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集

时间:2020-12-10 12:12:27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哲学论文集

  虽然今年的毕业生已过了写论文,但是明年的毕业生还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下面请根据小编提供的仅供参考哦!

哲学论文集

  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中西方哲学 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

  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老子的“道学”将人们从多元宇宙观发展为一元宇宙观,力图从自然自身解释自然的多变现象,这与泰勒斯是一致的。

  在老子那里是“道”带来了一个整体的一,即宇宙这个统一的大系统。

  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视角,从老子开始就与西方的泰勒斯不同,米利都学派追求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而东方的“道”却是形成整体一的基础,它是抽象的。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抽象特性,它将引导东方人论“虚”,并乐于思辨玄想,因而缺少微观实证分析的本性。

  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由于泰勒斯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因此,它引导的是西方学者对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形成规律的寻求。

  东方的中国人接受的是道家学说,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以及它的整体视角和运动本性,它引导的是东方学者用思辨和玄想及经验观察去对整体性质和物质的运动做出把握。

  二、中西方哲学智慧的差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智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东方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孟之道”一统天下,长达五千年之久,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理性”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至使东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然而,这却成就了东方的文化发展。

  西方的智慧是理性的,有两千年的哲学、自然科学发展史,创造了完整的哲学、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有逻辑严谨的数学。

  西方人把他们的智慧用于对哲学、科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利用他们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军事,进行殖民扩张。

  西方的科学体系推动了全世界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西方庞大的、具有系统性和体系化的欧氏理论与中国的认识论和多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方智慧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西方智慧以逻辑思维为主体;东方与西方智慧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结果。

  三、中西方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斗争。

  就世界构成“本体”而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就认识论而言,是反映论与先验论之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法。

  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和宗教哲学。

  几千年来,唯物主义作为非官方的民间哲学,长期受到压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就方法而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

  中西方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哲学倾向的贯彻,是为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中华传统思维早就了我们发现知识经验,西方思维造就了他们发现就形成了知识。

  中西方的哲学如果互相借鉴的话,那么西方也就不会有异教徒惨死这样的惨案发生,都尝试着去包容别人就不会觉得别人的信仰是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由,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力。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西方的公理化的思维方式,把我们的发现形成知识,再经过一代代人的完善,那么我们今天就不用去学习别人的知识,

  说不定现在世界上的大部分的高科技知识都是我们国家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是近三百年才开始落后的,在这之前,我们的水平都处在世界的前列,只是这短短的三百年就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别,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一下。

  以上的这些有些是个人的想法,也有来自对他人的借鉴,尽管这门课的上课时间很短,

  但我已经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感受到西方哲学的魅力并且让我对西方哲学增加了兴趣,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哲学。

  参考文献:

  《浅析东西方哲学的分殊点及其影响》 沈佳强

  《中西方哲学智慧的比较分析》 张志伟

  哲学论文:建筑美学形式及美感法则研究

  摘要: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建筑美学都是没有国界之分的。

  在建筑美学形式中,美感法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设计的美学含义,然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建筑美学形式中体现的美感法则,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美学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作用

  1建筑设计的美学含义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就是凝固了的音乐。

  ”建筑是工程艺术的主要属性,其美学形式能够决定其艺术表现力的大小以及品质的优劣。

  建筑属于视觉艺术作品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必须和建筑美的定义及建筑美感法则紧密联系起来。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与艺术美学的一项关键性分支,重点探究的是建筑领域当中有关美的问题。

  建筑美学具有两重属性,即科学性和人文性。

  在建筑语汇中,其主要表述的含义都树立在建筑空间系统当中。

  所以,建筑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体现在建筑技术的美学价值和功能方面,也是其余艺术形式没有具备的特点。

  建筑美学价值也和其余艺术有着一定的共性,拥有多元化人文特色,这也就是建筑的艺术性原则以及美观适用的原则。

  2建筑美学形式中体现的美感法则

  2.1稳定与平衡法则

  稳定和平衡属于人在视觉上产生的直观体验,其主要表现于建筑立面构图方面。

  建筑的立面构图通常都有一个重点,如果这一重点位于构图的中间位置,并且两边是相互对称的,那么就可以称之为静态对称平衡。

  但如果该重点不在中间位置,而总体看上去依然可以让人产生稳定的感觉,那么这种就称为静态非对称平衡。

  和静态平衡对应的概念即是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利用了变化性的线条、韵律等,给观者带来起伏波动之感。

