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

可爱的家乡征文:美丽的阳泉

时间:2024-04-07 16:10:58 征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可爱的家乡征文:美丽的阳泉

  “可爱的家乡,美丽的阳泉。走在传奇的十里矿山,沙江小镇难寻往日容颜,一路的变化,一路的变迁,神奇的土地故事讲不完,你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辉满人间。”这是由阳泉籍著名歌唱家聂建华演唱的。阳泉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矿产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优秀的阳泉儿女。

可爱的家乡征文:美丽的阳泉

  阳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美在“泉”。阳泉原名“漾泉”,据清光绪《平定州志》记载:“阳泉泉源有五:一在村南涧中,俗称饮马池;一在张氏山庄问渠亭右侧,深广丈余,石瓮为池,土人常祷雨于此;一在村北寺沟,相去丈余,水盈盈常年不涸;一在村西野子沟,皆夏秋有水,冬春则涸;或曰今村中上港井,亦泉也,今有石槽尚存,后填以巨石,因以为井。皆平地涌出,本名漾泉。”不难看出,至少一百多年前的“阳泉”仍还是平地漾泉,泉水叮咚,潺流不息。自古有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阳泉亦如此。

  美在“景”。古今有许多名人雅士钟情于阳泉境内山水之间,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历史上的阳泉隶属于平定管辖,古州平定即有八大景观,其中一景即为“阳泉春色”,有诗云:“野塘春水喧,山花红映日。试鼓石上琴,定有幽人出。”描写的是春水撞击山石发出了动人的乐曲之声,隐居之士出没于红花映日之中,惬意诱人!阳泉以其特有的旖丽风光令文人墨客驻足题咏,沉积为阳泉特有的、厚重的人文景观。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曾投宿大阳泉村,留下了《夜宿阳泉栖云道院》的诗:“方外复方外,翛然心迹清。开窗纳山影,推枕得溪声。山路远谁到,石田平可耕。霜林不嫌客,留看锦峥嵘”,这首堪称脍炙人口的“阳泉”绝唱,描写了作者夜宿阳泉面山临水的胜境,为后人吟咏传颂;明末清初的文化名流傅山,精于诗赋书画和医术,寓居平定多年,写过《阳泉四时诗》,包括阳泉春晓、阳泉夏荷、阳泉秋黛、阳泉冬雪,其中,尤以夏荷绘声绘色,诗曰:“幽村堤上迥长廊,堤南堤北莲花塘。一叶渔舟怜晚净,东山紫云入江乡。”置身于诗中风景,如同一派太行山涧中的江南风光!从这些诗文不难看出,阳泉美景,美不胜收。

  美在“夜”。白昼登临狮脑山巅俯瞰全城,楼房鳞次栉比,路桥经纬交织,厂矿星罗棋布;入夜浏览市区,江天灯火辉煌,桃河霓虹映照,景色妙不胜收,令人慨为观之。1965年12月7日,文学家郭沫若到大寨视察途经阳泉作短暂停留时,看到明月辉映下的山城阳泉万家灯火,心情激动,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夜宿阳泉》:“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50多年过去了,随着阳泉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山城阳泉大地更是熠熠生辉。

  阳泉是一座厚重的城市

  “阳泉”作为地名究竟起源于何时?北宋时的《冯氏族谱》中有记载:“冯秀(一世始祖)由上党地区迁至大阳泉村,是年约1050年前后,延至今岁已九百余载。”这大概就是“阳泉”作为行政村出现最早的记载。后随着人丁不断增多,村落日益扩大,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以村北寺沟古庙为界分为大阳泉、小阳泉两村。大阳泉地处小阳泉南侧,因村子较大,故名。所以《平定州志》中,大阳泉、小阳泉二村名已分列,并归属于“义羊都”和“赛兴都”两个不同都里。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任平定知州的吴安祖在《平定州八景》中就以《阳泉春色》为题作过诗。不难看出,“阳泉”地名的形成与其自然环境变迁有关,起先为村名,后用为火车站名,之后逐渐演变为一个小镇的名字直至现在用的城市名。

  因站得市。清末民初时期,阳泉还是个荒滩,俗称“沙江口”。1903年正太铁路开始修建。1905年,正太铁路通车至沙江口时,在此建立火车站。因车站地处小阳泉村域,故定名为“阳泉站”。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批采掘、冶炼企业相继成立,使阳泉站成为山西近代工业的发起地之一。随后,以阳泉站为中心,聚集各行各业商贾,逐步成为山西东部地区和联结晋冀两省的商品集散地。随着阳泉站的建立,车站附近饮食、服务业渐渐兴起,境内的煤、铁、硫磺等工业随之兴起,并得到相应发展。至抗日战争前,阳泉便逐渐形成了一个有3万余人口的小集镇,隶属平定县管辖。也就从那时起,阳泉才让人所闻。

  因煤设市。阳泉是一个煤炭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资源素以赋存浅、易开采、含硫低、热量高的特点而著称,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市已累计生产原煤20亿吨,无论从生产量、外运量,还是出口量均居全国“煤城”前列。阳泉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据查证始于宋代前后,距今约800多年历史,被人称为“煤铁之乡”。因煤炭开采工矿业发端较早,是山西近代采掘、冶炼工业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初期,随着正太铁路开通,山西近代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创办,使阳泉的煤炭走出了娘子关,首开地方近代工业之先河,为阳泉产业工人和工矿城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战争时期,阳泉人民积极支前,用煤、铁资源大力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共产党进驻西柏坡、接管北平、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日,阳泉的煤炭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因党建市。1947年4月,晋察冀野战军发动了歼灭正太铁路沿线XX党守军的正太战役。5月2日,阳泉在这次战役中获得解放。5月4日,中共冀晋区党委、行署决定,阳泉镇及附近,平潭垴、平潭街和小阳泉3个村由平定县划出,设立阳泉市,成立了中共阳泉市委和阳泉市人民政府,阳泉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建市之初,曾一度称工矿区,曾先后由冀晋区二专署和北岳二专署代管;1948年7月,由华北人民政府直辖;1949年1月,受华北人民政府委托由石家庄市代管;1949年8月后划归山西省管辖。1951年,阳泉工矿区改设阳泉市,由山西省直辖。1958年阳泉市划归晋中专署领导。1961年阳泉市又改由山西省直辖。1970年阳泉市划归晋中地区领导。1972年,阳泉市改由山西省直辖。阳泉市的归属和所辖范围虽几经变更,但城市的建制一直沿续至今。

