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05 23:59:52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

  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1】

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

  摘要:探讨中医儿科临床教改方法,提高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

  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医学生临床思维、应对患者自信能力增强。

  通过教学改革,更有利于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授课内容纷繁复杂,从小儿出生断脐到青壮年养成进入社会的各个阶段、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都系其讲述内容。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老师单方向对学生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既会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又会使这类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失去独立应对患者、甚至是医患关系的能力。

  因此,对于已经储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如何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情境式教学在中医儿科学的应用

  临床思维具有渐进性、对立统一性及反复修正、反复验证的特点[1]。

  临床医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对疾病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之中。

  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医疗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对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正确引导其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条件。

  情境式教学系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设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学,是模拟真实患儿家属带患儿的就诊过程,可以教师或学生模拟患儿入门诊就诊,由学生充当接诊医生,去采集病史、查体。

  结合其已有的化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并进一步行鉴别诊断的分析,并顺序由教师导出主要疾病的进展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检验特点,进一步导出针对的处理措施。

  如一个胎黄的患儿就诊,我们先要知道发病的时间,进展的速度,有何伴随症状,家族史、个人史有何特别,舌象、脉象特点,二便情况,结合血常规、肝功能、CRP-S、溶血全套等检查结果,先明确诊断,分析原因,再考虑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预后,至此,一个疾病经过这样系统的梳理,学生就能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记忆及处理了。

  因此,我们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方法,将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完全放在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去首诊患者,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

  这样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内容的教学模式能改变教师单一输送知识而学生完全被动授予,教师们"联袂演出"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满脸"无所谓"在台下"昏昏欲睡";亦能使学生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便于与临床结合,使自己的所学所知进一步的服务于临床,培养医学生"类临床医生思维"。

  在情境教学中加入一些突发因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使学生能进一步全面的面对一个诊疗过程。

  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宜中医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临床见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而临床见习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

  研究生在通过本科学习期间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典型案例的情境式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这时候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使理论与临床更好的结合,如何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临床。

  通常以儿科常见病为重点由教师进行示教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问诊内容,同时让学生体验阳性体征的感受。

  结合具体患者、具体疾病,就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诊疗计划穿插向学生进行提问并解答。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感性认识,使学生易于接受、消化和吸收。

  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走近患儿身边,如发热查因的患儿,让学生直接面对患儿,与家长交谈,自己独立采集病史,体查诊断,辩证立法处方,教师从旁补充、指正,这是在情境式教学基础上的实战演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学生对不同系统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塑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对所学过的中医基础、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儿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如此反复操练,最终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3]。

  而这种思维的形成让学生能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的能力,可直接反映临床医生认识、处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4]。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如何引导学生从书本学习到临床实践,这才是临床科学存在的意义。

  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单纯的板书式及多媒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其需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而谋求进一步"深造"的阶段,其最需要的是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诊断学等基础科学武装自己,采用情境式教学与加强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亦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是培养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阮芳赋.临床思维的特点[J].医学与哲学,1985,6(4):50.

  [2]言红健.案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1):99-100.

  [3]王垣芳,王巧云,李祖成等.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尝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1):53-55.

  [4]唐晓鸿,彭伟莲.如何在见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617-618.

  中医儿科学形成性成绩【2】

  [摘要]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动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前贤的多年努力,为高校这一目的提供了基础。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发展,这一命题又放在了当代高校面前。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需要采用更为合适的方法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院根据其他院校的经验,引入形成性成绩来提高和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学科在学院的指导下,把学生的成绩分为形成性考核成绩以及期终考试试卷成绩两大块,把两者按照30%和70%的比例作为最终成绩。

  针对形成性成绩,我学科通过要求任课教师严格考勤,善用课堂提问,布置课后作业,加强教师对形成性成绩给分的自律性等方法,提高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性。

  [关键词] 形成性成绩;大学生素质;考勤;课后作业;课堂提问

  为了提高和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2009年起,我学科在学院的指导和要求下,把平时的考核、提问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占30%的成绩,期终考试试卷成绩占70%,最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平时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学习自主化的充分体现[1]。

  但是如何去规范和评价形成性成绩,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去努力改进。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改进,我学科针对形成性成绩有以下一些做法。

  1 注重考勤,严明纪律

  学生课堂考勤工作是很多高校教师的工作之一,也是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一个环节。

  如何做好学生课堂考勤,从高校方面来讲,是保证高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及其他集体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

  课堂考勤,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有效的课堂考勤不仅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责任感。

