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思想中的逻辑预设前提

时间:2021-02-07 13:51:29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哲学思想中的逻辑预设前提

  哲学思想中的逻辑预设前提

  摘 要:每个思想都会有预设前提,但是不论东方哲学体系还是西方哲学体系在面对预设前提思考的时候,都是力求能够找到一个确定性的答案,于是不断地往前思索追溯,一方面这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妄图在一条直线上找端点是永远找不到的。

  在这样一个困境下,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另外找寻新的思路,难免成为现代哲学发展的问题。

  哲学思维不能无止尽地往前寻找立足点,更多地应该是立足于现实来思考。

  关键词:哲学;逻辑;预设前提;思想;人性;本原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的创设,给予后代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思考问题。

  三段论中涉及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而每个大前提又可以独立地看成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又会有大、小前提,这样不断往前追索,就会追溯到最初的大前提。

  这就是一套思想理论的预设前提。

  一、预设前提的产生

  人类对于未知总是保持着这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包含了两层因子,一是恐惧,二是好奇。

  恐惧是因为人在世界生存必然有的自我保存的本能,当自我保存面对外界从未接触的事物进入时,自然会做对比,即这种不可知的联系是否会对自己的生存产生影响,也就是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之中,发生了好奇和恐惧。

  这两种情绪总是呈现出某种占据上风、某种占据下风的状态。

  当恐惧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人们就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借此消除内心的恐惧感,以求心安;当好奇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就会对这个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直到力求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答案为止。

  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和摸索也就伴随着这基本的心理向前发展。

  但正如前文在解释预设前提的时候所谈到的,终有一天人类的认知会因自身环境、所接收的信息的不完全性而面临着停滞。

  这停滞当然会在后世被后人拾起,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总是难以触摸到那扇“不可知”,即这个思考的预设前提。

  古希腊时期最初的“气”、“水”等,基督教的发展带来上帝,而后世西方哲学借用上帝的概念解释预设前提,上帝不再是上帝;在东方,儒家将“阴阳”摆在首位,道家用一个“道”字涵盖了一切并以之解释这个预设前提,佛学思想用如来消除了人们对这最原始未知的恐惧。

  人类的历史向前,但是这些先哲的智慧我们依然追寻,我们试图站在他们肩膀上看清这个世界,还原这个世界最本真最初始的面貌。

  而后科学的发展试图从纯粹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但这在哲学上是无益的,哲学家们不会满足这个纯粹物质所构造的世界观。

  二、预设前提探索中所存在的两个隐性阻碍

  每一个学说或者思想体系,都具有一个预设前提。

  所以批判一套思想体系最直接而又最致命的无疑是找到他的预设前提,然后加以提问。

  这时对方无非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要么因无法继续往前追溯而不得不怀疑理论的立足点的真实,要么陷在自己的学说里反复循环论证从而被人们揭露出其逻辑上的“循环论证”。

  没有人敢于承认自己是无所不知的,而毫无疑问的是,今天也再没有人敢去说上帝是无所不知的。

  但总有人喜欢重复历史的悲剧,从而走入到第二重困境中无法自拔。

  这种自我陶醉就好像家长训斥孩子一般教导他们分辨对错,可能做得比他们还要冠冕堂皇一些,因为重逻辑思维的现代人毕竟不会轻易地像家长一般严厉地呵斥和剥夺孩子反问和质疑的权利。

  人类是无知的。

  这里所说的“无知”倒不是说人类一无所知,而是说人类的智慧无法穷尽这世界的一切理。

  朱熹在释“格物致知”章的补文中将“格物致知”释义为“即物、穷理、至极”三个层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接触事物,然后追究其原理,最终达到至极的地步。

  可是,“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知,殆矣。”古人也会生发这样的感慨,所以,可以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的。

  而现在,面对这个“预设前提”造成的困境,最终回到的不过是人类无知本身,这种对于自我的批评和评价带来的将是进步和发展。

  所以笔者希望吁求一种停止。

  因为正如讨论“永恒”的问题,宇宙可能不会永远存在,人类更加不会脱离一切永远发展下去,那么人类又为什么去创造这样一个词汇?笔者觉得这恰好映射了,一切思想最根基的是立足于人。

  只有在人类可预见的将来才可能谈永恒。

  三、立足于人本身

  那么又怎样立足于人?直到今天,我们从未停止过对于人本身的谈论。

  即使我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结构、物理机能、化学反应,又或者部分心理思维运行的机制,但依然可以说还是未知的。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面对人这个事物本身我们尚且存在许许多多的未知问题,而将来也应该会面对更多,但这是一个不用再跳的一层了,换句话说不用再对人或者人身上的拥有作一个局外性的追究。

  例如不用去说明上帝究竟存在与否,因为那与我们无关,只要对人就可以了。

  回到现实,我们现在所关注的所有问题,可以说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无论是对自己的反思和惊醒,还是对于整个人类发展的规划,又或者世界上某个地方发生的种种问题,再或者现实中对于食品、政治、经济发展等等政策的制定和讨论,无一不是与人有关的。

  四、每个人都还需要一个上帝

  当有一天我们对于人探索清楚了,当我们能够正确的认知自己、认知人类本身的时候,那么与我们相关的一切都清楚了呢?寻找上帝!近代西方人们出于政治和宗教斗争,将上帝拉回人间,取而代之的是“本原上帝”,它提供了我们这个世界赖以开始和存在的一切基础,但在普通人看来,这两个上帝却是等同的,这种等同就将对于上帝的信仰完全磨灭了,人们不再相信上帝,转而相信人。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上帝却不是简单的救世主,而是这个世界的本原。

  那么我们今天对于本原的关注又该放到哪里?寻找上帝!每个人都在寻找心中的上帝,这个上帝可以给自己一个不需要怀疑的理由,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便是信仰,这是一种理性上的信仰,而不是盲目崇拜和迷信。

【哲学思想中的逻辑预设前提】相关文章:

哲学思想中的逻辑预设前提分析论文03-15

小议王延直逻辑哲学思想论文03-18

谈牟宗三逻辑哲学思想探要论文03-15

跨文化交际失误中的语用预设05-09

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12-08

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的体现论文03-13

谈哲学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4-15

关于语用预设作用探讨05-30

逻辑哲学论中的新世界观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