  20XX年6月15日至16日,由中共阳泉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在太原晋祠宾馆举办的“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专家论证会上,一致通过了《“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专家论证会》结论,并报经中共党史学会,最后认定为:阳泉市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前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阳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党史事件多。首先,阳泉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地方党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1年,阳泉籍著名女作家石评梅就成为李大钊发起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1922年秋,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平定籍学生戎业厚与进步青年杜鸿成共同创办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使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平定古城得到了传播。1926年1月,中共太原地委执行委员王世隆、王鸿钧介绍甄梦笔、王彭年、黄信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组建了阳泉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平定特别支部。其次,阳泉是产业工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1922年,阳泉铁路工人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英勇地投入了正太铁路大罢工。阳泉分会副会长梁永福于192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阳泉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三,阳泉是中国北方第一支军级建制工农红军——红24军诞生地。1931年,中共山西特委派委员谷雄一、牛清明和吴耀礼3人,来到驻扎在平定的XX党正太路护路军第十一师即高桂滋部,与早在这里的地下党员赫光等人,策反起义,发动了震惊华北的“平定起义”,组建了中国北方第一支军级建制工农红军——红24军,后来还选举产生了华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

  著名战役多。阳泉,自古是“燕赵秦蜀往来之道”,素有“晋冀门户”“三晋要冲”称誉。境内多山,峰峦耸峙,地形极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娘子关保卫战、七亘大捷、百团大战、解放阳泉的正太战役均发生在阳泉。1947年4月8日,解放阳泉的正太战役打响。5月2日平定解放;同日下午6时,阳泉市区解放。至此,华北重镇阳泉获得新生,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新的城市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英雄人物多。阳泉有大批为国家解放、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仁人志士,特别是那些在境内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人更是层出不穷。有被誉为盂县“高氏三杰”的高长虹、高歌、高远征,有抗日英雄、宁死不屈的岳勇,有太行杀敌英雄赵亨德,“民兵杀敌英雄”李旦孩,抗日县长烙钢,县委书记陈宜胜,军区团长刘桂云,妇女干部孙林荷、高品弟,机关干部张布、王树仁,基层抗日武装干部高连星、高特,抗日绅士史梦梅、肖占良等等。这些英雄的阳泉儿女为民族的解放将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强意志和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阳泉是一座光荣的城市

  阳泉是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之前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中国共产党能够选择阳泉,这是阳泉党组织的光荣,更是阳泉人民的骄傲。

  1、阳泉是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实践地。阳泉为我党接管工矿区、管理城镇和领导郊区,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工作经验。

  2、阳泉是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解放战争中,阳泉以极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从1946年6月至1947年10月,阳泉境内先后有4次新的扩兵,共有11192名青壮年参军,成为兵员补充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境内仅支援解放晋中和太原战役,就有8800多名民兵、1470多副担架、3100多辆大小车参战支前。阳泉还把盛产的煤、铁、硫磺及火药、手榴弹、地雷等军用品,源源不断运往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平定(路北)县委组织运输队历经数月,翻山越岭送炭至党中央驻地西柏坡。

  3、阳泉是解放和组建城市南下北上干部的输出地。为了支援全国解放和大中城市的建设,从1948年4月至1949年8月,阳泉先后分5批共有511名优秀干部听从党的召唤,远离故土,成建制地南下北上,出色完成了接管政权、剿匪除霸、土地改革、民主建政、整党建党等任务,很多成为当地党政领导,更多同志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当地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4、阳泉是探索和创造土地改革的示范区。1947年5月中旬,晋察冀中央局组建华北工作大队,简称“华大”,由中央局社会部部长许建国为团长,中央局秘书长、党校副校长杨献珍为副团长的300余名学校干部,进驻平定(路北)县,协助进行新区土地改革。平定(路北)县委土改工作组,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取得经验。特别是1947年7月14日,《晋察冀日报》刊登了王元寿访瞎牛的文章,有力推动了平定(路北)县的土改运动,阳泉的土地新政改革,成为华北地区土改的示范区。

  阳泉,一路发展,一路变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阳泉儿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曲折而过的桃河河道,巍然耸立的狮脑山,是多少走出娘子关的阳泉儿女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儿时就耳熟能详的“小上海”“小香港”美誉,都足以让我们每个阳泉儿女为之自豪。

  “关山古韵藏大义,文献名邦出英杰”。我们每一位阳泉人都要“心系阳泉、热爱阳泉、发展阳泉”,让阳泉的明天更美好!

【可爱的家乡征文:美丽的阳泉】相关文章:

爱阳泉家乡征文03-19

爱家乡爱阳泉征文11-14

爱家乡 爱阳泉征文10-07

爱家乡爱阳泉征文10-09

我爱家乡爱阳泉的征文10-08

爱阳泉的征文10-05

爱家乡爱阳泉征文(8篇)09-02

爱家乡爱阳泉征文500字10-06

爱家乡爱阳泉征文3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