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医学的哲学因素论文

时间:2021-01-26 18:15:17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的哲学因素论文

  医学的哲学因素论文【1】

医学的哲学因素论文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从医学、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现代医学实践对哲学素质的客观需求等几个方面阐述医学的哲学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医学工作者的哲学素质,树立正确的医学观这一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1 医学、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哲学因素分析

  医学是认识人类生命活动规律、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和知识活动。

  一方面医学是一个科学系统,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另一方面医学不仅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质量,更是包容人类社会多种价值观的综合体,还具有显著的社会科学性质。

  其实,就医学本质而言,它是奠基于人文、科学、哲学的学问。

  由此可见,医学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这也就决定了医学的哲学属性。

  对人的概括性认识构成了哲学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模式是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它反映了人们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认识,也是对医学理论的高度哲学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而医学科学研究和卫生工作实践,必然是在一定的医学观影响下开展的。

  历史上,医学模式随着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神灵医学模式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

  18世纪后解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和遗传学的进步,带来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兴起。

  随着医学的迅速进步,医学高新技术引发的社会、伦理、法律问题日益增多,人们对疾病健康等医学问题的科学认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以确立。

  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医学模式的改变,固然与医学实践存在着渊源关系,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也对其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性,摒弃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无论在哲学思想上还是医学实践中都向前迈进了一步。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社会、心理、环境等众多因素的融入,使医学从以研究遗传、机能、环境为主的科学进入了综合哲学、人文、社会、心理等多学科行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多视角系统研究医学的崭新时代。

  2 现代医学实践对哲学素质的客观需求

  目前,医学科学的发展已呈现出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医学人才在具有完备的医学知识结构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外,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应对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敢于攻克医学难关的品质与毅力。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哲学素质,哲学素质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都处于三种关系之中: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自我的关系。

  而哲学包容了上述三种关系[1]。

  医学一刻也不能脱离了人的这三种关系。

  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在人的活动中,它作为总体性和一般性的方法论原则起作用。

  医学工作者的智力开发,无论对整个医学的发展还是医生临床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进入21世纪后,新的医学人才标准无疑对医学人才的意志品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医生只有具备广博精深的知识,多方位的思维,独特的见解及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依赖经验的思维方法,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而哲学素质代表的是一种水平、一种境界、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未来医生如果只具有专业知识而缺乏相应的哲学素质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很难在实践工作中或科研领域获得进一步的成就。

  为此,必须强调哲学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并注重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及医学工作者的哲学素质,以期为医学工作者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3 对医学工作者哲学素质培养的思考

  3.1 加强世界观教育,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随着医学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全球化、国际化,按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来评价医学院校及医学生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医学专业素质,而且应有高尚的医德,只有这样才能把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基础之上的。

  目前,人们思想活跃,一些西方哲学思潮相继传入,因此要分清各种流派的精华和糟粕,防止盲目吸收和利用,对医疗实践中的“红包”现象、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可以使医学工作者在通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树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也可以使医学工作者通过哲学思辨抛弃狭隘的功利目的,培养超脱的心境,塑造追求真理、关怀人类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从而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3.2 学会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方法。

  未来医生的头脑不应是塞满知识的仓库,而应成为善于获取、更新、运用知识的头脑。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要真正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转变到新医学模式上来,而辩证思维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自觉地锻炼和提高。

  医学工作者必须加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一旦深刻理解客观性、整体性、全面性、动态性、具体性等辩证思维基本原则的内涵,接受这些原则在丰富、多变情况下具体运用的基础训练,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主动实践新医学模式的典范,自觉运用辩证思维的一系列基本方法,多学科协作攻关,共同探究生命的奥秘,从多因素、多角度、多视野去认识医学问题,去解决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众多难题,不断为医学注入勃勃生机,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2]。

  3.3 自觉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21世纪医学教育的知识体系以兼顾继承与发展的基础科学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基础科学、临床科学为壳层的方式重组[3],以提高医学工作者的持续发展潜力,扩宽他们的适应口径。

  医学工作者一方面要认识到哲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在实践中从哲学中吸取营养,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医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能通过对哲学的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社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甚至有关的文化、历史,全面了解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医学发展等,弥补生物医学模式下知识结构的局限性。

  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同时激发对人类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伦理意识、奉献精神及强烈的求索创新意识培养,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 武艳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 社会科学学报,2004,16(l):112.

