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应用哲学平衡论

时间:2020-12-08 19:26:15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哲学论文应用哲学平衡论

  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哲学论文应该怎么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哲学论文应用哲学平衡论,仅供参考。

哲学论文应用哲学平衡论

  应用哲学平衡论之方法探索

  “在一个拥挤的星球上,所有的人都只有一种未来,或者任何人都没有未来。

  人类的共同未来不能多样化而没有协调,也不能统一而没有多样性。

  要建成这样一个世界是对当代人类的挑战,首先是对人们的世界观和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文化的挑战。”

  “有一个特征对于人类的未来至关重要,那就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

  这种平衡对于所有的发展和进化来说都是基本的。

  在自然界和历史中也是如此。

  一旦离开了一定程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任何事物都不能成长和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报告《多元文化的星球》

  中国古人一直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封建士大夫乃至庶民百姓的座右铭。

  当今若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这个地球村的所有公民似乎应该认真思考人类居住的星球的兴衰存亡问题。

  联合国专家小组报告明确指出,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并说这个问题是对人们的世界观的挑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人们从全球的视野、从宇宙的视野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根本思考和理性把握。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为文明的巨大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欢呼雀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不加以科学节制,研究和恢复它固有的平衡之道,也必将遇到灾难性的后果。

  哲学必须面对当今世界这个最重大最紧迫的问题,探索和提出解决之道。

  这既是涉及哲学的根本问题,又是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所以我们提出应用哲学平衡论,以便向理论界、学术界讨教请益。

  (一)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刊之论。

  但在过去“斗争哲学”吃香的年代,人们强调事物内部的对立,强调事物内部的斗争,强调事物通过否定、否定之否定实现转化、运动和发展。

  然而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丰富内涵,它本身所包含的矛盾的同一性,包含的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赖性、相互贯通性,自觉不自觉地被忽视,避而不谈,甚至有意加以掩盖;研究矛盾的解决,强调矛盾经过斗争达到一方吃掉一方,忽视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经过互补互用,你我相克相生、相磨相长,使对立双方差别逐渐缩小,最后臻于对立面“融合”的境界,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使矛盾得以化解;在研究事物的发展变化时,强调了矛盾、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忽视了从事物相互联系出发去理解运动、变化和发展。

  恩格斯说:“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1](P492)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人自身要求全面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求和谐发展,世界各国要求解决南北问题、贫富问题,使世界朝着多极化稳定而均衡地发展。

  总之,世界要求和平共处,良性互动,共同进步,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人文家园。

  世界的现实要求我们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和贯通性,重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充分发掘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大到宇宙、地球,小到一个家庭、物质的基本粒子,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无不都是相互联系着、相互作用着。

  唯其为如此,世界才成其为世界,世界才可以看成是相互联系着的完整统一体。

  这联系,自然是相互作用,有矛盾,有斗争,但一定也有吸纳,有磨合,有融汇。

  “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种高于要素又制约着要素运动的整体性的东西”。

  [2](P116)所以说,生生不息、变动不居是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状态,保持和谐、维持稳定、在平衡中或者动态平衡中发展也是事物的存在状态和发展状态。

  1968年,来自10个国家的30名学者和国际文职人员汇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

  该组织认为“人类正面临着复杂而相互联系的各种问题,而这种问题是传统的制度和政策所不能应付的”。

  1972年该组织针对“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困境,特地委托一个专家小组专门研究,一个题为《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终于发表了。

  报告题目显豁,令世人警策,增强了人们对生态、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危机感。

  《增长的极限》在12年内先后被译成了34种文字,发行600万册,可见它的影响之巨之深。

  这份报告用电子计算机拟测了五种与全球经济增长有关的趋势,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仍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这个行星上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

  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能控制的衰退”。

  面对这种状况,报告的作者们呼吁:改变现有的增长趋势,建立平衡稳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强调要实现“全球均衡状态”,“使地球上每个人的基本物质需要得到满足,而且每个人有实现他个人潜力的平等机会。

  ”[3](P3-20)美国学者A·G·弗兰克环顾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发现一条依附链从美国的“世界大都市”通过各国、各地区商业中心所构成的“卫星”都市,一直延伸到拉丁美洲的穷乡僻壤。

  支撑这个体系的是基于不平等贸易的垄断结构。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体系中基本不变的不平等结构和不平衡发展,正如它的生产方式一样,是建立在富裕与贫困,发达与不发达,周期性的扩张与停滞的两极分化基础之上的,而且加剧了两极分化。”[4](P156)为了实现平衡、维护平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找到了并将继续寻找各种各样的机制来缓和不平衡带来的对立和冲突。

