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情境教学论文

政治毕业论文 时间:2017-12-28 我要投稿

  政治情境教学论文【1】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时事政治内容和重大热点问题,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共同关注时事,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以开启学生的求知欲,既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认知冲突,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动机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情景教学 提高效率

  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情感体验,刺激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时政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进时事政治内容和重大热点问题,创设材料情境和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共同关注时事,提出想了解的问题以开启学生的求知欲,既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唤起认知冲突,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创新动机的教学方法。

  下面本人以《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略谈高中政治课有价值的情境设计。

  一、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创设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问。

  【情境设计】

  下个月班上有几位同学生日,婷婷和妈妈在说送礼的事。

  婷婷:妈妈,晓雯的礼物好难买啊。

  妈妈:怎么难买啊?你挑她喜欢的东西买不就行了。

  婷婷:问题就在这里啊,她太多变了。

  社会上流行什么,她就热衷什么。

  最近看了几部日剧,又开始“哈日”了,还不知道她接下去哈什么呢。

  我就怕我买的东西,她不喜欢。

  那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提问:(1)为什么婷婷觉得晓雯的礼物难买?(2)你是怎么评价晓雯的“多变”的?

  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和升华。

  学生们针对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认识到了晓雯的消费心理特点是跟风随大流,这时就可以顺势总结这是属于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学生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思考更为激烈,这时就可以引导大家思考“盲目从众是否可取?”情境设计的生活化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应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二、情境设计的情感性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第斯多惠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赞科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境设计】

  婷婷:明明生日,我们班长说了,他准备送一部电子词典,我和明明是最好的朋友,送的礼物总得比他强吧,所以妈妈你得多给我些钱,我好去挑选一样上档次的礼物,要不然会丢面子的,说不定还会影响我和明明之间的友谊呢。

  妈妈:同学间送礼心意最重要,你们还是中学生,不应该太看重礼物的价格啊。

  再说同学间家庭情况也有不同啊。

  婷婷听了妈妈的话,有些不高兴。

  提问:(1)你如何看待婷婷的想法?(2)你如何评价妈妈的话?

  传统的教学注重情境是为讲解知识而设置,忽视了情境本身蕴含的生活智慧、情感意义和人文价值,常常是学生了解了事实,却没有走入情境;掌握了知识,却没有增进情感;感受了现象,却没有抓住本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任务,在教学中需要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维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懂得如何做人。

  而这一情境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懂得出于炫耀心理、虚荣心的消费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让大家明白这是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会加重家庭负担。

  这样既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也教育了学生应该体谅父母,坚持勤俭节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情境设计的梯度性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又不能过于繁杂和深奥。

  要精心为学生设置冲突,让学生进入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经验中时,能发现这种矛盾冲突并产生困惑而提出疑问,这样的情境设计才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那些具有难度和广度的内容,教师在情境设计时应尽可能创设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中“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情境设计】

  一听到妈妈说家里准备装修新房,婷婷的心情又好了很多,一下子话又多了。

  婷婷:妈妈,上次我去同学家,她家的装修是欧式的,非常漂亮。

  不过明明家是美式风格,也很好看。

  我们是中国人,如果装成中式风格,肯定也不错。

  啊呀,到底该装哪种风格呢,还是等我上网查查吧,看现在最流行什么。

  提问:(1)婷婷家到底应该装什么风格?

  (2)对于婷婷的想法你是怎么看的?

  (3)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跟风消费,一时冲动的消费行为吗?

  (4)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应该如何支配零花钱?

  以上情境设计以婷婷家装修为主要线索,遵循生活逻辑顺序,为学生创设了四个与知识相遇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这样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教学程序的流畅性。

  层层设问的方式,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既有利于学生把握课堂脉络,又为学生的深入思维搭建新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反思更多问题,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有益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学生更好地生活,让生命在课内外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

  总之,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

  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2】

  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情境教学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其能有效的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基于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新课标下高考改革的要求,在三种不同水平模式下就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了探讨,以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境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政治课、情境教学、创设--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教育反思让人们认识到,现代人的教育不能偏重认知、忽略情感,强调科学、忽略道德,必须从工具理性、唯理性的片面取向回到完整理性上来。

  国际上,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不少国家,如美英等国纷纷开始关注和重视对情感的教育。

  尽管各国对自己的情感教育界定不尽相同,但都共同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时有什么感受,期望学生产生和发展与学校、老师、同伴积极合作的态度。

  在国内,顺应这一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的情境教学理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兴起,因其能有效的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理论可以说是对我国古代“意境说”的继承和发扬。

  古代着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提出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文心雕龙》物色第四十六),表明外界事物情境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促进认知和表达,从而达到“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教学目的。

  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道德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良好的道德观念,是个体自己自我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个体自主地建构;这种建构产生的道德利于转化成个体自觉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就要求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一种“中介”来激活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从而使学生将老师传授的道德内容同化、顺化、平衡为个体道德。

  这个“中介”就是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具体情景(situation)中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context)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

  教学情境不同于教学系统外在的、宏观的“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而且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

  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政治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它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不实用。

  这就是许多学生为什么下课滔滔不绝,谈起伊拉克战争和美国大选眉飞色舞,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