  [2] 陈桂勤.辩证思维:医科研究生必备的哲学素养―兼论医学模式的 转换[J].卫生软科学,2000,14(5):226.

  [3] 刘燕明.21世纪医学教育的知识结构初探[J].医学与哲学,2001,22 (10):329.

  从医学与哲学的关系看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

  摘 要 哲学与医学存在最奇特和特殊的关系,是医学中的“医学”。

  哲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

  现有的医学生哲学教育存在一系列缺陷,必须以“面向文本”、“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为原则今天新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 医学生 哲学思维能力 新方法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

  世界医学会在《日内瓦宣言》中也倡议,医生应当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

  现代医学界与哲学界都在努力寻找两个学科结合的空间与方式,试图构筑一个医学与哲学互相融通的对话平台。

  对医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途径。

  自196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首次设立医学人文类课程以来,哲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为医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医学的特殊性使医学思维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征,如何加强对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然而,虽然哲学教育对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医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未得到应有的投入,尤其是医学哲学素养的提升尚无根本性改观,这些薄弱环节从深层次影响着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此,本文希望从哲学思维能力在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教育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如何开辟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进行探索。

  一、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

  离开科学的进步,哲学就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哲学,科学就很难达到理论的高度。

  哲学与医学的关系,也受这样的关系制约。

  但是,我们不能将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仅仅简单停留在“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的抽象层面,这对于解释哲学与医学的关系是空洞而没有意义的。

  “哲学与医学在人类千百种学科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其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哲学是人文科学中最关怀现实的人生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哲学与医学之间表现出一种最奇特与深刻的关系。

  哲学与医学的产生、发展是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同步的。

  当人类反省自身的存在,思索生命意义的时候,哲学便产生了。

  当人类关注自身个体生命的需要,为减少身体痛苦而开始努力的时候,医学便产生了。

  从古希腊到近代,在西方,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大师都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如亚里士多德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被尊为化学医学学派的鼻祖,等等。

  同时,对生命和医学领域的影响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中医理论至今仍被广泛的实践所证实。

  中医理论受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观的影响,认为疾病乃人体自身的“小宇宙”与周围环境的大宇宙失去平衡所致,疾病可依阴阳平衡与交替反复的演绎理论予以治疗。

  这时一种典型的辩证思维。

  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哲学与医学之间的关系具备了另一个深层的含义。

  科学研究本身是自觉的,但科学的应用却是盲目的。

  因此哲学必须承担其揭示科学社会效应的责任。

  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本身是中性的,但医学的应用是有价值取向的。

  医学能否为人类服务以及怎样为人类服务,即它的价值取向、社会效应是怎样的问题,医学本身并不能解决。

  这涉及人的存在方式、人的价值、人的幸福、社会进步方向、文明的含义等等一系列哲学问题。

  此时,就需要哲学对医学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和批判,以求促进医学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与进步。

  事实上,医学的所有重大成就与遇到的重要问题最终都需要提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如器官移植、脑死亡、安乐死、克隆等等,最终都演化成了哲学的话题,要等待哲学的讨论与处置。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医学中的“医学”。

  二、哲学辩证思维是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本身就具有辩证性,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性、相关性、变易性等问题上都展现出自身的深刻性,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整体联系等问题上都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辩证思维。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整体,缺乏分析性、确定性和形式化的内容,往往走入笼统性的误区。

  中国传统思维往往与人伦宗法相关,重视“天人合一”,但缺乏科学实证的基础。

  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维是朴素形态的,体现的是农业文明,而现代辩证思维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的,体现的是工业文明。

  人类对于哲学辩证思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达到了对哲学辩证思维的完整认识。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恩格斯曾指出,当自然科学积累了庞大数量的经验知识后,为了确立知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必然产生一个“复归”的辩证思维的运动。