  对一个国家来说,这种机制就是靠民主,靠法制,靠道德约束;对国际社会来说,这种机制就是靠发挥联合国的作用,靠对话,靠谈判,靠讨价还价、互谅互让,靠必要的妥协。

  近年来在国际外交和国际贸易中,把解决冲突置于理性的范围内,倡导双赢俱荣、共同发展,这是给各国带来福祉、给世界带来和平的可喜现象,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玉石俱焚的悲剧和惨祸。

  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国古代哲学尚和谐,提出“执两用中”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论,追求事物两端、两极、两面间的中道(很像亚里士多德追求黄金分割的最佳点),就是要努力使事物保持持中不偏、均衡统一的态势,既要求一系统内各种不同或对立因素间保持平衡和谐的关系和结构,又要求系统与系统之间保持平衡和谐的最佳关系状态。

  冯友兰指出:“事物若要臻于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状态,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易》的卦辞、爻辞,把这种恰当叫做‘正’、‘中’。”[5](P148)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哲学为平衡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

  应用哲学平衡论,概括其理论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平衡或动态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和一种趋向。

  平衡是积极的、动态的、大体上的平衡。

  平衡与不平衡是相对的,不可“偏执其一”;二者“互根对立、互融循环、趋向同一”,构成一对哲学范畴。

  平衡之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之中有平衡;平衡之中有斗争,不平衡之中有和谐。

  它们是“渐变与突变、持续与间断、和谐与斗争、有序与无序”的有机统一。

  平衡也是“自身平衡与相关方面平衡的有机统一”。

  平衡不是“单向”或“单边”的平衡,而是“双向”或“多边”的平衡。

  这样就决定了所谓的“平衡”是相关事物发展的“交集”,是“大致的平衡”、相对的平衡,而不是绝对的平衡。

  在诸多平衡中,势必有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平衡。

  抓住这个主要平衡就会“纲举目张”;平衡的主要方面“更有责任、有义务”率先遵守公认的平衡准则。

  第二,提出“应用哲学平衡论”的五个基本观点:世间万物无不处在动态的平衡与不平衡之中;事物都有保持和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事物发展是“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永恒运动;对立面的存在“有弊亦有利”,“辩证施治”则事半功倍;事物的运动有趋向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状态。

  但平衡论决不是“留恋平衡”。

  至于何时保持平衡或何时打破平衡以趋向新平衡,则要以“准平衡”—人类与自然“整体利益的增减”为标准相机而定。

  我们主张在“获取信息准确、划分系统科学、原则性与灵活性辨证统一”的基础上,依人、时、事、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扩充“内力”、兼容“反力”、慎用“张力”。

  在维护“人与自然整体利益恰当增进”的基础上,做到“自然而然、简洁高效”,而不是“欲然而然、主观想象”。

  第三,“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提出适逢其时,对国际、国内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如对时而缓和、时而紧张的国际形势来讲,则可描述为“平衡之中有不平衡,不平衡之中有平衡,平衡之中有斗争,斗争之中有和谐”。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使诸方面达到“平衡”,运用好斗争和妥协,维持均势。

  国内来讲,加入WTO肯定会给我们的各行业带来新的“不平衡”,肯定会使我们感到有诸多的不适应,这也有一个从不平衡向平衡转化、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第四,平衡论可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参考,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从物质生产到精神文化的创造,无不渗透着和谐平衡之道。

  日本、韩国就比较注重发展中的平衡,而且“借鉴诸方长处,汇成自身风格”。

  我国应该借鉴有关经验,走适合我国特色、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五,平衡或动态平衡是古今东西方经典哲学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之一。

  应用哲学平衡论主张:(1)内容通俗———哲学的“研究与应用”适当区分。

  强调哲学的“层次感和实用性”。

  (2)方法简洁———使大众百姓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平衡概念”、较熟练运用“平衡方法”。

  (3)效果明显———努力使人、社会、自然“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一个人的身体失去平衡,将会生病;一个人的心态失去平衡,将会崩溃;一个国家内部失去平衡,将会动荡;整个国际社会的格局失去平衡,将会战乱;人类和自然之间失去平衡,将会毁灭。

  平衡问题既涉及个人的发展幸福,又关联人类的前途命运。

  所以,平衡问题的提出,恰恰针对着当今时代的诸多弊病,恰恰是每一个有识之士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在著名的“七一”讲话中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

  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5](P184)费孝通先生也曾以精辟的语言描述多样化的世界,他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7]这样的世界是竞争与发展的世界,也是和谐与平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