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天地之中哲学观的形成概述论文

时间:2022-10-08 17:47:56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地之中哲学观的形成概述论文

  一、“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人文环境

天地之中哲学观的形成概述论文

  西周建立后,都城在镐京,由于镐京过于偏僻不便于统治,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武王决定迁都。他们认为自己是夏部族的后代,应“执行上天的意志”认祖归宗,建东都于“天地之中”的嵩山地区,于是命周公在嵩山脚下的洛河之阳建立了东都。周朝建都于嵩山地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也对“天地之中”理念的确立和光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周公测影对“天地之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嵩山为夏人的祖山,周人自以为是夏人的后代,于是也把嵩山作为祖山。周灭商后遣周公到嵩山寻找“天地之中”建都,但如何寻找到“天地之中”的中心点却是个难题,于是周公利用了上古的天文知识。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一个正方形的平面,南北长和东西宽都是3万里。根据当时人观测,“八尺之表”会“影差一寸,地差千里”,就是说夏至时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竿,影长相差一寸,地面相差一千里。经周公测量发现,在嵩山脚下的古阳城,非常符合这个条件,正是大地的中心。古阳城就是现在的登封告成镇,是古人心目中大地的中心。受“地中”观念的影响,中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位于“天下之中”的认识,嵩山则成为了核心之核心,是“中国”之中,也是“世界之中”、“天地之中”,这也是“中国”名称的由来,而“中华”即为“位于正中的文化之华”,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优越感与自豪感。陕西宝鸡曾经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刻有铭文,铭文中的“中国”二字成为最早的记载,也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天地之中”的实物证据。

  二、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到哲学观

  “天地之中”宇宙观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哲学观,并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地之中”观念最初同样是人类在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实践中形成的认识集合体。刘文英在他著的《中国古代时空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中说:“我们祖先对空间的认识,大概也经历了一个不分左右,不辨东西的阶段……后来在生活实践中,由于对各种物体、物象位置的分辨,逐渐形成了各种方位的观念。”[1]从空间观念的产生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祖先对方位的认识是以自我为参照物,嵩山登封地区作为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很自然就会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这就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在嵩山地区最早的发端。随着认识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早期朴素的宇宙观就随之而生,人类对天地宇宙的认识经历了原始阶段之后,开始认为天地是平行的,永远没有交会的可能性。这种宇宙观大约创立于春秋末年,曾子提出“诚若天圆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从反面证明了天地平行而永不交会。古书《周髀算经》中描绘了天地模型,按该书的说法天地形状大体一致,同时天与地在中心处都有一个轴,大地的中心轴叫“璇玑”,天的中心轴围绕北极旋转。这不仅说明了天地是平行的,而且还为天中与地中确定了位置,这应该就是“天地之中”的最早说法。“天地之中”宇宙观在夏、商、周奠定之后,从周初开始成为中国古人哲学观的核心。《周礼大司徒》中对“天地之中”的阐释为:“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所谓“天地之所合也”是说“天地之中”是天与地相汇合地方,引申为天、地相通的地方。“四时之所交也”是说“天地之中”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地方,引申为四季变化的根源之地。“风雨之所会也”是说“天地之中”是风雨交会的地方,引申为产生风雨之地。“阴阳之所和也”是说“天地之中”是阴阳交汇相和之地,引申为阴阳平衡而产生万物的地方。此种阐释,使得“天地之中”实际上成为万物产生的根源之地,成为最神圣的地方。《周礼》对“天地之中”的阐述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是一种带有朴素唯物观点的哲学观,这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向中国古代哲学观转变的重要标志。在“天地之中”哲学观形成之后,不仅成为中国古代认知自然和社会的基石,同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天地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天地之中”哲学思想长期以来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各项活动,并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根脉。“中”本是一个汉字,而由一个汉字发展成为中国的根脉文化,与“天地之中”理念密不可分。“天地之中”是正统、正宗、至尊的象征,无形中给一切事物确定了一种先验的秩序,后来发展为儒家的中庸之学,并成为中国人处理一切事情的基本准则。“中”还有中心、集中的意思,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非常重要,中国文化之所以几千年血脉不断,就是中国文化拥有一切向“中”的向心力。“天地之中”理念是古代正统皇权的象征和维持国家稳定的法宝。天地之中在由宇宙观走向哲学观之后,就不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指代,而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天地之中”建都意味着帝王是正统,是宇宙的核心和主宰,四方偏远之地只能是从属于我,服从于我。荀子在《大略篇》中指出:“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天地之中”概念被最终政治化、伦理化,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洪洪大流。夏商周为稳定国家的政权,寻找到了自然位置上的“天地之中”,并确立了“天地之中”理念。同样,古代统治者为了求得天下人对自己政权的认可,又将“天地之中”哲学思想作为稳固政权的法宝,只要统治者居于“天地之中”就是合理、合法的统治者,故后世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天地之中”的信仰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为了稳固政权,多数帝王都要在建国之初亲自或遣使到“天地之中”祭祀封禅,主要是为了向世人宣布统治天下的至尊地位不可动摇,正是因为“天地之中”的权威,使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天地之中”哲学观成就着中华文明并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了以“中”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学和佛教、道教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儒学的“中庸之道”与道教的“中和之道”,都是“天地之中”哲学观的反映。“天地之中”还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建筑、军事、医学等各种形态,无论是建筑居中而正,还是中医的阴阳平衡,军事中的中军等,无不渗透着“中”的哲学观念。“天地之中”理念从一个地理概念到华夏民族朴素的宇宙观,再到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观,其发端、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折射出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天地之中”的价值、内涵、意义和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登封的历史建筑之中,而是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文化意识形态和重要哲学观念,其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并成为华夏文明之根脉。

【天地之中哲学观的形成概述论文】相关文章:

伊壁鸠鲁哲学的生死观论文10-12

对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形成的剖析探讨论文10-08

西方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历史概述10-26

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论文10-12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诉求哲学论文10-13

论悔恨哲学论文10-12

哲学论文怎么写10-19

哲学论文2000字11-14

哲学与生活:校园生活中的哲学论文10-13

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观的剖析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