  因此,对于考勤必须做到认真合理,由于各专业规模不一,有的仅有20余人,而有

  的则超过100人,为了不耽误教学时间,常常由学习委员或纪律委员课前考勤,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上课率[2]。

  但是,考勤尽管保证了学生的上课率,但是隐性逃课,是如何也不能避免的。

  所谓的隐性逃课指的是学生人在课堂,注意力却不在课堂,在课堂上上网、看课外书、学习与讲授课目无关的内容、睡觉等。

  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对该门课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差等,教师方面包括教师讲课内容陈旧、照本宣科、讲课技巧差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讲课内容不吸引学生等。

  因此,如何减少学生的隐性逃课,主要工作在于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授课水平,使讲课吸引学生,学院和学科不断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使其真正认识到为人师表的内涵,为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3]。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避免小学、中学式的“填鸭式”教学。

  经常组织教师参加观摩教学,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同时由于本课程为临床型课程,通过提高教师临床工作经验,使教师对儿科病症有着深刻认识,才能做到言出有物、物出有趣。

  只有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才会真正减少考勤的必要性,也才能减少学生的隐性逃课。

  2 善于提问,教学互动

  提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的课题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后,随机挑选或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讲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而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回答问题可以考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是否有条理性思维的考核。

  由于目前学生考核体系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平时很少去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而是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英语、计算机等工具学科上,只有到考试前才会临时突击,死记硬背考点,而对于专业知识的积累难以做到融会贯通,因此,平时必须通过提问的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4]。

  另一种方式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这个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能够正确回答出教师的提问更为显得珍贵。

  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和思维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疑问,这种疑问的存在正是一切理论和认识发展的本源力量,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只能提问出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5]。

  但是由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教师喜欢用电子课件教学,电子课件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其信息量过大,容易加重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使他们对重点知识点的认识不充分,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提问,这就造成了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接受容器,难以对知识形成一个接受、消化、疑问、再消化吸收的过程。

  同时某些专业学时短,只有54学时,但内容不能减少太多,这就造成课堂讲授课时有限,很多教师也没有时间提问,在课堂上大多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而很少提问,更不会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

  以上情况均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导致不理解知识,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的一个恶性循环,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5]。

  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从教学目的出发,根据学生和知识点的特点,认真分析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除了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要在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使学生静得下心、听得进去、学得进来,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6]。

  3 课后作业,彰显基础

  中医儿科学教材是几代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心血的结晶,为中医儿科学发展奠定了不可比拟的基础[7]。

  但是由于教材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教材不可能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非常透彻,如果想要对某一个方面的知识想去深入了解,需要学生课下进行努力。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除了课堂上的精彩讲授,引起学生的兴趣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去课外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方法有很多种,既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由教师指定某些书籍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可以是一个医家的全部书籍,或这是相关内容的类似书籍,并且让学生认真研读后对相关内容进行读书报告,可以以论文的形式上缴[8]。

  通过这种方法督促学生去仔细体会中医儿科相关书籍的内容,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还可以由教师拟定一个或多个固定的题目,由学生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题目,下课后查阅大量资料,并把相关资料整理综合,同样以论文的形式上缴。

  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讲解,指出其优缺点,必要时选取范文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识学生的两个基础:一个是基础知识,看看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牢靠;另一个是基础的研究思路,认识到学生思路的清晰与否,并根据其论文水平进行相应的研究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理论探讨[9]。

  4 认真负责,严格给分

  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平时对专业课学习不够,理解能力较低,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足,造成期终考试时笔试成绩低,从而导致学生的挂科等。

  由于形成性成绩占总成绩的30%,在课程结束时纸质考试结束后,有部分学生考试成绩差,有时会有部分教师出于同情的目的,根据考分不同的同学而给出不同的形成性成绩,以减少不及格率,避免学生的再修。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我们学科首先要求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学生成绩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提高自律性,我学科要求教师在纸质考试前就把形成性成绩上缴到学科备案,最后总成绩由学科安排专人统合总分,这就避免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同情心而造成的相对不公平[10]。

  5 讨论

  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体系,绝大多数高校都是以考试核,以考试促学习,但是由此而来的弊端显而易见,不能真正反映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限制了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同时造成了大学生对学习的偏见,认为一门科目,最主要的是考试成绩,这就失去了大学教育的意义[11]。

  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来促进和科学评价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形成性成绩的引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弊端。

  形成性成绩是现代化大学为了综合评价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了解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效果,有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增强自学能力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2]。

