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毕业论文

中级职称需要几篇论文

时间:2021-02-16 13:11:05 职称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级职称需要几篇论文

  许多读者问到,评中级职称到底需要发几篇论文?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各单位的要求不尽相同。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级职称需要几篇论文这个问题吧!

中级职称需要几篇论文

  中级职称需要几篇论文【1】

  一般中级至少要发2篇。

  如果是独立发表或者都是署第一作者,加分是一样的。

  第二作者加一半的分。

  如果你评中级职称的时候发了2篇文章,其他条件也符合要求,中级职称可顺利评过。

  到了你评高级职称的时候,原来所发的2篇文章则不再起作用,必须按照各省、各市、各单位要求发表一定篇数、一定级别的论文。

  至于评高级职称则需要核心或者国家级别的期刊。

  医学专业职称论文【2】

  临床医学职称评聘革新及建议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是反应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医疗单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人力资源科学设置、合理使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1]。

  1聘任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

  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

  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

  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发表论文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

  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

  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

  “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

  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

  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

  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

  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

  “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

  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

  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

  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

  “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

  “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

  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

  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

  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

  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考前培训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严格考核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

  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3.3考后点评考后由医院权威专家对全体拟聘人员进行查房技术质量、手术技术操作质量、疑难病例讨论质量点评。

  点评的重点是此次考核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

  考核点评后发给每人一盘录像带,让每一个拟聘人员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让落聘人员心服口服。

  3.4聘后管理医院采取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推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的有序增长和素质提升,保障职称改革制度的激励性。

  凡被聘任的各级人员,按新聘任职称等级兑现工资及福利待遇。

  对聘用人员在聘期内如果有违规和违纪现象,按照医院规定取消已聘用资格,一切待遇按照聘任用前标准执行。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首次对拟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推出了严密的双盲式考核方式优胜劣汰。

  拟聘人员认为,这种职称聘任考核方式公开、公正、公平,能真正引导医务人员做到能力和学历兼顾、临床与科研并重,大大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让落聘者也能心服口服。

  通过三年的评聘实践,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聘任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职称聘任工作正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明显提高了医院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对企业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论文【3】

  摘要:文化产业与企业文化是国家文化创意战略的两个维度。

  企业文化作为产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在现代经济背景下与文化产业有密切关系。

  文化产业语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其企业愿景要深刻关照百年中国梦的塑造,企业要更加重视企业的文化责任:企业文化的建设是落实我国文化创意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企业软实力。

  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建设要更多地依赖文化产业的手段,要从形象建设上升到精神建设,要从产品营销上升到文化营销,用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文化创意:文化产业:企业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大的成就在于推动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位一体的建设。

  经济创富、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作为三大国家战略共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其中,作为落实国家文化创意战略的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具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远未消退的今天。

  发扬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抗御危机,正如国际企业界比喻的那样,“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欢歌笑语声中渡过经营的险滩。

  ”本文试以“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对文化产业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百年中国梦

  “中国梦”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承续百年的宏大命题。

  在这个命题下包含了两个具体的层面:一个层面是面向个人的中国梦。

  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战略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能够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包括教育、求职、更好地生活等等。

  另一层面是面向企业的中国梦,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

  把参与跨国经营、实现全球竞争等作为企业发展的愿景。

  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入的精神面貌。

  如果13亿人都拥有这样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止,那将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力量。

  实际上。

  中国梦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百余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层面从极度贫困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体质层面也从“东亚病夫”上升到北京奥运会金牌数第一。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与欧美等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时说。

  中国不太可能复制冷战时期苏联那样的挑战。

  因为中国出口的只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还有一位中国学者援引外国友人的说法,中国12亿人,只有一台电脑,其余都是终端。

  因此。

  中国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影响,离不开文化的支持和推动。

  而纵览欧美各国崛起的历史。

  共同之处就在于文化的崛起。

  这对于刚刚崛起的中国。

  无疑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而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的规模。

  更要追求国际级企业文化的塑造。

  未来的中国企业应该出现更多像可口可乐、索尼公司那样的企业。

  在提到公司名字的时候就会想到中国。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创意战略

  前面提到,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政府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后实施了三大国家战略:经济创富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文化创意战略。

  经济创富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中央、国务院又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文化创意战略。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世纪90年代。

  在1997年前后。

  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地把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战略,以增加就业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