  本世纪开端10年以来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再次证实了恩格斯这一观点的前瞻性。

  在医学领域,随着高新生命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在不断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同时,其所蕴涵的生命观、疾病观等都面临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对人类生命过程的有一个动态平衡地把握。

  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的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平衡状态(即健康状态)会随着生命的规律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展现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

  此外,“健康的生命体也并非是完全铲除和消灭了病毒和疾病的机体,而是经受住了层出不穷的疾病的残酷挑战与筛选、生命功能强大、具备抵御各种疾病的机体。”这些都需要一种哲学辩证思维能力。

  对此,所有医疗工作者,特别是医学学生们,应当有高度的自觉,必须顺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自觉运用辩证思维的一系列基本方法,从多因素、多角度、多视野认识现代医学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辩证地认识疾病、健康与人类生命体,以更好地面对目前的医学专业学习及日后的医疗服务等实践活动。”

  更为重要的是,哲学有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不仅着眼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改造世界,在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不断深化的今天,医疗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科研技术人员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低与思维方法的正确与否。

  让医学生们在校园里即开始掌握哲学的一般的认知能力,提高理性思维和逻辑加工和抽象凝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国医学生哲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新方法的探索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哲学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学科定位与教学内容比较狭窄。

  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普通大学生的哲学教育,基本只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大部分学生也仅仅把哲学课作为政治课来对待。

  其实哲学是对智慧的求索,对政治智慧的求索是其中一个方面,但其更多的应当是对思想、对文化、对人性的追究。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西方哲学中一切有意义的部分都应当成为讲授的对象。

  因此,高校哲学课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内容都有待扩容。

  第二,讲授方法比较传统。

  目前高校哲学课的讲授方法还是传统的“传授型”教育模式,没有发挥出哲学教育应有的特点与功能。

  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只是一个被动地听讲的客体,这种机械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否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剥夺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机会。

  第三,考核方式完全无视哲学教育的本性。

  目前哲学课的课程考试基本还是闭卷考试为主,题型单一。

  这种考核模式完全无视哲学教育的本性,使得学生仍然简单停留在死记硬背某些概念和知识模块的层面,从而使哲学教育失去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

  鉴于目前哲学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在哲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医疗工作重任的合格医学人才。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新方式,可以总结为“面向文本”、“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三个方面。

  (一)面向文本

  黑格尔曾经说过,哲学就是哲学史。

  哲学作为一门最古老的学科,每一个问题都被反复讨论。

  但是现有的哲学教材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阐述。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补充哲学背景知识,对于所涉及的问题,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中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对此问题的讨论都可以作为背景知识予以补充,以展现该问题整体的发展脉络。

  学生也可以从文本的角度了解哲学发展、演进的历史,帮助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提高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面向现实

  面向现实就是将问题意识融入到医学生哲学教育中。

  高新生命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新问题,现代医疗技术革命导致的医患关系的新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当代医学生们在学习中常常遇到并感到困惑的问题。

  医学生的哲学教育必须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指导学生以哲学思维方式去把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以实事求是的事实分析为基础,尊重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指导学生观察社会,进行实际的社会调研,再利用课堂的互动,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结论,最终锻炼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三)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哲学的反思不仅仅是面对过去和现实,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揭示未来存在的趋势。

  哲学学习的过程,是形成哲学批判精神的过程,也是一种建构型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

  我们应当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性的反思视角综合把握人类医疗和生命技术的各种成果,并从新的视角、以新的方法为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研究展现一个新的世界,揭示新的可能,即全面的、动态的、发展的看问题。

  这其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兴趣,以及探求创新知识的欲望,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参考文献:

  [1]伍吉云,魏楚蓉,钟敬亮.哲学思想为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启思与导向.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4).

  [2]戴茂堂,汤波兰.论哲学与医学的两层关系.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叶丹菲.辩证思维:医学生必备的哲学思维与人文修养.医学与社会.2011(7).

【医学的哲学因素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论文01-12

医学思维中蕴含的哲学思维论文11-28

医学检验的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论文03-13

中国医学与中国哲学论文03-08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及其预防论文03-15

哲学论文心灵哲学07-07

评《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哲学论文04-14

儒家人本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医学价值论文12-01

医学工程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论文03-16