  形成性成绩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进行的评价结果,是对学生考试成绩以外的有益补充,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促进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应当积极探索和试验有实效的形成性成绩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其发展性评价功能及提高学生的主动性[13]。

  无论通过课堂考勤、课堂提问或课后作业等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保证考核的严谨性。

  只有完整而严谨地按照形成性成绩的考核要求进行,才能进一步凸现中医儿科学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和享受教学过程,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同时,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方式、态度和结果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形成性成绩考核的显著特点是“自由”,该种考核方式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满足个体化、随机自主化的学习需求和相对宽松的完成时间,但“自由”并代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散漫,而是在老师的引导和要求下,通过对考核的完成,让大学生对其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最终达到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深刻认识[14]。

  当然对于形成性成绩来说,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方面,还包括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医院校的医学生需要更多的引导去学习和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在精髓中所蕴含的意义。

  如何让中医医学生去学习中医、热爱中医、理解中医,认可中医,毕业后能在临床应用中医,是一个极其漫长、而且需要社会等都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为培养中医人才为己任的中医院校,时代要求中医院校必须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严格的方式和很好的效果。

  合格的形成性成绩考核是“授人与渔”,通过的形成性成绩的考核,能进一步激发中医院校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期间更好地学会独立学习、学会继承创新,把中医真正传承下去[15]。

  [参考文献]

  [1] 单海军,朱珊,李玮,等.《中西医儿科学》考核办法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1,22(14):426.

  [2] 常俊红.从校园文化建设分析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J].河南教育,2012,34(8):27-28.

  [3] 苏晨佳.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分析[J].文教资料,2011,25(9):225-226.

  [4] 陈筱芳.基于高校教学效果的课堂提问方式的改革[J].教育与管理,2011,27(10):99-100.

  [5] 樊伟娜.对大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思考[J].管理学家,2010,2(8):157.

  [6] 邵怀领.课堂提问有效性:标准、策略及观察[J].教育科学,2009,25 (1):38-41.

  [7] 冯刚,任献青,马丙祥,等.中医儿科教育特色浅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7):646-647.

  [8] 冯刚,任献青,马丙祥,等.中医经典著作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3):3-4.

  [9] 朱洁,汪远金,宋睿,等.生物化学实验形成性量化考核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6(2):26-27.

  [10] 王睿,马宏,李勤生.物学专业研究生免疫学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11,34(5):43-45.

  [11] 陈海琳,周韶虹,曾雪萍.形成性评价方式在中医内科临床能力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64-66.

  [12] 朱鑫,李合平,武香香,等.依托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46-147.

  [13] 冯建光,江慧芬,宋莉君,等.形成性成绩评定方案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科教导刊,2011,3(15):66-67.

  [14] 江辉,周凌,叶雪飞.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相关关系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30(8):210-212.

  [15] 程海英,陈,王莒生.名中医培养模式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2):105-107.

  临床儿科学教学体会【3】

  [摘要] 近几年来,医院存在着重业务收入,重医疗、轻教学,临床教师带教意识淡薄的问题,加上一些社会因素的干扰,在我院实习的实习生提前介入求职、择业、考研等,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

  对此,我科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学业务的思想,制定了临床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强化了临床教学管理,增强了带教意识,尤其是探讨了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成因与对策,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临床教学;医学生;质量;儿科

  医学是一门不断地将医学知识的创新及创造性应用于各领域的医学服务学科。

  面向新世纪,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作为医学教育的走向,终身学习作为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已经为教育界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同[2]。

  而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多角度规范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儿科作为临床学科之一,医学生在学习儿科学时普遍感到难学、难记。

  因而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故近年来我们对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找出对策,加大对儿科学习的管理,增强儿科临床教学意识,提高了儿科教学质量。

  1影响儿科教学质量的若干因素

  1.1对儿科特殊性的了解未达成共识

  综合医院的儿科是一个小科室,许多人都觉得儿科只是成人的缩影,很简单,加上儿科又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独生子女家长要求高,而患儿病情瞬息万变,解释工作稍做不到位,就会产生医疗纠纷,故从事儿科工作风险大[3],加上收入低于成人科室,实习生也常不重视儿科实习,同时儿科医生所面对的主体绝大多数是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不适,难以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的患儿,因而要求儿科医生应具有更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采集病史技巧与语言沟通技巧,这些在传统的儿科学教材中并未涉及。