  2.2比例与尺度法则

  比例和尺度在建筑美学形式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若能构造出优秀的比例,会使观者看到的画面比较真实而贴切,不易产生扭曲变形之感。

  例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完美地展示了比例、尺度以及透视之间的联系。

  神庙从平面看上去是一个长方形,立面则由八根多里克柱子与三角形组成。

  其柱子由柱脚至柱顶都是逐渐收缩的,充分考虑到了比例的问题。

  此外,巴黎圣母院也十分讲究比例和尺度。

  其以水平三段式和垂直三段式,把立面划分出来。

  同时左右两边的高塔又和中间较矮的构造产生尺度对比。

  在入口处还设置有透视门,正中间设计了玫瑰花窗和人物雕像带,其比例不一,使整体构图看上去有变化之感。

  2.3节奏和韵律法则

  在建筑形式中,单一或是多个元素反复出现,就称为节奏和韵律。

  这一法则在中国与外国的各种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比如我国古代所建的塔,依据其形式上的差异可划分成5大类别:喇嘛塔、单层塔、楼阁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

  在这5大类别中,都有着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如北魏时期的嵩岳寺塔,就属于密檐式塔,其密檐出挑全部采用了叠涩的形式,外廓又进行了缓和的收分,

  整体呈现出微微凹陷的形态,将建筑的节奏及韵律表现得非常到位。

  2.4布局的空间排列法则

  布局的空间排列法则多体现在建筑群体组合当中,而在我国的古代园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皇家园林中著名的圆明园、颐和园等,都在整体上呈现除了尺度较为宽广的布局和层次感,显示出富有美感的空间排列。

  私家园林则大多分布于江南地区,比如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等。

  特别是苏州留园,属于小尺度布局的代表建筑,整个园林弯弯曲曲,入口也是一个十分窄小的通道。

  后来漫步前行,眼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而北京紫禁城的空间布局又有所不同,其中轴线经过金水桥伸进天安门内,之后又再度敞开,过了端门到午门之后形成狭道,之后再经过“前三殿”与“后三殿”,不断重复,就如同一首变奏曲,最后到达御花园。

  因此,关于建筑美感法则中的空间布局排列法则,能够起到变化的作用,使建筑内涵更为丰富。

  2.5单一几何形态法则

  单一几何形态法则是利用了相对简洁的线条组合,为观者呈现出清晰明了的审美画面。

  比如,在建筑美学形式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单一几何形态包括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运用这类几何平面图形进行建筑物外观的整体构建,可以将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审美画面。

  一般较为经典的建筑范例,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单一或是多个简洁的几何图形。

  比如罗马的万神庙,就是一座整体为长方形的庙宇。

  其中包括了纵深的前走廊,可以将其视为由方形平面和圆形构成的组合体。

  而整个庙宇又属于单一空间和汇集式建筑构图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罗马穹顶建设技术的典型例子。

  按照罗马当时的风俗,建筑物的穹顶是天体的象征,而在其中间设计一个圆形的洞,就象征着建筑和自然、世俗的和谐统一。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学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能力日渐提升。

  建筑形式美的法则经历了十分悠久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如今人们要进行建筑美学形式的研究,就要踏着前人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及拓展,

  跟随时代的变化积极探索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使建筑领域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荣妍.形式美的法则及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72-75.

  [2]戴大彬,任洪国,刘文庆.浅析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8):43-44.

  [3]宋平.结合建筑形式浅析建筑形式美法则[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7):13-14.

  [4]季伟绮.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4(13):68-69.

【哲学论文集】相关文章:

美术论文集07-13

中医论文集范文07-13

哲学论文心灵哲学07-07

07-20

哲学家逻辑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作用02-05

哲学论文马克思哲学07-07

哲学毕业论文:品味哲学01-21

人类哲学01-18

人类哲学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