,为你点亮的那怕是微弱的豆大的火光,他依然能指明你前进的方向。因为有了他,我们才有了学习生活中幸福的一刻,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被感动的时候。

【我心目中的孔子征文】相关文章:

“我心目中的美丽城乡”征文启事10-17

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征文4篇02-19

我的好妈妈征文03-12

我身边的劳模征文03-10

我的航天梦征文01-25

我的教师梦征文01-24

我的大学梦征文01-22

我心目中的冠军广播稿03-10

【推荐】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01-05

【热】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