  其实,小儿从生命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不同年龄患儿之间也是不尽相同,往往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在患儿不同年龄都是不相同的,危重患儿的液体疗法更是复杂多变,每天一个样,用药量与中毒量的接近等,这些都是成人科室无法相比的。

  只有了解儿科的特殊性,才会重视儿科。

  带教老师应注意强调儿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医学生对儿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唤起求知之乐。

  1.2 医院对儿科临床教学重视不够

  医院领导、医护人员对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认识和重视不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近年来,医院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自然而然地出现重医疗、轻教学的做法;在人才引进方面也注重经济效益好的科室或手术科室,日常工作中医院领导往往忙于医疗卫生开发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未能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中心工作的位置;在设备引进方面,要收回成本,医院对儿科政策倾斜不够,造成儿科设备陈旧,年轻医生和学生学不到新知识,故大多学生对儿科实习不感兴趣。

  从而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

  1.3儿科教师带教意识淡薄

  儿科临床带教老师同样肩负着医疗与育人的双重职能。

  由于儿科工作繁杂,治疗一个患儿常需付出几倍于成人的时间,但收入在综合医院儿科永远是居后,他们的付出与报酬不成正比,导致带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出现了医教矛盾的困扰,医疗与教学相比,医疗带来的经济效益更直观,社会作用更突出,加上目前职称评定强调外语水平、科研、论文量化指标,对临床教学量的多少及教学效果并不注重,从而导致临床教学意识淡薄,甚至认为参加教学是一种负担。

  1.4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毕业生供大于求,毕业生自主择业及考研对临床教学存在一定的冲击。

  医学生毕业实习期间不得不忙于应聘,参加省、市人才交流会,忙于写自荐书,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实习精力,有的明知择业无望,也还是到处奔波,严重影响了临床实习。

  用人单位对应聘学历的高移,本科生就业越来越难,导致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数量大增,他们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在考研的复习准备上。

  据我校近年统计,考研人数逐年增加,而达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的仅占报考人数的10%左右,真正录取的只占5%,多数榜上无名,他们忙于各种考研辅导班,大部分临床实习时间付诸东流,加上多数学生毕业后不打算搞经济效益较差的儿科,从而使儿科临床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2提高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坚持重教强医、科学办科的方针

  针对上述诸多不利因素,我科室采取了相应措施。

  首先明确教学医院不同于其他医院,除了具有救死扶伤的共性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思想[3]。

  使领导及教师都明白,教学工作也不能脱离医疗单独发展,必须以医疗为依托,以科研为先导,做到教、医、研3个方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坚持重教强医、科技兴院的办事方针。

  2.2加强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校每年定期召开教学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临床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等一系列相应对策,使临床教师认识到,带教老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合格人才的塑造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医院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认真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同时制定了《临床教师考核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决定》、《临床教学质量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多写教学论文,把教学质量作为年度考核及晋升晋级的重要标准,儿科每年90%以上的课程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教师担任。

  还加强教学查房,坚持一病一课制度,引导学生进行病例讨论[4],强化儿科特点与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严格学生出科考试-考核制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

  2.3教育学生摆正实习、考研、就业的关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正确理解《执业医师法》的法规,既不能因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而不遵循法规,也不能因为医学生没有行医执照而忽视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儿科,患儿家长大多要求高,学生动手机会少,带教老师应做到放手不放眼,唤起学生求知之乐。

  针对毕业生求职、择业形势严峻,带教时向学生宣传有关就业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趋势,适时调整学生的择业目标和就业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按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改变过去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无序状态,有计划地举生供需洽谈会,保证正常临床教学秩序。

  为教育学生摆正临床实习与考研、择业的关系,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使他们明确全面系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在实习时规范地掌握好综合医学技能,如儿科与妇产科、内科、耳鼻喉科等边缘学科的关联,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向全科医学发展的需求。

  从而调动了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实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晓娟,何念海,薛媛.儿科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讨[J].现代医学卫生,2005,21(4):497.

  [2]易著文,王秀英.儿科学临床教学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4.

  [3]向国艳,李小静.改进高职高专儿科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24-125.

  [4]高艳,林建荣.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173-174.

  [5]丁樱,李玉兰,徐卫东,等.提高中西医儿科教学效果的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6,3(34):144-145.

【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中医妇科学教学改革10-05

中医学板块式教学改革探析论文10-08

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改革10-08

中医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改革探讨10-26

基于专业特点的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

浅论中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经典教学改革论文10-08

浅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论文10-08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中医学的教学改革论文10-08

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