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

时间:2020-12-09 13:38:24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

  下面是一篇小编精心准备的中医中药在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的论文,欢迎各位中医学专业毕业的同学阅读哦!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辨证治疗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以与排便有关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证的功能性肠病,往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本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约占消化道疾病门诊的30%~50%。根据临床主导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其中又以腹泻型最为多见。西药多用解痉药、止泻药、导泻药、抗抑郁药等对症治疗,但存在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复发率高等缺点。根据主症的`不同,本病应归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腹胀”等范畴。在临床中,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疗效满意,现归纳如下:

  1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的FGIDs罗马Ⅱ标准,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缓解;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在排除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后,可建立IBS的诊断。

  2辨证论治

  2.1 肝郁脾虚型

  主症:每因精神因素而诱发,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常兼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则:抑肝扶脾,调理气机。方药:痛泻要方加味。炒白术15 g,白芍15g,防风12 g,陈皮10 g,木香6 g,枳壳12 g,炙甘草6 g。加减:腹痛明显,加用延胡索12g,同时加大白芍用量,可用至30 g以上,炙甘草用10~15 g,加强缓急止痛之功;腹胀明显,加柴胡10 g,大腹皮12 g;肝脾气滞,便秘为主者,白术生用,可用至30 g,另加槟榔15 g,青皮6 g,莱菔子12 g。

  2.2 寒热错杂型

  主症: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大便黏滞,或夹黏液、泡沫,或泄泻与便秘交作,脘腹喜暖,口干不喜饮,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则:调和肠胃,寒热并用。方药:乌梅丸加减。制附子10 g,桂枝9 g,党参15 g,炒白术15 g,苍术12 g,干姜10 g,炙甘草6 g,黄柏12 g,黄连10 g,当归10 g,乌梅12 g,木香9 g(后下)。加减:少腹疼痛、胀满畏凉者,去黄连,加小茴香9 g,荔枝核12 g,白芍12 g;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干姜、附子;腹胀甚者,加厚朴15 g,大腹皮15 g。

  2.3 脾胃虚弱型

  主症:大便溏泄、清冷,甚则完谷不化,稍进油腻生冷则症状加重,腹痛、腹胀,喜按喜揉,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 g,炒白术15 g,扁豆15 g,山药15 g,陈皮10 g,炙甘草6 g,砂仁6 g(后下),桔梗6 g,莲子15 g,薏仁15 g,黄芪15 g。加减:久泻不止,肛门重坠,加升麻6 g,柴胡6 g;脾虚湿盛,加苍术15 g,厚朴12 g,白豆蔻10 g。

  2.4 津亏肠燥型

  主症:大便硬结难下,状若羊屎或卵石状,3~4 d 1次,腹胀,腹痛,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治则:增液行舟,润肠通便。方药:增液汤加味。麦冬15 g,玄参15 g,生地15 g,沙参12 g,当归10 g,枸杞子15 g,白芍15 g,甘草5 g,枳壳10 g。加减:便秘严重者,加生首乌15 g,槟榔15 g,柏子仁12 g,火麻仁12 g;腹痛明显者,加重白芍、甘草用量,另加延胡索12 g,川楝子10 g;腹胀明显者,可加大腹皮15 g,木香10 g;气虚者,加生白术30 g,黄芪18 g。

  3临证用药心得

  腹泻型病人,若泄泻日久不止,可酌加乌梅、石榴皮、椿根皮等以涩肠止泻;若阳虚明显者,则合用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以温肾固涩止泻。“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气虚清阳不升者,可选加升麻、防风、荆芥、羌活等祛风药,具有祛风胜湿、升阳止泻之功;“湿胜则濡泄”,脾虚湿盛者,常用苍术、炒白术。苍术芳香燥烈,运脾燥湿之力最雄健,宜重用15~20 g,配伍炒白术相须为用,健脾燥湿之力更强。对于腹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酸枣仁、地黄、首乌、当归等滋腻滑肠之品应慎用。曾治一肝郁脾虚型腹痛腹泻患者,用逍遥散加减得效。后因患者诉失眠,于方中加入酸枣仁致腹泻复发。

  对于便秘,气虚者常重用生白术配枳壳,能运脾润燥,宽肠通便;气滞者,常选用五磨饮子(乌药、槟榔、枳实、沉香、木香);津亏者常用生地黄、首乌、沙参、麦冬等滋阴增液润肠之品。润肠通便而不伤正的种仁类药,如柏子仁、火麻仁、郁李仁等,各型便秘均可选用。少用或不用大黄、番泻叶等攻伐泻下之品,以免损伤正气。

  “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肠道积粪均可导致腹痛。气滞者加入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重者加五磨饮子;腹痛较甚,部位固定者,多为久病入络,瘀阻肠络,于方中加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往往止痛效果较佳;瘀血之症较明显者,则根据腹痛部位分别选用少腹逐瘀汤(少腹疼痛)或膈下逐瘀汤(中上腹部疼痛)效果更好。

  4体会

  肠易激综合征以腹痛、腹胀、泄泻、便秘为主症,中医认为外邪所伤、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劳倦过度为本病病因,其中情志内伤占重要地位。主要病机在于肝脾不调,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肝郁脾虚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因此抑肝扶脾为本病的基本治则;同时注重患者心理情绪的疏导,对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的宣肃功能正常,有助于保持大肠的正常传导功能;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临证又不可不知。

  总之,本病的治疗,应先从肝脾入手,联系肺、肾,勿忘中医的整体观念,细心审察病情,因人制宜,辨证施治。

  参考文献:

  [1]焦玉萍.肠易激综合征的综合治疗[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57.

【中医药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探究】相关文章:

肠易激惹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情绪影响的论文03-30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02-02

尘肺的中医辨证治疗01-27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8例临床效果观察02-11

炎症性肠病的非手术治疗进展02-03

Lutembachers综合征的外科治疗MBA毕业论文01-24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05-29

环孢素A并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效果分析02-15

探究静脉药物治疗安全性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