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2-09-30 14:24:10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思考》

  摘 要: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要旨———求衡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也是与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

  用现代语言和科学术语探述“求衡”的精义,是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论文的代写它与引入科学实验手段是同等重要的,应研究讨论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是如何持衡,在病理状态下是如何失衡,在诊断时如何察衡,在治疗时如何复衡,在保健摄生时如何守衡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求衡; 中国; 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今依然盛开的奇葩,亦是运用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方法最成功的范例。

  成书于战国年代的《内经》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亦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经典著作。

  它被张景岳奉为“三坟之书”,被历代儒生视为必读之典籍,至今仍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先秦及汉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

  《内经》作者传承上古哲人“天人相合”的精义把“衡”作为研究人类自身生存与健康问题的着眼点。

  所谓衡,即恒字,既指平,又指常。

  常者意谓正常持久。

  衡还包含着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界之间处于均衡状态的双重含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如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均在动态中求得平衡,“平则不病,不平则病”。

  中国传统医学虽卷帙浩繁,治法众多,各家学说林立,但从总体上仍可以将其要旨一言以蔽之曰:“求衡”。

  即研究讨论机体在生理状态下是如何持衡,在病理状态下是如何失衡,在诊断时如何察衡,在治疗时如何复衡,在保健摄生时如何守衡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变易为核心。

  道家始祖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儒家经典谓:“一阴一阳谓之道”。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内经》将道家、儒家、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它们作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原则。

  它反复地论述了人与天地相应、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相生相制处于动态平衡的整体观念的系统医学思想,强调机体内部各单元之间以及机体与宇宙大环境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方能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构成一个大系统,各脏腑组织既发挥自己独特的生理功能,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从而维护整体生理功能的相对动态平衡。

  如饮食水谷的受纳、转输和排泄等活动,牵涉到胃、脾、胆、肝、小肠、大肠等多脏腑的分工合作、协调完成,无论哪一脏腑功能过强或过弱,阴阳失衡,都将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功能。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密切相关,如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人体脉象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又如随着地球昼夜转动,人体阴阳亦随之进行相应的调节。

  为保持人体内阴阳昼夜消长变化与自然界昼夜阴阳消长一致,人类已经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若不循此序,就易引起失眠、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

  罗氏等从中医阴阳体质调查分析轮班工作对人体的影响方面作了研究,结果发现长期从事轮班工作的人群,人体阴阳特征将发生变化,易形成阳不足的体质特征[1]。

  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病机。

  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维持阴阳动态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因此,在治疗时必须“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设法使机体“复衡”。

  具体复衡方法则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等。

  如阳明腑证,患者潮热、腹胀满坚硬拒按、便秘、谵语,属胃肠实热、食积、燥屎蕴结,治宜攻泻实热以调节机体之偏,使邪去,热清,腑通,机体恢复衡态。

  中药的通补相济、把握邪正,寒热相伍、燮理阴阳,敛散相得、调节开合,升降相佐、斡旋气机等实质上也都是复衡法则在各种复杂证候中具体运用的体现。

  中医保健的目的在于守衡,在于维护阳气与阴精的动态平衡。

  首先,机体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来养生保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即人们在春夏阳气升动、发泄之际,一定要注意呵护阳气,避免伐阳助生阴寒;在秋冬阴气收敛、内藏之际,一定要注意贮藏阴精,避免耗阴助生内热。

  其次,在饮食上,中医强调平和、协调,强调五味协调,切忌偏食。

  另外,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情志的和谐,强调善摄生者,须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衡,调节与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同时重视劳逸结合,适当参加运动,并倡导了导引吐纳、气功武术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为民族繁衍、强健体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实验医学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既往虽然侧重于分析,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随着现代科学出现了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侧重于综合的新的学术动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宇宙的医学模式已经替代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在现代医学的各个学科的字里行间中也体现了衡常的概念。

  现代医学提出机体内环境的基本特点是稳态。

  所谓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调节多个器官系统的活动所维持的动态平衡,只有保持内环境的稳态,机体细胞生理功能和各种酶促反应方得以正常进行,各项检验指标都有一个相对的正常范围,若机体紊乱,就会导致某些指标的失常。

  人体水液必须保持动态平衡,电解质、酸碱度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菌株正常生长亦必须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现代生理病理研究已经更深层地处处显示了衡常的重要性。

  例如Th1和Th2细胞因子网络在调控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相互促进,其数量、活性与功能必须保持平衡状态,才能调节正常的免疫应答。

  如遗传背景和外环境因素等发生变化,Th1和Th2细胞因子失衡,Th2细胞因子数量增多、功能亢进,引起IgE合成增多,嗜酸细胞在气道内聚集、浸润,气道反应性增高而导致哮喘的发生[2]。

  又如张氏等从传统医学整体观念出发,首次提出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说,提出血清脂蛋白及其内部各组分之间动态平衡紊乱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与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的关系[3]。

  现代系统观是伴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而形成的。

  它的核心内容是: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系统所组成的,各系统间通过交换物质、能量、信息来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多维网络。

  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观。

  其中阴阳二元是最简单的系统。

  五行则是最典型、最实用、最富有代表性的系统。

  五行是阴阳的衍生,其中木火属阳,又有稚阳、盛阳之分,金水属阴,又有稚阴、盛阴之别。

  五行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引入了“中”的概念,即土是阴阳相合之行[4]。

  而五行生化制克、亢害承制的自稳机制则充分反映了古人“求衡”的思想。

  而今,求衡的思想愈来愈多地被现代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所接受和青睐。

  诸如生态平衡、心理平衡、均衡发展、安定团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词汇频繁地出现于各种传媒及论著之中。

  当今世界著名的杰出的大科学家对东方古

  典哲学、中国传统医学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里戈金曾指出:“西方科学向来是强调实体(如原子、分子、基本粒子、生物分子等),而中国的自然观则以‘关系’为基础,因而是以关于物理世界的更为‘有组织’的观点为基础。

  ”中国和其他东方古老文明中的那种整体的、有机的、稳定的、平衡的、和谐的发展观念,不仅与当今的科学、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亦符合“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法则。

  包括人类在内的现存生物能够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既是各种物种相互关系协调发展的结果,亦是人类千万年来不断地追求人与环境及人体自身内部平衡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罗永芬,刘旭光,宋开源,等.从中医阴阳体质调查分析轮班工作对人体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5):6

  [2] 邵建生,仲润生.从“药对”探析张锡纯制方特色[J].江苏中医,2000,21(10):7

  [3] 张愍,梁东辉,李小敏,等.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与血清脂蛋白动态平衡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9

  [4] 魏睦森,陈蓉蓉.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再认识[J].科学中国人,2000,88(8):56

【中医学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中医学的论文10-08

中医学护理的论文10-08

中医学的科研论文10-08

中医学内科论文10-08

中医学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10-08

护理专业《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论文10-09

大专院校中医学专业教学的初探论文10-08

中医学专业实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10-08

非中医类专业中医学课程教学的体会论文10-08

中医学的动态思维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