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毕业论文

以从众心理为切入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论文

时间:2022-10-12 15:33:23 政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从众心理为切入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论文

  摘要: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有其消极的一面又有其积极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从众心理为切入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论文

  关键字:从众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从众心理的积极方面,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一、从众心理基本概述

  “从众心理”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施提出来的,它是指个体认知、观念、行为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转向多数人一致的方向的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1、从众心理的分类

  从众心理可以根据表里是否一致分为“内心的从众”和“权益的从众”两种。其中,内心的从众表现为表面从众内心也从众,即使没有外界的压力个体也会保留集体的意见,是一种比较坚定的从众;而权益的从众则表现为“表里不一”的从众,是出于无奈或是压力的被迫从众,除去集体压力,个体就会恢复原来的态度和行为,属于动摇性较大的从众。

  2、从众心理的形成

  从众心理是在内外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主要包括:

  其一、个体的性格、能力、气质等内在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奇菲指出“智能较不发达、思维过程缓慢、缺乏己见,坚韧性不强、应激能力差等这种人容易产生形成从众心理。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期,一旦集体中的大多数人产生某种行为自己不敢也不愿“反潮流”,怕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和排斥,这是从众心理产生的内因。

  其二、从众心理形成的外因主要是指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得孩子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学校里普遍存在重“教”而轻“育”的情况会使学生易形成从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使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很注重团体意识。人的才能和价值表现在他人的评价上,是群体给予的,而不是本来就有的,这使中国人尤其注重周围人的评价和社会的舆论,对中国人的性格的形成起了良好的作用。

  3、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第一、学习的从众。学习上的从众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正向的即同班级、同宿舍、同乡间互相学习、互相鞭策,共同进步,另一个是反向的即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急功近利的学习目的,平时不学习考试靠作弊。

  第二、消费从众。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好攀比,易虚荣。从笔记本电脑到到对iphion手机的钟爱,说明当今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增长,对于家境好的或许这些只是正常消费,可对于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来说,就变成畸形消费了。

  第三、恋爱和性观念的从众。在大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着“不挂科、不谈恋爱大学等于白上”,这种不良习性和观念的形成,导致部分大学生忘记了读书的“主业”,偏离了人生的正常轨道。

  第四、网络从众。上大学后,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充分,受旁人影响,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色情中,既荒废了学业,也辜负了家长和老师的希望。

  此外,大学校园还存在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等现象,这些都要引起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识,正确引导。

  4、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从众是个体适应社会、求得生存的必要手段。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和自身冲突之间寻求的解决方式。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学生同样如此,他们只有融入集体中,与同学保持一致,才不至于成为“另类”,获取心理平衡,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理性的从众行为有利于道德行为的社会化道德是社会成员普遍自觉遵守的,是群体共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具有强烈的社交、求知欲、自我期望值高等特点,这些都决定了其必须从众。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促使有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第三、盲目从众易导致个体个性、创造性的丧失从众是个体意志、观念屈从于群体,所以,盲目的从众会使个体丧失自己的个性。长此以往,会使得个体自我意识退化、独立性较差、毫无主见。

  第四、被动的从众容易诱发心理障碍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长期的盲目被动的从众,会使个体精神压抑、心理失衡,甚至出现自我心理丧失,真实的性格退化,最终会导致心理障碍。

  二、以从众心理为切入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1、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大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校园文化包括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习惯在其群体中存在着明显的类化现象,因此,应该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科技和文体活动,营造充满学术和人文精神文化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破除“权威定势”、营造科学积极的舆论氛围,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权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思维领域内人们总是习惯引证权威的见解,而忽视其到底是否科学正确,形成“权威定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良行为,提高综合素质。

  3、实行“导生制”、发挥榜样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应对团体压力的能力

  “导生制”是指在高年级大学生群体中选取优秀的学生来引导低年级学生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导生制”以“导”为本,可以给学生提供可参照的坐标和榜样,把学生引导到“思想上有凝聚力、政治上有向心力、学习上有竞争力”的优秀群体中来。大学生所面对的团体,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时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判断是非能力,教会学生勇敢、有技巧的拒绝,才可以不畏群体的消极压力而盲从。

  思想政治教育以从众心理为切入点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拓宽思路,正确认识、把握、利用从众心理。

【以从众心理为切入点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论文】相关文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径论文10-13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刍议教育论文10-13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精选6篇)09-26

路政执法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10-15

远程教育思路论文11-01

思想政治教育实习总结06-24

思想政治教育总结优秀05-30

思想政治教育实习个人总结11-19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10-26

思想政治教育简历表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