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翻译

时间:2021-01-29 14:23:02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医翻译

  中医翻译

  [摘 要] 由于中医翻译历史的短暂,目前还面临着种种困境,而对于中医翻译策略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本文从目的论skopostheorie说明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遵从翻译目的,希望能给中医翻译带来一些新的看法。

  [关键词] 中医翻译困境;目的论;中医翻译策略

  一、中医翻译面临的困境

  1、文化障碍

  中医承载着中国很深的文化底蕴。

  脱离了中国文化,中医的很多理论和治疗方法都是无法解释的。

  就像是阴,阳的概念,要想向外国人解释清楚,就必须从中国古代文化说起,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

  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

  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

  而在中医方面,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所以如果中医翻译脱离了中国文化,那就像鱼脱离了水一样,是无法生存的。

  而这样也给中医翻译增加了相当大的负担。

  2、中医语言复杂性

  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中医原文往往是古文写成,比如黄帝内经,像这样的书恐怕连中国人也没有多少能看得懂,而要把这样的语言翻译成古文,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必然在翻译过程中还需要一个中间步骤,那就是先将古文翻译成比较简单的白话文,再将白话文翻译成英语,然而这样复杂的过程更容易产生误会和错译。

  3、对等术语的缺乏

  由于中医翻译历史的短暂和翻译风格的不统一,中医术语一直缺乏标准的翻译,甚至有外国人把中医里分指身体3个不同部位的‘三焦’翻译成‘三个加热器’,把‘五脏六腑’翻译成‘五个仓库和六个宫殿’,‘白虎历节’(关节肿痛,历节就是‘遍历全身关节’的.意思)译成了‘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人体穴位‘公孙’翻译成‘爷爷和孙子’。

  中医翻译到底是音译好,还是意译好,还是音译加注释好,这样的争论至今还存在。

  由于中医翻译面临的这些困难,不同的翻译家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异化或是归化,直译或是意译,仿词还是音译。

  这样的争论还是层出不穷。

  而本文认为下面的目的论可能能给译者一些启示。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由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

  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

  弗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

  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该理论认为,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

  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三、翻译目的论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

  中医翻译中,不同的作者在翻译时都有不同的目的,而这些目的就决定了他们的翻译策略。

  例如朱明在其翻译的“黄帝内经英文版”中写道:我相信,当外国读者掌握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比如qi (气), yin (阴), yang (阳), zang-organ(脏), fu-organ(腑), triple-warmer (三焦), nutritive qi (营), and defensive qi (卫) 后,就能很容易的理解这本书的意思.将这本书翻译的清晰易懂,让即使没有任何中医知识和中国文化背景外国人也能轻松明白它的意思就是我致力要做的事情。

  所以根据他的这一翻译目的,他采用了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的方法, 他在书中提到,直译原则贯穿了我的整个翻译过程,当然我也进行了词汇的增减,以便使读者能够正确充分的理解意思。

  相比之下,李照国对于黄帝内经的译本与前者不尽相同,因为李照国的译本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下编选翻译的。

  旨在系统,准确的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翻译成外文,介绍给全世界,因此面向的是来自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读者。

  在这种情况下,李的译本就必须准确,权威,不能随意添加原文没有的内容。

  因此,他的译本多采用音译加注解的翻译方法。

  因此,在我们争论应该用什么翻译策略的时候,不如先想一想我们的翻译目的是什么,这样可能我们的视野才会更清晰。

  结论

  中医翻译至今还不过区区几十年历史,要想真正达到一个高的水平,让全世界都能通过中医翻译了解中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理论来指导我们前进。

【中医翻译】相关文章:

中医论文翻译07-13

中医学中“脏腑”的源流与翻译01-31

中医减肥01-29

中医调研报告12-24

中医论文前言06-30

中医针灸论文07-17

中医养生观02-09

中医体质学说02-03

中医临床思维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