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大毕业论文

时间:2023-04-01 09:14:45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大毕业论文

  中医学起源于汉族,是由汉族人民发展出来的,它本身也是汉族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

中医大毕业论文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谈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

  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

  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 “水肿”等范畴。

  《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

  《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

  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

  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

  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2.1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

  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

  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

  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

  《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

  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

  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

  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2.2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

  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

  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

  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2.3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

  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

  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

  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

  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

  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

  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3.1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3.2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

  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

  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

  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

  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

  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

  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

  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

  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

  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3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

  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

  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

  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

  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   (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

  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

  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 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 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2

  浅论高职中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摘 要: 随着高职中医教育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中医人才的需要。

  在中医教学中探索个性化教育是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主体普遍具有的个性心理入手,分析了高职中医教育中注重个性化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原则,阐明了实现高职中医个性化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高职中医教育 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教育

  近年来,高职中医院校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的中医专业人才,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中医人才的需求。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学改革和高职学生特点。

  因此,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1]实施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个性又叫人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简单地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它具有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稳定性、积极性、完整性、发展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人的人格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律及自由的独立性,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不可舍弃的主题。

  [2]当前,在高职中医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今天,高职中医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现代职业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中医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使他们在掌握中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专长,选择某个方向或某种疾病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治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人才的需要。

  2.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中医职业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对中医人才,特别是基层中医技术人才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就要遵循在传统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规律的基础上,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创新特色,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和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同人群的需求。

  3.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身心潜能的开发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优势。

  二、高职中医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

  在现代教学中,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

  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会在不同时期针对大多数人的需要制定统一的教学目的,这便于一国或地区从总体上把握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

  [3]这说明针对全体学生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目标的普遍性要求与学生具体发展目标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化教育角度讲,必须重视人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因此,只有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才能在保证中医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调动教师与学生两者积极性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通过组织、调解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才能发挥作用。

  由于中医专业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和特点的不同,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时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医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产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完成学业。

  三、高职中医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1.实行分级分层的教学模式。

  高职中医院校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兴趣,划分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的侧重点。

  在保证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开设侧重于经典学习的传统班、针对婴幼儿推拿的小儿推拿班等。

  这样做既能保证每个同学所具备中医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不同兴趣不同要求同学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取“师带徒”和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

  通过师带徒和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进行双向选择,确立师徒关系。

  在完成课堂学习之余,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特长的指导,学生也可随教师参与外出就诊等临床活动,使学生尽快形成中医临证思维方式,提高中医诊断的实践技能。

  3.利用信息资源实现自主学习模式。

  高职中医教育以培养基层实用型的中医人才为目的,应以“基础—技能”作为中医教学的突破口,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实训实验室和实习医院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

  例如,利用便利的校园网络,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课本以外的中医知识,加快对中医的学习。

  利用各种网络交流工具,可以使师生交流探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收获,老师也可在网络上及时给学生解疑释惑。

  实现高职中医教学个性化教育有很多途径,贯穿高职中医教育的各个方面。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把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某个优势方面的突出发展结合起来,将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发展的普遍规定和个人个性发展的特殊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出实用型的中医人才,满足社会对基层卫生医疗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黄济,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唐丹.促进职业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中医大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中医大毕业论文10-01

国医大师的经典养生语录10-07

毕业论文提纲中怎么写10-05

医大药学专业自我鉴定10-07

医大实习生自我鉴定10-05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的问与答10-08

医大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10-08

中医大学生求职信10-05

医大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